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安徽卷
書名: 萌芽:全國高考滿分作文精選作者名: 文池本章字數: 1380字更新時間: 2013-08-03 00:54:45
[命題作文]提籃春光看媽媽
以“提籃春光看媽媽”為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注意】1.立意自定。2.文體自選。3.書寫規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4.不得抄襲。
[鮮人指路]
似詩意實直白似抽象實形象
題目具有詩意,只要明白了題意——“報母恩”,作文并不難入手。從題目的總體看,《提籃春光看媽媽》,主體是“看媽媽”,不難看出是感恩回報母親之意。“提籃春光”是“怎么看”,是方式,即怎樣回報母愛。難點在于“春光”,“春光”是美好的事物,是無形而又可感的、令人愉悅的東西,那么回報母愛的方式就不能停留在金錢物質層面,應側重在精神層面。對于大部分學生來說,只要參透了“春光”的內涵,且注意把“春光”這樣形象化的比喻還原為現實中具體可感的事件,應該是可以拿到較為滿意的分數的。這樣富有詩意的題目,寫議論文難見深度,更適合寫記敘類、抒情類文章,像抒情散文就較易上手。
[經典范文]
提籃春光看媽媽
安徽考生
窗外此刻有風吹來,正午的陽光將窗簾上的花紋投影到稿紙上,徐徐而動,如水中波紋,又如夢似幻。不經意間,案頭的那一本臺歷又翻向了七月,那紅色的日子,永恒的記憶,不變的誓言。哦,我猛然憶起,今年的七一,那南國珠江邊的兒女回歸母親的懷抱已十年。
星轉斗移,滄海桑田,十年只是短暫的一瞬間,然而,這十年,對大陸、對港人,卻是非同尋常的十年,有什么能比依偎在母親的懷抱里,同心舉杯,身酬壯美;又有什么能在“一國兩制”的創舉下,喜看燦爛紫荊伴紅梅,金甌永固。這流浪的孩子已離開母親的臂彎太久、太久。百年的陰霾、游子的孤獨、香江的嗚咽,母親的眼眶里早已溢滿淚水,望子欲穿。
在曾經灰暗的記憶里,無風的日子中,歷史在僵硬的靠椅上舒展著軀體,游子拋錨的思緒中阻塞著許多的懷念,憶不起有多少次,記不清有多少回,孩兒總想提籃春光看媽媽,可在英人藩籬下,那淺淺的一泓水灣,卻成了母子相隔的鴻溝、香江兩岸,夫妻相望、父子別離,淚眼卻難執手,這份痛,刻骨銘心;這份情,魂牽夢縈。
風流驕子,運籌帷幄,掃霧拔云,令人肅然起敬的那位世紀偉人,精干的身材,巨人的思維;平和的目光,前瞻的抉擇;那令鐵娘子折服的話語,那讓千百萬港人信服的承諾,如今正在南國的燦爛陽光下,如絢麗多彩的紫荊花一般盛開。港人治港、高度自治,背依著寬厚的母親胸膛,兒子無所畏懼地經歷了風風雨雨,無論是金融危機的風暴,還是非典的異常恐慌,哪怕是日常的供水、用電和蔬菜,哪怕自己臨風沫雨,關愛的母親總將孩子庇護下溫暖的羽翼之下,母子同心,其利斷金,依舊車水馬龍、風平浪靜,還是那樣的繁華似錦,蒸蒸日上。在鐵的事實面前,一個個所謂的預言和推斷不攻自破;一條條難見天日的暗算和伎倆螳臂擋車。兒子,邁著更為矯健而輕盈的步伐,在母親慈祥的目光中,昂首向前。
喜珠還合浦,懸我紅旗。十年生聚、十年生力,燕子又唱出歡樂的歌,今日兒子的提籃中,早已花紅柳綠、瓜果飄香,兒子身后的母親,看在眼里,喜在心中,今再提籃,無須他人眼色,更不容旁人“指點”。其實,母親哪圖孩兒的回報,她的那顆心兒啊,只是希望兒子提籃里的春光,更為濃郁、更為豐盛。讓母親這個大家庭,春光更加多彩、歡笑更加舒暢。
[指手畫腳]
看到題目,多半考生會考慮寫自己身邊的親人,而本篇文章的作者則立意高遠,用香港回歸十周年這一具歷史意義的事件寓意主題“提籃春光看媽媽”,抒發對祖國母親的熱愛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