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Chapter 1 從孩子的角度看世界

1.尊重是一切好的開始

“尊重孩子”這個話題一點兒都不新鮮,甚至已經被人談濫了,幾乎所有的育兒書都在告訴你“我們要尊重孩子”,然而家長們到底是怎樣做的呢?我們為什么要尊重孩子,孩子從你的尊重中能得到什么,大家又是否清楚呢?

這些年來我發現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在家長會或者一些正式的問卷調查中我聽到的答案,和在大街上無意中聽到的對話,總是有差距的。

在幾乎所有正式場合,家長們大都承認要尊重孩子,至少他們嘴上是那樣說的。然而,據我所知,有些家長會覺得:“小孩子懂什么尊不尊重?”有些家長則是覺得:“孩子是我的,我供他吃,供他喝,供他上學,他就得聽我的。”我已經不止一次聽到此類言論了。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這些家長只是把“尊重”當口號,壓根兒不知道它的意義和價值。在他們心里,自己是“老子”,孩子是自己生的,必須聽從“老子”的安排。這樣的父母,往往把孩子置于完全依附家長的角色上,而沒有把孩子當成一個獨立的個體。如果孩子的行為與他們的意見不同,或達不到他們的期望與要求,就訓斥、責罵,甚至會夾雜著棍棒。

家長們不知道,自己這種行為是非常可怕的,將會對孩子的未來產生難以逆轉的消極影響。

因為,不管多么幼小的孩子,都有被尊重的需要。用心理學家威廉·詹姆士的話來說就是:“潛藏在人們內心深處的最深層次的動力,是想被人承認、想受人尊重的欲望。”渴望被人喜愛、尊敬、崇拜是人的天性,沒有任何人會拒絕,就連孩子也不例外。所以,尊重,是一切好的開始。

而那些成長過程中沒有得到尊重的孩子,受家長支配太多、指責太多的孩子,容易成為自卑的孩子。其原因是,他的內心是不安全的、焦慮的、被嫌棄的,在他的感覺里,自己未被尊重,是因為自己太差,不值得被尊重。

在這種氛圍中長大的孩子,會以消極的態度對待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情,自我激勵能力很弱,創造能力和想象力的發展受到壓制,好奇心也受到打擊,社交能力弱,他們很難發現自我價值。你能想象出這樣的孩子會擁有幸福成功的一生嗎?

有一次,一位朋友跟我抱怨,說自己青春期的女兒實在叛逆,根本無法和自己正常溝通,她甚至產生了隨女兒自生自滅的想法。我問她緣由,她和我講了下面的事:

“我女兒上中學了,這個年齡段正是青春期,咱們都是從那時過來的,我告訴她別和不三不四的同學來往。有一次,她的幾個男男女女同學來邀請她過生日,我沒同意,就把他們打發走了。就她那些同學,穿著奇裝異服,頭發還有染成綠色的,一看就缺乏管教。可打那以后,女兒除了要錢,幾乎不會和我說話,學習成績也一落千丈。她說在同學面前沒面子,同學不再跟她來往了。我想,這樣才好,不和這樣的同學交往更好,只要為了她好,我不怕得罪她,早晚她能知道我是為了她好。”

我相信很多家長都會有同樣的想法,大家相信“孩子早晚會知道我是為她好”,可是,對孩子好也是要講究方式的,你是從哪里得來的信心相信孩子自尊心受到的傷害可以不留一絲傷痕?

我相信作為父母,恨不能把所有好的東西都給孩子,當然不會要故意傷害孩子。可是,因為不尊重,傷害就來了,既推開了孩子,也被孩子所推開。孩子視父母如“冤家”,動輒就跟父母頂嘴發脾氣,把自己關在屋里,甚至離家出走。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愛無從下手。這真的是你想要看到的結果嗎?

同樣的事情若換作是我,我會先肯定“社交”對于孩子的必要性。畢竟,與同齡人交往,能使孩子更開心、更快活、更自在,更重要的是,孩子需要在與同齡人的交往中,增進對自己、對他人的認知。之后,我會告訴孩子,社交可以,但是在朋友的選擇上要適當,如果我給孩子足夠的尊重,跟他(她)講清道理,相信孩子一定也會理解,這樣不是很好嗎?

