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父母這樣教,孩子性格好、有教養、學習棒
- 凌悅
- 1079字
- 2019-02-12 13:21:28
序
你的方法對了,孩子就對了
有一個德國人,是個著名的天才,人人都夸他成就卓著。
他8歲的時候,就學會了德語、法語、意大利語、拉丁語、英語和希臘語6種語言,并且通曉動物學、植物學、物理學、化學,尤其擅長數學;
他9歲的時候,考入萊比錫大學;
10歲時,進入哥廷根大學;
13歲的時候,發表數學論文《三角術》;
14歲,獲得哲學博士學位。直到今天,他仍然是《世界吉尼斯紀錄大全》中“最年輕的博士”紀錄保持者;
16歲的時候,他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被柏林大學聘為法學教授;
23歲,他發表《但丁的誤解》一書,成為研究但丁的權威;
……
這一生,他都在德國著名大學里任教,直到84歲逝世,這一生,他都生活在人們的贊揚中。
每一個父母都希望自己能擁有這樣一位天才兒子吧?然而,假如上天給你這樣一個兒子,你未必想要。因為,他出生后,醫生說他有些癡呆。
面對一個癡呆的兒子,怎么辦呢?他的父親,一位鄉村教師,相信自己可以把兒子教育好。于是,他用自己的辦法教育兒子,等到兒子四五歲時,各方面的能力就已經大大超過常人,讓當地人都極為驚訝,一代傳奇就這樣誕生了。
后來,這位父親把兒子14歲之前自己的教育經驗寫成了一本書,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卡爾·威特的教育》。你讀沒讀過這本書都沒關系,只要你相信,孩子是能夠教育出來的,就已經得到了這本書的精髓。
在我們稱頌這位父親教育有方的同時也要看到,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父母教育無方,于是他們把一個個原本可以成為英才的孩子變成了庸才。
可是,這能怪父母嗎?似乎也不能完全把責任推到他們身上。并沒有任何人教過我們應該怎樣做父母,怎樣教育孩子,大家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孩子出生之后才一點點學著做父母。在這種情況下,想要做到完美,并不那么容易。
著名教育學家福祿貝爾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縱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啟蒙教育者?!?/p>
這也是我寫作這本書的初衷,以過來人的身份,以一位媽媽、一位教育研究者的身份,把我的點滴經驗和感悟與大家分享,讓大家在回顧自己的教育歷程時不留那么多遺憾。
不管你的孩子現在是什么樣的情況,你一定要相信,只要自己的方法對了,孩子就對了,不會有什么大問題。這也就意味著,當你發現孩子身上有什么問題時,不要忙著責怪他(她),而是先從自己身上找責任。
我始終都相信,孩子的可塑性非常強,你給他(她)什么樣的教育,他(她)就會成為什么樣的人。而你在孩子教育方面所付出的一切努力,都不會白費。
孩子的成長是不可逆的,所以你的這些努力越早開始越好。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開始這趟教育方法之旅吧,你和孩子的人生,也許就從這里開始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