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拆掉心里的墻61堂實用生活心理課
- 趙小明
- 1363字
- 2019-02-12 12:53:53
夢想如何實現(1)
有學員說,他從小到大,很多夢想都沒有實現,問我夢想如何才能實現。
我以我個人的角度和心理學的角度來回答一下。
首先,我認為,夢想是不可能實現的,夢想的價值就在于它是夢想,所以,夢想就是永遠在那里的東西。就像精神分析理論說的,它是個理想化的東西,它可以是理想化的自己,也可以是理想化的別人,那就叫作夢想。在拉康的精神分析里面,我們可以把它叫做欲望。
回顧我從小到大的經歷,很多想到的事情都實現了,但那都不是夢想,夢想是要深藏在人心里面的,始終能夠給人以牽引力和吸引力的,要允許它永遠在那個遙遠不可及的地方。如果你太渴望或者太苛求自己,非要自己去到達那個夢想的地方,你就會失去一種驅力,失去了一種指向欲望的牽引力。如果欲望能夠被得到,那么,欲望就會被固著在那個地方,如果欲望一旦被固著在那個地方,就沒有再向前走的動力了。
不過,另外一件事情來了,如果欲望總是不能實現,有一部分人就會選擇放棄。比如,心理咨詢時,經常看到一些來訪者和我一樣,最初也是滿懷著很多希望和夢想,然后等待夢想實現。在渴望夢想實現的過程中,也許很多人和我一樣,沒有完全實現自己的某些欲望和夢想。其實人們放下的并不是欲望,也不是夢想,放下的是自己對未來的追求。因為他們放下了,把好多人生的努力和向前走的動力也放下了。就像周星馳所說的:人生如果沒有夢想,那和咸魚有什么區別?
所以,夢想的價值就是讓它在那里,讓它無法實現。我們從小到大有一些非常美好的夢想要實現,卻永遠無法實現,它帶給我們的價值就是:它一直在提醒我們,一方面讓它在那里,另一方面應該做一些能夠做的并且有希望去實現的另外一些夢想。因為,夢想永遠都是推動我們向前走的力量。我認為,夢想的位置并不一定總是在前方,有時也是在我們后方始終推著我們向前走,走到哪里去呢?走到我們不知道的地方。然后,在往前走的過程中,有些你沒有預期的東西反而實現了。而那些東西實現之后,給你帶來的感覺如同你實現了夢想一般。
以我個人為例,我在小學時,訂了一本雜志叫《天文愛好者》,那時的夢想就是能夠當宇航員。后來發現自身沒有當宇航員的條件,因為近視。記得八九歲時,還看過一個電影《哈雷彗星》,那一年,剛好是哈雷彗星的回歸年。哈雷彗星七十幾年才回歸一次,人生如果能看到兩次哈雷彗星的回歸那是多么幸運的一件事情。所以,一個人如果能在小時候看到哈雷彗星,他就期盼他能得到第二次看到它的機會。所以那個時候我對看星星、對宇宙充滿著非常多的幻想和夢想,以至于到今天我都始終保留著看科幻小說的習慣。
我到高中時開始創作音樂,有些歌曲創作得非常好聽。到大學之后,我創作了更多好聽的旋律,那時又產生新的夢想:我想做一個音樂制作人。而且我曾經有一度很接近這個夢想,也曾經出售過自己的歌曲,嘗試把自己的音樂推薦給不同的歌手,他們也有人選擇買我的歌曲,但仍然沒有最終實現我想要的。那這些給我留下的是什么呢?是對美好生活的一種期盼,因為這種期盼在后面推動著我,所以,隨著人生的道路往前走,走著走著,有一天我找到了喜歡做的第二件事情——心理學。而且,更好的是我把心理學和我喜歡的音樂結合在一起了,這樣,人生中最喜歡的兩件事就用另外一種方式呈現出來了。
所以,關于夢想怎么去實現,我想說的是:我們應該享受等待夢想實現的過程,享受讓夢想在后面推動我們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