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序
2014年5月,揚州大學的“文化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學科被江蘇省人民政府批準為“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二期項目。本優勢學科以中國語言文學、中國史、法學三個一級學科為依托,由經典詮釋與傳承研究、文藝理論前沿與區域雅俗文化研究、傳統學術與江蘇地域文化創新研究、淮揚歷史文化遺產研究、法律文化與區域法治發展研究五個主要學科方向組成。
本優勢學科的宗旨,是緊緊圍繞國家文化發展戰略和江蘇文化強省戰略,追蹤學科前沿,造就領軍人才,面向國家和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大力推進優勢學科的建設。首先,是促進相關學科的交叉融合,開辟學科新方向與科研增長點。凸顯本學科原有特色,強化質量意識和品牌意識,通過協同合作、跨越發展,顯著提升學科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其次,是充分發揮學科整體優勢,產生具有顯著效應的高水平學術成果。交叉整合學科現有資源,加強與國內科研院所和地方文化部門的協作,集中力量,協作攻關,縱貫古今學術,會通中西文化,深入把握雅俗文學嬗變與地域文化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再次,是強化學術研究的理論意義和應用價值,建構基礎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的研究體系。通過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創新,把握區域社會發展的面貌、特質、形態、規律,進一步開拓區域社會發展的研究路徑和研究領域。最后,是探索服務區域社會的運行機制,發揮服務區域社會的實際功能。積極發揮高校人才高地優勢,多元探索社會服務途徑,提高科研成果轉化效應,多方位、多維度、多層次地為區域社會、文化和法治發展服務。
在上述諸多工作中,本優勢學科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就是出版一套系列叢書。擬以兩年為一期,每期15種;四年兩期共30種。考慮到與“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相一致,取名為“優勢叢書”。
回顧以往,揚州大學文科的重點學科建設經歷了曲折而璀璨的道路:2006年文藝學學科獲批“十一五”江蘇省重點學科;2011年中國語言文學學科獲批“十二五”江蘇省級重點學科;2012年中國史學科獲批“十二五”江蘇省級重點學科。而2014年“文化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獲批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則是在以往省級重點學科建設基礎上更上層樓。其間,揚州大學承擔了參照“211”工程二期項目“揚泰文化與‘兩個率先’”和參照“211”工程三期項目“人文傳承與區域社會發展”的建設,在這兩期項目中均有大型叢書的建設任務,前者為“揚泰文庫”,共四個系列,計90種圖書;后者為“半塘文庫”和“淮揚文化研究文庫”兩個系列,計50種圖書。這兩套大型叢書的出版,有力推助了揚州大學文科各學科科研質態的優化和學術水平的提高,對主涉學科后來獲批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功不可沒。
如今作為優勢學科建設的重頭戲,又面臨著新的大型叢書“優勢叢書”的建設工作。任務艱巨、使命光榮,我們不敢稍有懈怠,矢志全力以赴,將團結學科團隊全體成員,像以往一樣,出色地完成“優勢叢書”的出版工作。
最近,“江蘇省‘十三五’教育發展規劃”指出:到2020年,在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的總目標下,將繼續大力支持江蘇高校優勢學科的建設,以提高江蘇省高等教育的綜合實力。我們將不遺余力,乘勢而上,借助以往學科建設的經驗和實踐,取得更加輝煌的業績和卓著的成果,為新一輪優勢學科的建設奠定扎實的基礎。
“優勢叢書”的問世,匯聚著教育部、江蘇省教育廳,以及中國社會科學院各位審稿專家的大量心血,凝聚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領導和編輯的辛勤勞動,在此一并表示誠摯的感謝!
揚州大學“優勢叢書”編輯委員會
2016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