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路程要花五天的時間,旅者的食宿都在路上解決,或隨便向農家借宿,偶爾他也會走進火車站,到三等車廂的候車室里歇息。
有一回,他又準備進入候車室里小歇,但是這時候候車室里擠滿了人,于是他便到月臺上走走,想等人少以后再進去休息。
就在這個時候,旅者忽然聽見有人招呼他。
原來是車上的一位夫人在叫他:“老頭兒!老頭兒!”
旅者連忙轉身,看見有人朝他不停地招手,便上前去詢問:“夫人,請問有什么事嗎?”
坐在火車上的太太著急地說:“麻煩您,快到洗手間去,我把手提包遺落在那里了!”
旅者一聽,連忙跑到洗手間尋找,幸好手提包還在,于是他連忙把它拿了出來。那位太太一見,非常開心地說:“謝謝您了!這是給您的賞錢。”太太遞給了旅者一枚五戈比的銅錢,而旅者也欣然接受。
旅者轉身準備離去,就在這時,這位太太身邊同行的旅伴卻問:“你知道你把錢給了誰嗎?”
太太不解地看著她的伙伴,只見她的朋友帶著驚喜的口吻說:“他是《戰爭與和平》的作者--托爾斯泰啊!”
這位太太一聽,吃驚地說:“是嗎?真的嗎?天哪,我在做什么呢?托爾斯泰啊!看在上帝的份兒上,請原諒我的無知,請把那枚銅錢還給我吧!唉,我把它給了您,真是不好意思,哎呀,我的天,我是在做什么呢?”
旅者聽見太太的呼喊聲,便轉過身,笑著說:“您不必感到不安,您沒做錯任何事,這五戈比,是我自己賺來的,所以我一定要收下!”
火車鳴笛了,開始緩啟動,雖然那位太太仍內疚地請求歸還,然而,托爾斯泰卻帶著滿臉微笑,目送著火車遠去。
人的價值并不能用金錢來衡量,但人們通過勞動來獲取相應的酬勞卻是天經地義的事情,無論是偉大的人物還是平凡的市民都應享有這份權利。不勞而獲者才是最可恥的。
蘋果的味道
一個能思想的人,才是一個力量無邊的人。
--巴爾扎克
學生們向蘇格拉底請教怎樣才能堅持真理。蘇格拉底讓大家坐下來,他用手指捏著一個蘋果,慢慢地從每個同學的座位旁邊走過,一邊走一邊說:“請同學們集中精力,注意嗅空氣中的氣味。”
然后,他回到講臺上,把蘋果舉起來左右晃了晃,問:“哪位同學聞到了蘋果的味兒?”
有一位學生舉手回答說:“我聞到了,是香味兒!”
蘇格拉底再次走下講臺,舉著蘋果,慢慢地從每一個學生的座位旁邊走過,邊走邊叮囑:“請同學們務必集中精力,仔細嗅一嗅空氣中的氣味。”
稍后,蘇格拉底第三次走到學生中,讓每位學生都嗅一嗅蘋果。這一次,除一位學生外,其他學生都舉起了手。
那位沒有舉手的學生左右看了看,慌忙也舉起了手。
蘇格拉底臉上的笑容不見了,他舉起蘋果緩緩地說:“非常遺憾,這是一枚假蘋果,什么味兒也沒有。”
人生就像一本書,聰明的人會細細品味,愚蠢的人只會跟風草草翻過。想要體會人生這本書,就必須自己去品嘗、去回味。
空白的答卷
對于聰明人和有素養的人來說,求知欲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轉變得愈加強烈的。
--西賽羅
在哈佛一座教學樓前的階梯上,有一群即將畢業的機械系大四學生很快就要參加最后一門考試了,他們聚集在一起,正在討論幾分鐘后就要開始的考試。他們的臉上顯示出自信,這是最后一場考試,接著就是畢業典禮和找工作了。
有幾個說他們已經找到工作了。其他的人則在討論他們想得到的工作。懷著對4年大學教育的肯定,他們覺得心理上早有充分的準備,能征服外面的世界。
他們知道即將進行的考試只是輕而易舉的事情。教授說他們可以帶需要的教科書、參考書和筆記,只要求他們考試時不能彼此交頭接耳。
他們喜氣洋洋地走進教室。教授把考卷發下去,學生都喜形于色,因為學生們注意到只有5個論述題。
3個小時過去了,教授開始收考卷。學生們似乎不再有信心,他們臉上有難以描述的表情。沒有一個人說話,教授手里拿著考卷,面對著全班同學。教授端詳著面前學生們憂郁的臉,問道:“有幾個人把5個問題全答完了?”
