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8章 修身養性促健康 (2)

  • 中國式養生
  • 高濂
  • 4756字
  • 2013-08-03 02:57:53

肝硬化:肝硬化屬于中醫學中所說的“積聚”、“臌脹”病的范疇。大多因為正氣虧虛,臟腑失和,氣滯血淤,痰濁蘊結腹內所致。

肝纖維化:肝纖維化則屬于中醫學中“脅痛”、“膨脹”、“黃疸”等病的范疇。中醫認為,該病多由外感濕熱、疫毒或飲酒過度釀生濕熱,再加上情志不遂等因素,逐漸使肝、脾、腎的功能失調,以至氣滯血淤,津液澀滯,肝絡淤阻。現代醫學研究也證明了肝淤熱互結是肝硬化的重要病理基礎。

腦梗塞:在中醫學中,此病被稱為“中風”、“卒中”。多屬中經絡癥。發病機理系屬氣虛血淤或痰濕阻滯,內風妄動,脈絡痹阻。

關節炎:皆因濕邪借風邪的疏瀉之力,寒邪的收引之能,風寒又借濕邪黏著、膠固之性,造成經絡壅塞,氣血運行不暢,則血淤,不通則痛,血淤又引起氣滯,病在關節,血淤在關節出現腫脹、疼痛、乃至變形。

腎炎、腎纖維化:慢性腎炎屬于中醫學中水腫、虛勞、腰痛等范疇。病機多屬本虛標實,本虛以肺、脾、腎三臟虛損為主,標實以濕、熱、淤為主。在臨床實踐中發現,慢性腎炎以氣虛血淤占多數,因氣虛而發病,血淤而病情加重或遷延難愈。

老年人即使沒有慢性疾病,由于血管硬化,血流緩慢,以及衰老的變化,也會有全身性的氣血運行滯緩或有淤阻的情況,只不過每個人每種疾病的淤滯程度不同而已。

◎不敢長壽就是不敢生活

我常常接觸一些老年病人,發現他們身上有一個共性:憂慮自己為日不多,長吁短嘆,甚至無病呻吟、等待時日,因此不敢妄想成為什么“百歲壽星”。其實這種思想對健康是非常不利的,而且有違養生之道。

對待這種以“倒計時”的方式生活的老人,我常給他們列舉一些數據,告訴他們追根溯源,中國可是長壽人群的“高產國”。古人大都善于保健攝生,如唐代孫思邈百歲時還能著書立說,寫下不朽的醫典《千金冀方》。宋朝成都名醫譚仁顯“年高而精神愈壯”108歲才逝;明代溫病學家吳有性(又可)也年至百歲。據有關統計,從秦漢到近代的414位名中醫的平均年齡為77.5歲。現代在世的老中醫還能行醫診病的有廣西鄧洪英105歲;北京的書法家孫墨佛106歲;考古學家、教育家、太極拳家吳圖南102歲,他的夫人畫家劉桂貞也已92歲。僅就從湖北省1982年進行的全國人口普查中,發現年滿100周歲的老人88名,最大者123歲,平均年齡是102.8歲。

事實上,自古以來,無論是民間“長命百歲”的期盼,還是宮廷中響亮的“萬歲萬歲萬萬歲”的呼聲,都表明人們有著活到百歲,乃至更加長壽的心愿。而以上略舉的這些長壽老人,他們之所以能夠長壽,是因為他們心靈深處樹立了“敢于活到100歲”的堅定信念。當然,一些有利因素是不排除的,如社會因素,生活因素,環境因素,精神因素,遺傳因素等。早在春秋時的孔子,就很注重個人的“修身養性”他的“養生之道”除了喜樂不喜憂“不怨天,不尤人”的達觀態度重視性情的陶冶,對于“食不厭精,膾不厭細”,“飯疏食飲水……樂亦在其中!”他認為飲食粗細,只要可口就是美食,于身體大有好處。孔子還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他說:“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等,都是保健養生的很好方法。

現代的研究調查結果告訴我們,人可活到150歲左右。中醫經典著作《內經》早就指出“氣血正平,長有天命”。人們只要維持氣血平衡就可達到百歲以上的壽命。正確認識健康與長壽的道理,不僅是養生的基本要素,也是疾病轉歸的關鍵之一。“樂觀者長壽”。有人做過這樣試驗,一個人在情緒好的時候來測試他的生化功能和其情緒悲觀時相比較,結果就大不一樣,心理障礙可導致抗病能力衰退,已病的則加劇了“正”與“邪”的對峙狀態。古語說得好,“哀莫大于心死。”當醫生的都知道,如果沒有病人的心理配合,勢必影響疾病預后。對每個人來說,不敢長壽哪還談得上養生兩字。

