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軍營處訓練
- 彈丸小國
- 文嘆
- 2006字
- 2017-12-29 08:00:00
對于文國來說,這一次軍事改革成功的讓文國與以前不同,但也有沉重的代價,文國的國庫為購買所需的軍備,花掉了一半,此時李司正與文嘆商議這件事。
在屋內,李司正憂慮道:“陛下,此次擴軍,四處采買軍事物資,花掉了約80萬金,現在國庫只剩70萬金,每月的收入因為您采用的俸祿條件不同,從猜測的5萬金,變成了4萬金。”文嘆點點頭說:“嗯,只要還有收入就行,至于國庫的問題,一直存著也是待宰的綿羊,不如花了。”
“陛下所言極是。”
“李司啊,這個季度的收入,能達到多少?”
“大約應該有30萬金吧,畢竟我們不知道樰國究竟有多少的產量。”
“看來,這一次擴軍,讓我們真正的看出,錢是永遠不嫌多的。。。”
“陛下,若無其他的事,臣就走了?”
文嘆對站起來說道:“既然如此,孤送送你。”
把李司送出門,文嘆回到了屋內,此時文國的宮殿已經與以往大不相同,空房間都住上了御林軍,門口也終于有了人站崗,站崗是輪流來的,有兩個人在站崗。主要是怕他們覺得無聊,雖然站著就能賺錢已經很好了,可是人嘛,能耐得住孤獨與寂寞的就不用當小兵了,所以就給他安排一個伙伴。
送走了李司后,文嘆整理衣裝,準備去軍營,今天是新兵真正訓練的日子,文嘆心里覺得自己必須要去。走出門外,小五笑道:“陛下,怎么了?”
“孤要出去軍營一趟,今天是新兵訓練的第一天,我怎能不去?”
阿發道:“哎,陛下可真是太平易近人了,難道陛下也要去訓練嗎?”
文嘆嚴肅的說道:“孤還真有可能去訓練。”這可不是文嘆瞎說,文嘆現在的武力非常低下,即使有眾多人保護,他依舊是武力過低。想一想,若上次在去宇內國的路上,文嘆有一點自保的實力,也不用逃跑。因為趙布等人有能力與黑衣人一戰,可保護不了文嘆。
文嘆又說道:“羅土,準備好人,御林軍也要去訓練。”
羅土過來說道:“是,陛下,我這就去把人都叫過來。”說完羅土便去叫人,文嘆與小五閑聊了一會后,羅土已經把人手都叫了過來,到文嘆身邊說道:“陛下,人手已經都叫過來了。”
文嘆點點頭說:“嗯,既然如此,跟我去軍營吧。”然后就出了門,羅土領人跟上,小五阿發也跟在文嘆后面。
這一次文嘆出行,可終于是有了一點模樣,二十個親兵跟在身后,雖然有點類似于幫派的大哥出行,但至少比之前好。大街上的行人,沒有一個人的氣派有文嘆大,雖然文嘆帶這么多人出行是為了一起去訓練,可是人嘛,免不了也會因為這個而感到高興。這不,文嘆這會雖然臉上沒有什么變化,面不改色,但心里卻在想著怎么樣,厲害吧,后面這些人都是我的親兵。此時文嘆也已經有了一些小小的成就感,在封國級皇帝的圈子里,文嘆也算是一個明君了。
到了營門口,文嘆就聽到了操練的聲音,士兵們嘿哈的叫聲不能說是震耳欲聾,但也是高低不平,時而猛烈,時而聲音低下。
趙布此時正站在臺上,揮舞著令旗幟,下面的士兵們在拿著槍捅來捅去。當然,還有一些士兵是手持盾牌,拿著槍揮砍。這些就是第一軍和第二軍了,此時他們正在訓練戰場上對敵時的戰術。第一軍最普通,就是拿長槍捅,文嘆看著這個點點頭。
趙布看到文嘆過來,把令旗交給了黃勇彥,黃勇彥在一旁看趙布練兵,早就想試試了,得到了令旗的黃勇彥并沒有立即上臺,而是對身旁的陳布衣說道:“布衣,看將軍練兵也想試試吧,來,你拿旗上去。”
陳布衣聽著黃勇彥的話心想是你像上去吧,我可沒想過去練兵,你跟我客氣這個干嘛。這么想著,陳布衣說道:“哎,勇彥兄,還是你來吧。”黃勇彥一聽還以為陳布衣要跟他客氣一會,所以說道:“不不不,還是你先試試。”
“將軍,還是您來吧。”
最后,黃勇彥說道:“嗯,既然如此,那我就試試吧。”如愿以償的黃勇彥,歷經千辛萬苦,終于能站在臺上指揮士兵訓練,雖然他不必如此麻煩,因為陳布衣壓根就不想與他搶這種破差事。
而在黃勇彥陳布衣兩人虛偽的同時,趙布已經到了文嘆行禮道:“陛下來此,有失遠迎。”文嘆扶起趙布說道:“哎,可不需要行禮了,今后我可能將每天都會來這里啊。”趙布疑惑道:“陛下,這是為何?”
文嘆對后面的羅土說:“羅土,你帶著御林軍的人去訓練。”然后才說道:“我覺得自己的身體,還是太虛弱,如果真遇到什么狀況,估計也很難自保,所以以后想要每天都來鍛煉一下自己的武藝。”
趙布一聽就高興了,要是前世,文嘆的這種行為,會被人給說閑話,可是這個世界不同,先不說趙布是武將,即使是文官也不會說什么。一個皇帝喜歡健身怎么了,人家能在日理萬機的同時,還鍛煉自己的身體,這也算是文武雙全了,即使是只學武不學文,那也算是有一技之長吧,總比昏君好。所以這個世界的文臣武將們的思想與前世截然不同,前世的文官們講究無為而治。或者是講究中庸之道,可笑的是,這些思想本來是君主們覺得洗腦有用處所以散播給文臣們的,但卻反過來成了文臣們制約皇帝的理由。
平心而論,前世的中國古代那些思想,對于一個勵精圖治而且有些能力的皇帝,是具有一些打擊性的,因為干什么事基本都被反對。但對于一個王朝的維持,說實話是利大于弊的,因為一個有能力的明君是幾百年才出一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