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每天進步一點點 (3)

第一次接到重要任務,瓊斯不是欣喜若狂,而是愁眉苦臉。他想:自己任職的報紙又不是當地的一流大報,自己也只是一名剛剛出道、名不見經傳的小記者,大法官布蘭代斯怎么會接受他的采訪呢?同事史蒂芬獲悉他的苦惱后,拍拍他的肩膀,說:“我很理解你。讓我來打個比方——這就好比躲在陰暗的房子里,然后想象外面的陽光多么的熾烈。其實,最簡單有效的辦法就是往外跨出第一步。”

史蒂芬拿起瓊斯桌上的電話,查詢布蘭代斯的辦公室電話。很快,他與大法官的秘書接上了頭。接下來,史蒂芬直截了當地道出了他的要求:“我是《明星報》新聞部記者瓊斯,我奉命訪問法官,不知他今天能否接見我呢?”旁邊的瓊斯嚇了一跳。

史蒂芬一邊接電話,一邊不忘抽空向目瞪口呆的瓊斯扮個鬼臉。接著,瓊斯聽到了他的答話:“謝謝你。明天1點15分,我準時到。”

“瞧,直接向人說出你的想法,不就管用了嗎?”史蒂芬向瓊斯揚揚話筒,“明天中午1點15分,你的約會定好了。”一直在旁邊看著整個過程的瓊斯面色放緩,似有所悟。

多年以后,昔日羞怯的瓊斯已成為了《明星報》的臺柱記者。回顧此事,他仍覺得刻骨銘心:“從那時起,我學會了單刀直人的辦法,做來不易,但很有用。而且,第一次克服了心中的畏怯,下一次就容易多了。”

自信是一根柱子,能撐起精神的廣漠的天空,自信是一片陽光,能驅散迷失者眼前的陰影。

意外的收獲

對于一顆堅定的心來講,沒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約翰·海伍德

紐約里士滿區有一所窮人學校,它是貝納特牧師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創辦的。1983年,一位名叫普熱羅夫的捷克籍法學博士,在做畢業論文時發現,50多年來,該校出來的學生在紐約警察局的犯罪記錄最低。

為延長在美國的居住期,他突發奇想,上書紐約市市長布隆伯格,要求得到一筆市長基金,以便就這一課題深入開展調查。當時布隆伯格正因紐約的犯罪率居高不下受到選民的責備,于是很快就同意了普熱羅夫的請求,給他提供了1.5萬美元的經費。

普熱羅夫憑借這筆錢,展開了漫長的調查活動。從7歲的學童到80歲的老人,從貝納特牧師的親屬到在校的老師,總之,凡是在該校學習和工作過的人,只要能打聽到他們的住址或信箱,他都要給他們寄去一份調查表,問:圣·貝納特學院教會了你什么?在將近6年的時間里,他共收到3700多份答卷。在這些答卷中,有74%的人回答,他們知道了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

普熱羅夫本來的目的,并不是真的想搞清楚這些沒有進過監獄的人到底在該校學了些什么,他的真正意圖是以此拖延在美國的時間,以便找一份與法學有關的工作。然而,當他看到這份奇怪的答案時,再也顧不了那么多了,決定馬上進行研究,哪怕報告出來后被立即趕回捷克。

普熱羅夫首先走訪了紐約市最大的一家皮貨商店的老板,老板說:“是的,貝納特牧師教會了我們一支鉛筆有多少種用途。我們入學的第一篇作文就是這個題目。當初,我認為鉛筆只有一種用途,那就是寫字。誰知鉛筆不僅能用來寫字,必要時還能用來做尺子畫線,還能作為禮品送人表示友愛;能當商品出售獲得利潤;鉛筆的芯磨成粉后可作潤滑粉;演出時也可臨時用于化妝;削下的木屑可以作成裝飾畫;一支鉛筆按相等的比例鋸成若干份,可以做成一副象棋,可以當作玩具的輪子;在野外有險情時,鉛筆抽掉芯還能被當作吸管喝石縫中的水;在遇到壞人時,削尖的鉛筆還能作為自衛的武器……總之,一支鉛筆有無數種用途。

貝納特牧師讓我們這些窮人的孩子明白,有著眼睛、鼻子、耳朵、大腦和手腳的人更是有無數種用途,并且任何一種用途都足以使我們生存下去。我原來是個電車司機,后來失業了。現在,你看,我是一位皮貨商。”

