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在新一輪全球化中的使命與擔當:國外戰略智庫縱論中國的前進步伐(之七)
- 王靈桂
- 8372字
- 2019-01-04 19:36:28
英國智庫觀點摘要
關鍵轉型:中國2021年的優先事項
Rod Wye; Kerry Brown, et al.
原文標題:The Critical Transition: China's Priorities for 2021
文章框架:在國際上,中國正在爭取其與其他國家的相關性并發揮影響力;“一帶一路”倡議的進行,為中國日益增長的境外投資提供一個更多層次的治理框架。
觀點摘要:
1.在國際上,中國正在爭取其與其他國家的相關性并發揮影響力。在國際組織、區域內以及經濟和資源需求方面都能感受到中國的影響力。中國在全球事務中發揮作用,開始考慮那些之前不在其考慮范圍的地區,如拉丁美洲、北極和南極圈以及中東地區。其在亞洲的影響特別引人注目,尤其是與俄羅斯、印度和美國的新型關系。特別是“一帶一路”倡議已開始顯示出中國與外界關系的新的擴張性,盡管目前它的整體形態和形式本質上是抽象的。
2.“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希望在區域內發揮更為中心作用的關鍵手段,主要在經濟領域進行,但在整體上取得的是政治和外交成果。自2001年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后,中國政治事務短期內停滯不前,領導人相信國家可以在富裕之后解決這些問題。中國維持低調,卻似乎經常被新的經濟表現困擾。
3.在習近平的帶領下,中國社會對經濟實力給中國帶來的種種影響有了更加現實的認識。其中最重要的是“一帶一路”倡議。“一帶一路”的一個明顯特征是旨在推動中國在區域當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隨著中國的合作伙伴國更加注重物質利益而不是政治和外交忠誠度,“一帶一路”不僅創造了經濟聯系,同時也為中國塑造了更大的政治影響力。
4.到目前為止,中國與東南亞鄰國在促進海洋合作方面尤其不成功。2011年宣布建立的價值5億美元的中國-東盟海上合作基金幾乎完全未被使用。“2015/16年度中國-東盟海洋合作”也是無效的。雖然有一些正在進行的商業合資企業間的合作,特別是在馬來西亞港口與中國企業之間,但是實現旨在將東盟與中國無縫連接的“海上絲綢之路”的想法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中國在東南亞的投資必定會增長,雙向貿易也是如此。然而,不明確的是,這種增長究竟是“一帶一路”倡議的結果,還是僅僅是中國企業試圖從其緩慢增長的國內市場中尋找利潤機會而不懈努力的結果。
5.日本對中國表示擔憂,是因為習近平更自信的外交政策正在試圖挑戰美國領導的自由民主秩序。其中最明顯的表現之一是于2015年12月成立了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以下簡稱亞投行)。日本認為亞投行是中國想要通過“一帶一路”倡議促進橫跨歐亞大陸的基礎設施建設,最終建立地緣經濟領導地位的一種嘗試。安倍政府因此拒絕加入亞投行,并指責亞投行缺乏透明度。
6.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貿易中巨大的共同利益可能是競爭與合作的根源。在2013年習近平訪問哈薩克斯坦期間宣布將“絲綢之路”計劃作為中國宏偉愿景的一部分。盡管“一帶一路”倡議的性質很模糊,但“一帶一路”倡議將建立國際化的貿易和開辟基礎設施路線。隨著這種發展,中俄關系可能會面臨復雜的局面。
