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情商高,就是說話讓人愉快(2)

在社交中,為給人以風趣之感,有人常常運用故意游移其詞的手法,曲折地表達了事情的本意,但又沒有違反使用語言的規(guī)律,收到了預期的效果。

總之,在社交活動中,適當講究曲徑通幽的談話藝術,會使您魅力無窮。正如格拉西安所說:“說得恰當要比說得漂亮更好?!?

針對不同情況靈活應變

生活中有時可能出現(xiàn)一些未曾預料到的問題,需要我們及時有效地處理,這就要求我們把握交際的隨機性,運用適當?shù)恼Z言技巧,靈活應變。

在實際交往中,應對意外情況的語言技巧有以下五種。

1.以軟擊硬,綿里藏針

在人際交往中,有時由于雙方身份不同或處境不同,可能使一方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當勢力強大的一方故意發(fā)難時,弱方用硬碰硬的辦法與之爭斗是會吃虧的。要想堅持原則又能獲取勝利,最好的辦法就是以軟擊硬,綿里藏針,用含而不露的口才去戰(zhàn)勝對手。

2.偷換概念,移花接木

移花接木是互相頂替的意思。在交際中,有時會碰到一些不便或不必回答的問題。但是,緘默是不允許的,使用“無可奉告”的外交辭令有時也并不禮貌。此時,不妨“偷換概念”,故意曲解對方所提問題的意愿去應變。這就叫“移花接木”。

3.妙用“模糊語言”

模糊語言也是實際表達中需要的。對于不必要、不可能或不便于把話說得太實太死的情況,這時就要求助于表意上具有“彈性”的模糊語言。隨機應變,尤其需要模糊語言。

4.以毒攻毒

談話中對方若故設“陷阱”,可以以牙還牙。會話對方故設“陷阱”,以謬論相刁難,其用意無非是企圖造成一種進退兩難的局面:答則顯示無知,不答則表明無能。這種情況比較適宜用“以毒攻毒”法應變。

5.裝聾作啞,順水推舟

“順水推舟”可以避開對手的進攻,面對挑釁,除了針鋒相對、以牙還牙,有時也需“綿里藏針”,以守為攻。這時候,不妨來個裝聾作啞,一則避其鋒芒,二則以有禮對無禮,在心理上爭取主動。

應變的口才藝術是對一個人綜合能力的考驗。

首先,閱歷、知識、氣質(zhì)等是影響應變能力的重要因素。一般來說,閱歷豐富、知識淵博、智慧高并且具有虛懷若谷、從容鎮(zhèn)定氣質(zhì)的人,反應更敏捷,對付突然情況的反應更快,能在會話中應付各種突如其來的意外局面。

其次,思維方式也影響人的應變能力。語言是思維的外衣,培養(yǎng)應變能力首先要著眼于思維訓練。古人說的“慧于心秀于口”,就是這個意思。人只要加強思維訓練,就能使自己在語言感受的敏銳性、思維的敏捷性、判斷的準確性、表達的即時性等方面前進一步。

在人際交往中,各種意外情況都有可能出現(xiàn),掌握了上述技巧,針對不同情況靈活運用,就能收到奇效。

機智地運用設問的技巧

好的口才離不開“問”的藝術。在人際交談中,不同的語氣表達著不同的語義,靈活運用問句的各種形式,可以使談話變得非常有趣,也可使自己輕松應對種種談話危機。學習運用設問這項技巧,可從以下三方面著手。

