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生辰綱
- 宣和天下
- 柴桑陳
- 2000字
- 2013-05-04 23:06:52
梁世杰提拔史文恭自然是一句話兒的事情,莫說史文恭那還是完全當得這個提轄,大宋朝雖然重文輕武,可是有真本事的好漢在軍中還是受人尊敬,莫說還是在邊軍之中。
梁世杰留守相公自然沒時間精力多耗在軍營里,早早的便回了府。史文恭與那楊志也被喚入了梁府。
楊志雖然時運不濟,卻自傲的很,總是覺得自己一身本事,只不過命不好,否則當功比狄青,今日敗于史文恭之手卻是喪氣的很,梁玉瞧在眼里也未多言,只是與那史文恭說笑,今日之事本在梁玉意料當中,梁玉看《水滸》不是一日兩日,其中的關系清楚的很,若是在這上面還栽的成跟頭,那穿越客還真是白給了。雖然小說中穿越客是怎樣的王霸之氣,怎樣橫掃一個位面,種馬一個位面,但梁玉還沒昏了頭,知曉小說與現實之間還是有很大的差距,起碼若是自己不穿越至一富貴人家,恐怕現在還在溫飽線上掙扎,還有那即將到來的大難,若是昏昏僵僵的不謀劃好,恐怕即便要做一布衣也未可得。
梁府。
梁世杰于偏廳之上,淡然的掃了楊志,史文恭,梁玉三人一眼,緩緩的道“如今此處,并無外人,你等都是本官的心腹,甚至是子嗣,本官身受老大人之恩,無以為報,又是泰山之情更要盡人倫之道,孝敬父輩,今泰山大人生辰將至,本官公務纏身不能親臨祝賀,卻不可失了禮數,本官特備薄禮欲送往東京,這爾等本皆知曉。”
梁世杰說到此處,頓了頓,往三人瞧了去。
梁玉忙道“我梁家父子受外祖父恩惠頗多,又為至親之人,有些自然是應該的,爹爹有話但可明示。”
史文恭趕緊道“蒙大人不棄,視為心腹,小人等當以死相報。大人有令,刀山火海也可去得。”楊志也忙表忠心。
梁世杰嘆道“也不瞞爾等,前幾年,太師壽辰之時,我也譴人送去不想半途被劫,至今無下落,去年甚至驚動了那皇城司,三大王親自過問也還是得不了賊人的下落,雖然太師未曾說道半分,一來是太師的氣度,二來是看在愛女的份上,可是我自是惶恐不安,太師為國操勞,本來年歲已高,壽辰本是喜事,連官家也是恩賞不斷,怎得到了我這里就成了禍事?說句喪氣的話兒,我真是有些怕送這生辰綱,可是泰山壽辰,女婿如何不得表示?爾等都是我之腹心,所以招來商議。”
史文恭稟道“大人,因大名到東京,路途甚是遙遠,經過的都是紫金山,二龍山,這等強人出沒的地方,又因身帶財寶,過于招搖,被有心人盯上原也正常,接連數年生辰綱被劫恐怕如此。”
梁玉點頭道“史大哥說的對,沿途強人眾多,又是許多荒山野領之地,沿途州縣管不得那么多,若是遣多護衛,朝中恐怕諸多非議,有損外祖父與爹爹的清譽。楊提轄所提扮裝而去,那是最好的法子,若是小心謹慎,須瞞的過沿途強人,縱然被一二處盜匪識破,有二位提轄萬夫不擋之勇的本事想必也不是問題,否則大舉而去,除非沿途周縣什么事情也不做,一處接一處的大軍護送,否則哪里架的住那么多的強人?可是若是如此,須過不得清流黨人那一關。”
梁世杰點頭道“玉兒說的在理,楊提轄所獻之策甚好,史提轄也一眼看出問題所在,不枉我抬舉你二人,果有見識,如此你二人搭檔前往,可挑選軍士裝扮相隨,若是得成,我定將好生的重用你二人,你等好生做,自然可搏得一功名而來。”
史文恭,楊志二人皆大喜道“深謝恩相抬舉。”
梁玉此時突然道“爹爹,孩兒有數年未見外公,想外公向來待孩兒甚厚,今外公壽辰,孩兒愿一道前往東京,待爹爹娘親為外公賀壽。”
梁世杰楞道“你也要去?”半響道“你如何去得?沿途險惡,你又非武人,若是有事豈不成二位提轄的累贅?”梁世杰自然是不放心梁玉前去,卻說成怕連累史文恭二人,好讓梁玉打退堂鼓。
梁玉笑道“孩兒雖然遠不及二位提轄的好本事,卻也非弱不禁風,沿途風寒還是受的了,再者外公外朝之重臣,為新黨領袖,又為我家至親,按情按理還是得走一遭,爹爹為國守僵自是輕易離不得,孩兒卻可代父前往,爹爹以為如何,有二位提轄在,在親簡精銳士卒十數人,倍道兼行,如何能有事情?”
聽梁玉如此說道,梁世杰心中不僅一動,想自己遠離中樞到此,雖然權勢更為大,但是離開東京這個花花世界久了,總不免在親貴圈子中淡些,自己自然是做異日重反東京入中樞的想法,自然要在這圈子里保持一定的影響力,自己身上打上新黨的烙印自然是洗不得,但是自己也不愿意和那些舊黨親流混在一起,整日標榜道德文章,君子治國,在自己看來不過是空談誤國,實為黨爭而已,但是即便如此,自己也得在新黨中保持一定的影響力,自己久不在東京,自然比不得從前,而這次泰山的壽辰就是一機會,滿朝親貴想必都會有賀,自然是冠蓋云集,而梁玉此時露面,定可增加自己的影響力,讓那些大頭巾知曉,北國邊地還有自己這么個人物在為他們守邊,將來可是要入京的,讓這些人時時知曉還有自己這等人物,學韓范二位相公為國守邊。此時卻是一好機會。
可是即便如此,梁世杰卻也還以自家兒子的安危為第一,只是淡淡的道“你孝心可嘉,只是此時須得與你娘親商議。”
梁玉此時已然看出自家父親的意動,道“爹爹說的是,自當與娘親商議,聽聞娘親也有一擔珠寶要稍去東京,此時正好一并送去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