“莫道桑榆晚,為霞尚滿天。”不敢長壽與不敢生活是同義詞,一個人如果意志衰退,不再想有所作為,實為健康之大忌。長壽之道。所以我認為:第一,我從不知老之已至,“寧負自首之心,不墜青云之志”。第二,正確認識保健之道,以“氣血正平,長有天命”為綱,衣、食、住、行都服從氣血通暢乃生命之本的要求,不生氣,不吃藥或很少吃藥。眼下進補成風,吃補已成公害,事實上補藥用了幾千年,也沒有吃出一位壽星。清代皇帝后妃,請中醫沒有人參不服其藥,結果不是早衰就是早亡。

我常對一些老年人說:“我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兩個‘長壽穴’:一個叫‘涌泉穴’,一個叫‘足三里穴’。”我告訴他們,如果能夠長期堅持按摩這兩個穴位,便可以身體健康,延年益壽。

涌泉穴

涌泉穴是腎經的一個重要穴位,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我國中醫認為:腎是主管生長發育和生殖的重要臟器,腎精充足就能發育正常,耳聰目明,頭腦清醒,思維敏捷,頭發烏亮,性功能強盛。反之,若腎虛精少,則記憶減退,腰膝酸軟,行走艱難,性能力低下,未老先衰。

涌泉穴位于足底,在足掌的前三分之一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具體方法是這樣:每晚睡前,盤腿而坐,用雙手按摩或屈指點壓雙側涌泉穴,力量以該穴位達到酸脹感覺為宜,每次50至100下。若能長年堅持,自然會增強腎臟功能。

足三里穴位

自古民間就有“若要安,三里常不干”、“拍擊足三里,勝吃老母雞”的說法。足三里穴位于外膝眼下10厘米,用自己的掌心蓋住自己的膝蓋骨,五指朝下,中指盡處便是此穴。足三里穴是胃經的要穴。我們知道,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只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器臟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里穴則能擔此重任。

如果經常用艾灸足三里穴,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而且還能消除疲勞,恢復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如果能每月用艾灸此穴10次,每天1次,每次20分鐘,您便可以長壽。若家中無艾,以指關節按壓足三里穴,亦可達到同等效果。

所以說,世界上的事,不怕辦不到,就怕想不到。兵法云:“取其上,得其中;取其中,得其下。”那些連上壽(百歲)都不敢想的老人,又何談活到中壽(80歲)呢?

◎養生貴在靜心

養生首先要養心。養心貴在靜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

我有一個很有趣的患者,近日剛過完66大壽。按理說,他現在正處于頤養天年的好時候,衣食無憂、兒孫滿堂,但他總緊縮眉頭,什么都看不慣,常常為了一點小事就是氣得不得了。事實上,他的身體還算健康,到我這來,我也就是給他開一些安神補氣、調解精氣的補藥吃吃。有一天,我看到他邊捶腦袋,邊推我的門。一進門就煩躁地說:“大夫,快給我量量血壓,我暈得不得了……”我問他怎么了,他說:“周末,兒子帶我到一個度假區虛假,那里空氣很好,風景也美。我玩了一天,本想睡個好覺,但沒想到那個賓館里都是蚊子,嗡嗡地在我耳邊叫個不停,我很生氣。心想:這五星級賓館怎么還有這么多蚊子呢。我睡也睡不著,一氣之下,起來打蚊子。我下定決心,不把蚊子全部消滅掉,我就不睡覺,結果折騰到凌晨3點。我也沒打著幾個蚊子。到了5點,天都快亮了,我才結束戰斗。睡了一會兒。但感覺沒過多久,耳邊又有蚊子在叫,我就又起來打蚊子。這次我更生氣了,下地時頭一沉,栽了個大跟頭。”

他氣憤地講完這段經歷時,我也已經給他測完了血壓。的確,經過一夜的折騰,原本122的血壓,現在升到198了。

其實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我所說的養心,自然不是指保護好心臟,而是指調控好你的心態,包括思想、感情、情緒、意念,等等。人的心態需要保持平和,猶如人的體溫必須保持正常一樣。

仔細觀察生活會發現,心理失控對老年人的健康以及生活會帶來多么大的危害。

有的人由于過分懷舊,整日沉浸在那些殘缺的、蒼白的回憶里,以至于對眼前的一切都毫無興趣,即使美好的生活也索然無味。有的人由于盲目攀比,總覺得自己得到的太少,失去的太多,事事不如別人,以至于悲觀喪氣,經常悶悶不樂,甚至患上了精神抑郁癥。

還有的人由于嚴重消極,老感到自己被社會閑置,被人們漠視,以致心灰意懶,頹廢變態,毀蝕掉了自己的心靈和意志。

更有的人由于貪心作怪,總以為自己應當擁有更多的財物,應該比別人生活得更好,以至于放棄了對自己的約束,不該拿的也拿,落了個晚節不保的結局。類似現象雖然大多事出有因,但不管哪一種,無不與心態失控有關,無不傷及身體健康,無不有損美好生活。由此可見,養心對養生是多么的重要。

