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語言文學研究(2017年春之卷/總第21卷)
- 崔志遠 吳繼章
- 7834字
- 2019-01-05 01:01:14
《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異讀詞注音評析
(河北師范大學 文學院,河北石家莊050024;
廣西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西桂林541006)
摘要:《現代漢語詞典》的字音標注對普通話字音的識讀、審定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是普通話字音標準的風向標?!冬F代漢語詞典》(第6版)在字音標注上呈現出一定的變化,對異讀詞的處理尤其值得關注。我們從普通話審音角度,通過對詞典中帶有顯性標記的異讀詞處理情況進行分析考察,指出其重視口語音、加注舊讀音、標明誤讀音等優點及處理結果不一致、標記形式不統一等失當之處。
關鍵詞: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異讀詞處理;普通話審音
一 《現代漢語詞典》對字音審定的重要性
對于異讀詞,學者們早在20世紀50年代就已經有所認識并展開研究了。《普通話異讀詞審音表》(以下簡稱《審音表》)的發布,不僅為普通話中存在異讀的詞和語素提供了讀音辨識的依據,也為人們日常對異讀詞的識記和認讀提供了可資參考的標準。然而,對于常年與漢字讀音打交道的語言文字工作者,特別是漢語教師、播音主持人員及普通話測試員來說,《審音表》并不能解決全部問題。特別是在對那些因出現語境不同而存在讀音差異的異讀詞進行識讀的時候,人們還往往會求助于語文辭書。
《現代漢語詞典》(以下簡稱《現漢》)作為一部深具權威性、使用頻率頗高、受眾范圍甚廣的高質量中型語文辭書,長期以來一直為廣大語言文字工作者、漢語學習者甚至普通民眾所熟知,并成為人們日常查詢字形、字音、字義的首選詞典?!冬F漢》的字音標注對普通話字音的識讀、審定起著重要的指導作用,可以作為普通話字音標準的風向標。對比第5版,我們發現《現漢》(第6版)在某些字音的處理上呈現出一定的變化,特別是對異讀詞讀音的處理值得我們關注。本文主要對《現漢》(第6版)中帶有明顯異讀標記的異讀詞的讀音標注情況進行考察,指出其在異讀詞處理問題上的合理與失當之處。
二 《現漢》(第6版)異讀詞處理情況考察
(一)異讀詞的界定
關于異讀,《現漢》(第6版)將其界定為“一個字在習慣上具有的兩個或幾個不同的讀法,如 ‘誰’字讀shéi又讀shuí”[1](P1542),也就是說編寫者認為異讀詞指的就是那些在習慣上具有兩個或幾個不同讀音的詞。而《審音表》的編寫說明中則將異讀詞的范圍界定為“本表所審,主要是普通話有異讀的詞和有異讀的作為 ‘語素’的字”[2](P465)。我們認為這樣的界定容易混淆異讀詞和多音字(詞)之間的界限:一個字有兩個或兩個以上讀音的,就可以叫多音字;而多音字又可以根據意義是否相同分為兩類,其中字形和字義相同,卻不只有一個讀音的字就是通常所說的“異讀字”,異讀字在不同的詞里意義不變而讀音不同,這類詞才叫作異讀詞。張云艷(2010)曾經就“異讀字”和“異讀詞”的問題進行過論述:“我們把多音字中的字形和字義沒有什么差別,但有不止一個讀音的字稱為 ‘異讀字’, ……而把異讀字在不同的詞里,在其意義不變的情況下,可以有幾種不同的讀法的詞叫 ‘異讀詞’。”[3]據此,我們將本文中所涉及的異讀詞范圍限定為那些形體和意義相同,而在普通話中有異讀的詞或語素。也就是說,在形體和意義不變的情況下,只要讀音有差異,我們就將其視為異讀。