普熱羅夫后來又采訪了一些圣·貝納特學院畢業的學生,發現無論貴賤,他們都有一份職業,并且都生活得非常樂觀。而且,他們都能說出一支鉛筆至少20種用途。

普熱羅夫再也按捺不住這一調查給他帶來的興奮。調查一結束,他就放棄了在美國尋找律師工作的想法,匆匆趕回國內。 后來,他成為捷克最大的一家網絡公司的總裁。

我們都擁有自己不了解的能力和機會,都有可能做到未曾夢想的事情。力量并非是體力的代名詞,真正的力量是堅忍不拔的鋼鐵意志產生的。

保持本色

最快樂的事莫過于無拘無束。

——培根

伊笛絲·阿雷德太太從小就特別敏感而靦腆,她的身體一直太胖,而她的一張臉使她看起來比實際還胖得多。伊笛絲有一個很古板的母親,她認為把衣服弄得漂亮是一件很愚蠢的事情。她總是對伊笛絲說:“寬衣好穿,窄衣易破。”而母親總照這句話來幫伊笛絲穿衣服。所以,伊笛絲從來不和其他的孩子一起做室外活動,甚至不上體育課。她非常害羞,覺得自己和其他的人都“不一樣”,完全不討人喜歡。

長大之后,伊笛絲嫁給一個比她大好幾歲的男人,可是她并沒有改變。她丈夫一家人都很好,也充滿了自信。伊笛絲盡最大的努力要像他們一樣,可是她做不到。他們為了使伊笛絲開朗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只能令她更退縮到她的殼里去。伊笛絲變得緊張不安,躲開了所有的朋友,情形壞到她甚至怕聽到門鈴響。伊笛絲知道自己是一個失敗者,又怕她的丈夫會發現這一點,所以每次他們出現在公共場合的時候,她假裝很開心,結果常常做得太過分。事后,伊笛絲會為這個難過好幾天。最后,不開心到使她覺得再活下去也沒有什么道理了,伊笛絲開始想自殺。

后來,是什么改變這個不快樂的女人的生活呢?只是一句隨口說出的話。隨口說的一句話,改變了伊笛絲的整個生活,使她完全變成了另外一個人。

有一天,她的婆婆正在談她怎么教養她的幾個孩子,她說:“不管事情怎么樣,我總會要求他們保持本色。”

“保持本色!”就是這句話!在那一剎那之間,伊笛絲才發現自己之所以那么苦惱,就是因為她一直在試著讓自己適合于一個并不適合自己的模式。

伊笛絲后來回憶道:“在一夜之間我完全改變了。我開始保持本色。我試著研究我自己的個性,自己的優點,盡我所能去學色彩和服飾知識,盡量以適合我的方式去穿衣服。主動地去交朋友,我參加了一個社團組織——起先是一個很小的社團——他們讓我參加活動,把我嚇壞了。可是我每一次發言,就增加了一點勇氣。今天我所有的快樂,是我從來沒有想到可能得到的。在教養我自己的孩子時,我也總是把我從痛苦的經驗中所學到的結果教給他們:不管事情怎么樣,總要保持本色。”

多么絢麗多彩的東西,它的本質一定非常簡單。如果追趕時尚讓你身心疲憊,包裝成別人眼中的“光彩人物”讓你錯失了許多人生歡樂的話,那還是停下腳步,卸下包裝,重新找一條適合自己的路走吧。也許敢于保持本色的你,也可贏來許多欣賞和羨慕的目光。

啞女明星

人的一生可能燃燒也可能腐朽,我不能腐朽,我愿意燃燒起來!

——奧斯特洛夫斯基

洛杉磯音樂中心的錢德勒大廳內燈火輝煌,座無虛席,人們期盼已久的第59屆奧斯卡金像獎的頒獎儀式正在這里舉行。

在熱情洋溢、激動人心的氣氛中,儀式一步步地接近高潮——高潮終于來到了。主持人宣布:瑪莉·馬特琳在《小上帝的孩子》中有出色的表演,獲得最佳女主角獎。全場立刻爆發出經久不息的雷鳴般的掌聲。瑪莉·馬特琳在掌聲和歡呼聲中,一陣風似地快步走上領獎臺,從上屆影帝——最佳男主角獎獲得者威廉·赫特手中接過奧斯卡金像。

手里拿著金像的瑪莉·馬特琳激動不已。她似乎有很多很多話要說,可是人們沒有看到她的嘴動,她又把手舉了起來,可不是那種向人們揮手致意的姿勢,眼尖的人已經看出她是在向觀眾打手語,內行的人已經看明白了她的意思:說心里話,我沒有準備發言。此時此刻,我要感謝電影藝術科學院,感謝全體劇組同事……

