- 釋夢:認識未知的自己
- 王邈
- 993字
- 2019-01-21 18:01:38
一、夢是一種特殊的記憶
夢,究竟是什么?這是一個千百年來,人們都在反復思考的謎題,至今,學術界也沒有一個公認的標準定義。古今中外,對夢的理解,更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早在戰國時期,墨子就在《墨經·上》中說:“夢,臥而以為然也”。他認為,夢是睡眠過程中的一種現象,人在睡著之后會產生一種認知,認為自己會看到些什么,或發生了某些事情。他認為人就是這樣子的,這是一種正常的精神活動和自然現象。
東漢時期,經學家、文字學家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說:“夢,寐而有覺者也”。他認為,人在清醒狀態下可以通過視覺、聽覺等感覺形式從外界獲取信息,在入睡后則會通過夢來獲取信息,所以,夢是人在進入睡眠狀態中的一種感覺形式,是人們在睡著之后獲取信息的一種特殊方式。
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認為:“夢是人類日常生活的繼續,是創造的源泉”。他認為,夢是人類日常生活和思維的延續,離奇的夢境會激發人類的創造力。顯然,這種認識強調了夢最重要、最特殊的一種功能,即創造功能,無形中賦予了夢一種神秘的色彩。
精神分析學家弗洛伊德認為,夢是一種受壓抑的愿望經過變形的滿足。這個觀點非常重要,對后來人對夢的認識有深遠的影響。它揭示了夢的基本特征:一是夢中所表達的內容均與壓抑有關;二是夢中所呈現的愿望通常都是未達成的;三是夢境所呈現的內容和真正要表達的內容在形式上通常是不一致的。
瑞士心理學家榮格認為,夢是無意識的,是心靈自發的和沒有扭曲的產物,夢給我們展示的是未加修飾的自然的真理;夢是無意識進行的補償活動,是無意識與意識的交談,是人類心理自我調節平衡體系中重要的一種形式。
我國心理學家朱建軍認為,夢是人內心深處的一種活動,是人的觀念、情緒和欲望等的形象化產物,它的作用是幫助人了解自己現在的心理狀態,就等于自己通過夢給自己做了一個心理測驗。
我認為,夢是被遺忘記憶的重現。由夢境所表達的記憶,其中充滿了創傷、情緒與欲望,它們平時由于壓抑而暫時被遺忘,沒有適宜的機會表達,只有在人進入睡眠狀態之后,才敢改頭換面,充分表達,盡情展示。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夢是一種特殊的記憶,只不過,這個記憶已經被大腦用一種復雜的方式加工過了,一般人無法看出夢境與要表達的記憶之間的關系,甚至連夢者本人也無能為力。而釋夢,就是要把已經偽裝過的記憶還原成它初始的樣子,釋夢的過程就是采用反向加工的方式,讓夢者本人看到自己的潛意識是如何加工自己被遺忘的記憶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