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3章 緣起緣滅西班牙 (2)

在歐洲流傳著一個古老的傳說,據說野兔是一種終日不閉眼的動物,它們能在黑夜里觀察四周的情況和其它的動物,因此,野兔就代表著那黑夜中一輪皎潔的明月。再加上復活節日子的計算是以春天月圓為基準的,于是就將在春天里繁殖力強的野兔視為復活節的一個象征。這習俗傳入美國后,美國人還為兔子取了一個可愛的名字,把它叫做復活節的邦尼兔!節日中,家長往往會生動形象地告訴孩子們:復活節彩蛋是兔子生下的。許多家庭還會在自家的花園草坪里放置些彩蛋,讓孩子們玩找彩蛋的游戲。

雞蛋堅硬的蛋殼無法阻擋里面正在孕育的新生命的成長,所以基督徒們把它看作是耶穌的象征,他們相信新的生命一定會從各種束縛和限制中沖脫出世。耶穌為了人類的罪而被釘死在十字架上,被葬在墳墓里,墳墓就好像是束縛住他的枷鎖一樣,但是墳墓是無法關住他的。耶穌在第三天復活了,耶穌的復活讓相信他的人,因此得到新的生命。從此,彩蛋,成為復活節的象征物之一。

大約在十二世紀的復活節,有的天主教徒把雞蛋涂成紅色,請神父祝圣,把它作為禮物送給親朋好友,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復活節都要送彩蛋的最早起源。復活節當天以及節日期間,人們按照傳統習俗會把雞蛋煮熟后涂上紅色,代表耶穌受難后流出的鮮血,也表示著復活后的快樂。有很多人將煮熟的雞蛋用顏料畫上與復活節相關的圖案,比如畫上莊嚴肅穆的十字架、美麗綻放的百合花、可愛的兔子等等,裝飾的五彩繽紛,然后互相交換,提醒耶穌的復活。

也會有孩子喜歡玩尋找彩蛋的游戲,大人先悄悄地將彩蛋藏在花園草叢中,再讓小朋友們去找,找到彩蛋的孩子還要說出彩蛋上圖案的意義。比如,耶穌為人類的罪而釘死在十字架上,兔子是因為有很強的繁殖能力被視為創造生命的神靈,百合花是因為花的球莖在地下腐爛后孕育出新的生命,比喻死亡之后復活。大人和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處,他們把彩蛋放在地上或土坡上滾,誰的彩蛋最后破裂誰就是最后的勝利者,人們相信,彩蛋在地上來回滾動可以使惡魔不斷驚顫、倍受煎熬。勝利者可以得到所有參加游戲的人的彩蛋。這種游戲非常普遍,即使是白宮,也要在復活節中組織這種游戲,不過白宮是將彩蛋放在草坪上滾來滾去罷了,一年一度的美國白宮滾彩蛋活動經常被電視臺實況轉播。

西班牙過復活節的熱鬧不亞于中國人過春節,由于平日工作繁忙不能見面的親戚朋友在節日里會見面并互送祝福,親友之間互贈彩蛋,特別是長輩會給孩子準備一些精心的小禮物。典型的復活節禮物跟春天和再生有很大關系:雞蛋、小雞、小兔子、鮮花,特別是百合花都是送禮的上上之選。在復活節中,父母還要特地為孩子們準備制成雞蛋、兔子形狀的巧克力糖。復活節前夕,孩子們會為朋友和家人準備的雞蛋進行著色,細細地打扮一番,這些彩蛋有的煮得很老,有的卻只是空空的蛋殼。就如圣誕節早晨在床頭襪子中找到禮物一樣,復活節那天早上,從睡夢中醒來的孩子們會發現床前的復活節籃子里裝滿了巧克力彩蛋、復活節小兔子、絨毛的小雞及娃娃玩具等。復活節也是向你所關懷的人們贈送鮮花、盆景、胸花等的節日。許多去做禮拜的人這天也向教堂獻上花束。成年人則往往互贈賀卡或小禮品以表自己的心意。