(二)《現漢》(第6版)對異讀詞的處理
《現漢》(第6版)中涉及的普通話異讀現象比較復雜,限于篇幅,本文只就詞典在標注讀音時帶有顯性標記的幾種異讀現象(共計194個異讀詞)加以簡要分析。根據詞典加注異讀標記的不同,我們將其分為以下幾類。
1.標注“舊讀/舊又讀/舊也讀…”的(70個)
這種類型的異讀詞數量相對較多,大多是在今音后括注“舊讀/舊又讀/舊也讀”等異讀標記。此類異讀情況比較復雜,異讀成分的語法屬性存在一定差異。
1)詞有舊讀
這類異讀詞大多是只有一個義項的單義詞,舊讀音曾經在很長一段時間內為大家普遍使用,甚至到現在仍有人在日常讀音習慣上保持舊讀。這類異讀詞包括“癌、鑿2、唯2、勝2”等27個。
癌 ái(舊讀yán)名上皮組織生長出來的惡性腫瘤,常見的有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腸癌、乳腺癌等。
鑿2záo(舊讀zuò)〈書〉明確;真實:確~。
勝2shèng(舊讀shēng)能夠承擔或承受:~任|不~。
當然,也有一些古今異讀的詞并不只有一個義項,異讀現象也不僅僅涉及其中的某一個義項,而是在其多個義項下全都有著同樣的異讀音,如“比2、崖、緯、溪”等。
比2bǐ(舊讀bì)〈書〉①緊靠;挨著:~肩|鱗次櫛~。②依附;勾結:朋~為奸。③近來:~來。④等到:~及。
崖yá(舊又讀 ái)①名山石或高地的陡立的側面:~壁 |山~ |懸~ |摩~。②〈書〉邊際:~略。
2)義項有舊讀
這類異讀詞都是有不止一個義項的多義詞,其異讀現象并不普遍存在于全部義項,但是在多個義項中至少有一個存在著古今異讀情況。如“聽1③”“從⑤⑥⑦”“鑿1③”“騎③④”等13個詞。
從cóng(⑤⑥⑦舊讀zòng)⑤跟隨的人:隨~ |侍~。⑥從屬的;次要的(跟“主”相對):主~ |~犯。⑦堂房(親屬): ~兄|~叔。
鑿1záo③(舊讀zuò)〈書〉卯眼:方枘圓~。
騎qí③(舊讀jì)騎的馬,泛指人乘坐的動物:坐~。④(舊讀jì)騎兵,也泛指騎馬的人:輕~ |鐵~ |車~。
3)語素有舊讀
這類異讀主要指雙音節或多音節詞語中某一個構成語素存在不同讀音。對于這樣的異讀語素,有些在構詞時普遍存在異讀,詞典在作為單字為其注音時就標注了舊讀音;也有一些語素只在構成某一特定雙音節或多音節詞語時才有異讀,詞典在單字注音中并未顯示舊讀,只在特定詞語中標注異讀?!冬F漢》(第6版)收錄的包含有舊讀語素的詞語有“從容”“呆板”“說客”等30個,其中單字注音中已經標注舊讀的有16個詞語,涉及4個異讀語素,其中包含“鑿”的詞語有9個;而單字注音中未顯示舊讀的有14個詞語,涉及13個語素,其中“從容”和“從容不迫”中的“從”都標注了異讀。
從容cóngróng(舊讀cōngróng)形①不慌不忙;鎮靜;沉著:舉止~ |~不迫|~就義(毫不畏縮地為正義而犧牲)。②(時間或經濟)寬裕:時間很~,可以仔仔細細地做|手頭~。
從容不迫cóngróng-bùpò(“從容”舊讀cōngróng)非常鎮靜、不慌不忙的樣子:他滿臉掛笑,~地走上了講臺。
呆板dāibǎn(舊讀áibǎn)形死板;不靈活:這篇文章寫得太~ |別看他樣子~,腦子倒很靈活。
說客shuōkè(舊讀shuìkè)名①善于勸說的人。②替別人做勸說工作的人(含貶義):充當~。