7.“一帶一路”倡議的進行,為中國日益增長的境外投資提供一個更多層次的治理框架,減少中國受到的國際批評和由美國單邊主義帶來的政治風險,這些都將是中國在國際組織中的中長期目標。未來五年內,中國將在國際組織內通過多邊協定發揮由三種主要動力塑造的作用:全球政治經濟;將國家建設為更有話語權的大國;實施包括“一帶一路”倡議在內的主要政策框架。國際組織與中國優先事項的相互適應進程由其他國家與中國合作的務實要求所驅動,以便面對跨國安全、經濟和可持續發展的艱巨挑戰。
8.中國在20世紀70年代融入國際社會,部分原因是要為其自身崛起為一個制造和貿易大國營造更為安全的戰略環境,中國今天將為國際組織提供功能價值,以幫助其經濟向國內消費導向型、高商品附加值這一方向轉型,發展技術密集型的制造業和服務業。持續參與世貿組織,北京對國際組織和市場力量抱有巨大希望,以期能夠解決國有企業最嚴峻的問題,即關鍵行業的壟斷、長期過度投資和產能過剩、金融壓制和儲蓄浪費。中國國內學者已經普遍認識到“一帶一路”倡議背后的經濟動機。但是,許多國家的港口對于這種如往常一樣的商業合作可能帶來更高的海外投資回報持懷疑態度。諸如亞投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國際組織可以通過實施嚴格的治理要求,在監督“一帶一路”倡議的投資和項目質量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俄羅斯的液化天然氣(LNG):2017年的進展與延誤
原文標題:Russian LNG: Progress and Delay in 2017
文章框架:盡管似乎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諾瓦泰克公司(Novatek)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初始融資計劃遭到破壞,但第一批天然氣的產出日期將會與預期時間吻合;諾瓦泰克公司的液化天然氣項目不僅成為形成國際伙伴關系的重要工具,也成為俄羅斯擴大與亞洲聯系的關鍵環節,并成為俄羅斯“轉向亞洲”戰略的一部分。
觀點摘要:
1.諾瓦泰克公司(Novatek)(俄羅斯最大的天然氣制造商)的液化天然氣戰略: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的進展已經在諾瓦泰克公司的演示文稿和相關的新聞報道中有所體現,但是比較其與俄羅斯天然氣工業公司取得的進展,仍有一些令人關注的觀點。首先,在2013年12月進行最終投資決定時,確定了2017年第一期液化天然氣商業目標的日期,并建立了269億美元的預算。正如項目的當前進展所示,盡管似乎受到美國制裁的影響,諾瓦泰克公司液化天然氣項目的初始融資計劃遭到破壞,但第一批天然氣的產出日期將會與預期時間吻合(盡管未在2017年上半年,對于第二批來說稍有延遲)。
2.其次,諾瓦泰克公司成功管理了來自道達爾公司(Total)、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CNPC)和中國絲路基金等外商投資伙伴的資金,這些投資伙伴為諾瓦泰克公司帶來專業技術、財務支持和重要的液化天然氣買家,并幫助優化了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道達爾公司帶來了其全球液化天然氣專業知識,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已經簽約購買了300萬噸液化天然氣,絲路基金投資促成了中國的財政支持,中國銀行向亞馬爾液化天然氣項目貸款總額達120億美元,并且絲路基金斥資10.87億歐元購得該項目9.9%的股權。因此,諾瓦泰克公司不僅成為形成國際伙伴關系的重要工具,也成為俄羅斯擴大與亞洲聯系的關鍵環節,并成為俄羅斯“轉向亞洲”戰略的一部分。
中亞:核與恐怖主義的中心?
Sophie Henderson
原文標題:Central Asia: A Nuclear-Terrorism Nexus?
