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力量的儲藏與準備
- 靠自己成功
- (美)奧里森·馬登
- 1556字
- 2013-08-03 03:15:50
一個人假使沒有相當的能力儲藏與準備,他在人生的戰斗中,一定會遭遇到“滑鐵盧”般的失敗之命運。
因為沒有儲藏著相當的能力,儲藏著相當的體力、智力、辦事力,以使自己不但能應付目前的事務,并且足以應付非常,擔當大事,而終至于生命中遭著挫敗的,這樣的人,真不知有多少!
多數人的生命之所以卑微,渺小,其理由就在他們對于自己的生命所下的資本太輕,在教育,訓練,思想諸點上所下的功夫太淺。他們之收獲之不豐,就因為他們撒的種子不多,而且所撒的又是不良的種子。
在每個人的生命中,總會有時有大機會的降臨。而你之能否將那機會抓住,全視你有無相當的能力之儲藏。這時的問題,就在你所儲藏著的能力是否足以使你應付得過。在遭遇非常的大事時,你之能否得到成功,全視你準備著的戰斗力之多少。
韋白士脫(Daniel Webster)在美國議會中答復漢內(Robert Hayne)的演詞,就是足以證明能力的儲藏大有助于應付非常大事的好例子。那時參議院中辯論已拖延了許多的日子,對方的漢內,恰巧發表了一篇十分漂亮,而且據韋白士脫自己看來,簡直是無可答辯的演詞。
韋白士脫覺得漢內的演詞雖似無可答辯,但明晨議會重開,自己終竟不能不答辯的。這時候,他已經沒有充分的時間可以預備,可以翻書本,可以請教他人。議院中所辯論的問題,是有關美國的國運的大問題。而那個問題的怎樣決定,全視他的一篇答辯的演詞為轉移。他處在這種千鈞一發的時機!當夜他把那答辯的演詞草就。那篇演詞是美國有史以來最偉大的一篇演詞。那篇演詞,雖是在當夜草就的,但據韋白士脫說,其中大部分材料,都是從一束塞在書桌上的“書紙架”中的札記上得來的。這束札記是他以前為了別個問題精心研究之時所摘錄下來的。這是他以前的生命中所“儲藏”著的!這一次,他竟得應用了。
在各種事業上,體力、道德力、智力的儲藏,都是十分需要的。青年人要是有志于做事業,必須在上述諸點上,有相當的儲藏與準備,庶幾可以擔當大事,應付非常。
普法戰爭前,普國的毛奇將軍(Von Moltke)的軍事上的準備工夫,最可佐證戰斗力的儲藏,軍事計劃的準備,是可以克敵致勝的。毛奇將軍的行為,值得做個青年人的教訓。
在戰爭爆發以前十三年,毛奇將軍已經在籌劃著精詳的作戰計劃了。舉國的每個將校,甚至后備隊中每個軍人,都奉有種種訓示,告訴他們作戰時應取的動作與機宜。
舉國的將帥,都奉有各種關于軍隊的調度,行軍的方略的密令;只要一接到動員令,立刻可以遵照著動作。而兵戰也預先設置在地位最適當,交通最便利的地點,以免作戰時運輸不靈。
毛奇將軍對于訂下的作戰計劃,常常加以變更,修正,力謀精益求精,適合于當時之情勢,庶幾戰事在任何時候發作,都是指揮若定,應付裕如。據說,在一八七〇年所執行的作戰計劃,還是在一八六八年訂下的。而第一次計劃的擬定,則遠在一八五七年。所以戰爭一爆發,在毛奇將軍指揮之下的德軍的行動,準確得如時鐘的轉動一般的不差分毫。
法國的軍事當局,視毛奇將軍的深謀遠慮,苦心運籌,適成一反比例。德軍事事都有準備,法軍一事沒有準備。
戰事一開始,前線法軍向后方發出的告急報,紛至沓來!給養不充呀,駐軍不便呀,軍隊不能聯絡呀。一切都混亂不堪,與德軍敵對,真如螳螂當車,法國看著失算,處處落后。結果城下乞盟,忍受中外古今無甚匹敵的奇恥大辱!
有多少的人,是因為對于事業沒有充分的準備工夫,而至于一敗涂地!他們以為自己的能力足以應付目前的事務,也就夠了。他們不想再把基地掘得更深些,基礎打得更廣些,他們不想多儲藏些準備些能力。他們不用遠大的眼光去觀察生命。
假使青年人盼望著豐盛的收獲,他必須先耕耘其泥土,而在播種的時節,播些良好的種子下土。
你假使不肯在你的生命中,放些什么進去,你即不能從你的生命中,取得什么出來;正像你沒有把款項放進過銀行,就不能向銀行提取款項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