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章 低調(diào)做人的哲學(xué)--心態(tài)上低調(diào)一點兒 (4)

春秋戰(zhàn)國時期,吳、越兩國連年征戰(zhàn),積怨日深。吳王闔閭戰(zhàn)死后,其子夫差欲報殺父之仇,將越王勾踐俘虜。勾踐為保全性命,由大臣文種出面買通吳國,以割地、賠款、進(jìn)獻(xiàn)美女等條件向吳王投降。吳王雖然接受了這些條件,但為了防止越國東山再起,仍把勾踐夫婦作為俘虜押往吳國都城。

吳王夫差將勾踐夫婦軟禁于一間石室之中,分派他們干最臟最累的活,并經(jīng)常派人去查訪。而勾踐夫婦沒有絲毫怨言,整日埋頭苦干,從不懈怠,似乎早已忘記國恥,甘心為奴了。夫差出門時,讓勾踐為他牽馬,走到大街上,侍從高聲大喊:“快來看呀,昔日威風(fēng)的越王勾踐,現(xiàn)在已經(jīng)淪為大王的馬夫了。”于是,街上的行人紛紛上前推搡、打罵勾踐,而勾踐毫無反擊之意,默默地忍受著羞辱。

時間一長,夫差認(rèn)為勾踐早已喪失了斗志,便漸漸松懈了對他的管束。一次,夫差身染風(fēng)寒,在宮中養(yǎng)病。勾踐竟然品嘗夫差的糞便來了解夫差的病情。夫差深受感動,他表示等自己病好以后就放勾踐夫婦回國。

夫差病好后,果真履行了自己的諾言,放勾踐夫婦回國。回國以后,勾踐臥薪嘗膽,經(jīng)過十年的勵精圖治,使越國恢復(fù)了元氣。后來,他趁吳王夫差與中原大國爭霸之時,派兵攻打吳國。經(jīng)過多次戰(zhàn)斗,終于打敗了吳國,夫差走投無路,自刎身亡。勾踐忍小謀大,發(fā)憤圖強,不僅打敗了吳國,而且一度稱霸諸侯。

我們再來看一則歷史中的典型案例。

秦國派兵圍攻趙國,趙國自知難以抵抗強秦的攻打,便向齊國求救。齊國并沒有拒絕趙國的求助,但有一個條件,那就是要趙威后的兒子長安君到齊國做人質(zhì)。

趙威后很疼愛自己的兒子,擔(dān)心他到齊國做人質(zhì)會遭受傷害,因此說什么也不肯答應(yīng)。然而國難當(dāng)頭,如果不答應(yīng)齊國提出的條件,齊國就不會出兵幫助趙國抵抗秦軍。最后,左師觸龍委婉地勸趙威后:“諸侯的子孫,沒有一個連續(xù)幾代繼承爵位的,因為他們過分受寵,沒有什么功績。現(xiàn)在不如借這個機會讓長安君為國立功,將來才能站穩(wěn)腳跟啊!”這番話終于說服趙威后答應(yīng)了齊國的條件,讓兒子長安君到齊國去做人質(zhì)。齊國隨即出兵救趙,最終解除了趙國的危難。

小不忍則亂大謀。成大事者,應(yīng)該忍受得住眼前的屈辱,敢于和命運抗?fàn)帯?

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要能夠忍受小人的中傷,在很多事情上都要懂得“忍”。不懂得“忍”的人必然無法成就大事業(yè)。

低調(diào)知足者常富常樂

一個人做到不知足,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需要主觀上的任何功力,就好比騎手信馬由韁一樣,毫不費力。這是因為人本來就有欲望的本性。而做到知足,倒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自覺、頑強甚至堅定的毅力。

《道德經(jīng)》中說:“禍莫大于不知足。”孟子說:“養(yǎng)心莫善于寡欲。其為人也寡欲,雖有不存焉者,寡矣;其為人也多欲,雖有存焉者,寡矣。”很多的人,他們聰明過人,擁有很好的生活條件,卻常常因為不知足,心里有太多的貪念,被物欲橫流的社會所俘獲,被名利所困擾,過著抑郁沉悶的生活,不會享受人生的樂趣。因此,人要學(xué)會知足,減少欲望,這樣才能過得更好。我們平時都喜歡說的一句話是:知足常樂。可有幾個人能做到這一點呢?

貝蒂·戴維斯在她的回憶錄《孤獨的生活》中曾寫道:“任何目標(biāo)的達(dá)到,都不會帶來滿足,成功必然會引出新的目標(biāo)。正如吃下去的蘋果都帶有種子一樣,這些都是永無止境的。”滿足現(xiàn)在的生活才能感受到現(xiàn)實生活帶來的快樂。“人心不足蛇吞象”,人有了貪欲,就永遠(yuǎn)不會滿足,人的不滿足心理,很難讓人感受到生活的陽光,導(dǎo)致人心理失衡,悲觀厭世。

有一個人,走路的時候不經(jīng)意間發(fā)現(xiàn)地上有一張百元大鈔,他很高興地?fù)炝似饋恚瑥拇吮汩_始低著頭走路,希望每天都能有這樣的好運氣。

他的這一習(xí)慣并沒有給他帶來想要的結(jié)果。幾年過去了,他除了拾到近四萬顆紐扣、四萬多根針和僅僅幾百塊錢之外,再也沒有撿到讓他心動的東西。他的背也由于總是俯身的原因,嚴(yán)重地駝了。而在過去的幾年里,他失去了太多的東西。他沒有好好地去欣賞落日的綺麗,沒有看到幼童的歡顏,也沒有體會到鳥語花香帶來的美妙。

