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1.3 陷入兩難窘境的思維定式

現在介紹那些努力閱讀商務書籍、訓練思考方法的人容易陷入的思維定式。

為什么說是“兩難窘境”呢?因為越是想努力提升思維能力,反而越有思考變得膚淺的風險。

思維定式③ 依賴框架

依賴框架,這個思維定式是指沿用某個框架進行信息整理并到此為止。使用框架進行信息整理,會隱約覺得自己思考了也理解了,就停止了進一步思考。

例如,商業上經常使用的框架中有一種SWOT模型。S(Strength:優勢)與W(Weakness:劣勢)、O(Opportunity:機會)與T(Threat:威脅)分別組成兩軸,構成一個2×2的矩陣。這是信息整理的有效框架,但僅僅如此的話并無意義。

框架終究只是輔助思考的工具,而不是可以導出答案的自動機器。原本使用框架是為了觀察“那會怎樣(So what?)”“為何會那樣(Why so?)”,這對深度思考非常重要。

要想理解并活用SWOT,至少需要將自身的特點——即優勢和劣勢(SW),與外部環境的機會和威脅(OT)相結合,推導出4種策略。進一步說,理解形成SWOT之前的因果,思考未來又將產生怎樣的動力機制,才是最重要的。僅僅從框架中抓取一個面是不足取的(圖表1-2)。

圖表1-2 SWOT的本質意義

學習很多框架后,自然就想試著使用。這并非不好,而且通過使用框架整理信息,可以快速整理好相應的資料構成。

依賴框架這一思維定式的危險之處在于,通過信息整理本身所獲得的成就感,僅僅來自信息整理而非思考。

本來應該助力于深度思考的框架反而使思考停止,偏離了深度思考。

思維定式④ 范圍適應

范圍適應是指著眼于事物分類以尋找解釋的思維定式。這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見,比如下面的對話。

“他太愛較真了”→“因為他是理科生嘛”

“那個人真是風度翩翩啊”→“那個人好像畢業于××大學哦”

這種對話是典型的范圍適應,即從事物所屬范圍尋找原因。這種情形下的范圍是“理科生”和“××大學”。

但是細細想來,理科生也有很多不較真的,文科生也有很多認死理的。××大學也有土里土氣的人,其他大學也有優雅的人。

在商界,范圍適應的例子也是屢見不鮮。

“A公司貌似業績不佳”→“A公司從事裝配行業,這是沒辦法的事啊”

“B公司好像總是招不到優秀的員工”→“因為B公司是中小企業嘛”

裝配行業中當然也有很賺錢的企業,能招聘到優秀人才的中小企業也不在少數。很多時候大家覺得理所當然的事情,實則不然。

范圍適應的思維定式最大的問題在于將邏輯基礎建立在世間傳言上,而不是通過自己的大腦思考。

按范圍進行分類,絕不是邏輯性地說明。因為這并沒有直接回答“為什么”。

思維定式⑤ 思考止于關鍵詞

不深入思考問題,而只是一味追逐好看的關鍵詞是十分危險的。因為這樣很容易讓自己有已經明白的錯覺,從而停止思考。這就是由于關鍵詞導致停止思考的思維定式。

要提升“差異化”“競爭優勢”“價值提供”“顧客滿意度”……用這些話總結是欠缺具體性的。

“核心能力”“BPR指業務流程重組(Business Process Reengineering, BPR),通常定義為通過對企業戰略、增值運營流程以及支撐它們的系統、政策、組織和結構的重組與優化,達到工作流程和生產力最優的目的。——編者注”“CRM指客戶關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 CRM),其定義是:企業為提高核心競爭力,利用相應的信息技術以及互聯網技術來協調企業與顧客在銷售、營銷和服務上的交互,從而提升其管理方式,向客戶提供創新式的個性化的客戶交互和服務的過程。——編者注”……非常重要,這樣說出來的瞬間,思維就已經局限在抽象的層面上了。

追逐關鍵詞很容易讓人陷入似乎懂卻實際什么都不太懂的陷阱。

例如一度非常流行的“藍海戰略”對疲于市場過度競爭的企業來說,是很抓人眼球的詞匯。可是具體到去哪里、尋找什么,僅僅一句“尋找藍海吧”實在讓人費解。

我們應該為客戶尋找價值創新,而“藍海戰略”這個詞除了冠冕堂皇以外并沒有什么實際內容(我這么認為)。我認為藍海戰略的真正意圖是通過具體的、縝密的思考找到新的附加價值,而絕不是一句話。

