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戰后的日本企業成形于戰爭時期

在戰時體制下,日本的企業發生了巨大變化。

戰前,日本的電力事業由多家民間企業經營和管理。但是1939年,政府下令將各地的電力公司統一為國策公司國策公司是指,1930年代后期,以促進日本帝國主義發展為目的,根據特別法設立的半官半民性質的一批企業。它們享有政府授予的特權,同時也接受政府的管制。,也就是日本發送電公司,繼而又重組為9家電力輸送公司。這就是戰后9大電力公司的基礎。

汽車產業也是同樣情況。戰前日本的汽車產業完全由美國的福特汽車、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三巨頭所掌控。因此,“九一八事變”時日軍的卡車也是福特公司制造的。政府為了改變這種狀況,于1936年制定了《汽車制造事業法》。該法規定,提高汽車進口關稅,對汽車制造產業實行許可制。豐田自動織機制作所和日產汽車公司得到許可。獲得許可的公司可以免交營業稅,在融資上享受特別優惠,進口機械及零部件時免除進口稅。這些措施迫使美國三巨頭撤出日本。

戰爭時期,機電產業也得到顯著發展。1939年芝浦制作所與東京電氣公司合并為東京芝浦電氣公司(即現在的東芝公司),與1920年從久原礦業公司獨立出來的日立制作所一起,在軍事經濟的背景下得到發展和壯大。同樣,松下電器產業公司也因從事軍需生產而發展起來(戰后松下幸之助曾因此受到革職處分)。

鋼鐵產業從明治時期開始發展,1934年以官營八幡制鐵所為母體,由多家鋼鐵公司合并成日本制鐵株式會社,也是半官半民性質的國策公司。

上述企業與戰前的企業在性質上截然不同。戰前,紡織是日本制造業的中流砥柱。日本發動太平洋戰爭時,營業額最高的企業是鐘淵紡織公司(Kanebo,即現在的佳麗寶公司)。這些以輕工業為核心的傳統企業,不依靠銀行來獲得資金,因此極力反對政府的干預和統制。

美國歷史學家約翰·W.道爾(John W. Dower)針對日本大企業曾經指出,只有索尼和本田是完全誕生于戰后的企業。他的見解完全正確,戰后日本的大企業多數都是戰爭時期在政府的扶持下,依靠軍需生產快速成長起來的。

在企業管理、工會、城市土地制度等方面,情形也大致相同。也就是說,戰爭時期形成的機制在戰后被繼續沿用,并發揮了重要作用。此外,戰爭時期形成的“統制會”也成為戰后各行業協會的基礎?!敖y制會”的上級機構,即“重要產業協會”戰后則變成了經濟團體聯合會(簡稱“經團聯”)。經濟團體聯合會全名為一般社團法人日本經濟團體聯合會,英語名為Japan Business Federation。1945年由日本經濟聯盟會、重要產業協會、日本商工經濟會和商工組合中央會合并而成。與日本商工會議所和經濟同友會并列為日本最有影響力的三大經濟團體。

報紙領域也不例外。戰前,日本各地都有當地的獨立報紙。但是到了1938年,為了加強言論管制,內務省和情報局主導推行“一縣一報主義”縣為日本的行政區域單位,相當于中國的省。一縣一報主義是指,一個縣以一家報社為主。,對各報社進行合并,只有部分實力較強的地方報社被保留了下來。

此外,只有5種報紙獲準在全國發行,即《朝日新聞》《每日新聞》和《讀賣新聞》這3種綜合報紙,以及專門報道經濟內容的《日本經濟新聞》和《產業經濟新聞》(現改名為《產經新聞》)。這種發行量之大在全世界也屬罕見的全國性報紙體制也是在戰爭時期形成的。

戰爭時期形成的這些經濟體制與戰前相比具有完全不同的性質,本書將之稱為“1940年體制”。這套以舉國之力來支援戰爭的國家總動員體制,在戰后也毫發無損地被繼承下來,構成了戰后日本經濟體制的基礎。

主站蜘蛛池模板: 当涂县| 隆昌县| 江川县| 福贡县| 赣榆县| 浪卡子县| 永年县| 高碑店市| 项城市| 三穗县| 尚义县| 佳木斯市| 监利县| 天等县| 武隆县| 浦北县| 河东区| 元氏县| 会东县| 新田县| 汕头市| 淮南市| 西安市| 新邵县| 徐州市| 深水埗区| 平塘县| 陈巴尔虎旗| 安义县| 轮台县| 图木舒克市| 南郑县| 七台河市| 平武县| 巴彦淖尔市| 宜城市| 钦州市| 左贡县| 金平| 芦溪县| 金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