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河南)自由貿易區申建研究報告
- 楊波 劉春玲 馬凌遠
- 4699字
- 2019-01-04 23:24:10
五 推進投資便利化的制度創新與政策安排
(一)項目管理便利化
(1)無差別國民待遇。實施公平、合理的企業準入制度,對區內企業實行無差別國民待遇。一定范圍的投資審批事項,對投資者的權利和需承擔的法定義務,不分國籍和地區做到一視同仁。對申請入區的企業減少在所有制形式、資金規模、股份、國籍等方面的限制,真正推行準入前國民待遇。
(2)便利的審批管理。轉變管理模式,推行與國際慣例、規則相符的審批制度,由當前注重事前審批向注重事中、事后監管轉變。放松管制,減少并明確項目行政審批范圍和事項,除少數項目需要依法實行審批管理和根據國家產業政策實行核準外,其他項目盡可能實行備案和形式審查,并進一步簡化審批程序,縮短審批期限,提高審批效率。
(3)優質的一站式服務。建立一個窗口受理、內部銜接、首問負責模式,推行一站式服務,并給予相關主體更多的自由裁量權和現場直接決定權。設置單一窗口或特別咨詢處,滿足投資申請和投資政策查詢的需要。簡化投資者通關、簽證、申請入境工作的簽證手續。實施動態全程跟蹤服務,建立與投資者的全程式溝通反饋機制。
(4)高效的數字化審批。充分利用現有的高新技術,實行信息“網上公開—網上申報—并聯審批—信息網絡化傳遞—動態監控”模式,精簡審批流程,推行并聯審批,實施電子政務,建構一個“虛擬政府”,切實提高審批效率。
(二)工商登記便利化
(1)建立與國際接軌的登記制度。推行商事主體登記模式,取消經營范圍登記事項,實行注冊資本認繳登記制度;建立商事主體除名制度和商事主體年報備案制度;將“先證后照”改為“先照后證”;推行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一表登記,三證合一”的登記制度;探索股權投資公司制企業變更為合伙制企業的登記辦法;探索符合國際慣例、行業標準的名稱和經營范圍表述規則。
(2)簡化注冊登記手續。堅持便捷高效原則,提升服務水平和管理質量。實行住所與經營場所各自獨立的登記方式,放寬住所(經營場所)登記條件,允許“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研究制定設立非銀行系融資租賃企業的工商注冊登記辦法,支持和規范融資租賃企業發展;建立電子營業執照制度,全面實行網上登記、網上年檢,實施無紙化年檢和差別化年檢措施,對重點企業實行集中年檢、上門年檢,開辟綠色通道。
(3)減少登記事項。除涉及國家安全、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的行業和領域外,一律放開經營,經營者可以自主選擇經營項目,只登記和記載與商事主體資格相關的必要法律事項,如名稱、住所、法定代表人(負責人)姓名、主營業務類別、成立日期等。
(三)金融服務便利化
(1)放寬金融管制。發揮金融創新領域先行先試的優勢,實行更加開放的金融政策,推進利率市場化等方面的改革。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建立與自貿區運行相適應的外匯管理體制,實行完全自由的外匯制度,放開對經常項目的管制。外國的投資者可以將國際通用的貨幣(包括黃金)帶到區內,區內開放自由匯兌交易。在監管方面,“只監測、不限制”,以事中和事后監督為主,主要關注收付匯活動異常的企業,只在企業有違規操作嫌疑時,外匯管理機構才介入并進行直接審核。
(2)推行離岸金融。借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成功做法和先進經驗,增強有利于推進自由貿易區建設和促進中原經濟發展的金融服務功能。發展離岸金融銀行,積極吸引離岸金融機構和作為國際投資者與籌資者的離岸客戶參與區內金融活動,吸收非居民的資金,開展境外融資、資金支付、證券基金等離岸業務,實現跨境融資自由化。通過富有競爭力的稅收政策,對離岸金融業務實行較低的稅率并給予較多的稅前扣除,提升國際知名度和影響力,吸引國內外的知名金融機構進駐并經營離岸金融業務。按照內外分離的經營模式,要求銀行建立嚴格的分賬制度,將離岸業務與國內業務、在岸業務區分開。逐步形成以政府主管機構、國內外金融組織機構、社會監督第三方(會計事務所等)為主的離岸金融監督管理架構。
(3)支持多種投資保險。在自由貿易區內采取相應的鼓勵性措施吸引對外投資保險機構,鼓勵保險機構根據市場發展需求開設并提供相對豐富的對外投資保險等險種,提供便利的投資保險服務,如在原有險種基礎上開辦外匯險等,形成完整的對外投資保險險種體系,滿足不同投資主體的保險需求。制定適合的保險費率,擴大承保額度,滿足投資企業的保障需求。