勇敢者的游戲——斗牛

提到西班牙,你腦海中會閃現出什么詞匯?斗牛,沒錯!那首聞名于世的《西班牙斗牛士》進行曲所傳達出的激昂、興奮,勇士們的無所畏懼依舊在我們耳邊回響著,斗牛士那優雅瀟灑的轉身,帥氣地揮動手里的紅色斗篷引著公牛為觀眾獻上一場精美絕倫的表演。公牛發出陣陣粗喘,在地上磨著前蹄,憤怒的眼睛中好像要燃燒起烈火,當發瘋的公牛低頭用鋒利的牛角向斗牛士沖來,斗牛士不慌不忙雙手提著斗蓬做一個優美的躲閃動作,公牛的利角擦著斗牛士的衣角而過。這生死之際的優美一閃,讓全場的觀眾如癡如醉。

斗牛是西班牙的國粹,風靡全國,享譽世界。就連三毛也很關注斗牛的海報,在西班牙面對一個陌生的游客,三毛會毫不猶豫地向他推薦斗牛,“我說——你下午還可以去看一場斗牛呢?!北M管從保護動物的觀點上看目前人們對此項活動還存在著爭議,但是這并不影響斗牛這項古老的活動,作為西班牙特有的古老傳統保留到了現在,并且越來越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歡迎。近年來每年有5000萬世界各國的游客選擇到西班牙去旅游,而他們之中的大多數人是奔著看斗牛表演而來的。壯觀的斗牛場面,驚心動魄地格斗,富有強烈的刺激性。千百年來,這種人牛之戰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更是現代西班牙旅游業的重要項目之一。在西班牙沒有不斗牛的節日,也沒有不愛看斗牛的地區。斗牛季節是每年3月至10月,在屬于斗牛的季節里,每逢周四和周日各舉行兩場;如果遇到節日和國家慶典等重大節日,每天都可以觀賞到精彩的斗牛表演。

兩千多年以前,西班牙就出現了斗牛這項活動,可謂歷史悠久。當時的西班牙人先是把野牛作為獵獲的對象,而后把公牛用來游戲以做娛樂,最后便將這些公牛投入戰爭。很早以前,所謂的斗牛基本上是為了顯示勇士殺牛的剽悍勇猛,僅僅只是單方面的屠殺。直到馬德里正式興建了第一個永久性的斗牛場,斗?;顒硬胖饾u演變成了一項帶有民族娛樂性的體育活動?,F在,在西班牙全國各地共有400多個斗牛場,其中以首都馬德里的范塔士斗牛場最具規模,整個斗牛場是古羅馬式的建筑,既富有歷史味道又顯得壯觀堂皇,不僅如此,還可同時容納三四萬人觀看斗牛表演,完全是一個美觀與實用并存的建筑精品。在這里,每年的斗牛次數可達5000多場。斗牛所用的公牛是專門喂養的,在農村放養,極少見人,這也是要求之一。放養4—6年之后,就可以參加斗牛比賽了。

在西班牙歷史最輝煌的時期,斗牛就已經是大眾生活中一個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大約在600多年前,當時只有西班牙的貴族才被允許飼養公牛,然后在國王和其他宮廷顯貴面前斗牛獻藝。在斗牛歷史上,偉大的佩德羅當之無愧的獲得了“現代斗牛之父”這稱號。佩德羅左手持穆萊塔(一塊綴在一條二英尺長的木棍上的紅布),右手持利劍,只見他一邊挑逗對面的公牛,一邊尋找機會下手,一旦發現機會,便飛起一劍快速刺下,動作干脆利落。二十多年間,被佩德羅殺死的公牛大約達到5600頭之多,最為驚奇的是他自己卻從未受過傷,就身體保護程度而言,至今沒有任何一個斗牛士可以與他媲美。這就是斗牛術最基本的形式,表演的目的就是將牛殺死。今天,隨著披肩以及穆萊塔的使用,斗牛技巧也變得越來越復雜,越來越藝術化了。表演本身充滿了壯麗、傳統、色彩、驚險、大膽、刺激、血腥以及崇高的藝術成分,斗牛表演已經顯示出了值得人們細細觀賞的價值。

