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鯨布降漢
書名: 資治通鑒·菁華(中小學生必讀叢書)作者名: 司馬光著 文佩譯釋本章字數: 3135字更新時間: 2013-08-02 23:39:57
漢王劉邦派使者勸九江王鯨布降漢,謁者隨何帶領數人來到黥布處。鯨布故意讓太宰去接待他,自己一連三天都不露面。隨何空等三天后,對太宰說:“九江王肯定覺得楚國強大,漢國弱小,怕楚王誤會您要投降漢軍,所以不肯接見我。而我也的確是為了這件事才來求見九江王的。假如他肯接見我,聽我的分析,說得有理,就切中了大王的心意;說得不對,他大可把我們二十人當眾斬首,也足以向世人表明,九江王不會投靠漢王,而是要與楚王交好的立場了。”太宰把這些話轉達給了黥布。
黥布還是召見了隨何。隨何說:“漢王派我帶著書信恭敬地來求見您,是想解開我們私下里的一些疑惑,敢問大王您和楚王到底是什么關系?”黥布道:“楚王面南而坐,我是事奉他的臣子。”
隨何說:
大王您與楚王項羽本是地位相等的同列諸侯,現在您卻甘愿向他稱臣,肯定是覺得楚國強大,背靠大樹好乘涼,投靠它,九江國就有靠山了。當初,項王攻打齊國時,楚軍背負著沉重的墻板和筑杵去修筑營墻,還要在陣前奮勇拼殺。既然你已經甘心做他的臣子,不是應該調動全九江的兵力,親自出馬率領他們去援助楚軍,為他們打先鋒嗎?可您卻只調撥了四千人去支援楚軍。真心事奉他人的臣子,難道都是這樣敷衍了事的嗎?后來項王還沒離開齊地率軍返回,漢王就攻入彭城時,您身為臣子,也并沒有帶著九江國的一兵一卒搶渡淮河,奔赴彭城來攻打漢軍,卻擁兵萬人,在淮河的另外一邊袖手旁觀,等著看人家的勝負。您把江山社稷都托付給了人家,難道還要這樣不負責任地對待他嗎?實際上,您只是名義上要依附楚國,沾他強大聲勢的光,心里還是想獨立自主,以我看來,這種做法并不可取!您不肯背棄楚國,不過是覺得漢國弱小,不能依靠罷了。實際上,楚國的軍隊看似強大,但是項羽違背盟約又殺害義帝,因此遭天下人唾棄,已經背上了不仁不義的惡名,失盡了人心。
而漢王與其他諸侯聯合,率領軍隊回來鎮守成皋、滎陽。我們將壕溝挖深,把城墻加固,邊防要塞都有軍隊把守,并且我們有蜀和漢中的糧食做補給。楚軍要返回來攻打滎陽、成皋,就必須深入梁地八九百里,而梁地是反楚的,所以他們不得不讓那些老弱殘兵,從千里之外運來糧食。漢軍的策略卻是,只堅守不出戰。這么一來,楚軍攻城攻不下來,后退又脫不了身,曠日持久,必支持不住,所以說楚軍是靠不住的。如果楚軍戰勝了漢軍,楚王便會轉而攻打其他諸侯,各諸侯為了自己的安危,也會相互救援,來抵抗他。那樣的話,楚軍的強盛,反而激起了全天下的軍隊來反抗他。所以顯而易見,就天下的形勢而言,楚國是不如漢國的。現在漢國處于萬無一失的地位,您不與之結好,卻要把九江國的命運托付給走向滅亡的楚國,這種做法實在是讓人困惑不解。我也了解九江國的兵力不足以消滅楚軍,但是如果您叛離楚國,并起兵攻打他的話,項王勢必留下來迎戰,您只要拖住他幾個月,漢王就有了時間,奪取天下就穩操勝券了。所以我請求您下定決心,歸附漢國。大功告成時,漢王一定會劃分一塊土地給您,作為封賞,更何況九江國也還是您自己的啊。
隨何說得頭頭是道,黥布便說:“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于是,私下里向隨何許諾,要叛楚歸漢,只是一時還不敢大肆張揚。
這時楚國的使者還住在九江的客舍中,鯨布來見他。就在使者便督促鯨布快點發兵援楚時,隨何直接闖進客舍,在楚使者上面的座位就坐,說:“九江王已經歸附漢國,楚國有什資格征調他的軍隊?”隨何的意外出現,使黥布大吃一驚。鯨布還沒反應過來時,楚國使者已經起身馬上要走了。隨何乘勢建議說:“事情到了這個地步,已無可挽回了,何不殺掉楚使者,不讓他回去報信,而您就馬上歸附漢王,與漢軍并肩戰斗。”黥布已沒有選擇的余地,只好說:“您說怎么辦就怎么辦吧。”于是鯨布殺掉了楚國使者,并就此起兵攻打楚國。
鯨布殺楚國使者,起兵叛離,項王非常氣憤,派項聲、龍且攻打九江國。幾個月后,九江國的軍隊支撐不下去了,黥布便想帶著軍隊逃奔漢國。鯨布擔心會遭到楚軍的截殺,于是和隨何一起從小路逃歸了漢國。