沒有人舉手。
“有幾個答完了4個?”
仍舊沒有任何動靜。
“3個?2個?”
學生們變得有些坐立不安起來。
“那么一個呢?一定有人做完了一個吧?”
全班學生仍保持沉默。
教授放下手中的考卷說:“這正是我所預料的結果。我只是要加深你們的印象,即使你們已完成4年工程教育,但仍舊有許多有關工程的問題你們全然不知。這些你們不能回答的問題,在日常操作中是非常普遍的。”
“活到老,學到老。”在知識的海洋中,你的智慧只是其中的一粒沙,一滴水,我們擁有的只是一顆饑渴的心靈,要不斷地用知識來安慰它。如果固步自封,就只能成為時代的棄兒。
副總統不是總統
行動養成習慣,習慣培養人格,人格影響命運。
--詹姆士
美國前總統喬治·布什是個原則性很強的人,他堅持“一就是一,二就是二的原則”。他認為空軍1號就是空軍1號,空軍2號就是空軍2號。“只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
1981年春,當時身為副總統的布什正在一次飛往外地的例行公務旅行的飛機“空軍2號”上。突然布什接到國務卿黑格從華盛頓打來的電話:“出事了,請你盡快返回華盛頓。”幾分鐘后的一封密電中告知總統里根已中彈,正在華盛頓大學醫院的手術室里接受緊急搶救,飛機調頭飛向首都華盛頓。
飛機在安德魯斯著陸前45分鐘,布什的空軍副官約翰·馬西尼中校來到前艙為結束整個行程做準備。飛機緩緩下滑時,馬西尼突然想出了個主意,他說:“如果按常規在安德魯斯降落后,再換乘海軍陸戰隊一架直升飛機,飛抵副總統住所附近的停機坪著陸,再駕車駛往白宮,要浪費許多寶貴時間。不如直接飛往白宮。”
布什考慮了一下,決定放棄這個緊急到達的計劃,仍按常規行事。
“他們到達時,市區交通正處高峰時期,”馬西尼提醒道,“街道上的交通很擁擠,坐車到白宮要多花10至15分鐘的時間。”
“也許是這樣,但是我們必須這樣做。”
馬西尼點點頭:“是的,先生。”說著走向艙門。
看到馬西尼中校顯得疑惑不解,布什解釋道:“約翰中校,只有總統才能在南草坪上著陸。”布什堅持著這條原則:美國只能有一個總統,副總統不是總統。
布什認為:總統與副總統之間建立在相互信任基礎上的相互尊重,是成就一個成功的副總統的最重要的條件。
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當中,在關鍵的時候一個人是否能夠堅持原則,常常是判斷他的道德水準的重要依據。只有那些肯于堅持原則的人,才能贏得他人的信任和支持。
上帝的代理人
豁達的心胸能夠修補專事誹謗的惡舌。
--荷馬
有一對非常窮困的猶太老夫妻,經常挨餓,最后實在無計可施,老頭兒就對老太太說:
“老伴兒,咱們給上帝寫封信,讓他幫幫我們吧!”
老太太極力贊成。于是他們坐下來給上帝寫信,求上帝幫忙。寫好信后,他們簽了名,寫上地址,然后仔細封好。
“我們怎樣才能把這封信寄到上帝那里呢?”老太太犯難了。
“上帝無所不在。”老頭兒說,“我們的信無論用什么方法寄,他都一定能夠收到。”
他們走出門去,把信一扔,風就把信給郵走了。
碰巧有一個善良的富人出門散步,風把信吹到了他的面前。他好奇地把信撿起,打開讀了,就被這對老夫婦的虔誠和天真感動了。
富人非常同情他們的悲慘處境,他決定幫助他們。他快速地取了錢后,就按照信上的地址,敲響了那對老夫婦的門。
“納特先生住在這兒嗎?”他問道。
“我就是納特。”老頭兒回答道。
富人朝他笑了笑。
“我有點事要告訴你,”他說,“幾分鐘之前上帝收到你的信,我是他在這個地區的代理人,他叫我給你送來100盧布。”
“你瞧你瞧!老伴兒,”老頭兒高興地大聲說,“上帝收到我們的信了!”