2.標注“近年也有讀…/今多讀…”的(10個)
帶有此類標注的異讀詞很少,主要涉及一些姓氏用字,而且這些字在某一意義和用法上的讀音異于其常見意義和用法,例如作為姓氏的“華Huà”和“紀Jǐ”。就這兩個字的使用來看,huá和jì這兩個讀音更為常用,人們日常使用中接觸到的“華”和“紀”幾乎都是讀huá和jì的,有些人甚至根本不知道這兩個字還有其他讀音,所以想當然地認為作為姓氏的兩個字也讀Huá和Jì。這樣的一種原本錯誤的認知在言語社會中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并逐漸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甚至影響到原本知道姓氏用字正確讀音的人,致使其“從俗”而改讀為錯誤讀音。
華Huà ①華山,山名,在陜西。②名姓(近年也有讀Huá的)。
紀Jǐ 名姓(近年也有讀Jì的)。
以上兩類都屬于古今異讀,主要是由于字音在發展中的歷時變化而引起的。只是根據加注的異讀標記所體現的古今讀音及變化過程的不同,我們才將其分為了兩個小類。
3.標注“口語中也讀/口語中多讀/口語中(常)說…/…的口語音”的(71個)
這種類型的異讀詞數量也比較多,有71個。這類詞的異讀主要來源于讀書音和口語音之間的差異。對于這些異讀詞來說,既有書面文本朗讀時需要使用的標準音,又有日常口語表達中可以使用的口語音,兩種讀音形成對立統一的有機整體,適用于各不相同的語言環境。根據構成形式的不同,我們又將此類異讀詞分為4個小類。
1)雙音合成詞(16個)
對于這些異讀的雙音節合成詞來說,存在異讀的只是其中的某一個音節,而且讀音的差異往往主要表現為聲調的變化。如“一會兒、指甲、主意、作料、正經”等,在文本朗讀時應該讀作yīhuìr、zhǐ·jia、zhǔ·yi、zuò·liao、zhèngjīng,而在日??陬^表達中一般則多說成yīhuǐr、zhī·jia、zhú·yi、zuó·liao、zhèngjǐng。
指甲zhǐ·jia(口語中多讀zhī·jia)名指尖上面的角質物,有保護指尖的作用。
主意zhǔ·yi(口語中多讀zhú·yi)名①主見:大家七嘴八舌地一說,他倒拿不定~了。②辦法:出~ |餿~ |這個~好|人多~多。
作料zuò·liao(口語中多讀zuó·liao)(~兒)名烹調時用來增加滋味的油、鹽、醬、醋和蔥、蒜、生姜、花椒、大料等。
2)ABB式狀態詞(48個)
ABB式形容詞中的疊音后綴BB,不管B的本調是什么,在口語中一般都要變讀成陰平,這是現代漢語普通話中比較典型的一種音變現象。如“綠油油、亂蓬蓬、黑黝黝、亮堂堂、血淋淋”等,在口語中一般都讀作lǜyōuyōu、luànpēngpēng、hēiyōuyōu、liàngtāngtāng、xiělīnlīn。
綠油油lǜyóuyóu(口語中也讀lǜyōuyōu)(~的)形狀態詞。形容濃綠而潤澤:~的麥苗|鸚鵡一身~的羽毛,真叫人喜歡。
血淋淋xiělínlín(口語中也讀xiělīnlīn)(~的)形狀態詞。①鮮血不斷地流的樣子。②形容嚴酷或殘酷:~的事實| ~的教訓。
3)個別單音詞(5個)
主要見于“這、那、哪”這幾個具有指示或疑問作用的常用單音代詞及“彟、萎”。
