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江西卷
- 萌芽:全國高考滿分作文精選
- 文池
- 2365字
- 2013-08-03 00:54:45
[命題作文]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閱讀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每天,我們都和語文打交道,無論課內還是課外。在你記憶的深處,或許留有語文學習的難忘印象,或許有過關于語文的諸多感慨。
請在下列題目中任選一題作文。
1.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2.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要求:
1.不得另擬題目。
2.不得透露個人的相關信息。
3.立意自定。
4.文體自選。
5.不少于800字。
6.不得抄襲或套作。
[鮮人指路]
題目二選一的模式,似乎使這道命題作文有了更多的選擇余地。從標題來看,“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更適合擅長寫散文式作文的考生發揮,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則“大眾化”一些,但也不是一個好寫的題目,愛卻很難達到,是“不容易”;愛也愛不起來,也是“不容易”。從個人的角度,從愛好的角度,甚至從對手的角度去思索,有現實與歷史的縱深感,下筆的范圍就開闊多了,而且也可以有個立意深遠的角度。
[經典范文]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江西考生
語文是鑰匙,為我們開啟認知世界探索未來的神秘大門;語文是財富,在前進的路上,為我們創造創新鋪墊基石;語文是寶藏,是我們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知識源泉;語文是一本本經典名著,超越時空,跨越國界,呈現在你面前,讓你愛不釋手;語文是一篇篇佳作美文,明快節奏、展現色彩,書寫世間情懷,讓人流連忘返。語文在我們生存的空間游離,然而,咫尺天涯,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
兒時語文是平平仄仄翹舌音的游戲。從“四是四,十是十,十四是十四,四十是四十”到“黑化肥發灰會揮發;灰化肥揮發會發黑”,我們拼命卷著舌頭學平上去入的變化,很繞口的繞口令,很發暈的翹舌音,你像是考驗人們意志似的,把門檻設得高高的,不讓人輕易靠近,而那正是你魅力——標準的話音,完美的語音。變幻莫測的平仄組合、美麗無窮的平翹搭配,讓每個炎黃子孫心甘情愿苦練你所賦予的每個漢字的音符。從此,人間多了一處風景,世間多了一道音律。
然而,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臺上一分鐘展現,臺下十年攻苦練,不憑一時激情,只靠持久熱忱。
中學時代的語文是一場轟轟烈烈的文字戰役。在長輩們的“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浪聲中,80后的我們開始“趨理棄文”。然而,多少次的物理課,我們偷偷閱讀在抽屜里放著的《紅樓夢》,看紅樓夢中人演繹宿命與歸途,品社會萬象人情事態;多少次的自習課,我們大量翻閱《家春秋》、《四世同堂》,讀熱血青年的春秋家國夢,體會兼濟天下的亂世兒女情;多少次拜倒在的愛國情操里,又多少次沉溺在無法自拔的感情世界里……語文,交付給閱讀的所有柔情,都是由文字表達。一位詩人曾經說過,文字和音樂,是人類最文明的財產。
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在人類發展的進程中,文明因你而發展。
新時代,當全球化的步伐加快,網絡代替書信,“HELLO”代替“你好”,語文,想說愛你真不容易。當“一種相思,兩處閑愁”的憂傷不再,當“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間”的感慨不再,當“抽刀斷水水更流”的惆悵不再,當“雁字回時,月滿西樓”的場景不再,當“夜夜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的春思不再……越來越多的外語考試遮住我們的眼睛,越來越多的國際化麻木我們的心靈,我聽見了自己心弦斷裂的聲音。然而,語文,博大精深,也正吸引著全球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外國人學漢語,各地出現學漢語熱……愛語文的路上,踽踽獨行。
[指手畫腳]
作文開篇歷數語文的種種好處,在段尾忽然話鋒一轉——“語文,想說愛你不容易”,才真正進入正題,隨后通過兒時、中學時代學習語文的深切感受,從個人的角度來闡發對語文“又愛又恨”的兩難心境,結尾處對語文走向世界的概述起到了一定的升華主題的作用。
語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江西考生
寒窗十載,從小至今,語文一直是我最喜愛的一門學科。
語文是一本日記,記載著我的成長經歷。記得還是孩提時代,就跟著媽媽咿呀學語,用不標準的發音背著“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的詩詞;稍大些進了學校,全班小同學戴著紅領巾在老師的帶領下大聲朗誦“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到了中學,又被孔夫子的“有朋自遠方來,不亦說乎”所吸引。
語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載著我領略祖國的大好河山。“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讓我知道了廬山瀑布的壯觀;來到滕王閣,我明白了什么是“落霞與孤騖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登上了泰山,我直呼“會當臨絕頂,一覽眾山小”。
語文是一部歷史片,帶著我穿越時空,馳騁古今。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我讀出了屈原對亡國的無奈;從“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渴飲匈奴血”我讀出了岳飛對復國的渴望,從“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中,我讀出了文天祥的視死如歸。
雖然對語文有著無比的熱愛,但正如孟子所言“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我在學習語文的路上也曾經歷過一些波折。最初在小學學習寫作文,每次把鉛筆頭都啃掉了還是寫不出幾個字,后來老師單獨給我開小灶,教我如何寫記敘文、寫議論文,由于老師的循循教導加上自己對語文的熱愛,終于能單獨完成一篇作文。到了初中,首次接觸文言文,“之乎者也”背了半天也背不出來,同樣是老師,跟我講中國語言的發展,文言文的字面意思,到最后我不僅能背出課文,還能漸漸地讀些課本外的文言文,并對文言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
即便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碰到一些困難,但我對語文的熱愛還是有增無減。喜愛中國古詩詞,喜愛明清小說,也喜愛現代詩歌。尤其是徐志摩的《再別康橋》,每每讀來,朗朗上口,真是一種韻律的享受。
“那榆蔭下的一潭,不是清泉,是天上虹,揉碎在浮藻間,沉淀著彩虹似的夢。”我想,語文正是在我心中沉淀著我的夢的一泓清泉。
[指手畫腳]
作者分立三個論點——“語文是一本日記”“語文是一部交通工具”“語文是一部歷史片”——來對主題進行闡釋。語言流暢優美,比喻形象生動,結尾段點明了題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