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古米廖夫對族體問題的進一步研究

古米廖夫(Л. Н. Гумилёв)是蘇聯時期研究族體問題的一位著名學者,他批判性地繼承了史祿國的許多觀點,并試圖超越史氏。他是族源理論的奠基人,其理論在受到一些人推崇的同時,也遭到了諸多的批判和官方的否定。

一 對“族體”的界定

《族源和地球生物圈》一書是古米廖夫的主要理論著作,在此書中他說明了族體的形成、產生和衰落。古米廖夫認為,“族體不是社會現象,因為它可以存在于數個群系中”;但在此書的其他地方,當講到族體時他則把它看作“僅僅是人所固有的集體存在的形式”——實際上,集體存在的形式就是社會和社會現象。他還把族體界定為“穩定的、自然形成的人們集體,它是把自己與所有其他類似的集體相對照并有其獨特行為規范特點的集體,該行為規范在歷史上有規律地變化著”。他認為,“族體”是人類作為一種物種的存在形式,但他同時認為“族體”也是更大的事物,“是一種處在生物圈與社會范圍邊界上的現象,它在地球各生物層形成過程中具有高度特殊的功能”。ГумилёвЛ. Н. ЭтногенезибиосфераЗемли / Подред. канд. геогр. наукК. П. Иванова. —М. -Л.,1987. С.35, 104, 135.(古米廖夫:《族源和地球生物圈》,莫斯科-列寧格勒,1987,第35、104、135頁。)

可見,古米廖夫對族體的界定,存在著令人懷疑的觀點及前后矛盾之處。他不把族體看作社會發展的產物,而是傾向于看作生物學的現象,屬于人類的生物學范疇。他認為族體是由于不同人群(如同動物的種群)為了適應自然條件而形成的,忽視了社會因素在族體形成和發展中的作用,因此遭到眾多學者的批判。

二 族體起源的階段

有關族體起源階段的理論是古米廖夫對蘇聯族體問題研究最重要的貢獻。古米廖夫認為,族體是活著的生物,它具有從出生到成年、變老和消亡的生命周期。根據他的觀點,族體在其歷史中沒有進化只有循環。族體會從高度發展轉變為衰弱,并且這些階段交替進行。

古米廖夫認為,族體完整的生命周期約在1200~1500年內完成,盡管很多族體(就像人)在外部條件的影響下要早些消亡。消亡的族體解體為日后族體起源過程中的全新組成部分。這一過程重復進行,永無止境。

古米廖夫認為各個族體依據地形地貌、資源以及特殊的內部心理特征,都要經歷形成、發展、衰弱、惰化以及最終消亡等各個階段(1200~1500年)。Гумилёв Л. Н. География этноса в исторический период. —Л. : Наука,1990. С.24.(古米廖夫:《族體的地理和歷史階段》,列寧格勒:科學出版社,1990,第24頁。)

圖1呈現的是族體系統的推動力與其生存時間之間的相關性。橫坐標反映的是具體年代,其中曲線的起始點與推動力波動的時刻一致,推動力是族體產生的原因。縱坐標呈現了三個標度中族體系統的推動力。

第一,從P-2水平(無力滿足熱望)到P6(自我犧牲精神)是質量特征。

第二,指數n+1、n+3等是“亞族體的數量”, n指的是沒有對推動力發生作用并處于停息狀態的族體中亞族體的數量。

第三,圖中曲線“族體歷史事件的頻度”。該曲線是族體起源的40個個體曲線的綜合,是為不同的超族體建立的,其產生于不同的推動力。

圖1 古米廖夫的族體起源階段

圖1可用表1解釋。

表1 對族體起源階段理論的解釋

?從廣義上講,пассионарность(本文譯為“推動力”)指的是由個體和群體繼承并決定其追求超努力能力的某種特性。пассионарность一詞源自法語詞passioner,意為“燃起激情”,可直譯為“激情度”。

總體而言,也就是說,古米廖夫把某種特殊的推動力(他稱作пассио-нарный толчок)看作族體形成和發展的原因,他在族體之外尋找其根源,而族體和族體過程的現實推動者主要是那些充滿特殊活力和能干的人們(пассионар),這些人被共同的目的和共同的利益聯結在一起。在自己的生活中,族體的生命周期似乎具有同樣的長度——1200~1500年,都要經歷從潛伏到形成、發展的頂峰時期再到衰弱、停息等階段。在族體發展和鞏固的過程中,它可能把幾個甚至多個族體聯合成為政治文化共同體,在這種情況下它們就構成“超族體”(如哈里發時代的阿拉伯人、繁榮時期的拜占庭人等)。

三 族體的范圍

古米廖夫把族體劃分為 консорция、конвиксия、субъэтнос(亞族體)、этнос(族體)、суперэтнос(超族體)等類別。

консорция是一個由歷史命運聯系起來的人們群體,在其發展過程中或解體,或發展為конвиксия。конвиксия是由具有同一特殊生活方式和被家庭關系連接著的人們群體。它有時轉為субъэтнос(亞族體)。亞族體是族體的結構成分,它同其他的亞族體相互影響著。在族體系統簡化的過程中,在最后階段亞族體的數量縮減到一個,成為殘余物。суперэтнос(超族體)是在一個區域同時產生的眾族體的群體,這樣的群體在歷史上表現出拼湊的整體性。