這zhè 代指示代詞。①指示比較近的人或事物。a)后面跟量詞或數詞加量詞,或直接跟名詞:~本雜志|~幾匹馬|~孩子|~地方|~時候。b)單用:~叫什么?|~是我們廠的新產品。注意在口語里,“這”單用或者后面直接跟名詞時,說zhè; “這”后面跟量詞或數詞加量詞時,常常說zhèi。以下[這程子]、[這個]、[這會兒]、[這些]、[這樣]、[這陣兒]各條在口語里都常常說zhèi-。②跟“那”對舉,表示眾多事物,不確指某人或某事物:怕~怕那|~也想買,那也想買。③這時候:我~就走|他~才知道運動的好處。|這zhèi“這”(zhè)的口語音。
彟yuē 〈書〉 ①尺度。②用秤稱(今口語說yāo,寫作“約”)。
萎wěi①(植物)干枯:枯~ |~謝|~黃。②(口語中也讀wēi)動衰落:買賣~了|價錢~下來了。
4)兒化重疊詞(2個)
這是數量最少的一個異讀詞小類,我們在《現漢》(第6版)中只找到了2個,就是“好好”和“早早”,它們的共同點就是詞語本身都是由同一個詞根語素重疊構成的重疊詞,第二個音節在口語中多讀兒化音,而且兒化音節的聲調變讀陰平。
好好hǎohǎo(口語中多兒化,讀hǎohāor)(~的)①形狀態詞。形容情況正常;完好:那棵百年老樹,至今還長得~的|~的一支筆,叫他給弄折(shé)了。②副盡力地;盡情地;耐心地:大家再~想一想|我真得~謝謝他|咱們~地玩兒幾天|你~跟他談,別著急。
早早zǎozǎo(口語中多兒化,讀zǎozāor)副①很早:今天開學,孩子~就起來了。②早點兒;趕快:要來,明天~來|決定辦就~辦,別拖著。
4.標注“又音/又…”的(33個)
1)兩個讀音一個標“又音”,一個標“又”(26個)
燾tāo“燾”dào的又音,多用于人名。|燾dào又tāo 〈書〉同“幬”。
轉文zhuǎi∥wén“轉文”zhuǎn∥wén的又音。|轉文zhuǎn∥wén又zhuǎi∥wén 動說話時不用口語,而用文言的字眼兒,以顯示有學問:說大白話就可以了,何必~呢!
2)兩個讀音都標“又”(7個)
這一類僅限于少數幾個用來記錄外來詞的多音節漢字,主要有“浬、哩、吋、呎、唡”等7個詞。
浬hǎilǐ又lǐ 量海里舊也作浬。|浬lǐ又hǎilǐ 量海里舊也作浬。
吋yīngcùn又cùn 量 英寸舊也作吋。|吋cùn又yīngcùn 量 英寸舊也作吋。
5.標注“也讀/也有讀…”的(10個)
這一類異讀詞數量也比較少,只涉及幾個特殊的單音節詞,包括“噓”“珀”“鋆”等10個詞。詞典未給這類異讀詞明確標注古今、口語等異讀產生的原因,但這些異讀音的存在往往有一定的限制條件,如:“噓xū”只有作為嘆詞,“表示制止、驅逐等”時,“也讀shī”; “珀pò”“用于譯音或專名,也有讀bó的”; “鋆yún”則是“在人名中也讀jūn”; “油葫蘆yóuhú·lu”是“有的地方讀yóuhu·lǔ”。
三《現漢》(第6版)異讀詞處理的優點與不足
對比第5版,第6版在異讀詞處理上有很多新變化,能夠“以學術研究為先導,注重修訂工作的科學性、系統性”[1](P5)“使這部具有廣泛社會影響的語文詞典與時俱進,把質量提高到一個新水平”[1](P5)。不過,這一修訂版在個別異讀詞的處理問題上還存在著某些不太妥當、值得商榷的地方。
(一)合理之處
1.重視口語音,體現語言基本屬性。
較之于第5版,第6版在異讀詞處理上比較突出的改變就是增加了大量口語異讀音的標注,表現形式多是在規范讀音后標注“口語中也讀…”“口語中多讀…”“…的口語音”等。如“指甲zhǐ·jia”后標注“口語中多讀zhī·jia”, “一會兒yīhuìr”標注“口語中也讀yīhuǐr”, “這zhèi”后加注“這zhè的口語音”等都是充分考慮到了人們日常說話時的讀音習慣。在語言的兩種基本形式中,口語是第一性的,第6版大量標注口語異讀,不僅體現了編寫者對鮮活口語的重視,而且也更符合語言的本質。