文章框架:中亞地區因核裂變材料的走私問題而日益脆弱,這對國際安全構成潛在威脅;盡管質疑《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的某些條款,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終卻都支持該條約;中亞地區已經成為一個有利可圖的毒品交易中轉站;“一帶一路”倡議也加劇了中亞地區的核販運風險;所有各方都應努力增強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并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報告核走私活動。
觀點摘要:
1.中亞地區因核裂變材料的走私問題而日益脆弱,這對國際安全構成潛在威脅,需要多邊應對。遍布整個中亞地區的跨國走私路線并不是一個新問題:幾個世紀以來,該地區已經成為歐洲與中東合法和非法貿易的一個巨大中轉樞紐。中國推出新的“一帶一路”倡議,旨在重振中亞作為一個承上啟下的貿易區域,而最近,一份由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UNODC)發布的報告認為,中亞與促進非法貿易和跨國犯罪有關。
2.這一擔憂以2017年3月7日的事件為例,吉爾吉斯共和國逮捕了幾名涉嫌非法攜帶超過7公斤海洛因的禁毒官員。在這一地區,國家安全服務人員參與到有利可圖的鴉片(來自阿富汗)走私貿易當中,這是不足為奇的。目前不太清楚的是,這些走私毒品的路線在何種程度上被用來將核彈級核材料從前蘇聯國家走私到恐怖組織中。
3.在蘇聯的“統治”下,五個中亞國家即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在生產大規模裂變材料、發展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利用人煙稀少的土地進行測試方面發揮了關鍵作用。自從獨立以來,這些國家迅速拆除核設施,并將之前獲得的核導彈運往俄羅斯。到2009年,中亞各國已經簽署并批準了《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CANWFZ)。
4.盡管對該條約存在的歧義條款提出了質疑,但這些歧義條款可能使俄羅斯以提供“軍事援助”為理由,在中亞部署核武器,但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最終都支持該條約。因此,中亞各國政府打擊核擴散的意愿,為西方與俄羅斯之間的安全合作提供了一定的空間。盡管《中亞無核武器區條約》取得了成果,但“一帶一路”倡議的推動,使得該地區缺乏實體安全,會導致販毒貿易擴大和連接性增強,從而使中亞國家更容易面臨核販運問題。
5.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中亞是持有易裂變材料的國家,尤其是前蘇聯國家間一個有利可圖的毒品交易中轉站。據聯合國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估計,2010年,該地區的毒品販運者從阿富汗一帶販運毒品的凈營利額達14億美元,大致相當于塔吉克斯坦國內生產總值的三分之一。
6.每天在塔吉克斯坦-阿富汗邊界的海洛因販運量約達200公斤,鴉片販運量約達50公斤。這些驚人的數字揭示了中亞實體安全方面的“裂縫”。該地區邊防部隊經常缺乏有效打擊販運的資金、設備和培訓。薪資不足也使得許多邊防人員接受賄賂或親自參與販毒,而對毒品販賣視而不見。有報道指出,國家官員也參與毒品交易。因此,中亞毒品交易的猖狂表明,有些路線同樣可以用來走私核材料,這同樣表明一些國家和警察打擊毒品交易的能力或意愿不足。
6.隨著蘇聯的解體,其核販運立即成為一個重要問題。對俄羅斯、中亞和高加索地區猖獗的核販運進行的驚人預測大體上被證明是夸張的,因此對這些地區的恐懼也就消退了。然而,最近對中亞邊界的核走私案件和“一帶一路”倡議安全的關切,強調需要重新加強該地區的安全合作和核不擴散努力。最近的媒體報道指出,摩爾多瓦犯罪集團試圖在2015年將放射性物質走私到“達伊沙”(又稱“中東恐怖組織—伊拉克和沙姆伊斯蘭國”或ISIS)。
7.2016年1月至6月期間,格魯吉亞發生三起試圖走私放射性材料的集體事件,特別是銫137、鈾235和鈾238,這些原材料可能是運往土耳其的。鈾235可用于制造核武器,而鈾238可用于制造钚,這是核武器的關鍵成分。銫127可用于制造“臟彈”,這是一種投機性爆炸裝置,可以在地面上大面積傳播有害的放射性物質;“達伊沙”被認為有能力生產“臟彈”。這些核材料大部分可能來自俄羅斯。2016年1月,三名格魯吉亞人試圖在貼有俄羅斯標簽的集裝箱中出售銫137。此外,核安全專家和經濟學人情報部發布的2016年核安全指數指出,在擁有武器級核材料的24個國家中,俄羅斯在核安全指數上排名最低。俄羅斯在核儲備上的不安全,使俄羅斯通過中亞被販運的材料受到關注。