古米廖夫把這些分類單位看作族體形成中的過渡階段。起源階段的консорция,是簡單的人們群體,是為了解決某種任務聯合起來的。大部分консорция解體后沒有蹤跡,僅僅有一些逐漸形成穩定的конвиксия,在這里家庭關系被補充進共同的群體行動計劃中。之后各конвиксия可能停留在同一水平上,同其他的конвиксия 結合。但在一定的條件下它們形成更加有特性的和穩定的共同體,被稱作“亞族體”。諸亞族體相互之間可能被聯合但不一定形成新的族體,但也可能從亞族體形成族體。

若干個族體可能彼此生活在相對鄰近處并相互依賴,但不轉變為超族體,它們彼此之間還是“他者”,而在一定的條件下,會形成數個族體結合的特殊的形式,即超族體。如果它們的結合是和諧的,而且族體間是互補的,則超族體可能是穩定的;如果諸族體的互補性薄弱,則它們形成“嵌合體”,多族體的結構則會趨向于解體和衰落。也就是說,在古米廖夫看來,“嵌合體”是兩個族體屬于“彼此消極互補”的超族體,是生活在一起并混合時出現的。它們就如同“不同頻率”的物理場之間的接觸一樣會導致彼此消退,其中一個族體或者兩個族體的生命活力會遭到毀壞甚至消亡,因此,族體之間的接觸是不應受歡迎的。

另外,古米廖夫還提出了“同族內婚的族裔功能”的論點,指的是某一族體想作為一個“穩定實體”而生存,就需要有某些機制提供這種穩定性并“使族體繁殖”。這種機制之一就是同族內婚制,也就是個體趨向于在自己的群體內婚配。莫斯科大學歷史系民族學專業的皮緬諾夫教授通過問卷調查,計算并確定了內婚制的臨界水平,即“超過所有婚姻中12%到15%的那一部分異族通婚,會導致一種使族體消失的不可逆轉的趨勢”。Этнология. Поп редакцией Г. Е. Маркова и В. В. Пименова. М. : Наука, 1994. С.368-369.(馬爾科夫、皮緬諾夫主編《民族學》,莫斯科:科學出版社,1994,第368~369頁。)

古米廖夫有關族體的一些觀點除對蘇聯民族學界產生了重要影響外,也存在一些后續影響。20世紀80年代后期,隨著族裔政治在蘇聯的興起,不僅“族體”這個術語成為當時及20世紀90年代初學界和政治領域爭論中使用的核心詞,而且古米廖夫有關族體的一些觀點得到了比較廣泛的運用。如韃靼斯坦共和國總統的政治顧問、當地民族主義運動的意識形態領導人之一拉斐爾·卡基莫夫(Raphael Khakimov),在其文選《帝國的黃昏——關于一個民族與一個國家》中這樣寫道:

 

族體是一種生物社會現象,是自然與社會相結合而成。族體本身帶有生物能量,而且服從于除了社會過程法則之外的其他法則。有時,有人能聽到一些訴求,這種訴求希望把族裔起源忘掉,而且不要按照這種類別來劃分人們。這些訴求源于誤解這個現象的本質。族裔特性不僅僅是想望的思考,也不是那部分“分離主義者們”邪惡的陰謀,它們是與生俱來的。季什科夫:《蘇聯及其解體后的族性、民族主義及沖突——熾熱的頭腦》,姜德順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第16頁。

 

雅庫特人的一位民族社會學學者寫道:

 

雅庫特人是非常年輕的族體,他們是由帶有蒙古-突厥語言成分,并很可能受到西伯利亞和北方的薩莫耶德土著影響的人所形成的。按照古米廖夫的理論,族體充沛的潛能要延續1200至1500年,就此來說,族體是一個持續不斷的人類族裔變種的網絡。……即便是假設,當你感到你屬于正在消失的族體時,也是遺憾的事情。季什科夫:《蘇聯及其解體后的族性、民族主義及沖突——熾熱的頭腦》,姜德順譯,中央民族大學出版社,2009,第17頁。

 

總之,一些學者認為,“古米廖夫在對歐亞大陸和非洲各民族的歷史資料進行廣泛深入分析的基礎上發現了民族(民族共同體)由于他們居住生存的地理環境而形成獨特的發展規律。……古米廖夫的理論,除了重大學術價值和具有獨特性之外,可以成為爭取和平和各族人民友好的思想斗爭中的有力論據”; “古米廖夫揭示出與民族和部族的經濟發展、階級發展和政治發展形成整體的族體起源的自然發展過程的一般規律”。《關于出版古米廖夫學術著作的爭論》,參見http://wenku.baidu.com。但古米廖夫關于族體的觀點被另一些學者和蘇聯官方看成與資產階級的地理決定論、社會達爾文主義、地緣政治論以及唯心主義的“英雄與群氓”論、民族主義和種族主義緊密聯系在一起的理論,因而遭到批判。反對者認為他的觀點不是以分析資料為依據,而是以“思維的非傳統性”為出發點,力求用他自己的觀點與“官方”的觀點相抗衡,因此其《族源和地球生物圈》等著作長期被禁止出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清丰县| 安多县| 鸡东县| 神池县| 上高县| 南丹县| 呼图壁县| 沾化县| 连平县| 凤翔县| 临洮县| 陆良县| 瓮安县| 六盘水市| 都匀市| 安岳县| 稻城县| 文登市| 定远县| 高密市| 武平县| 澳门| 若羌县| 永修县| 杭锦后旗| 甘孜| 西乌| 咸宁市| 宁化县| 偏关县| 凯里市| 黑龙江省| 莫力| 蕲春县| 禄劝| 贞丰县| 泸西县| 湖北省| 莱阳市| 洞头县| 淅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