現在進行斗牛表演時通常要舉行斗牛入場式。入場式開始,樂隊奏出了雄壯奔放的樂曲。在激昂的樂曲聲中,斗牛士們入場。只見他們上身穿繡花緊身衣,下著緊腿褲,頭上戴著三角帽,頗為英姿颯爽。斗牛士一般有2O名左右,由兩名騎士率領繞場一周,向觀眾致意,觀眾們會發出激動和崇拜的尖叫,之后由主持人宣布斗牛開始。一場斗牛表演要有6頭公牛出場,每頭牛的名字、年齡和體重都由主持向觀眾一一做介紹,最重要的是向觀眾介紹勇猛的斗牛士。每當介紹到有名氣的斗牛士時,全場都會報以雷鳴般的掌聲。一個斗牛士水平的高低,不但要看他挑逗公牛的技術,而且還要看他是否有能力一劍殺死公牛。凡是能一劍結果公牛性命的斗牛士,主持人會當眾宣布褒獎斗牛士牛耳一只;如果他挑逗動作非常出色的話,還會另外獎給他牛尾一條。

海明威曾經說過:“生活與斗牛差不多。不是你戰勝牛,就是牛挑死你。”就如海明威的話一樣,很多人都認可,斗牛作為西班牙最具代表性的民族體育項目,代表著西班牙人的粗獷豪爽的民族性格。西班牙人說,這是他們的天性,來自于他們的生存環境,而三毛與荷西的愛情也可稱為斗牛士般的愛情。從斗牛中我們能夠看到西班牙人的不屈服的精神,尋找快樂的樂觀精神。也許生活不是令人滿意的,但是西班牙人不會等著這樣苦悶的日子壓倒自己,而是勇敢地拿起劍來向命運挑戰,尋找機會讓命運向自己低頭。

古城中的瘋狂——潘普洛納奔牛節

牛追人的游戲,是一場對生命的刺激玩笑。瘋狂?沒錯,這是一個瘋狂的節日,只有瘋狂的西班牙人才能想出這樣的玩法。除了瘋狂,我想不到更貼切的詞來形容這場嘉年華!但是人生有多少時刻是能讓你瘋狂的,讓你真正放下你的頭腦,放下你的身份,放下你的顧及去放松一場的?如果我們不能讓自己偶爾瘋狂一下,我們怎么能發掘出自己內在的潛能?雖然循規蹈矩下去不是不好,只是我們會少了一種經驗,相對的就少了一種體會。

潘普洛納奔牛節是西班牙的傳統節日,每年都吸引著世界各地的游客以及勇士們前來一睹盛況。它的官方名稱叫“圣費爾明節”,圣費爾明,西班牙東北部富裕的納瓦拉省省會潘普洛納城的保護神。說到奔牛節的起源還與西班牙的國粹——斗牛有著直接關聯。據說,當時在斗牛以前,要將6頭高大的公牛從城郊的牛棚趕進城里的斗牛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情,后來某些旁觀者突發奇想,斗膽跑到公牛面前,將牛激怒,誘使其沖入斗牛場。最終,這種奇怪的習俗就演變成了奔牛節。歲月流逝,習俗卻傳承了下來,只是狂奔的公牛,如果知道死亡在盡頭等待它,那它還會不會不顧一切地往前沖?或許有些生命總是沒有選擇的,它注定要成為人類的游戲工具,它們的存在僅僅只是為了讓自欺欺人的人們覺得快樂唾手可得,一切都在掌握之中。從某種意義來說,人類的處境也是極其可悲的。