8.除了最近在中亞邊界進行核販運的案件之外,“一帶一路”倡議也加劇了該地區的核販運風險。中國的戰略將大大增強中亞地區的運輸連接性,因此會導致核材料和其他材料的走私進一步加劇。毒品和犯罪問題辦公室2016年的報告提出了與“一帶一路”倡議相似的安全關切,認為“加強區域間經濟一體化關系”可以導致跨國犯罪網絡和販運路線的活動加強。近期該地區外圍發生的走私案件,顯示中亞的核走私風險升高,以及“一帶一路”倡議無意中加強了預先開辟的走私路線的連接。然而,這些增加的風險也為西方和俄羅斯在核不擴散方面重新合作提供了機會。核不擴散是一個政治問題,因此有空間進行富有成效的多邊合作。
9.所有各方都應努力增強信息共享和透明度,并向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報告核走私活動。作為第一步,所有中亞各國應該簽署國際原子能機構的《核安全公約》,目前只有哈薩克斯坦是締約方。此外,也應鼓勵加強向國際原子能機構的事故和非法交易數據庫報告核材料扣押或丟失問題。中亞因潛在的核-毒品-恐怖主義關系面臨的脆弱性,對國際安全構成威脅,中亞需要重新進行多邊合作,采取行動打擊核走私與擴散。
中國:“一帶一路”倡議,有很多義務
Sophie Richardson; Hugh Williamson
原文標題:China: One Belt, One Road, Lots of Obligations
文章框架:中國“一帶一路”倡議仍面臨許多挑戰;中亞一些政府在涉及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權利方面的記錄不佳;如果所有“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者都渴望尊重人權,這個項目則可能實現真正的變革。
觀點摘要:
1.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雄心并不溫和:如果成功,那么非洲、亞洲、歐洲的65個國家將通過陸上和海上的貿易和投資聯系起來。但是,許多關鍵問題仍然沒有得到答復,包括這一舉措將對人權產生什么樣的影響。參加“一帶一路”倡議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領導人應很好地記住,國際人權準則適用于項目的許多組成部分和參與者。沿著倡議貿易路線的國家有國際人權義務。例如,中國西部擁有1000萬穆斯林維吾爾人的新疆,也是“新絲綢之路”的重要部分,中央政府對該地區加強了監督,以防止可能阻礙“一帶一路”倡議的潛在動亂。
2.中亞一些政府在涉及大型基礎設施項目權利方面的記錄不佳。例如,在塔吉克斯坦,因羅貢水壩工程的實施,一部分居民被重新安置,盡管政府做出了一些努力,但居民獲得的社會服務很少,拆遷房屋被拒絕全額賠償,農民也失去了發展農業和畜牧業的土地。甚至作為北京啟動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早期支持者的英國,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2015年10月訪問倫敦期間拘留和平示威者,以表示不滿。“一帶一路”倡議的宏偉愿望將依據當局如何處理周圍的和平抗議來被評判:當局會進行有意義的協商,還是會忽視或是實施其他手段?參與“一帶一路”倡議項目的私人公司需要記住,如《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所述,它們有責任進行有效的人權盡職調查。公司應評估人權風險,并采取有效措施減輕或避免這些風險。公司還有責任確保聲稱遭受虐待的人可以獲得適當的補救。
3.中國企業在海外存在一系列行為,它們有時會采取措施以更好地遵守勞工標準,但有時并不是。《聯合國工商業與人權指導原則》已被全球廣泛接受,其中包括中國商務部五礦化工進出口商會,其認識到“公司在其影響范圍內肩負尊重人權的責任”。同時,潛在的金融家在投資這個宏偉計劃時,應該牢記自己尊重人權的責任。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國家開發銀行和中國進出口銀行都被定位為主要的金融參與者。亞洲開發銀行和世界銀行等其他國際金融機構也可能應個別政府的要求為部分項目提供資金。
4.如果所有“一帶一路”倡議的參與者都渴望尊重人權,這個項目則可能實現真正的變革。但是,這將需要致力于社區協商、尊重和平抗議,通過公開拒絕或改變項目的方式來回應社區關注以及對透明度做出真正的承諾。許多參與國似乎并不傾向于以這種方式對這些挑戰做出回應。測試“一帶一路”倡議長遠影響的關鍵是,是否會以更高的標準為準。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游戲規則改變者,哪個游戲呢?