一個人如果終日思前想后、欲望不止,難免會百病叢生,說不良情緒是疾病的催化劑一點也不會過分。要消除不良情緒,重要辦法之一,就是要學會靜心。心靜才能氣順,氣順才能健身。靜心的最佳途徑是煉心,靜心的至高境界是樂心。如果你的心里每天都是快樂的,那就說明你在養心方面確實是個高手。

幾年前,我看過一篇報道,說的是生命文學作者紀一與現代著名女作家冰心針對長壽這一話題進行的對話。其中作者紀一說道:“我研究過您,您的長壽得益于您特別健康的人格、文學修養和豁達、幽默。”冰心笑答:“我確實沒有特別的養生之道,也不搞什么養生,就是心里豁達一點,從不跟人計較,也不跟自己過不去。”紀一說:“您不論在任何情況下都能善待自己,您的幽默是您胸懷坦蕩的標志,坦坦蕩蕩的胸懷和良好的情緒,是一門超級養生。”冰心點點頭說:“一個人最怕心病!”

從冰心的養生術不難看出,長期保持坦蕩樂觀的精神狀態是何等重要。良好的心態,又離不開豁達、幽默這兩種重要因素。沒有良好的心態,健康長壽則是難以實現的幻想。豁達,不僅僅是指性格開朗和氣量大,豁達是一種處世哲學,是一種君子風度,是一種嚴于律已,是一種寬讓待人。幽默,其含義自然包括有趣、詼諧和意味深長,更為重要的在于幽默是學識淵博的象征,是超凡人格的標志,是排憂解愁的良言,是健康心態的休現。假若一個人成天郁郁寡歡、愁腸百結,是有弊無利的。道理其實很簡單,憂愁和煩惱能使人的心境灰暗,久而久之必然破壞人的心理壓力,最終導致人患神經官能癥、高血壓、胃潰瘍、偏頭痛等疾病,阻礙人長壽。

養生保健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不能善于對待憂愁和煩惱,長期保持樂觀的心態。現在的患病者已進入了年青化時代,有很多青壯年朋友很早就被疾病奪去健康或生命,他們的心臟功能都還很好,但什么原因造成他們得病無法醫治呢?因為他們心理壓力大,腦中樞神經功能紊亂,無法健康有效的管理人體各支神經,造成某局部器官神經失衡所致。所以說誰做到了化憂為樂,誰就很可能壽比南山。

養心雖然沒有靈丹妙藥可用,但還是有人提出了種種建議。美國心理衛生學會曾提出10條要訣:

1.對自己不苛求;2.對親人的期望不要過高;3.不要處處和人爭斗;4.暫離困境;5.適當讓步;6.對他人表示善意;7.找人傾訴煩惱;8.幫助別人做事;9.積極娛樂;10.知足常樂。

人類疾病的絕大部分都與不良心態有關。所以,我建議老年人養生,首先應當養心。

◎生氣——人類發病的第一原因

生氣,是人類發病的第一原因,也是許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個重要原因。大部人一旦知道自己得了病,就會終日惶恐不安、擦眼抹淚、亂發脾氣,而且脾氣變得十分暴躁,埋怨親人、怨恨老天不公平,好像世界末日真的到來了。許多人會認為這是因為病人怕死,其實不然,這只是病人自身的生氣著急。所以我們應當避免這種現象,盡力幫病人控制他們的情緒。

曾經有一個患者,每次到我們診室來,總要夸獎坐在我對面桌的劉大夫。“劉大夫,你真是神醫啊!不僅治好了我的病,還知道我得病的原因。你真是活菩薩、活神仙!”聽她如此夸獎劉大夫,我很好奇。于是私下里問了個究竟。原來,這個病人第一次來時,劉大夫在給她把完脈后,就對她說:“你的病是氣出來的哦!”聽到這話,病人馬上就說:“哎呀,大夫,你真是高明啊!我的病還真就是氣出來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赤水市| 沙洋县| 扎兰屯市| 宁河县| 报价| 山丹县| 新丰县| 安溪县| 葫芦岛市| 安西县| 蕲春县| 黑山县| 布尔津县| 丁青县| 达州市| 天台县| 咸宁市| 南康市| 仪陇县| 二连浩特市| 富宁县| 突泉县| 思南县| 元朗区| 双鸭山市| 罗甸县| 北京市| 西平县| 临武县| 兰考县| 安龙县| 彰武县| 宁陕县| 益阳市| 黄大仙区| 山西省| 繁峙县| 林甸县| 改则县| 威信县| 防城港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