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5章 幽默技巧 點石成金 (1)

1.讓生活充滿樂趣

比喻要有可比性,這是修辭的規(guī)律。可是,把本體與喻體之間并不一致的地方直接扯在一起,這是產(chǎn)生幽默感的規(guī)律。除了用不相稱的分類和排列引起怪異之感以外,還可以用不倫不類的比喻來造成滑稽的效果。

從通常的修辭學(xué)角度來說,比喻要有可比性,要在本體與喻體之間有一致的地方,這就是通常所說的可比性。比如說,一尺布可以與五丈布相比,但是不能與一斤鐵直接相比。不能比就是沒有可比性,把沒有可比性的直接相比就犯了無類比附的錯誤,這是修辭學(xué)的規(guī)律。可是把沒有可比性的事物直接扯在一起,卻是幽默感的規(guī)律。

有一戶人家,養(yǎng)了一只猴子。這只猴子聰明伶俐,特別討人喜歡。而且,它還會模仿人類的一些動作,如果家里來了客人,主人有時會讓它表演拿東西、讓座等。吃飯之后,它也會像傭人一樣收拾碗筷,很討主人歡喜。

有一天,家中來了位遠(yuǎn)方客人,這位客人與主人的關(guān)系并不是很密切,但是礙于情面,主人留他在家吃午飯。喝酒的時候,這位客人似乎有些得意忘形,肆無忌憚,表現(xiàn)得有些失禮。主人心里雖然很不高興,但畢竟是在招待客人,所以仍然沒有發(fā)作。主人喚猴子出來給客人敬酒,猴子依言去做,客人很高興,就拿酒給猴子喝,猴子連喝了幾杯,就有些醉了,于是獸性發(fā)作,將酒灑了一地,把盤子也打翻了。主人憤怒地訓(xùn)斥道:“本來看你還像個人,誰知喝了這點酒,就不像個人了!”客人聽出話中有話,臉一紅,行為自然就收斂了許多。

這位聰明的主人礙于面子不好意思直接向客人提出不滿,他巧妙地借猴子這件“物”來施展幽默術(shù),讓客人從中聽出主人的不滿之意,而在場面上又能夠說得過去。

漢語有一種特殊的修辭方法,就是歇后語,歇后語本來屬于比喻的暗喻之列,但是它有一個特點,本體與喻體之間是不倫不類的,因而大都十分滑稽,如形容人做事有條不紊或者唱曲子很有水平,從容不迫,口語叫做有板有眼的。這是一個帶著褒義的詞語,可是有一個歇后語,是:光屁股坐板凳——有板有眼。這里的有“板”是指板凳之板,而有“眼”則指肛門。這與做事或唱戲有水平不但風(fēng)馬牛不相及,而且在聯(lián)想意味的雅俗上也不能相容。

絕大多數(shù)歇后語都以本體與喻體之間的無類比附為特點。因而茅盾認(rèn)為歇后語是一種“文字游戲”。歇后語不是一種正經(jīng)的修辭方法,而是一種戲謔性的修辭方法,由于它往往遠(yuǎn)及無類,而強加比附,常常奇趣橫生。例如:

(形容人不切實際)棒槌敲竹筒——空想(響)。

(形容人說話不實)閻王出了告示——鬼話連篇。

(說人的水平不怎么樣)床底下放風(fēng)箏——不高也不妙。

(說人潛力不大)老鼠尾巴上長療子——有膿也不多。

(說人意圖不善)黃鼠狼給雞拜年——沒安好心。

多數(shù)歇后語以荒誕、滑稽取勝。但是也有一些滑稽意味并不太濃的如大水沖了龍王廟——一家人不認(rèn)識一家人。還有一些非常粗野的或者太葷的,在使用的時候,就需要細(xì)心鑒別,否則可能產(chǎn)生不雅的效果。不僅對不雅的歇后語要鑒別,而且對任何一種不倫不類的比喻都要留心使用。

2.生活需要哈哈鏡

通過對生活中的某些現(xiàn)象加以極力的夸大,渲染,來虛構(gòu)某種不合理或者不和諧的因素就是荒謬夸張的幽默。因為荒謬夸張本身包含了不協(xié)調(diào),因此總能引起人們發(fā)笑,而產(chǎn)生強烈的幽默效果。