1.用問句開始話題

(1)見面時的寒喧。大家一見面,先要寒暄一下,問候一聲,表現(xiàn)出自己對他人的關心,將溫暖送給對方,為我們開始下面的談話起到鋪墊作用。這時常見的問句可以問候?qū)Ψ降膶W習、工作和生活等各方面。比如,“吃飯了嗎”“生活還不錯吧”“工作還忙嗎”“氣色不錯,有什么高興事吧”,等等。問句一般要簡潔、質(zhì)樸,不要過于華麗、煩瑣。要記住,這時候,我們向他人問話,雖然用的是一般疑問句,但并不渴望對方做出什么詳細回答,對方可以只是附和一下。這樣的問話還要真誠一點,不要油嘴滑舌。比如,如果每次寒暄都這樣說:“吃飯了嗎?要是沒有,我請你。”這會讓對方感到為難,如果接受你的邀請,確非愿意;如果不接受你的邀請,又順了你一個人情。因此,寒暄時,語言一定要簡潔、質(zhì)樸,態(tài)度要真誠、懇切。

(2)誘導對方講話。在談話時,如果對方保持沉默,或者不善于言談,我們可以以提問的方式誘導對方講話。這時可以就時下人們都關心的事情問對方,如政府剛剛頒布的某項政策,本地區(qū)剛剛發(fā)生的一件大事,等等。可以就對方感興趣的事問對方,比如對方如果是做經(jīng)濟管理的,我們可以向他請教有關經(jīng)濟方面的問題;如果對方是做園藝的,我們可以向他請教如何栽花種草的問題;如果大家正在談論某個話題,可以詢問對方對這個話題的看法,比如大家都在談如何看待中學生教育的問題,可以讓對方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等等。這類話題主要目的是誘導對方講話,因此,一定要讓對方有話可說。

(3)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在談話時,如果意識到對方對我們的談話顯得很懶散,我們可以用問題來吸引對方的注意力。這種方法在教學中經(jīng)常被老師巧妙地運用,比如上課時老師發(fā)現(xiàn)同學們因為教室外的事,注意力不集中,就故意停頓一下,再問同學們:“剛才說到哪兒了?”同學們就會提醒老師,在這一問一答中,同學們的注意力就會回到課堂上。利用問句吸引對方的注意力,在日常談話中是常見的事,形式上也多種多樣。比如,在大家都不在意的時候,我們就身邊的事好奇地發(fā)問:“這是什么?”其他人肯定會被我們的發(fā)問吸引過來。

2.用問句試探對方

(1)請求對方幫助。當我們要請求對方幫助時,語氣要婉轉一些,不能像命令似的,比如說:“來,幫一下忙吧!”當你說出這句話的時候,對方或許就不肯幫忙了,也許最后也還是幫了忙,但對方心里卻極不情愿。我們可以用問句的形式委婉地說,比如,“這個箱子太重,你能幫我一下嗎”“周末我有事不能上班,你能幫我代一天嗎”“如果明天你能來參加宴會就好了,你能來嗎”,同樣的一個意思,用問句說出來,語氣要委婉得多。帶有商量的語氣,會讓對方樂意接受,同時,也給對方有回旋的余地。假如對方真的有事,不能幫忙,也能給對方一個脫身的機會。如果你直接說:“周末我有事不能上班,你來幫我代一天吧!”這樣的話,如果對方要脫身,就會覺得駁你的面子很為難。

(2)從對方那里了解更多的信息。當我們需要從對方那里了解更多信息的時候,問句幫了我們的忙。這時,我們所要做的就是采用恰當?shù)男问?。這樣的問句常常有明顯的疑問詞,如“在哪兒”“誰”“什么時候”。比如在我們裝修房屋時,可以問裝修商:“您能否說明一下,我們裝修材料的質(zhì)量如何?你們什么時候能完工?”然后,再通過詢問的方式了解一下市場行情,收集信息,最后做出決定。當對方拖遲完工時,我們可以問:“請您告訴我,為什么不能按時完工?”可以說問句的形式,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從對方那里獲得信息,只是針對不同的對象、不同的目的,表達方式有別罷了。

