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福建卷
- 萌芽:全國高考滿分作文精選
- 文池
- 3965字
- 2013-08-03 00:54:45
[命題作文]季節
作文(70分)
題目:季節
要求: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少于800字。
[鮮人指路]
“季節”這一題目所包含的內容實在寬泛得很。大自然有季節,人生也有季節。可以寫四季,也可以從中選一個季節來寫。每個季節會有不同的景象,人生中也會有不同階段與感悟。除了觀察自身,也可以從別人身上、社會現象中得到啟示。而不同季節的相互交替,也會令人遐思不斷。從“季節”的字面意思上我們可以想到時間、生命、輪回、收獲、堅守等等涵義,要想寫出新意,就要從日常生活的細節中獲得靈感,能夠從一個新穎獨特的視角來聯想四季,思考生活。
[經典范文]
季節
福建考生
懷念從前,季節總如歌般行吟。當春來到時,就有“桃之夭夭”的景致;當夏來到時,就有“小荷才露尖尖角”的生機;當秋走近時,會有“晴空一鶴排云上”的詩情;當冬走近時,會有“窗含西嶺千秋雪”的韻致。
那該是怎樣的樂趣,怎樣的生活?
有四季伴你前行,生活的路多姿多彩,一路蜂忙蝶舞,一路花香彌漫。
而如今?
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于是春天的草沒有了立足之地;土地水泥化了,夏天的溪流沒有了流淌的床;清潔工掃得勤快,秋天的落葉沒有了歸根之所;掃雪車多了,冬天的雪沒有了消融之家。
工廠的煙囪多了,挺拔的大樹多了,寬闊的大道有了,山間寧靜的小路沒了。
哎,我們多么可憐啊。辦公室一族無論嚴寒或酷暑,總有空調機調節室內溫度。辦公室似乎可以稱得上“四季如春”,可君不見那里面的空氣如何的污濁!
一名演員,必須在酷夏頂著大太陽穿冬天的棉襖,還要對著攝影機微笑,顯得“很溫暖”。外面,明明大雪飄飄,她還要穿著清涼的夏裝在臺上演出,演出夏天的味道。
可憐的人哪!
季節,如此與他們格格不入。季節很艱難地想走近他們,他們有些人卻用手一揮,擺開了四季。
有的人汲汲追求,追求財富,追求地位名望,所以他們厭惡四季,一年到頭只要能西裝革履,風風光光就行。這些人,是季節該拋棄的人!
可是,絕大部分的人是可憐的。他們喜歡季節,可是他們的工作時間安排表上,沒有安排與四季見面玩耍的時間。他們是被迫離開季節的。
能不可憐他們嗎?
什么時候,還能夠有像李清照那樣與朋友一起“爭渡、爭渡,驚起一灘鷗鷺”的時光?什么時候,還有機會去原野橋畔領略“斜風細雨不須歸”的清爽?
城市在一座座地建設著,為何不給季節留一個空間,讓他們在城市安家?不要只讓季節在稻田走過,也讓季節在城市與人為伴。
懷念從前,向往明天。希望明天,季節在城市扎根發芽,開花,如歌般行吟。
[指手畫腳]
文章開篇是一段對四季景致的詩意的描摹,一句“而如今?”才令人注意到開頭“懷念從前”的良苦用心。作者并未將立意點放在四季景致的描寫上,而是通過“從前”與“如今”人們生活的對比,提出了自己對城市人生活狀態的思考:“不要只讓季節在稻田走過,也讓季節在城市與人為伴。”
季節
福建考生
