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二 近代化投資的影響因素的邏輯分析

中國在1903~1936年近代化投資快速增長,尤其是在一戰(zhàn)結束之后投資增長加速,其影響因素是來自諸多層面的,我們將社會變革因素,如《馬關條約》之后洋務派壟斷勢力的衰微、辛亥革命之后封建政治經濟制度崩潰等作為考察的大背景,不作為解釋變量進入分析框架。因此,本文主要分析宏觀經濟運行中直接影響近代化投資的變量,我們首先從對資本品來源的分析入手。

在1903~1936年,中國近代資本品制造業(yè)還不能形成規(guī)模,僅有的一些附屬于制造業(yè)的工廠和作坊也不過是從事加工、裝配和修理等方面業(yè)務的,向近代化投資提供裝備則是其力所不能及的。從鄭友揆(1984)先生整理的1933年中國工業(yè)產值分行業(yè)統(tǒng)計來看,占比較大的行業(yè)依次為紡織(42.4%)、食品卷煙飲料(26.4%)、電水煤氣(13.1%)、化工(火柴肥皂等,4.4%)、紙張和印刷(2.8%)、皮革橡膠(2.1%)和服裝(1.8%),其他行業(yè)占7%。顯然,1933年可能存在的裝備制造行業(yè)產值就隱匿于這占比為7%的“其他行業(yè)”中,而且,最多也不會等于或接近于1.8%(服裝行業(yè))的水平。因此,中國近代化投資的資本品絕大部分只能來自進口。

統(tǒng)計分析的結果顯示,中國的進口和近代化投資在1931年之前是高度相關的,相關系數的計算結果為0.85。之所以1931年之后近代化投資指數和進口物量指數失去了同升同降的趨勢,是因為1931年“9· 18”事件之后日本侵占了東北,所以當年南開大學編制的進口物量指數就無法包括東北地區(qū)了,而羅斯基估算的近代化投資數據是包括東北地區(qū)的。于是,從1932年起兩列數據的趨勢關系就完全變樣了(見圖2)。

圖2 中國近代化投資指數與進口物量指數的關系( 1903~1936年)

資料來源:本文表2。

圖2是我們用近代化投資指數和進口物量指數繪制的,圖2大致反映出,1931年之前,中國進口增長,投資就增長,進口下滑投資就下滑,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前后這種情況尤為明顯。1932年之后居然有負相關的態(tài)勢出現。誠然,相關關系只能說明兩個變量時序同升同降,而二者的因果關系則需要另行判斷,但如果存在著因果關系,則二者必然高度相關。在1931年之前,應該存在著這樣的相關機理:當其他因素對近代化投資形成強勁的拉動時,資本品進口就會增長;當國際因素導致中國進口受阻時,中國的近代化投資就下降。1932年之后,東北地區(qū)的進口數據缺失,本文暫不做分析。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把“中國裝備制造業(yè)極不發(fā)展,近代化投資的資本品絕大多數來自國外進口”這一結論作為本文邏輯框架的前提假設,接下來的分析將在這一起點上展開。

1.對近代化投資拉動因素的嘗試分析

數據表明,1903~1936年中國近代化投資是迅速增長的,從投資主體上看,中外廠商都參與其中。投資的主要驅動是獲利,而獲利的必要條件是有強勁的需求。從事后來看,中國近代化投資的產業(yè)方向基本上是消費品制造業(yè)、交通運輸通信和公共事業(yè)等輔助于消費品生產和流通的行業(yè)。于是,拉動中國近代化投資的這個需求就應該是消費需求,而不是投資需求。一個通順的邏輯應該是這樣:中國的消費需求拉動了中國的投資,中國的投資需求拉動了國外制造業(yè)的產出,中國的投資需求基本上不能拉動本土的投資。

可能產生的問題是,消費需求的增長就一定會拉動投資嗎?可不可以動用閑置的生產能力增加產量呢?此前我們的一個研究結論表明,近代中國的經濟態(tài)勢是“供給約束型”的,即供給能力不能滿足需求,需求在價格機制的作用下被迫適應供給,經濟增長的“瓶頸”在于總供給一端(劉巍,2010)。因此,在其他條件得到滿足時,消費需求的增長必然拉動投資增量,沒有閑置的生產能力投入生產。于是有:

公式(1)中,I表示投資,C表示消費。導數是對變量符號的邏輯判斷,即IC的增函數。

2.對影響進口量因素的嘗試分析

本文的前提假設認為,中國近代化投資的資本品基本上是依靠進口的,于是,影響進口的因素也會影響投資。影響進口的因素最重要的是國民收入,換言之,是否存在進口的有效需求,然后是實際匯率反映的價格因素,最后是關稅水平。于是有:

公式(2)中,Y表示GDP, e表示匯率,T表示關稅稅率。導數依然表示對變量符號的判斷,即投資是國民收入的增函數,其他條件不變時,收入增長,進口就增長;投資是匯率(直接標價法)的減函數,其他條件不變時,匯率下降,投資就增長;投資是關稅稅率的減函數,其他條件不變時,關稅稅率下降,投資就增長。

3.還要考慮投資自身的慣性因素

投資是連續(xù)的,越是大型投資,其投資過程所需時間越長。一旦投資開始,如無重大負面因素,投資一般會持續(xù)進行,直至投產。因此,滯后若干期的投資對當期投資也會產生需求。近代中國的產業(yè)投資大都指向消費品生產行業(yè),投資周期應該較短;交通運輸和公共事業(yè)的投資周期會相對長些,但所占比例不大。于是,綜合考慮的判斷是,代表投資慣性的滯后期數不會太多。于是有:

公式(3)中,投資變量的下標代表滯后期數,導數中的It-j表示任一滯后期投資變量的符號。

綜合考慮上述分析,合并公式(1)、(2)和(3),可以得到下面的函數:

公式(4)是本節(jié)邏輯分析的最終函數,函數作為因果關系的一種表達式,涵蓋了中國近代化投資的各主要影響因素。需要說明的是,在公式(4)中,本文之所以刪除了公式(2)中的國民收入變量,是因為消費變量與國民收入之間存在著顯著的函數關系,兩個變量必有多重共線性,應該去掉一個。邏輯分析表明,消費對投資的拉動是比較直接的,國民收入是通過消費這一傳遞機制拉動投資的,因此,本文保留了消費變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滨海县| 延长县| 宣武区| 达拉特旗| 永福县| 静海县| 瑞安市| 恩平市| 马边| 五峰| 深泽县| 葫芦岛市| 诸城市| 隆安县| 新龙县| 久治县| 淳化县| 香格里拉县| 泊头市| 澎湖县| 安顺市| 甘洛县| 辉县市| 通州市| 鲜城| 镇康县| 彭山县| 凌海市| 泽库县| 大丰市| 陇川县| 武强县| 南郑县| 栾城县| 鹤岗市| 宜良县| 彰化县| 汝州市| 河北区| 峡江县| 炉霍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