(4)靈活實施項目融資。政府依托銀行的大項目打包融資,由國家開發銀行或其他大銀行牽頭以低息貸款的方式實現;放開對民間資本投融資行業領域的限制。實行產業鏈融資和信用一體化措施,探索推行大項目為配套小項目做隱性擔保等做法,對圍繞大項目的配套小項目允許按大項目融資條件向銀行取得融資。改變政策設計,試行國內國外產業聯動融資,出臺針對國外的河南民間資本的外商投資保護條例,解除此類民間資本投資進出的政策法規限制。
(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
(1)建立“一口管理”的審批機制。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設立并聯審批綜合窗口,實行“一口受理、綜合辦理、高效運作”的服務模式。打造一站式政務平臺,在區內擴大“兩集中、兩到位”的一站式審批參與部門范圍,加快信息化聯網建設,提供高效、便捷的一站式政務體驗;繼續推廣“三證一章”一站式企業注冊服務,實現“一口受理、一次審批”,加快信息化建設,提高政務效率;試點將審批權限下放到相關部門,減少行政申報成本。同時,增加監控測評環節,及時統計分析審批部門工作情況。
(2)推行負面清單管理。進一步發揮市場配置資源功能,創新管理模式,實行負面清單管理。降低準入門檻,取消對投資者的資質要求、股權比例門檻、經營范圍設定等限制性措施。在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中,只列出禁止類領域及項目,禁止之外的領域和項目對內外資全面放開。同時明確告知限制或禁止外商活動的相關領域和行業,未列入負面清單的領域及項目都屬于“法無禁止皆可為”的范圍。
(3)實行更加開放的投資政策。除區內事關國家安全、重大發展戰略等極少數行業需依法加強管制外,其他領域的直接投資實行完全開放政策,主要依靠市場機制進行調節。對現有外商投資管理制度進行符合國際慣例的改革,擴大外商直接投資領域,放松直接投資管制,對負面清單之外的領域,按照內外資一致的原則對外商投資項目實行備案管理。
(五)優化投資服務環境
(1)打造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基礎設施、生產配套設施和生活服務設施,努力打造功能齊備、滿足需求、環境優美的園區硬環境,強力提升園區在生產、生活和生態方面的基礎承載能力。
(2)創造優質的公共服務環境。建立信息共享和服務平臺,創新公共服務方式;注重公平,加強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探索建立綜合執法體系,創造優質的法律保障環境;加快推動河南國際人才創新實驗區建設,創造最佳的人才聚集環境,促進高端人才集聚。
(3)營造更加優惠的政策環境。實行優惠的稅收政策,經國家同意后,對區內符合條件的企業減按15%的稅率征收企業所得稅。實施高效的要素(用地、用人、資金等)保障政策。建立富有吸引力的招才引智政策,對在區內工作、符合園區規劃產業發展需要的境外高端人才和緊缺人才,免征個人所得稅。
(六)優化與投資便利化相關的制度安排
(1)借鑒國際先進經驗。按照“規范、確需、簡化”的原則,重點圍繞投資管理、貿易監管、金融服務和綜合監管等方面創新優化制度設計,實施審批管理再造,推進投資便利化。
(2)調整相關法律法規。梳理現有各層面的法律、法規,找出現行不適應投資便利化的制度條文,通過法律途徑進行有針對性的調整、完善、補充、取消,消除法律層面存在的制度障礙。同時,要積極爭取地方政府在園區管理方面的立法權,在國家有關法律規定的基礎上,從細則制定上完善有關自貿區的法律制度,形成法律、規章、規定等協調配合的法律體系,為園區推行投資便利化提供良好的法律環境。
與上位改革政策同步立法,確保已在國家、省級頒布的改革新規在園區快速復制,縮短改革信息傳導的生態鏈。加強和國家發改委、商務部等部門的溝通銜接,就擴大投資開放的各個領域進行溝通,對試點當中出現的法律制度問題及時進行匯報溝通。加強與國務院法制辦的溝通銜接,加快明確從國家授權停止執行相關法規到地方立法形成《試驗區管理條例》過渡期間的法制安排。
(3)完善制度保障體系。法律規范重點是明確原則性問題,推進落實投資便利化政策還需要統籌設計和研究安排一系列能使相關法律精神得到良好體現且在管理實踐中能高效運行和操作的制度體系。結合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重點要建立投資項目公示制度,完善招投標制度以及監管機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形成適應自貿區運行需求的制度環境。
(七)建立健全與投資便利化相關的體制機制
