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校場比斗完
- 宣和天下
- 柴桑陳
- 2024字
- 2013-05-03 23:05:16
楊志現在可是大名府有名的好漢,相反史文恭行走江湖,這些武官誰人能識得這等人物?平日里恐怕瞧也瞧不上一眼。雖然后來進了留守相公府,做了侍衛,但是平日里史文恭服侍梁衙內,眾人與其沒什么交集,除了聞達知曉史文恭的真本事外,其余的人都以為楊志定然是勝得,只是若是比斗之時,殺傷了人命,恐怕眾目睽睽之下,即便是留守相公也護其不得。
楊志為大名武將所不喜,卻因其有一翻真本事,又得留守相公的賞識,眾人還巴不得其出事,若是楊志在校場比斗時一槍刺死了那史文恭,那便一了百了,即便梁中書還有愛護其之意,恐怕梁衙內也饒其不得。
梁玉瞧的也是心驚,暗自道“按照書中所言,那楊志決計勝不得史文恭,可是場面怎的會這般?莫非有誤?”
楊志似乎越戰越勇,長槍如虹。
梁世杰撫掌道“楊提轄果真有些楊家將的風采,昔日讀史書,本朝楊令公為一代名將,可惜出生年月不同,不可目睹其風采,今不想在其后人身上瞧見,卻也欣慰,國朝猛士如斯,何懼北胡?”
梁玉接口道“大人說的是,雖然北人尚武,但是國朝也非無勇士,若是能知人擅用,各盡其才,天下自然大治。”
梁世杰略有深意的看了一眼,淡淡的道“當今圣人圣明如何不曉得這般道理,如今國泰民安,為盛世之像。”
梁玉心中冷笑道‘爹爹啊,爹爹,這如何是你的心地話兒,大宋現今如何,你這般的務實官吏不會不知曉,巨大的包袱消耗了這個國家全部的元氣,黨爭敗壞朝政,軍隊的腐化簡直不堪一擊。民間心思不穩,強梁崛起此起彼伏,若非還算富有,若非運氣好的沒遇上什么天災,否則不用外敵,大宋也將煙消云散,只不過有些話兒絕對不可從你的嘴邊吐露出來。”
梁玉口中道“大人說的是,孩兒也只是一翻感慨罷了。”
比斗仍然在繼續。
起先看似被動的史文恭突然眼中精光一閃,朗聲笑道“果真為楊家嫡系傳人,而這楊家槍果真有獨到之處,流傳軍中百余年果然有其道理,今日得見正宗后人耍出,實乃三生有幸,史某人也是獲益良多。”
史文恭突然長槍一甩,似乎給人一種感覺,像鳥兒一般,史文恭冷喝一聲“看招。”
大槍直飛過去,楊志本能的回槍一抵。抵擋這看似來勢洶洶的一擊。
電光火石之間,眾人只覺得眼前一花,只聽得“叮當”一聲,楊志手中的槍被擊落。眾人似乎還沒瞧明白怎么的回事,楊志便敗了。
“好凌厲的槍法。”大名武將們除聞達外紛紛沉默不語,都是明白人,自然是識貨,楊志已然是第一等的好手,卻這般的被擊敗,貨比貨,這史文恭自然是更厲害的猛士,大名武官中自然將有一人物崛起,眾人皆感到巨大的威脅。
、楊志面色慘然的道“灑家敗了。”
史文恭笑道“同僚比武切磋,何有勝敗一說?楊家槍威鎮國朝百載,今得見真容,俺卻也是三生有幸。楊提轄何至此言。”
楊志沉默半響道“灑家學武不精,非楊家槍不濟,若是令公復生,當不有此敗。”
史文恭點頭道“楊令公之名,俺如雷慣耳,那是咱大宋一等一的豪杰,俺如何敢比肩先賢,楊提轄不愧為好漢之后,一手槍耍的精妙無比,實乃俺生平僅見。”
史文恭自幼愛打拳弄棒,終日里便是打熬筋骨,會天下豪杰,見過的好手確實不少,若是說數這楊志最英雄那卻也不是實話兒,不過若是論槍耍的好,史文恭還真的無人能及的上此人,也許百年的威風便是這般打出來的,能與胡人鐵騎正面相抗的哪個不是英雄之輩?楊家三代為國盡忠,北抗契丹,西擊黨項,豈是僥幸?
楊志慘笑道“史侍衛莫要安慰灑家,勝便是勝,敗便是敗,灑家技不如人,當有此敗,卻也讓灑家知曉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只是辜負了留守相公的期望。”
此時一旁觀戰的梁中書站了起來,身邊的武將,加上梁玉紛紛站了起來,梁中書笑道“兩位將主都為國之棟梁,比斗勝負不必介懷,都為有驚人業藝之人,想那項羽勇氣吞河山,周勃哪里敵的過,卻還不是一代猛將?楊提轄的本事既是本留守也看的清,二位乃是一時瑜亮,不必掛記勝負,想我大名為抵御胡人最前端,你二人當攜手為官家效力,史文恭這般的本事屈局侍衛實在是埋沒人才,本留守今日當為國薦才,史文恭聽令。”
史文恭一個箭步上前,大聲道“拜見大人。”
梁中書道“今史文恭提為提轄,暫留府行走。”
史文恭大喜道“謝恩相提拔。”面對升賞即便是史文恭心中早有準備也不禁興奮萬分,要知曉少年時代飛鷹走狗,浪蕩不羈,可是隨著年月的流逝,經歷許多,史文恭早已非當年的史文恭,如今只想拼自己的本事搏個功名出來,不想一朝納入大宋禁軍內,雖然職小,卻也有無盡的希望,如何能讓其不高興。
眾人紛紛祝賀那梁中書,恭賀其又收一猛將,為大名添爪牙。
梁玉此時走到史文恭跟前笑道“恭喜史提轄,史大人。”
史文恭趕緊翻身拜道“真是折殺小人了,若不是蒙衙內賞識,小人如何能入留守相公之法眼。衙內簡直為小人的再生父母。”
梁玉心道“梁山眾人難得有如此人物,宋江不用實屬無奈,若得此一人,當如虎添翼。”
梁玉扶起史文恭笑道“衙內也只是穿線,其余的還不是靠史提轄的本事,留守相公公私分明,知人善用,自然不會虧待于你。”
梁玉心道“前世你雖有大才,卻無人肯用,只得托身于曾頭市那種地方,最后死于梁山之眾手中,實乃可惜。今世遇得我,自然許多事情不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