2.加注舊讀音,揭示字音歷時變化。
第5版將某些有舊讀音的義項或語素直接標注統讀音,而未對其舊讀情況做任何說明;第6版則在部分有異讀的義項和詞條下附加標注“舊讀…”“舊也讀…”“舊又讀…”,明確揭示字音的歷時演變線索。如“勝2shèng(舊讀shēng)”, “騎qí”的第③④義項及相關詞條“驃騎piàoqí”下標注“舊讀jì”, “教2jiào(舊也讀jiāo)”。這樣的處理,不但可以讓我們知道它們的統讀字音,同時也有助于我們了解這些字從多音到統讀的古今字音變化情況,從而獲得對字音更為全面的認識。
3.標明誤讀音,實現語言動態規范。
語言是不斷發展變化的,語言規范化是一個動態的過程,規范的標準也不可能一成不變,會隨著語言的發展變化不斷修訂、調整。第6版對某些字音的標注就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語言規范的動態性。其中標注的某些字音最初可能產生于人們的誤讀,但是在“約定俗成”的語言規范原則制約下,原本錯誤的讀音在長期使用過程中逐漸為大家所接受,受眾甚廣,習非成是。如詞典在“華Huà”這一條目下,標注“②名姓(近年也有讀Huá的)”,同時在“華3Huá”條目下,標注“③名姓(應讀Huà,近年也有讀Huá的)”。
另外,也有個別字的某種讀音純粹產生于人們的誤識和誤讀,對于這樣的詞條,詞典中將其標注出來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給使用者予以提示,從而讓人們避免出現類似的誤讀情況,如詞典在“硇洲Náozhōu”詞條下標注“名島名,在廣東。注意硇字有的書中誤作 ‘碙’,誤讀gāng?!?/p>
(二)失當之處
1.同類異讀處理結果不一致
同是ABB式狀態詞疊音后綴變讀陰平的音變現象,《現漢》(第6版)的處理結果卻不甚相同。對于大部分此類疊音后綴,詞典注音都是直接標本調,然后括注“口語中也讀…”,說明其變調。如詞條“綠油油”“濕淋淋”“慢騰騰”,詞典分別標音lǜyóuyóu、shīlínlín、mànténgténg,并在括號中加注“口語中也讀lǜyōuyōu”“口語中也讀shīlīnlīn”“口語中也讀màntēngtēng”。但是,個別ABB式狀態詞的疊音后綴卻并未做同樣處理,而是在詞目后直接標注其變讀后的陰平調。如“黃澄澄”“鬧嚷嚷”兩個詞目后都是直接標音huángdēngdēng、nàorāngrāng。
另外,還有一部分ABB式狀態詞,詞典只是在詞目后標寫了本調,但并未對疊音后綴的變調情況予以說明,如“毛茸茸”“明晃晃”直接標音máoróngróng、mínghuǎnghuǎng,而沒有在后面加注“口語中也讀máorōngrōng”“口語中也讀mínghuānghuāng”等。更讓人不能理解的是,同樣以“洞洞”為疊音后綴的“黑洞洞”和“空洞洞”兩個詞目,詞典的處理卻大相徑庭:“黑洞洞”標音hēidòngdòng,并括注“口語中也讀hēidōngdōng”;而“空洞洞”則直接標音kōngdòngdòng,未對其變調情況予以說明。這樣的處理結果恐怕會使詞典使用者產生一定的困惑,究竟ABB式的疊音后綴要不要變讀陰平,什么時候變什么時候不變,使用者在查閱詞典之后仍然無法獲得確切的答案。
