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一章 “先入之見”與“自以為是”

——清前期來華傳教士對程朱理學的詮釋與傳播

明清時期,中西文化交流引人注目,已有不少研究成果,這一方面較具代表性的著作有〔法〕謝和耐《中國與基督教——中西文化的首次撞擊》(增補本),耿昇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陳衛平《第一頁與胚胎——明清之際的中西文化比較》,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徐海松《清初士人與西學》,東方出版社,2000;吳伯婭《康雍乾三帝與西學東漸》,宗教文化出版社,2002;劉耘華《詮釋的圓環——明末清初傳教士對儒家經典的解釋及其本土回應》,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相對于明末而言,學界對清初基督教與儒學的關系研究稍弱。但對于清前期西方來華傳教士與程朱理學的關系尚有探討余地。當時,無論是西學東漸,還是東學西傳,均是通過西方來華傳教士進行的。也就是說,對多數中國人與西方人而言,他們所認識的對方文化,實際是間接的即經過傳教士詮釋后的文化,從某種程度上,傳教士決定了東西雙方的相互看法。這樣,作為文化中介,傳教士對雙方文化的詮釋便變得尤為關鍵。

茲以清前期來華傳教士對程朱理學的跨文化詮釋為例。清前期來華傳教士人數眾多,筆者試就其中影響較大者予以闡述。傳教士對于中國人,程朱理學對于西方人,均構成跨文化的對象,而傳教士肩負的傳播天主福音的使命更增強了跨文化詮釋的典型性。來華傳教士面對東西方文化的巨大差異,為使文化交流尤其是傳教成為可能,他們采取“適應”策略,“合儒”、“補儒”,會通天儒。“合儒”策略一方面使得他們在中國傳播的天主教明顯帶有儒家文化色彩,這在西方人看來,已非天主教本真,故有羅馬教廷禁行中國禮儀令的頒布。另一方面,由于程朱理學與天主教分屬不同的文化“意識形態”,尤其是文化信仰的排他性,造成傳教士自覺不自覺中必然以天主教義的普適性來詮釋程朱理學,先入之見決定了他們詮釋下的理學形象是天主教視野下的程朱理學,這在中國人看來,不過是自以為是,是對理學的曲解。

本章共分三部分,第一部分闡述清前期來華傳教士對理學的詮釋策略,即“先儒”、“后儒”之辨;第二部分具體分析傳教士如何以先入之見詮釋理學;第三部分探討傳教士對理學的傳播及西方社會的反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绥滨县| 新安县| 冷水江市| 来安县| 锡林浩特市| 靖江市| 栾城县| 大渡口区| 旌德县| 华亭县| 威宁| 太仓市| 大悟县| 思茅市| 元氏县| 秦皇岛市| 耒阳市| 扎囊县| 西盟| 沙湾县| 屯留县| 南乐县| 嘉鱼县| 龙川县| 巍山| 鄂尔多斯市| 扎囊县| 固始县| 龙口市| 新野县| 山阴县| 铜梁县| 新余市| 富锦市| 烟台市| 泾川县| 醴陵市| 安徽省| 汾阳市| 黎平县| 陕西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