如今每年的那一周里,都會有來自世界各地的人們踴躍表示參加奔牛節的意愿,他們身著白衣褲,腰纏紅色腰帶,讓人頓時有一種壯士一去不復返的悲壯。奔牛節的牛是以兇悍而聞名的,它們有的牛角被磨尖,甚至使神經露出,只要一觸既痛,脾氣自然是更加暴躁;還有的牛眼睛被抹上辣椒,以此來激怒它,引發出它的野性。奔牛所經過的街道,兩邊人山人海,喊聲、尖叫聲、喝彩聲不絕于耳。其中有不少自視勇敢的人,特別是一些只求一時刺激、不太看重生命的亡命之徒,別人唯恐避之不及,他們卻在公牛的眼皮底下挑逗它,簡直就是太歲頭上動土,結果被刺傷,甚至是被踩死也絕不在少數。場面是血腥的,報道也是恐怖的,既是如此,卻依然阻止不了人們躍躍欲試、欲與天公試比高的心情,以及對奔牛的強烈征服欲望。

潘普洛納,西班牙北部Basque地區的一座普通小城鎮,在每年的7月6日至14日,它將撕下普通的面具,整個小城陷入瘋狂,因為被形容為“世上你能活得最快活的一周”的圣佛明節將在這里舉行,世界各地的旅人爭先恐后地來到這里尋歡作樂,一輛又一輛的旅游巴士均以爆滿而告終,而其中的奔牛節,將整個圣佛明節的氣氛推向了高潮。節慶期間,每晚的煙花表演自是少不了,歌舞節目也在小城的各個角落上演,每條巷子的空氣都彌漫著快樂,每間酒吧也都被人們擠得水泄不通,那是一年里喝最多sangria(西班牙消暑雞尾酒)的一天,每個人都多少有點醉意,仿佛整個小城都醉了。

當全世界都在逐漸了解奔牛節時,有一個人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美國著名作家海明威,他曾于1923年首次來到潘普洛納觀看奔牛,并以此寫成了著名的小說——《太陽照常升起》(The Sun Also Rises),這部作品中詳細描述了奔牛節的整個過程,尤其是刺激的奔牛活動,更被作者描繪得極為傳神,也因為這篇文章,奔牛節開始聲名大噪,并由一個地區性節日慢慢變為了一個世界性節日。潘普洛納的當地居民為了感謝海明威為奔牛節所作出的貢獻,特地為他在斗牛場的大門口豎立了一座雕像,如今,竟成為了一個著名景點。

西班牙人喜愛奔牛節,除了奔牛節本身能為人們帶來刺激與快樂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認為奔牛節為男人提供了一次展示智慧、膽識、技巧以及意志的機會,一個讓男人們有機會證明自己的絕好機會。幾百年來,凡是不敢參加奔牛節的男人在西班牙是被人瞧不起的,甚至受到人們的鄙視,而獲得最終勝利的人則會被人們當做英雄一樣受到人們的敬仰與崇拜。并且,危急時刻更能激發人的潛能,因此,越危險才越能夠展現出個人的勇氣和能力,這就是為什么人們總是想方設法激怒公牛的原因,托他們的福,也讓場面變得驚險而刺激。也許,會有人為西班牙人如此輕視生命的舉動百思不得其解,但是對西班牙人而言,榮譽早已超過了生命。西班牙人比世界上的任何一個民族更懂得何謂榮譽,也正是因為西班牙文化中充滿了對榮譽的感悟以及認同,才使西班牙人在追求生命和榮譽之間,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后者,這也是奔牛節這樣的活動能夠在西班牙誕生并且發展、延續至今的原因。

紅色的“槍林彈雨”——布尼奧爾鎮西紅柿大戰

主站蜘蛛池模板: 获嘉县| 兰溪市| 汉源县| 黎城县| 太康县| 治县。| 双柏县| 三台县| 秦皇岛市| 新巴尔虎右旗| 兰坪| 汝南县| 红安县| 肥城市| 新宁县| 南召县| 屏南县| 天长市| 桦甸市| 石棉县| 固始县| 循化| 新宁县| 北流市| 南乐县| 民丰县| 措勤县| 东至县| 青龙| 闸北区| 天祝| 英德市| 安西县| 台南县| 晴隆县| 唐山市| 赤壁市| 通渭县| 正镶白旗| 阳春市| 梅河口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