夸張只是一種修辭手法,用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對象,不同的情境中會產(chǎn)生不同的效果。有時夸張并不都能產(chǎn)生幽默。李白的“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都是夸張,但是我們聽不出幽默來,僅僅是濃愁鎖眉,豪邁奔騰之感。因此產(chǎn)生幽默的夸張必須是荒誕、離奇的夸張,夸張到不可能實現(xiàn)或者不可能見到的地步,這樣才會產(chǎn)生強烈的幽默效果,令人捧腹大笑。

荒謬夸張是一種吹牛技巧。吹牛的笑話很多,你平時既可收集,從中學(xué)習(xí),也可以自我實踐,進(jìn)行創(chuàng)作。吹牛還可能給你帶來意料不到的好處,增加你的幽默感。

清朝程世爵編的《笑林廣記》中有一個《瞎子吃魚》的故事。說是一群瞎子打平伙吃魚,但是魚少人多,只好用大鍋熬湯。魚都蹦到鍋外面去了,瞎子也不知道。他們都沒吃過魚,不知魚的滋味;大家圍在鍋前,喝著清水湯,齊聲稱贊:

“好鮮湯!好鮮湯!”

魚在地下蹦到一個瞎子的腳上,這個瞎子才大叫起來:“魚不在鍋里!”眾瞎子感嘆起來:“阿彌陀佛,虧得魚在鍋外,若是真在鍋里,我們豈不都要鮮死了。”

明明是沒有魚的清水湯,瞎子卻在稱贊“好鮮湯”,這就是這個故事荒謬的前提。這自然是一種夸張的幻覺,但也不能完全胡吹,也得有點根據(jù),于是把吃魚的人設(shè)計成瞎子,讓他看不見,又特別說明他們從未吃過魚。如果沒有這兩點,這個前提就不能成立了。前提不能成立,以下故事的邏輯基礎(chǔ)就垮了。

這個基礎(chǔ)的真正荒謬之處是一種錯覺,一種主觀的著迷,而并不是自我欺騙,因為這是真誠的。正因為這樣,它著迷得很有趣。但是光有這么一點著迷,效果還很有限,還不夠勁,還得讓效果放大一下,讓瞎子的邏輯荒謬得更強烈一些才行,于是便有下面的高潮:原來不知沒有魚,覺得湯鮮,還情有可原,現(xiàn)在明明知道沒有魚,湯鮮的錯覺不但沒有消失,反而引出了沒有被鮮死的慶幸。

這種幽默的生命,不但在于人物在一點上著迷,而且在于不管怎樣走向極端,著迷點都不會消失,反而會增強。一點著迷和導(dǎo)致極端,是構(gòu)成這類幽默的兩個關(guān)鍵。

下面這則例子更能讓你體味到荒謬夸張的幽默效果。

一個法國人,一個英國人和一個美國人在一起吹噓他們本國的火車如何如何地快。

法國人說:“在我們國家,火車快極了,路旁的電線桿看起來就像花園中的柵欄一樣。”

英國人忙接上說:“我們國家的火車真是太快了!得往車輪上不斷潑水,否則,車輪就會變得白熱化,甚至融化。”

“那又有什么了不起!”美國人不以為然地說:“有一次,我在國內(nèi)旅行,我女兒到車站送我。我剛坐好車就開動了。我連忙把身子探出窗口吻我的女兒,卻不料吻著離我女兒六英里遠(yuǎn)的一個滿臉黑乎乎的農(nóng)村老太婆。”

荒誕夸張的程度,三者不相上下,但是美國人的夸張卻格外引人發(fā)笑。因為美國人的夸張語言不是就事論事,直接說快,而是借用吻女兒這一情節(jié)的“弄巧成拙”來夸說車速之快,本想吻女兒卻吻著老太婆,本身就是一個荒誕的幽默,經(jīng)過他的夸張渲染,反襯車速之快,就更加令人笑不可抑了。

可見荒謬夸張幽默術(shù)不但是直接的夸張,而且借助其他事物渲染自己的夸張對象則更為常見,也更為幽默。例如當(dāng)你夸說電話費高昂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接說出每分鐘多少元,那種直露的夸張不夠幽默,如果你說:“昨晚我給鄰居打了個電話,說了三個字,就花了我半個月的工資。”就要俏皮可笑得多。

