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爾泰山游牧者:生態環境與本土知識
- 陳祥軍
- 2039字
- 2019-01-04 19:26:55
二 民族存在于社會之中
我們知道,民族這個單位的存在盡管看上去很明顯,然而,未必所有民族都擁有共同的社會組織和政治組織。而且,分散在不同地域上的族群甚至都不知道和自身同一的民族所居住的地理范圍。另外,由于長期和相鄰異民族的密切接觸,某些民族中的一部分人采用了另一民族的風俗習慣,甚至連語言也隨之發生了變化,但其社會組織常常不會發生很大的變化。與社會組織相比,語言、風俗習慣的文化容易變化。因此,把文化作為研究單位,也未必是有效的手段。社會人類學之所以關注社會,是因為對于比較研究來說,希望以最難變化的社會組織為研究對象??陀^上,作為民族是一個單位,然而作為社會它就未必是一個單位。因此,以民族為單位作為研究對象,如果離開對其所處社會的研究,并不能達到整體上的認識。
在多元一體格局中,漢族是一個凝聚的核心。在探討漢族與少數民族的關系中,從歷史、語言、文化等視角有了很多的研究積累。不過,以社會人類學的核心概念——社會結構為嵌入點來進行的研究,還不是很多。在中國多民族社會的研究中,正是由于這種多元一體格局的特點,作為多民族社會中的漢族社會的人類學研究,單單研究漢族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要考慮漢族與周邊的少數民族社會以及與受漢文化影響的東亞社會之間的互動關系。已故社會人類學家王崧興教授將其升華為中華文明的周邊與中心的理論,即“你看我”與“我看你”的問題。他的一個主題就是如何從周邊來看漢族的社會與文化,這一周邊的概念并不限于中國的少數民族地區,它事實上涵蓋了中國的臺灣、香港,以及日本、韓國、越南、沖繩等周邊國家和地區。與此同時,少數民族的研究,離開漢族的參照體系,也很難達到研究的完整性。
在這一視角下,“中心”與“周邊”在不同的歷史和空間的背景下有著不同的含義。華南漢族聚居區相對于中原而言是周邊,但卻是華南這一區域內部的中心,特別是相對于周邊山地少數民族時,又表現出華南區域內部的“中心”與“周邊”的對應關系。此外,即使漢族內部,因為分屬不同的民系,他們之間也存在著“周邊”和“中心”的對應。這一點可以非常有效地衍生出在不同時空背景下“中心”和“周邊”的轉化。華南及其周邊區域的族群分布和文化特征與秦漢以來漢人的不斷南遷有著密切的聯系,在某種程度上甚至可以說,華南地區的族群分布和文化特征是漢人和其他各個族群互動而導致的結果。
華南在歷史上即為多族群活動的地域,瑤族、畬族、苗族等少數民族及漢族的各大民系(廣府人、客家人、潮州人、水上居民)都在此繁衍生息,加上近代以來遍布于東南亞以及世界各國的華僑大多來自于這一地域,所以在對華南與東南亞社會及周邊族群的研究中,應把從“中心”看“周邊”的文化中心主義視角,依照上述個案中的表述那樣,轉為“你看我、我看你”的互動視角,同時強調從“周邊”看“中心”的內在意義,即從漢人社會周邊、與漢民族相接觸和互動的“他者”觀點,來審視漢民族的社會與文化。例如筆者通過在華北、華南的漢族、瑤族和蒙古族的研究以及對日本的家與社會結構的討論,揭示了從周邊的視角重新認識漢人社會的結構和文化的意義。這一研究在經驗研究基礎上,將歷時性與共時性有機地結合起來,在社會、文化、民族、國家與世界體系的概念背景下,討論了社會結構比較研究的可能性及其方法論意義。
關于民族問題,大多數國外學者沒有抓到國家人類學的本質與根本問題。中國多民族社會應回應什么問題?我覺得有幾個方面的問題值得關注。第一,中國民族的豐富多樣性,涵蓋了不同類型社會,這是靜態的;第二,從動態的角度看,在民族流動性方面可以和西方人類學進行有效的對話;第三,關于文化取向,學者們常用文化類型來討論“小民族”,卻從作為問題域的民族來討論“大民族”,這存在一定的問題。
從這個角度來看,海外的中國研究里面對于中國民族研究有兩種取向。一種是偏文化取向,例如對西南民族的文化類型進行討論。而另一種取向將藏族等大的民族放到作為問題域中的民族來討論。這反映了人類學和民族學的兩大取向:文化取向和政治取向。
但不論采取什么取向,我們首先要強調:任何民族研究應當是在民族的歷史認同的基礎上來展開討論,不能先入為主地認為某個民族是作為政治的民族,而另一個民族則是作為文化的民族。相當多的研究者在討論中國民族的時候,是站在一種疏離的傾向中來討論問題,忽視了民族之間的互動性、有機聯系性和共生性。也就是說,他們將每個民族作為單體來研究,而忘記了民族之間形成的關系體,即所有民族形成了互聯網似的互動中的共生關系。這恰恰就是“多元一體”概念為什么重要的原因。多元不是強調分離,多元只是表述現象,其核心是強調多元中的有機聯系體,是有機聯系中的多元,是一種共生中的多元,而不是分離中的多元。
我以為,“多元一體”概念的核心事實上是同時強調民族文化的多元和共有的公民意識,這應當是多民族中國社會的主題。這也是本叢書著重強調“民族是在社會之中”的道理所在。因此,本叢書的“民族”并非僅僅是少數民族的“民族”,而是把漢族也納入民族范疇來展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