十二月,九江王黥布來到了漢軍駐地。漢王劉邦坐在床邊,一邊洗腳,一邊召見鯨布。黥布沒想到會受此大辱,怒火中燒,很后悔來到這里,甚至想要自殺。見完漢王,鯨布進入為他安排的客舍,看到房間的陳設、飲食、侍從官員都與漢王的住所相同,又覺得受到了禮遇,喜出望外,于是派使者去打探九江國的消息。楚王攻陷九江后,派項伯收編了九江軍。黥布的妻子兒女都遭到殺害,但是黥布的一些舊友和寵愛的臣僚,還尚存不少,黥布的使者找到他們,帶領著幾千人回漢王處了。漢王隨即增派了軍隊給黥布,會合黥布的軍隊一起在成皋駐扎。
漢軍的運糧通道屢遭楚軍偷襲,致使軍中糧食短缺。漢王便想著如何才能削弱楚國的實力,并就這個問題來征求酈食其的建議。酈食其說:“當初商湯討伐夏桀時,把杞國分封給夏桀王的后裔;周武王攻打商紂,將宋國分封給商紂王的子孫。如今秦朝侵伐各諸侯國,各國被滅后,使諸侯的后代失去了生存的地方。陛下這時如果能重新分封六國的后裔,那現在的六國君臣、百姓一定都會感恩戴德,那時誰不向往您的風范,仰慕您的仁義,甘愿做您的臣民呢?如此您高尚的德義便會受到廣泛的傳頌,陛下面南稱帝,君臨天下不就是順理成章的事情了嗎,楚王也必定佩服您的胸襟,對您肅然起敬,整理衣冠前來朝拜了。”漢王說:“不錯!你趕快去刻制印璽,帶上它們去出使各國。”
酈食其還沒準備好起程,張良從外面回來,進見漢王。當時,漢王正在吃飯,說道:“子房,你來!有人給我出了個主意,可以削弱楚國的實力。”于是,漢王把酈食其的話都告訴了張良,說:“你覺得怎么樣?”張良道:“為陛下出此計策的是什么人?按他說的這樣做,陛下您就難以完成統一天下的大業了!”漢王急忙說:“這話從何說起呢?”
張良答道:
我請求借您面前的筷子一用,來指畫一下目前的形勢:從前商湯、周武王封立夏桀、商紂王的后裔,是因為自己有十足的把握,掌控住他們的生死大權。而如今項羽的生死存亡,是陛下您能夠決定的嗎?封立六國國君后代不可行,這是理由之一。進入殷商都城的周武王,在里門對商紂王時的賢人商容的德行進行表彰,并將被囚禁的箕子釋放了,還翻修比干的墳墓。而陛下您現在能夠這樣做嗎?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二。周武王打到紂王后,曾經將商紂王巨橋糧倉的糧食發放給人民,把鹿臺府庫的金錢散播給貧苦百姓。陛下現在您可以這么做嗎?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三。殷商滅亡后,周武王為了向天下人表示不再興兵作戰,將戰車廢棄,改成乘坐的車,兵器也都倒置封存起來。如今陛下能這樣做嗎?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四。周武王得到天下后,為了不再驅用戰馬,把戰馬都放養到華山的南面,讓它們休息。
如今陛下能這樣做嗎?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五。運輸糧草輜重的牛也都被放牧到桃林的北面,以表示不再用它們。如今陛下能夠這樣做嗎?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六。那些追隨您的士子,遠離自己的父母兄弟,拋棄祖宗的基業,離開自己的老友和熟悉的環境,而愿意跟隨陛下您轉戰奔波,為的是能建功立業,獲得一點點自己的封地。倘若您今天真的重新封立六國國君的后裔,那些士子就沒有理由在跟隨您出生入死,一定會各自回到原來的地方,侍奉他們的君主,陪伴他們的父母妻兒,找尋他們的舊友和自己根基所在的故土,那時候,陛下您孤家寡人還怎么去奪取天下呢?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七。況且現在楚國是唯一的大國,還沒有能超越它的,我們有什么優勢,使復立的六國后代臣服于漢,而不是重又屈從強大的楚國呢?這是封立六國后代不可行的理由之八。如果那位賓客的計策真的被實施的話,陛下可不就完不成統一天下的大事了嗎!
漢王聽了這番話如夢初醒,把嘴里嚼著的東西吐出來,罵道:“這個書呆子,差點兒壞了老子的大事!” 飯也不吃了,馬上讓人把那些印璽都銷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