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釋夢:認識未知的自己
- 王邈
- 1266字
- 2019-01-21 18:01:38
四、認知神經學視角下的睡眠與夢
眾所周知,人的一生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要在睡眠中度過,毫無疑問,睡眠中最重要的精神現象便是夢了。睡眠與夢相伴相生,相得益彰,共同演繹著人類睡眠世界中的精彩華章。
研究表明:人在睡眠狀態中,大腦皮層會產生一種彌散性的抑制,這種抑制會使人的感知能力、運動能力、意識等逐漸減退、降低或休止。不過,這種抑制經常是不平衡的,一些神經細胞會完全處在一種抑制狀態中,另一些神經細胞則處于興奮狀態,從而使得一些清醒狀態下存儲在大腦中的表象被激活。由于睡眠狀態下,大腦缺乏意識的控制與調節,被激活的表象就會形成離奇的組合,于是就形成了與現實大相徑庭的夢境。
夢境雖然是在睡眠中出現的,但人并不是一閉上眼睛就有夢,也不是在整個睡眠過程都伴隨著夢。夢境多半在快速眼動睡眠期出現。在快速眼動睡眠期,腦電波頻率會變快、振幅會變低,同時心率會加快,血壓會升高,肌肉會變得松弛,最關鍵的是此時眼球會不停地左右擺動,所以科學家稱其為快速眼動睡眠(英文縮寫為REM),又叫做異相睡眠,也有研究者將其稱作積極睡眠。
與快速眼動睡眠對應并且密切關聯是非快速眼動睡眠,也叫慢波睡眠。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腦電波呈睡眠表現,肌肉活動較清醒時減弱,沒有明顯的眼球運動現象出現。
進一步細分,還可以將非快速眼動睡眠期分為四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為入睡期。開始進入睡眠狀態時,腦電波中的α波又逐漸消失,出現一些不規則波形并混有小振幅波,腦電波變成了3.5到7.5赫茲之間的θ波。這個時期相當于平常的瞌睡期或迷糊期,也有研究者稱其為清醒和睡眠的過渡期。這個階段持續時間因人而異,短則5分鐘左右,長則10分鐘左右,心理學中,這個時期又叫I期非快眼動睡眠。
第二階段為淺睡眠期,即II期非快速眼動睡眠。這個階段的腦電波很不規則,腦電圖的最大特點就是不時地出現一種特殊的紡錘波,波幅先由小到大,再由大到小,形似紡錘,頻率為每秒13~16次。這個階段約為20分鐘左右。在這個階段,其實我們已經睡著了,但我們可能認為自己還沒有真正地睡著。如果此時有人把你叫醒,說你正在打呼嚕,你可能會感覺到自己并沒睡著。
第三階段為中度睡眠期,即III期非快速眼動睡眠。此時腦電波頻率明顯變慢,每秒4~7次,波幅逐漸增高,腦電會出現K-復合波和少量δ波,這個階段睡眠時間約為40分鐘左右。這個階段,人們的睡眠逐漸加深,身體各個器官開始進入全面休整狀態。
第四階段為深度睡眠期,即IV期非快速眼動睡眠。在這個階段,人的睡眠是最深的,腦電波全為高振幅的δ波,時間約為90分鐘。
緊接著IV期非快速眼動睡眠的就是快速眼動睡眠。絕大多數的夢都是在快速眼動睡眠中出現的,如果此時被叫醒,絕大多數的人會說自己正在做夢,并能比較清晰地記住醒來之前做的夢的具體內容。
正常人一般先從非快速眼動睡眠開始,在入睡60~90分鐘后進入快速眼動睡眠期,此期持續10~15分鐘,占總睡眠時間的20%~25%。之后快速眼動睡眠期和非快速眼動睡眠期交替出現,每夜睡眠中反復出現4~5次。一般人每天晚上大約會用90分鐘的時間來做夢,一般會做4~6個夢,每一個夢持續的時間不超過30分鐘。

圖1-1 睡眠中各階段的腦電波形態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