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的順序對于成敗非常關鍵。就如同蓋房子要先打好地基一樣,地基決定了樓的高度,地基沒有建好,再漂亮的樓也不會堅固。
管教孩子也是這樣,每一個步驟都是為下一步奠定基礎。
思思是個五歲多的男孩,非常喜歡班里的雯雯。雯雯是個非常文靜、漂亮的小姑娘,很多小朋友都喜歡她。思思聰明又調皮,總是試圖引起雯雯的注意。有一天,思思被送到了我的辦公室,原因是他多次搶雯雯的東西,老師制止他,他還是這樣做。
“為什么”這個問題常帶有很強的批評色彩,我和小朋友談話的時候都會盡量避免以“為什么”開始——
“思思,你能告訴我你到尹老師辦公室的原因嗎?”
思思睜著大眼睛看著我,突然笑了,說:“我想是因為尹老師要表揚我。”
哈,調皮的小家伙!我也笑了,平和地說:“噢,不是,想想還有沒有其他的原因。”
他轉了一下眼珠,說:“嗯,那是因為雯雯搶我的東西。”
“是雯雯搶你的東西,所以老師讓你來尹老師辦公室的嗎?”
“是。”他仍然笑著回答。
我也仍舊溫和地繼續問問題:“那雯雯是怎么搶你的東西的呢?”
“我們畫畫,雯雯拿了紅色的蠟筆,我也想用,于是我就從她的手里把紅色的蠟筆拿過來了。”
“原來是這樣,”于是,我隨手拿起自己桌子上的一支簽字筆遞給他,“你拿著這支筆,我從你手里拿過來,那我們倆誰搶了?”
他自信地說:“你搶了。”
“對!那現在我先拿著這支筆,你從我手里把筆拿走了,那我們倆誰搶了?”
“我搶了。”
就是這樣!我接著問:“那你和雯雯誰搶了?”
“我搶了。”
突然,他看著我的眼睛,出乎意料地問我:“尹老師,那如果我就是不改呢?到園長辦公室我也不改,那怎么辦?”
獨生子女通常不擔心叫爸爸媽媽來幼兒園,爸爸媽媽對他們沒辦法,還要靠幼兒園幫忙,所以我們不會把通知家長作為最終的辦法。家長有完全的知情權,但是很多時候是我們幫助家長,給家長提建議。我愣了一下,挑釁見識過很多,但第一次被問這個問題。看著眼前這個可愛的寶貝,我也在想,我一定不能說——沒有別的辦法了。可我說什么呢?做家長講座、教師培訓時,我用過這個例子問他們,很多人都卡住了。我告訴他們,我沒有辦法,到了園長辦公室,他如果就是決定不改,我也沒有辦法。
于是,我進入到下一步——
我問他:“那你想想,老師為什么讓你到尹老師辦公室?尹老師跟你談話的原因是什么?是因為老師不想讓你玩了,想讓你不舒服,還是為了什么呢?”
“是因為老師愛我,老師想讓我成為一個好孩子。”
他的回答那么自然,自然得讓我感動,他都知道,他心里都明白!和孩子們一起就是這樣的美好,他知道你愛他。
“是呀,那你想想,你搶雯雯的東西,如果老師說‘隨便吧,愛這樣就這樣吧’,好不好呀?你是希望老師幫助你,還是老師不管你?”
“我希望老師幫助我。”
接著,我很簡單地和他講了如何才能夠讓別人成為自己的好朋友、好朋友應該如何相待、要想讓雯雯是自己的好朋友這樣做行不行,他非常耐心地聽我講。我們達成了共識,就是老師沒有其他目的,只是想幫助他成為一個更棒的孩子,讓小朋友喜歡他,愿意和他做好朋友,所以,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是他自己的需要,不是老師非要他這樣做。
最后我很真誠地問他:“思思,那你告訴尹老師,如果再有這樣的問題,我該用什么方法來幫助你?”
哈哈!球踢給他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想辦法。
可愛的思思坐在椅子上,開始思考……我耐心地等著,過了一會兒,他抬起頭,說了一句讓我想笑出來,但是非常實在的答案——
“老師,我也沒有什么好辦法。”他輕聲地說。
于是,我們倆一起頭腦風暴,我們倆最后的決定是——他會先去找老師道歉,請求老師原諒;做不到時,請老師提醒,老師提醒后他就聽從。
當正確的決定是孩子自己做出來的時候,他們就會有力量來做。思思就是這樣,他接下來很努力,行為上有了非常大的突破,他為自己的進步感到非常自豪和快樂。
實際上,我的辦法就是做好這三步,一步一步地走:
第一,理解孩子,理解孩子的感受。
我了解事情的經過,讓他知道我明白了,并且愿意理解他。
第二,讓孩子知道你愛他,并感受到你的愛。
當思思挑釁的時候,愛使他軟化。我讓他明白,我和老師都不是想讓他不舒服,而且他知道尹老師很忙,有很多的工作,花時間和他談話是為了幫助他。孩子自己的感受很重要,并不需要我們說太多。
第三,幫助并引導孩子做出正確的決定。
我們做對了這三步,孩子不僅會聽話,實際上他們的內心會變得更強大,他們會成為既聽話又自主的孩子。正確的教育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一定是既聽話,又有主見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