當然,我絕不是在否定關鍵詞。

經過深思熟慮后的具體的關鍵詞是很有意義的。因為比起關鍵詞本身,有意義的是為找到關鍵詞而進行探索的時間、付出的努力以及思考的過程。

如果思考的過程是由組織全員參加并成為全體共同的認知及基點,那么這個關鍵詞便有了更為重大的意義。

思維定式⑥ 執著于初步假設

接下來要說的是執著于初步假設的思維定式。

這是能夠進行假設思考的人才會形成的思維定式,具有一定高度,可以說是逐漸適應了有效果有效率的思維方式的人才會落入的圈套。

原本假設是需要隨著新的信息及發現不斷進化的,可一旦執著于這個思維定式,就會封閉進化的道路,擺脫不了最初的假設,從而使思考停留在剛剛發現的本質的“一角”,而無視本質的“全貌”。

典型的癥狀是在議論中頻繁使用“但是……”“然而……”“可是……”,這顯然是固步自封于自己的假設之中。

舉例來說,你假設生產產品中的成品率高、殘次率低與增強本公司的成本競爭力、實現高利潤率相關。然后有人針對這個觀點表示“國外的其他制造商雖然產品成品率很低,但也有成本競爭力,利潤也不錯”。對此,你最好不要用“但是國外制造商的勞動力成本低,是規模經濟效應”之類的話進行反駁,以此回避問題。

希望你能接受對方的觀點,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擴展、深化自己的思維,考慮“高成品率對成本是否有較大影響”“自己公司與其他公司對成品率的定義是否一樣”這樣既包含對方觀點,又對驗證自己的假說有幫助的問題才是上策。

也許國外制造商可以把不合格商品作為二線品牌在發展中國家銷售。所以即使表面看起來成品率很低,只要瑕疵不嚴重,仍然可以銷售獲利,結果利潤率反而不錯。

如果是這樣,自己公司應該做的就不是提高成品率,而是好好考慮經營方針及經營策略。

不拘泥于初步假設,就可以吸收新的想法和發現,從而有更多的可能得到更好的答案(圖表1-3)。

圖表1-3 產品成品率低,但利潤率高?

專欄a

寶潔公司的一次失敗經歷

企業亦存在“執著于初步假設”而導致失敗的案例。這里介紹寶潔公司的一個失敗經歷。

幾十年前,在我還是小孩的時候,寶潔公司的“全溫度適宜”洗衣粉在日本發售,并且舉行了大規模的促銷活動,至今我都對那個廣告記憶猶新。這款洗衣粉的賣點恰如其名,無論熱水、溫水還是冷水,在所有溫度即“全溫度”下都可以去除污漬。

在小孩看來,這真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廣告。為什么我家一般只用冷水洗衣服呢(現在的家庭也還是這樣吧)?為什么要用“全溫度”作為賣點呢?又為什么要特意強調用熱水洗呢?

這款洗衣粉其實是美國的熱賣商品。由于水質原因,在美國用冷水洗滌很難去除污漬,所以用熱水洗衣服很普遍。因此如果可以不用熱水而直接使用冷水洗滌的話,會很便利。然而這個賣點并不適用于普遍用冷水洗衣服的日本。理所當然,結局并不美好。

由于執著于美國的成功模式(初步假設),以優秀的市場營銷聞名于世的寶潔也有過這樣的失敗。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光泽县| 平乐县| 文登市| 云浮市| 邯郸市| 诏安县| 察隅县| 阿克苏市| 郎溪县| 曲周县| 海安县| 郯城县| 余干县| 新化县| 西昌市| 临潭县| 米易县| 兰州市| 宣汉县| 罗江县| 扎鲁特旗| 竹北市| 柞水县| 桂林市| 莱州市| 交口县| 武山县| 革吉县| 榆林市| 资阳市| 文成县| 阿克陶县| 平果县| 龙泉市| 越西县| 大竹县| 东城区| 封开县| 玉屏| 白山市| 介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