老夫婦收下了錢,對上帝的代理人千恩萬謝。
可是當那位富人走后,老頭兒滿腹狐疑。
“你在想什么呢?”他的妻子問道。
“老伴兒,我很懷疑,”老頭兒若有所思地說,“那個代理人看上去一點都不誠實。他可能同我們耍了滑頭。你知道代理人是怎么回事嗎?是從中收錢的人。很可能上帝給了他200盧布讓他給我們,可是他留下一半給自己做傭金了。”
生活中的許多人也會如這位富人,雖然是出于真心幫助別人卻遭到誤解。此時的你是選擇以怨報怨還是一笑了之?其實完全沒有必要去計較他是否誤解你,自己會給自己最公正的評判。
一粒糖果的誘惑
一個人應當摒棄令人心顫的雜念,全神貫注地走自己腳下的路。
--斯蒂文森
在一個寂靜的午后,美國得克薩斯州一個鎮上的小學里彌漫著鮮花的芬芳。其中一個班有8個學生,被老師帶到了校長室旁邊的一間很大的空房里。玻璃窗明晃晃的耀眼,鳥兒飛過的痕跡也能看得清清楚楚,正當學生們強按住內心的好奇,凝神等待著將要發生的一切時,老師領著一個陌生的中年男子走了進來。
他一臉和藹地來到孩子們中間,給每個人都發了一粒包裝十分精美的糖果,并告訴他們:這糖果屬于你的,可以隨時吃掉,但如果誰能堅持等我回來以后再吃,那就會得到兩粒同樣的糖果作為獎勵。說完,他和老師一起轉身離開了那里。
等待是漫長的,許諾是遙遠的,而那顆糖果卻真真切切地擺在每個孩子的面前。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了。這顆糖果對孩子們的誘惑也越來越大,伴隨著窗外蘋果花的芬芳,這種誘惑幾乎不可抗拒。
有一個孩子剝掉了精美的糖紙,把糖放進嘴里并發出“嘖嘖”的聲音。受他的影響,有幾個孩子忍不住了,紛紛剝開了精美的糖紙。但仍有一半以上的孩子在千方百計地控制著自己,一直等到那陌生人回來。那是一個比暑假還漫長的40分鐘。但陌生人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承諾,那些付出等待的孩子得到了應有的獎勵。
事實上,這是一次叫做“延遲滿足”的心理實驗。后來,那個陌生人跟蹤這些孩子整整20年。他發現,能夠“延遲滿足”的學生,數學、語文的成績要比那些熬不住的學生平均高出20分。參加工作后,他們從來不在困難面前低頭,總是能走出困境獲得成功。
抵御唾手可得的誘惑,期待通過努力才能得到的許諾,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對照現實生活,再遇到同樣的問題,或許就不難做出正確的選擇。
你能實現夢想
很難說什么是辦不到的事情,因為昨天的夢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還可以成為明天的現實。
--羅伯特
5年前,薩迪爾到南方鄉村搞福利工作。他要做的就是讓每個人相信自己有自給自足的能力,并激勵他們去實現自己的想法。
當薩迪爾來到一個叫密阿多的小鎮后,當地政府幫他召集了25個靠政府福利生活的窮人。他和他們一一握手后,問他們的第一個問題是:“你們有什么夢想?”每個人都用怪異的眼神看著薩迪爾,好像他是外星人。
“夢?我們從來不做夢。做夢又不能讓我們發財。”其中一個紅鼻子寡婦回答說。
薩迪爾耐心地解釋道:“有夢想不是做夢。你們肯定希望得到些什么,希望什么事情能突然實現,這就是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