Melissa Leach
原文標題:China's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 game-Changer, but which game?
文章框架:“一帶一路”倡議(BRI)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標志著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新階段;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迅速崛起大國的主要外交政策舉措,“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超過65個國家之間的一體化和互聯互通,并可能覆蓋世界人口的70%;“一帶一路”倡議將創建一個廣泛的歐亞經濟區,并促進中國與6大經濟走廊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現在連接中國義烏與東倫敦的新火車線已經開通;“一帶一路”倡議關鍵項目的減貧影響仍有待觀察;中國正在全球舞臺上發揮其硬實力和軟實力,以爭取在亞洲的主導權。
觀點摘要:
1.筆者有幸在本周參加了北京舉辦的“一帶一路”倡議(BRI)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這個高調的事件標志著習近平主席的“一帶一路”倡議進入新階段,該倡議旨在擴大和深化從亞洲到歐洲的“絲綢之路”沿線經濟帶的合作,并通過新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以及橫跨海洋到東非將中國與其海上鄰國相連。
2.出席此次高峰論壇的代表超過1500名,其中包括29位國家元首,如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土耳其總統雷杰普·埃爾多安(Recep Erdogan)和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Antonio Guterres)。這是一次真正意義上的中國式大規模努力,現場有數以百計的橫幅,有安保人員和志愿者,還封閉了一些交通路線,并讓工廠停產以保障藍天。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和迅速崛起大國的主要外交政策舉措,“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超過65個國家之間的一體化和互聯互通,并可能覆蓋世界人口的70%。它涉及的基金、貿易協定和投資,總額約為9000億美元。此次高峰論壇旨在振興“一帶一路”倡議并將其轉化為進一步的實際進展,其中還包括40個更深層次的政策協調機制和60個待簽署的貿易協定。在規模和承諾上,該倡議無疑是國際發展合作的游戲規則改變者。
3.習近平主席發表了熱情洋溢的開幕詞,用探險家的故事喚起了對絲綢之路和海洋古老歷史的回憶,他指出這些探險家“不是征服者,而是朋友”,是連接不同民族和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也促進了知識和理解的流動。習近平主席認為“人類文明偉大遺產”的精神現在是我們最好的指導:“絲綢之路的光輝表明,我們可以走上一條友誼、和平、和諧和更加進步的道路。”他對絲綢之路歷史和象征主義的特殊解讀是絕對沒有爭議的,這一解讀以一個強調“新絲綢之路”5個目的的談話為主,即和平、繁榮、開放、創新和連接文明。巴基斯坦和埃塞俄比亞總理贊揚和呼應這一愿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克里斯蒂娜·拉加德(Christianine Lagarde)也是如此,他們認為“絲綢之路”的茶業產品“連接了文化和經濟,并提供了新的經濟味道”,這是對和諧多樣性的樂觀展望。