我愛在江南水鄉。生于斯,長于斯的我,早已被江南的柔情所浸染。
這兒的月是多么皎潔,帶著淡藍的憂傷;風是暖和的,沒有北方的狂嘯。最令人留念的,是那薄薄的白色的霧。清晨,每當推開窗戶,遙望天地,猶如一條絲綢在天地間飄舞,伴隨著一陣陣花的清香,體會霧鎖樓臺的朦朧之美。是江南獨特的四季釀出了江南的美景。我就愛這兒多彩的四季。
我愛春。因為這里的春天不同于其他地方。這兒的春是綠色的,最重要的是,她綠得油膩,綠得刺眼,綠得叫人迷失了方向。獨自徜徉在綠的海洋,吮吸著綠的甘露,不失為一種美的享受。綠,滋潤著我的心靈。她唱出了春的心聲。
我愛夏。江南的夏,到處飄逸著香氣:花香、雨香,還有那蟬鳴的香。江南的夏天的午后,常常伴隨著一場云雨,它洗去了地上的塵埃,洗去了天空的熾熱,洗去了人們內心的浮躁。雨后,彩虹橫跨天際,那是天的笑容。夏天的清晨,當太陽剛冒出一點影兒,一切都是火紅的。不信,請品讀白居易的《憶江南》:“日出江花紅勝火”。
我愛秋。自古以來,文人志士對秋的看法大都是悲冷的。只因那“秋風掃落葉”的凄涼。然而,我獨愛江南的秋。江南的秋,風涼而不寒,水清而不冰。站在平靜的湖邊,品讀張孝祥那“滿載一船秋色,平鋪十里湖光。波神留我看斜陽,泛起粼粼細浪”。秋,金黃,收獲。
我愛冬。愛這無雪的冬。盡管,有雪的冬天才像冬天,才有冬的味道。但江南的冬,明凈,安詳。風是和藹的,他不忍心吹掉一樹的枯葉,總會留那一兩片黃中帶綠的掛在枝頭。人們見了,心里暖暖的,總盼望著春天的到來。冬天,盼望的季節。希望,到處飛揚……
這便是江南的四季,唯美之中夾雜著人性。
我幸運,因為我生長在四季的土地上。那嚴寒的極地和那炎熱的赤道上的人們,是無法體會這美好的天上人間的。
我愛江南的四季。我要讓我的魂徜徉在季節的懷抱中,讓我靈魂也滲透著江南四季的美麗。
[指手畫腳]
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語言組織與遣詞造句的能力已達到了一定的水平。主體部分根據季節很自然地劃分為四個論點,景色描寫優美生動,富有詩意,使江南的四季的美景靈動地展現于讀者面前,“唯美之中夾雜著人性”,感情抒發自然。
季節
春,是情人的眼眸,那是“人面桃花相映紅”的顧盼流轉;夏,是熱烈的靈魂,那是“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的壯志與豪情;秋,是愁人的心緒,那是“滿地黃花堆積”的愁情與悵然;冬,是勇士的信念,那是“零落成泥碾作塵”的義無反顧。
最愛是秋,并非她的蕭瑟與惆悵,只因那是葵花盛放的季節。她總讓我莫名地想起才女李清照,每一種傷感都飽含哲理,還有,還有那個日日在葵花叢中作畫的天才畫家。
我只愿意相信,梵高一直生活在他的秋季。于他而言,四季的更迭只是惘然;于他而言,有葵花的地方,就有天堂。所以有人說,梵高的一生是悲哀的,因為他把心駐扎在秋天。心在秋天,則是“愁”,這也注定了他一輩子的孤獨與瘋狂。
大多數人認為梵高的一生是那么蹩腳與哀情,他燒焦的左手,割去的右耳也許是疼痛的,但并不一定是痛苦,自然更無法去想當然地以為他的不快樂與不幸福。也許我們寧愿相信,在這個天才畫家眼里的世界是殘缺的,因為我最愛的莊子說過:你不是魚,怎么知道魚在水里是不快樂的?