原來,這個奧斯卡金像獎頒獎以來最年輕的最佳女主角獎獲得者,竟是一個不會說話的啞女。

瑪莉·馬特琳不僅是一個啞巴,還是一個聾子。

瑪莉·馬特琳出生時是一個正常的孩子。但,她在出生18個月后,被一次高燒奪去了聽力和說話的能力。

這位聾啞女對生活充滿了激情。她從小就喜歡表演。8歲時加入伊利諾伊州的聾啞兒童劇院,9歲時就在《盎斯魔術師》中扮演多蘿西。但16歲那年,瑪莉被迫離開了兒童劇院。所幸的是,她還能時常被邀請用手語表演一些聾啞角色。正是這些表演,使瑪莉認識到了自己生命的價值,克服了失望心理。她利用這些演出機會,不斷鍛煉自己,提高演技。

1985年,19歲的瑪莉參加了舞臺劇《小上帝的孩子》的演出。她飾演的是一個次要角色。可就是這次演出,使瑪莉走上了銀幕。

女導演蘭達·海恩絲決定將《小上帝的孩子》拍成電影。可是為物色女主角——薩拉的扮演者,使導演大費周折。她用了半年時間先后在美國、英國、加拿大和瑞典尋找,但竟然都沒找到中意的。于是她又回到了美國,觀看舞臺劇《小上帝的孩子》的錄像。她發現了瑪莉高超的演技,決定立即啟用瑪莉擔任影片的女主角,飾演薩拉。

瑪莉扮演的薩拉,在全片中沒有一句臺詞,全靠極富特色的眼神、表情和動作,揭示主人公矛盾復雜的內心世界——自卑和不屈、喜悅和沮喪、孤獨和多情、消沉和奮斗。瑪莉十分珍惜這次機會,她勤奮、嚴謹、認真對待每一個鏡頭,用自己的心去拍,因此表演得惟妙惟肖,讓人拍案叫絕。

就這樣,瑪莉·馬特琳成功了。她成為美國電影史上第一個聾啞影后。正如她自己所寫道的:“我的成功,對每個人,不管是正常人,還是殘疾人,都是一種激勵。”

人生的道路往往是曲折多變的,如何用樂觀的態度去對待困難,面對拒絕,面對一切,這是非常重要的。若不給自己設限,人生中就沒有限制你發揮的藩籬。

球王的緊張

深窺自己的心,而后發覺一切的奇跡在你自己。

——培根

球王貝利的名聲早已為世界眾多足球迷所稱道,但是當他年輕時得知自己入選巴西最有名氣的桑托斯足球隊時,竟然緊張得一夜未眠。他翻來覆去地想著:“那些著名球星們會笑話我嗎?萬一發生那樣尷尬的情形,我有臉回來見家人和朋友嗎?”

他甚至還無端猜測:“即使那些大球星愿意與我踢球,也不過是想用他們絕妙的球技,來反襯我的笨拙和愚昧。如果他們在球場上把我當作戲弄的對象,然后把我當白癡似地打發回家,我該怎么辦?”

一種前所未有的懷疑和恐懼使貝利寢食不安,因為他根本就缺乏自信。自己分明是同齡人中的佼佼者,但憂慮和自卑,卻使他情愿沉浸于希望,也不敢真正邁近渴求已久的現實。

貝利終于身不由己地來到了桑托斯足球隊,那種緊張和恐懼的心情,簡直沒法形容。“正式練球開始了,我已嚇得幾乎快要癱瘓。”他就是這樣走進一支著名球隊的。原以為剛進球隊只不過練練盤球、傳球什么的,然后便肯定會當板凳隊員。哪知第一次,教練就讓他上場,還讓他踢主力中鋒。緊張的貝利半天沒回過神來,雙腿像長在別人身上似的,每次球滾到他身邊,他都好像是看見別人的拳頭向他擊來。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幾乎是被硬逼著上場的,而當他一旦邁開雙腿便不顧一切地在場上奔跑起來時,他便漸漸忘了是跟誰在踢球,甚至連自己的存在也忘了,只是習慣性地接球、盤球和傳球。在快要結束訓練時,他已經忘了桑托斯球隊,而以為又是在故鄉的球場上練球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迭部县| 土默特右旗| 宜昌市| 伊吾县| 灌云县| 永嘉县| 扎囊县| 旅游| 读书| 明星| 巴林左旗| 鄂州市| 三穗县| 深泽县| 安泽县| 鄂尔多斯市| 汝城县| 兴义市| 古蔺县| 松潘县| 南宫市| 通道| 辰溪县| 湖北省| 铁岭市| 洛川县| 井研县| 阳西县| 淮北市| 鄂托克前旗| 玉门市| 梓潼县| 达拉特旗| 曲松县| 新昌县| 怀远县| 垫江县| 望都县| 平邑县| 格尔木市| 利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