荒謬夸張幽默術(shù)的幽默程度與其夸張的荒謬程度是相輔相成,緊密聯(lián)系的。荒謬的程度越高,夸張得越“離譜”,就越幽默。當(dāng)然這種“離譜”也是有一定限度的,天馬行空、神乎其神地亂吹亂侃,絕不能稱為幽默。吹牛也好,夸張也好,不是看誰把牛吹得大,把人夸得響,如果比大,是沒有好結(jié)果也毫無意義的,而看你是否吹得妙,是否能引人發(fā)笑。荒謬夸張幽默術(shù)的妙處依然在于引起某種不協(xié)調(diào),讓人產(chǎn)生巨大的心理落差。它需要你具有非凡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達(dá)技巧,而不是刻意求“玄”。

3.偷梁換柱

把概念的內(nèi)涵作大幅度的轉(zhuǎn)移、轉(zhuǎn)換,使預(yù)期失落,產(chǎn)生意外;偷換得越是隱蔽,概念的內(nèi)涵差距越大,幽默的效果越是強烈。幽默是一種情感思維方法,它與人們通常的理性思維方法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處。對于相同之處,人們不用細(xì)心鉆研,就可以自發(fā)地掌握;而對于不同之處,許多幽默感很強的人雖然已經(jīng)掌握,但不知其所以然,而幽默感不強的人則往往以通常的思維方法去代替幽默的思維方法,其結(jié)果自然是幽默感的消失。幽默的思維和通常的理性思維至少有兩個方面是不同的。第一,在概念的使用和構(gòu)成上;第二,在推理的方法上。這里主要講概念在幽默中的特殊表現(xiàn)。

通常人們進(jìn)行理性思維的時候,有一個基本的要求那就是概念的含義要穩(wěn)定,雙方討論的必然是同一回事,或者自己講的、寫的同一個概念前提要一致;如果不一致,就成了聾子的對話——各人說各人的。如果在自己的演說或文章中,同一概念的含義變過來變過去,那就是語無倫次。

看起來,這很不可思議,但是這恰恰是很容易發(fā)生的。因為同一個概念常常并不是只有一種含義,尤其是那些基本的常用的概念往往有許多種含義。如果說話、寫文章的人不講究,常常會導(dǎo)致概念的含義的轉(zhuǎn)移,雖然在字面上這個概念并沒有發(fā)生變化,在科學(xué)研究、政治生活或商業(yè)活動中,概念的含義在上下文中發(fā)生這樣的變化是非常可怕的。因而古希臘的亞里斯多德在他的邏輯學(xué)中就規(guī)定了一條,思考問題時概念要統(tǒng)一,他把它叫作“同一律”。違反了這條規(guī)律,就叫做“偷換概念”,也就是說,字面上你沒有變,可是你把它所包含的意思偷偷地?fù)Q掉了,這是絕對不允許的。

可是幽默的思維并不屬于這種類型,它并不完全是實用型的,理智型的;它主要是情感型的。而情感與理性是天生的矛盾體,對于普通思維而言它是破壞性的東西,對于幽默感則可能是建設(shè)性的成分。

有這樣一則小幽默:

“馬修,細(xì)心點!”老師說,“四加四等于幾?”

“等于八,老師。”馬修很有把握地說。

“你是怎么算出來的?”老師又問。

“您把書桌的四個角都砍掉就明白了!”馬修終于說出了答案。

偷梁換柱、答非所問,是指答話者故意偏離邏輯規(guī)則,不直接回答對方提問,而是在形勢上響應(yīng)對方問話,通過有益的錯位造就幽默。答非所問并不是思維混亂,而是用假錯的形式,幽默地表達(dá)潛在意圖,形成幽默效果。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临沂市| 庆城县| 北京市| 新平| 丰宁| 龙州县| 嘉荫县| 崇礼县| 新营市| 遂宁市| 汶上县| 东宁县| 应城市| 屯门区| 博罗县| 通化市| 潮州市| 多伦县| 县级市| 台东市| 宁远县| 静海县| 泌阳县| 新竹县| 台前县| 云林县| 太原市| 莱州市| 北辰区| 科技| 锡林浩特市| 忻城县| 历史| 上高县| 崇礼县| 柳河县| 塘沽区| 奎屯市| 海口市| 黑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