4.然而,對于許多評論員和參與者來說,這個廣闊的視野掩蓋了該經濟項目的根本性質。“一帶一路”倡議將創建一個廣泛的歐亞經濟區,并促進中國與6大經濟走廊沿線國家之間的貿易,2014~2016年它們之間的貿易金額已經超過3萬億美元。論壇參與者包括“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的許多政府和企業代表,他們渴望削減新的貿易和投資交易金額。事實上,習近平主席的開幕詞表明基礎設施、貿易和金融的連通性對區域一體化開放市場、自由貿易和加速經濟全球化這一愿景至關重要。在俄羅斯、土耳其、巴基斯坦、智利、希臘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貿組織、世界銀行領導人的支持聲明中,這一立場受到了極大的歡迎。有些人把它與英國脫歐的決定以及最近美國的保護主義政策進行了微妙對比,發現正如弗拉基米爾·普京所說,“孤立主義是一條沖突之路”。
5.然而,最近的事實告訴我們,經濟全球化和自由貿易很少像平時所說的那樣平等,其中有失敗者,也有贏家。一些政府領導人呼吁中國與歐洲進行“雙向貿易”,這意味著它們迄今為止還沒有這樣做。英國財政大臣菲利普·哈蒙德(Philip Hammond)表示,現在連接中國義烏與東倫敦的新火車線已經開通,這是第一班“全是中國貨物的火車,上周開啟返程,車上全是英國貨物”。然而,中國制造業向歐洲以及許多非洲和亞洲國家的出口往往是同一種方式,許多評論家指出,中國對基礎設施和工廠方面的投資更多的是解決中國水泥和鋼鐵行業過剩產能的手段,而不是以有利于受援國的方式進行投資。
6.筆者與一群東非記者進行了談話,可以搞清的是,在合作與利益言論的背后是對“一帶一路”倡議風險的普遍擔憂,包括對就業影響以及對當地和國家企業生存能力的擔憂。在“絲綢之路”盡頭的英國等歐洲國家也對全球化的影響表示關切,正如哈菲利普·哈蒙德所說,“我們必須承認,快速的經濟增長令許多公民感到不安,作為領導人,我們必須確保所有公民都受益”。還有一些人表示,“一帶一路”倡議促進經濟增長的方式,可能并不那么符合包容、創造就業、減少貧困和增強可持續性的價值觀。正如聯合國秘書長安東尼奧·古特雷斯在開幕辭中所稱:“強調該倡議與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之間的聯系是至關重要的。”盡管中國聲稱“一帶一路”倡議將以使8億人擺脫貧困的成就為基礎,但關鍵項目的減貧影響仍有待觀察。在下午舉行的政策協調專題會議上,安東尼奧·古特雷斯更具挑戰性地說:“中國需要向大家表明,‘一帶一路’倡議真正致力于實現公平、包容和可持續發展。”
7.經濟幾乎總是與政治緊密相連。從某種角度來說,“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公開的“帝國建設游戲”,中國正在全球舞臺上展現其硬實力和軟實力,以爭取在亞洲的主導權。這是湯姆·米勒(Tom Miller)的書中關于這個計劃的中心論點,這個計劃也是中國的“亞洲夢”。世界上由于美國特朗普的孤立態度出現了地緣政治真空,這為中國主導世界秩序創造了機遇。《衛報》中的一篇文章報道了西方外交官的私人擔憂,他們認為所謂“雙贏”的“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提升其地緣政治力量的一種手段。值得注意的是,只有一名七國集團領導人實際參加了此次的高峰論壇,即意大利總理保羅·真蒂洛尼(Paolo Gentiloni);其他國家則派遣代表參加。亞洲和非洲國家也對此存在政治關切。最直言不諱的批評者是印度,完全抵制該高峰論壇,莫迪總理認為就中國-巴基斯坦經濟走廊通過有爭議的克什米爾地區而言,北京是在試圖破壞其他國家的主權。中國官員很快便反駁了這些指控,正如官方通訊社新華社所稱,“一帶一路”倡議并不是要推倒舊機制重新來過,而是要通過利用政策協調來補充國家的發展戰略。
8.那么伴隨著這兩天商定的資金和交易的流動,其結果會如何呢?有人認為結果的不確定性太大了;雖然“一帶一路”倡議是一個高級別的愿景,但缺乏明確的計劃和一系列規則,所以這些需要作為緊急事項去解決。但也許正是由于這樣一個計劃的復雜性,因此提前嘗試制定規則是毫無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