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代大學生人格困境與超越
- 馬前廣
- 1519字
- 2019-01-04 19:42:51
三 本選題的研究目的及方法
(一)研究目的
筆者對人格問題進行研究主要來自實際的學生工作實踐和研究興趣。在作為隱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咨詢工作中,發現諸多存在人格問題的學生,這些人格問題促使筆者去思考和解決。但僅從心理咨詢領域進行解決,會有力不從心的感覺。因為人格是一個涉及多學科、需要協同研究的領域。而目前心理學、精神病學、社會學、倫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學等學科對人格研究雖然較以往有所深入,卻總是在各自學科背景下對人格的某一方面進行研究,缺少對人格從微觀到宏觀,從個體到群體,從心理機制到社會文化等方面進行總體思考。心理學對人格的研究重在對人格的發生發展機制進行構建,并運用心理測量對個體和群體人格進行描述,較多關注的是病態人格群體。由于學派眾多,缺少對人格的綜合思考,在教育學、思想政治教育、倫理學、社會學等學科中,更多借用人格概念對具有某種人格類型的人進行解讀,相對來說,各學科間缺少相互借鑒和融合。
本書擬從大學生人格困境這一現象出發,對當前學生中較為普遍存在的人格困境進行多角度的綜合解析。本書關注大學生人格困境,旨在以大學生這一群體的人格困境為出發點,對各學科的人格研究和理論進行梳理,發現人格困境發展的主脈絡和不同層次,嘗試將各學科尤其是心理學人格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目標進行結合,勾勒出大學生的個體和群體人格困境,為有效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解決學生人格方面的問題。須指出的是,在本書中嘗試用人格困境取代原有的人格問題、人格缺陷、人格障礙等概念,因為各學科對人格發展中出現的種種問題的界定并不完全相同,解析的角度也并不完全一致,但都是論述同樣的問題。另外,本書也嘗試運用人格沖突—整合理論對人格和人格困境發展的過程進行歸納,并分析人格困境形成和發展的動因及影響因素以及大學生人格困境表現類型和應對方式等。這些分析不同于以往,既有對原先已有理論的整合,也有一定的理論創新。同時將定量研究的方法引入人格困境的研究中,通過實際調研和分析,對當前大學生人格困境的分布、表現和嚴重程度、內部差異等情況進行定量分析,從實證的角度對問題進行闡述,并根據調研結果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意見。
(二)研究方法
1.文獻研究法
本書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兩種,首先是文獻研究法,其次是問卷調查法。在進行研究之前,首先廣泛閱讀關于人格的各種論著,包括已經發表的各學科的各類論文、著作等,對獲得的資料進行梳理和歸納,希望能夠從人格困境這一點入手,將各學科已有的研究進行橫向貫通,進而發現人格困境的一般特征和規律。
從論文研究和寫作過程中看,文獻研究占據了相當大的一部分比重。根據查閱的各類文獻,對人格困境進行概念上的解讀,對各學科中已有的人格困境的相關論述進行整理,并嘗試提出了自己的人格困境建構,包括大學生人格困境的概念、特征和表現形式,以及大學生人格困境的本質、影響因素等。原有研究已有較多論述的且已為較多人所熟悉的,本書將有所縮略精簡,原有研究較少的,本書將進行擴充。
2.問卷調查法
本書實證部分所采取的方法主要是問卷調查法。主要針對大學生人格發展狀況和大學生人格障礙狀況進行調查分析,對大學生人格障礙狀況的分析是基于PDQ+4問卷所編寫的問卷,對大學生人格發展狀況采取的是卡特爾16種人格測試,這類問卷較為成熟,有較高的信效度。具體調查是采取隨機抽樣調查的方式,實施大樣本調查。對調查的結果運用統計軟件進行分析,以期發現大學生人格困境中具有規律性的特點。本書中運用的方法主要有描述性統計法、差異分析法等。施測方式是發放紙質問卷,由經過培訓的調研人員進行調查,然后將數據輸入統計軟件。在大學生人格發展狀況研究中,采取的仍是問卷調查法,只是時間跨度較大,且采取的是人機測試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