受到尊重的孩子,會有超級棒的自我感覺,他(她)的內心是溫暖的、安全的、放松的,沒有疑慮和孤獨感。在這種良好氣氛中成長的孩子會萌發自覺感,產生積極主動的心態,具有自強、自立的精神。可以說,得到更多尊重的孩子,會展現出更多的潛能。

這個道理,很多受過良好教育的年輕父母都知道,他們對孩子的成長需求認識得比較到位,不會打罵孩子,不會犯上面的錯誤。然而,由于他們非常重視教育,卻可能會犯另一些錯誤。聽聽孩子們是怎么說的吧:

“我喜歡跳舞,可媽媽非要給我報圍棋班!”

“我爸爸不讓我看電視,可他自己卻每天都看到特別晚。”

“媽媽為什么不讓我穿自己喜歡的衣服上幼兒園?”

……

面對這些抗議,家長們也很委屈:

“孩子非要學跳舞,可是跳舞有什么發展,吃的都是青春飯,誰都知道圍棋對智力開發有好處,所以給孩子報了圍棋。”

“不讓他看電視是對他好,睡眠充足了,才能有個好身體。”

“一早非要穿裙子上幼兒園,可是天那么冷,怎么能穿裙子呢?”

家長和孩子,似乎永遠在兩條平行線上。家長們會說,現在的孩子不愁吃不愁穿,要什么有什么,卻還說自己不快樂,我們辛勤付出,卻得不到孩子的理解。孩子們會說,爸爸媽媽總是逼著我做這做那,一點兒自由都沒有。

這里面的原因在于,家長總是以自己的愿望和感受來替代孩子的主觀需求,而忽視了孩子除了吃好穿好的需要外,還有渴望得到尊重、渴望獨立自主、渴望自由創造的需要。這些需要被滿足,才能使孩子感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

記得多年前,源源5歲的時候,我帶著他去朋友家做客,源源看上了一個可以放映幻燈片的托馬斯玩具,他一直愛不釋手,朋友家孩子過來索要,他也舍不得放下。

直到我們馬上要離開了,源源對玩具的喜愛程度絲毫沒有減退,一副想要占為己有的架勢。我趁著沒人在場,告訴源源:“東西是別人的,玩兒可以,但是不能帶走。”源源雖然依依不舍地放下了玩具,但能看出他非常不高興。

朋友看到源源不高興,非要把玩具送給他。我立即制止了朋友的做法。我的理由是,如果朋友準備一些小東西給源源帶走,是無可厚非的,但要強行拿自己孩子的玩具送人,就有些不妥了,這是對自己孩子的不尊重。

如果這么做,對源源來說,說不定會使他養成到別人家做客就理直氣壯要東西的習慣,對自己的孩子來說,會使他對家長的行為產生厭惡情緒。如果經常勉強孩子“讓”別人,孩子可能會因此變得怯弱、事事忍讓、不敢主動爭取。

所以,家長要時刻銘記:請你像尊重自己,尊重領導、同事、朋友一樣尊重你的孩子。只有尊重孩子,才能有效地拉近你與孩子之間的心理距離,才能走進孩子的心靈,才能傾聽到更多孩子的聲音,才能更了解孩子,也才能在關鍵時刻幫助孩子,讓孩子越來越好。

主站蜘蛛池模板: 石狮市| 扬州市| 汾阳市| 遂昌县| 桃园市| 姚安县| 光泽县| 通渭县| 乌拉特中旗| 门头沟区| 北京市| 怀宁县| 鹤峰县| 合川市| 泸州市| 石渠县| 全州县| 罗田县| 通江县| 庆云县| 琼海市| 岐山县| 庆元县| 甘孜| 宽甸| 砚山县| 宁明县| 临邑县| 邢台市| 宁南县| 沙坪坝区| 寿光市| 太仆寺旗| 镇原县| 保德县| 河间市| 塔河县| 崇礼县| 绵阳市| 马公市| 临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