(1)推行大部制改革。形成行政組織層次少、信息傳遞速度快、運作靈活高效和具有高度適應性的組織結構形式,最大限度地避免職能交叉、政出多門、多頭管理,實現綜合高效的大部制行政管理機制。
(2)建立高效的政企對話機制。建立政府與投資方的對話機制,定期組織政企對話會,圍繞政府的政策與要求、企業的需求和建議,共同構建互動的信息傳導網絡。
(3)建立爭端解決機制。以平等、迅速、有效、雙方接受為原則,由政府組成聯合指導委員會,監督、指導爭端解決機制的執行,主要方式包括磋商、調解、調停和仲裁。
(4)建立決策評估和監督機制。對投資決策制定和執行效果進行客觀公正的評估,正確反饋和運用評估結果,整體把握投資決策評估過程。建立投資決策追責制,嚴格執行政府投資決策規則和程序,實現監督權、投資權、處罰權分離,提高政策評估的質量和效率。
參考文獻:
[1]《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加強電子口岸建設的通知》(國辦發〔2006〕 36號)。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自由貿易試驗區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的通知》(國辦發〔2015〕 23號)。
[3]《國務院關于印發進一步深化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改革開放方案的通知》(國發〔2015〕 21號)。
[4]《河南省申建自貿區材料匯編》。
[5]《商務部研究院來豫調研系列會議材料匯編》。
[6]《河南自貿試驗區申建相關政策研究梳理資料匯編》。
[7]《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
[8]《中國(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
[9]《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
[10]《中國(廣州)自由貿易試驗區管理辦法》。
[11]《天津檢驗檢疫局關于在天津自由貿易試驗區推出首批12項檢驗制度的公告》。
[12] 曾錚、周茜:《貿易便利化測評體系及對我國出口的影響》,《國際經貿探索》2008年第10期,第32~37頁。
[13] 鄒德君:《論如何推動電子口岸政務項目和物流商務項目的協調發展》,《中國電子口岸》2011年第5期,第24~27頁。
[14]《電子口岸發展“十二五”規劃》(國辦發〔2012〕 41號)。
[15] 佟家棟、李連慶:《貿易政策透明度與貿易便利化影響》,《南開經濟研究》2014年第4期,第22~24頁。
[16] 劉重力:《APEC貿易便利化問題研究》,南開大學出版社,2012,第8~9頁。
[17] 薛敬孝、李坤望:《WTO新議題對APEC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的影響》,南開大學出版社,2009,第11~13頁。
[18] 王中美:《全球貿易便利化的評估研究與趨勢分析》,《世界經濟研究》2014年第3期,第21~25頁。
[19] 李文韜:《APEC貿易投資便利化合作進展評估與中國的策略選擇》,《亞太經濟》2011年第4期,第9~13頁。
附表1 上海自貿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附表2 上海自貿區投資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續表

附表3 天津自貿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附表4 天津自貿區投資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附表5 福建自貿區貿易自由化、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續表

續表

附表6 福建自貿區投資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附表7 廣東自貿區貿易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附表8 廣東自貿區投資便利化創新舉措清單

附表9 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臺賬

續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