誰又能說生活在秋天的梵高是不幸的呢?如果你看見秋風中那金色的葵花田里,洋溢著梵高快樂的笑臉和無比的才情,也許你會相信,梵高的秋天并非哀情,它等同于熱烈。
是那個宋朝的女子嗎?從歡愉的春季走向爛漫的夏季,越過難挨的冷冬,最終決定停留在落葉紛飛的深秋,帶著內心的哀愁和思念,倚著窗兒,吟詠出那些纏綿哀婉的詞。
李清照在唱什么?我相信她不是在唱“凄凄慘慘戚戚”的秋天,她在感懷春光,春太美,太絢爛;她在傷懷夏日,夏太烈,太決絕;她在痛苦冬天,冬太冷,太徹骨。所有的所有,帶去她先前的安定與快樂。只有秋天,配合她凄冷的心情,告訴她這世上,另有一季,可作她人生的注腳。
何必為清照生活在秋季而感傷?如若沒有那金黃零落的秋季,誰為清照滿心的愁苦作序?那么那些充滿才情與悵然情懷的詞句,將不復存在了吧。“雁字回時,月滿西樓”,是清照內心奔赴家園的溫暖回音。
秋天,并不是一片落葉的終結,亦不是一朵殘花的最后姿態。她只是一段蟄伏,孕育下個季節的輝煌。
誰說秋天一定是凄苦惆悵的?只是沒有人留意到她金色炫目的美感。好比日落,日落前的余暉并非是那臨死前的掙扎,而是云霞在生命終結前的最后一支舞蹈。她不是在訴說掙扎的痛苦,而是在唱生命最后的贊歌。秋季,是季節平衡的一種需要,比如海涅的詩歌。
我想這秋,正包含了四季,她有春的溫馨、夏的熱烈、冬的嚴酷,她是那四季最好的詮釋者。
在四季的時光里,是我在邊跑邊仰望。
[指手畫腳]
初看文頭,以為這又是一篇感悟四季抒情的文章。好在作者并未將立意放在歌頌四季美景的層面上,而是借用秋季種種悲涼的意象,結合與秋有相同氣質的悲情女詞人、瘋狂的畫家和詩人來抒發自己對秋季的熱愛。文章內容飽滿,情感熱烈奔放。
季節
福建考生
還沒到深秋,林子里到處都是落葉。
人道“天涼好個秋”,老根的肚子里卻在煮開水。
吸完一袋煙的老根看著在旁邊削地瓜的小根道:“娃兒,明天俺們可以去上學了,你以后要好好讀書,以后考大學、移民,不要一輩子在這邊沒出息!”小根眼睛亮了亮,并沒出聲。
清晨的林子到處都是鳥叫聲,似乎在送別多年的朋友。老根領著小根,背著包去搭車上縣城。一片落葉悄然落進了小根的包里,存了一段歲月。
小根讀的是個民辦高中,不僅教學質量差而且學費貴,但中考落榜的他沒有別的選擇。看著父親拿出一疊皺皺的鈔票交給老師,他的心都酸了,但腦子卻很清醒,時刻告訴自己一定要好好讀書,不負所托。這還是個秋季。
樹林里的鳥叫得更歡了,老根在掃落葉,他掃著掃著臉上就會露出笑容,似乎那不是落葉,而是兒子的成績單。
小根每個月都會寄信回家,不讓孤獨在家的老根擔心。順便報上自己每個月月考的分數,告訴父親,兒子行。
春天將來,年關已過,小根又得踏上去往學校的路,但學費還沒著落。開學日期已近,老根一直在親戚家奔走,希望借足錢給兒子交學費。小根還是去上學了,只是去的路上心很疼。這是一個差點下雪的春天。
老根又收到了六封信,正準備煮上地瓜粥給將回來的兒子吃,卻又收到了第七封信,小根退學了,要去打工。老根紅著眼看信,“爸,我讀不讀大學不要緊,重要的是不能再讓你受苦受累,不然我會后悔一輩子的。”這是一個沒有蟬叫聲的夏天,沒有人敢吵到老根,因為他的眼睛里有火。
小根真的去打工了,但沒有經驗的他差點被騙去做“傳銷”。當他提著包回到林子的時候已是第二個秋天,辛苦兩個月的他只帶回兩行淚。
今年的秋天不一樣,林子里沒有落葉,小根帶著他離開后學校寄來的學費全免通知書上學去了。他相信,明年(高三時)的夏天是涼爽的,愉快的……
[指手畫腳]
相比較同題作文的寫作類型,本篇作文的作者選擇了小說形式來詮釋題目:“人道‘天涼好個秋’,老根的肚子里卻在煮開水。”文章的詞句并不算優美,但語言平實、故事真誠,在這一點上遠遠勝過那些無病呻吟、堆砌詞藻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