其實,對于ABB式狀態詞的疊音后綴變讀陰平的現象,從現代口語表達實際來看,大部分人已經不再變讀,普通話審音規范中對此也認為變與不變均可,即讀為本調和變讀陰平調都算正確。第6版在這些詞目處理上的不一致,可能是由于編寫者在變與不變問題上的意見不統一:認為必須變讀的,就直接在詞目后標注變讀以后的陰平調;認為變與不變兩可,而口語中習慣變讀的,就先標本調,然后括注“口語中也讀…”;認為沒有必要變讀的,就直接在詞目后標注本調。我們認為,從詞典編纂質量的角度考量,這樣的處理顯得不夠科學嚴謹,缺乏系統性。
2.同類異讀標記形式不統一
同是姓氏用字讀音變異,第6版在給“華”注音時兩個讀音下都添加了異讀標記,而“紀”卻只注規范讀音,并在其后標記異讀。這樣的處理似乎有欠妥當,同類異讀情況應盡量保持一致,因此我們建議將“紀”按照“華”的注音形式進行調整。如:
“華”Huà ②名姓(近年也有讀Huá 的)。|“華3”Huá ③名姓(應讀Huà,近年也有讀Huá的)。
“紀”Jǐ 名姓(近年也有讀Jì的)。|“紀1”Jì ②名姓(應讀Jǐ,近年也有讀Jì的)。
3.個別異讀多音處理有爭議
從《現漢》(第6版)對“衣”“雨”的處理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編者是將它們視為了多音字,因而在“衣y雨yǔ”(名詞義)條目后標明“另見……頁y씓另見……頁yù”,并另設“衣y씓雨yù”兩個獨立條目,指明它們的動詞義“穿(衣服)”“下(雨、雪等)”對應的讀音分別是yì和yù。當然,詞典將詞類屬性不同、意義不同、讀音也不同的字(詞)處理為多音字,未為不可。問題在于,既然“衣”“雨”都是多音字,表示“穿(衣服)”“下(雨、雪等)”動詞性意義時讀為yì、yù,那么在為“衣錦還鄉”“密云不雨”標注讀音時就應該直接在兩個條目后標音yìjǐn-huánxiāng、mìyún-bùyù。然而,詞典對這兩個詞語的處理卻是先在條目后標音yījǐn-huánxiāng、mìyún-bùyǔ,同時又括注“衣:舊讀yì,穿衣”“雨:舊讀yù,下雨”,這種處理方式似乎有自相矛盾、畫蛇添足之嫌。“舊讀”屬于古今異讀標記,括注舊讀的前提是新舊兩個讀音聯系的詞義及詞類屬性都應該具有同一性。既然兩個讀音對應的意義和詞類都不同,就不宜標注異讀。之所以會造成這種矛盾,恐怕與詞典編者在多音字(詞)和異讀詞兩個概念認識上的模糊不清,對二者不加區分從而混為一談不無關系。
結語
通過對《現漢》第6版和第5版在異讀詞處理方面的比較,我們發現,第6版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編者對那些由于文白不同或者古今讀音差異而造成的異讀詞的關注,在標注字音時既重視口語音,也不忘舊讀音,同時考慮到了日常讀音習慣。同時,《現漢》(第6版)在某些異讀詞的處理上還存在著處理結果不一致、標記形式不統一等不足之處。
參考文獻:
[1]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詞典編輯室編.現代漢語詞典(第6版)[Z].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2]國家語言文字工作委員會普通話培訓測試中心編制.普通話水平測試實施綱要(重印本)[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2.
[3]張云艷.試論現代漢語語音規范中的異讀字與異讀詞[J].韶關學院學報,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