(3)勸說他人。當要勸說他人的時候,可以采用提問的方法,先從外圍談起,聲東擊西,在對方不經(jīng)意中,讓對方自己說服自己。

墨子是春秋戰(zhàn)國之交的思想家。他為了勸說楚惠王不要攻打宋國,首先對楚惠王發(fā)問:“聽說有這樣一個人,自己華美的車子不坐,卻要偷竊別人的破車坐;自己有綾羅綢緞不穿,卻穿著偷來的破衣裳;自己有雞鴨魚肉不吃,卻偷吃鄰居的糟糠爛菜。你說這算是一種什么人呢?”楚惠王很好笑地說:“這個人必定有偷竊的癖好。”墨子接著就分析了楚國與宋國的情況,指出“楚國要攻打宋國,人家也會認為大王和偷竊者有共同的癖好”。聽了墨子的話,楚惠王至少在口頭上便不得不折服了。

針對大家關心的問題設問。當我們要勸說某人聽取自己的意見時,可以就大家關心的問題發(fā)問。當聽者感受到與自己的切身利益有關時,就會斟酌我們的意思。

里根在與卡特競選總統(tǒng)時,為了說服聽眾支持自己,對聽眾這樣講道:“每一個公民在投票之前都應該好好想一想這樣幾個問題:你的生活是不是比四年前改善了?你到商店里去買東西時,是不是比四年前更方便了?美國的失業(yè)人數(shù)是不是比四年前減少了?美國在國際上是不是比四年前更受尊重了?”里根提的問題,關系到每一個人的利益,之后他的支持率明顯上升。

3.用問句作答

(1)用問句延緩回答。當我們被他人緊緊追問時,或者是對別人問的問題,一時還不知道如何回答時,我們需要時間來緩解一下。我們可采用問句的形式,一邊延緩回答,一邊思索對策。比如,當我們被對方一個接一個的問題弄得應接不暇時,我們可以說:“請把你的話再說一遍好嗎?我沒聽清楚?!边@樣來一下停頓。我們還可以要求對方:“你能說慢一點嗎?”以獲得更多的時間調(diào)整自己。如果對方問的問題,我們還沒想清楚如何回答,我們可以這樣說:“這個問題。我暫時還不能回答,你可以等一等嗎?”如果對方已把自己的觀點講得很清楚,我們一時不知道是同意好,還是不同意好,可以這樣回答:“是嗎?原來是這樣?”用這樣的問句先附和一下對方,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對方是不會深究的,我們這樣附和一下,也就過去了。

(2)問倒對方。在話題遇到爭論的時候,如果我們能問倒對方,對方會因一時答不上來而陣腳慌亂,我們的機會就來了。

在首屆國際華語大專辯論會“艾滋病是醫(yī)學問題,還是社會問題”上,正當雙方難分難解之時,反方突然發(fā)問:“我倒想請對方辯友回答我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今年世界艾滋病日的口號是什么?”正方一時不知道怎么回答這個問題,為了不使場上失分太多,勉強地胡亂答道:“今年的口號是‘更要加強預防’,怎么預防呢?要用醫(yī)學的方法去預防啊?!狈捶搅⒓粗赋觯骸板e了!今年的口號是‘時不我待,行動起來’,對方辯友連這個基本問題都不知道,怪不得談起艾滋病問題來還是不緊不慢的?!币驗檎奖环捶絾柕?,場面上一時間出現(xiàn)了被動,而反方出現(xiàn)了主動。

(3)反問作答。反問作為一種修辭手法,最主要的特點是正話反說。用肯定形式表達否定意思,用否定形式表達肯定意思,這種表達效果能起到強調(diào)作用,使表達的意思更為明確有力,同時還有一種令人無法辯駁的勢頭,語氣逼人。反問在談話時用得好,更能增強自己的說服力。有時候,我們受到惡意攻擊,如果要給對方講道理,對方做出一副氣勢洶洶的樣子,根本不容你講道理,倒不如來個反問法,讓對方說出的話,正好給我們找到一個還擊的機會。