不知足不但可以摧毀有形的東西,還可以讓人的心靈墮落。你的自尊,你的原則,都可能在貪心面前垮掉。所以不要企圖通過達(dá)到既定的目標(biāo)來實現(xiàn)心靈的滿足,要善于發(fā)現(xiàn)身邊的一點一滴的感動,在平凡的生活中去尋找,才能擁有真正的幸福和快樂。

不知足,往往由比較而來。看到別人比自己好,就想方設(shè)法去和他一較高低。人的欲望如同黑洞一樣,沒有填滿的時候,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欲望的人會生出許多煩惱。同樣,人要知足,也可以由比較得到。自己的境遇再糟糕,也有比自己更不幸的人。如果能多看一下不如自己的人,不是一味地與比自己強的人比較,那么自己不平靜的心靈也就能得到許多安寧。所以我們要有“比下有余”的人生態(tài)度。

有個青年人,他常常抱怨自己的貧窮與落后。

一位智者見他情緒低落,就對他說:“你具有如此多的財富,為什么還發(fā)牢騷?”

“我這么窮困,你怎么還說我有許多財富啊?”青年人急切地問。

“你的一雙眼睛不是你的財富嗎?難道你愿意用你的雙眼換萬貫家產(chǎn)嗎?”

“不,我不會這么做的!”青年人說道。

“還有,你的一雙手不是你的財富嗎?你愿意以斷掉你的雙手為代價換取我的一袋黃金嗎?”智者又說。

“不,我也不能失去雙手。”青年急著說道。

“有了眼睛,你就可以看見東西,可以讀書學(xué)知識;有一雙手,你就可以憑借自己的勞動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你看,你不是有很多的財富嗎?”智者微笑著說道。

人們在看到一輛輛擦身而過的漂亮轎車時,看到一幢幢摩天大樓的閃閃燈火時,自然而然地就生出自慚形穢的心理。而要擺脫這些情緒的糾纏,心平氣和地去生活并不容易。一個人做到不知足,是很容易的事情,并不需要主觀上的任何功力,這是因為人本來就有欲望的本性,就好比騎手信馬由韁一樣,毫不費力。而做到知足,倒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自覺、頑強甚至堅定的毅力。

在更多的時候,人們在生活中要降低一些標(biāo)準(zhǔn),退一步想一想,這樣才能感受到生活的樂趣。人應(yīng)該體會到自己本來就是無所欠缺的,這樣心靈就滿足了。

適度超脫才是一種境界

超脫,其實就是一種選擇。在人生的十字路口,你必須學(xué)會放棄那些不適合自己的路線,選擇正確的道路走下去;在遇到人生困境的時候,你必須選擇堅強、自信;面對失敗,你必須學(xué)會放棄懦弱;面對成功,你必須學(xué)會放棄驕傲……這就是超脫的精神,擁有它比擁有許多財富更重要。

在《柏拉圖對話集》中,加里克萊曾說:“過分地超脫有害無益。”過度地超脫其實沒有必要,我們要做到的是適度地超脫。

在現(xiàn)實生活中,許多人站在自己的一定的高度,以那個視角去審視周圍的人和事,深得世間真味;而一些人則只關(guān)注表面,于是就浮躁不安。身在這個紛繁復(fù)雜的世界上,做到真正超脫是不可能的。人生在世,整日僅僅為了吃飯而吃飯,為了生活而隨波逐流,這樣的人生沒有任何意義。我們要學(xué)習(xí)一些高雅人士的生活態(tài)度。他們雖然性情有些異于常人,很少理會一些世俗的觀念,但他們真正做到了適當(dāng)?shù)爻摚麄冋嬲w味著人生的大境界。歷史上有一個深得超脫精髓的人,他就是莊子。

一次,莊子和惠施在一起賞魚,莊子意味深長地說道:“你看,魚兒們在水里多快樂啊!”惠施聽了他的話,不解地問:“你又不是魚,怎么知道魚是快樂的呢?”沒想到莊子竟嚴(yán)肅地反問:“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魚的快樂呢?”莊子又說:“惠施,你也是快樂的。”惠施生氣了:“更奇怪了,你又不是我,怎么知道我是快樂的呢?”莊子指著水底那條魚笑道:“我知道啊,不要和我辯論,我知道你是快樂的。”

這就是莊子,他總能超脫地看一些事物。人類對世界的認(rèn)識,永遠(yuǎn)都是主觀的。人們站在歷史之外,認(rèn)為某些事情是必然會發(fā)生的,但如果當(dāng)你像莊子一樣站在池塘邊時,你會發(fā)現(xiàn),事情本來可以有很多的選擇。所以我們應(yīng)該相信自己,做到超凡脫俗,不必處處與他人計較,坦然地尋求自己的思想空間。

當(dāng)然,并非只有退隱塵世才能證明你有適當(dāng)?shù)某摚芏鄷r候,舍棄一點兒,便可以令你更出彩。

2000年12月17日,在英國的曼徹斯特城,英格蘭超級足球聯(lián)賽第18輪的一場比賽,埃弗頓隊與西漢姆聯(lián)隊展開了激烈的角逐。在此之前,埃弗頓隊已經(jīng)連敗兩輪,如果這一局再敗,他們將被扣上“三連敗”的帽子,因此他們拼得相當(dāng)勇猛。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林市| 五华县| 星子县| 蓝山县| 剑河县| 乌海市| 桐乡市| 九龙坡区| 新兴县| 房产| 曲阜市| 阿拉善右旗| 正镶白旗| 彝良县| 泽州县| 蒙城县| 南昌县| 桃江县| 柳林县| 临西县| 青铜峡市| 安福县| 塔河县| 房产| 大化| 甘洛县| 襄樊市| 晋江市| 岢岚县| 龙胜| 田林县| 麻城市| 肥东县| 江阴市| 五常市| 沧源| 应用必备| 禄丰县| 确山县| 高尔夫|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