一個文化名人的兒子和一個農(nóng)民的兒子同時愛上一位姑娘,文化名人的兒子很嫉妒,總想找個機會報復一下。一天,三個人偶然相遇了,文化名人的兒子高聲地對農(nóng)民的兒子說:“據(jù)說,你父親是農(nóng)民,對不對?”農(nóng)民的兒子回答說:“是的?!蔽幕说膬鹤恿⒓淳驼f:“那他為什么沒把你培養(yǎng)成鄉(xiāng)巴佬?”農(nóng)民的兒子不慌不忙地說:“據(jù)說,你父親很有風度,對不對?”文化名人的兒子自傲地說:“是?!鞭r(nóng)民的兒子反問道:“那他為什么沒把你培養(yǎng)成有風度的人?”農(nóng)民的兒子的反問,給了對方狠狠的一擊,讓對方落荒而逃。反問諷刺對方。這種方法諷刺犀利,令對方無法躲藏。

婦女總喜歡把自己說得年輕,有一位老婦人已經(jīng)是滿頭白發(fā),還對她的朋友說:“你知道嗎?我和我的妹妹加起來一共六十六歲。”她的朋友立即驚叫道:“哎喲喲,難道你把一個如此小的妹妹丟在家里放得下心嗎?”這位老婦人有意表白自己的年輕,她的朋友故意驚叫,直接諷刺了她的虛榮心。

讓對方回答。當別人提的問題我們從正面回答顯得語氣不夠強烈時,可以采用反問的方式,讓對方在我們的反問中自己去回答。這樣回答的力度,勝過長篇大論。

為人在世,應當不恥下問。只要善于運用問的藝術,就能達到預期的目的。

說話一定要得饒人處且饒人

俗話說:“饒人不是癡漢。”因此,當雙方的爭論已到劍拔弩張的時候,占理得勢的一方應當有“得饒人處且饒人”的風范,切忌窮追猛打,將對方逼入死胡同。否則,不僅不能辯贏對方,反而會擴大矛盾沖突。當然,“饒人”也要講究語言藝術,力求在無損于雙方面子和尊嚴的情況下達成妥協(xié)。要做到這一點,語言方式和語言內(nèi)容的選擇是否恰當,就顯得格外重要了。具體說來,饒人的技巧主要有以下幾種。

1.息干戈,妙提難題巧服人

在雙方激烈的爭辯中,占理的一方如果認為說理已無法消除歧見,不妨采取一種“外強中干”的警示性語言中止爭論,將一個兩難選擇擺在對方面前,就能收到警心誡人、平息干戈的效果。

生物學家巴斯德,一次在實驗室工作時,一個男子突然躥進來,指責他誘騙了自己的老婆。爭論中對方提出決斗。清白無辜的巴斯德,完全可以將對方趕出門去,或者奮起決斗,但是那樣并不能解決問題,甚至會造成兩敗俱傷的惡果。這時候巴斯德沉著地說:“我是無辜的……如果你非要決斗,我就有權選擇武器。”對方同意了。巴斯德指著面前的兩只燒杯說:“你看這兩只燒杯,一只有天花病毒,一只是凈水。你先選擇一杯喝掉,我再喝余下的一杯,這該可以了吧?”那男子一下子怔住了,陷于難解的死結面前,只得停止爭論與挑戰(zhàn),尷尬地退出了實驗室。

正是巴斯德提出的綿里帶刺的難題,才使決斗告吹,干戈止息。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三台县| 安阳市| 龙陵县| 隆回县| 栾城县| 通化市| 福清市| 汶上县| 东源县| 犍为县| 兴山县| 六安市| 光泽县| 龙口市| 闸北区| 万盛区| 武清区| 民丰县| 那曲县| 西充县| 抚顺县| 比如县| 镇江市| 读书| 封开县| 云霄县| 府谷县| 通州市| 潮安县| 平乡县| 镇平县| 临清市| 石阡县| 阿勒泰市| 长葛市| 安泽县| 奉节县| 区。| 灯塔市| 东宁县| 长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