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擺弄了好多年玄奧的符號學后,翁貝托·埃科將他早年寫的幾篇科幻童話故事編成了一本書,以呈現自己的“初心”。同《玫瑰的名字》、《傅科擺》、《昨日之島》、《波多里諾》相比,《矮人星上的矮人》清澈得如同書中的探險家造訪的矮人星那“能夠看到河底無數多彩的魚兒”的河流。矮人星人滑稽而可愛,他們不知道醫院干什么用,因為他們在山丘上散散步就會很健康。探險家“帶著一系列由地球人創造的美妙的東西”來試圖改造矮人星,卻被矮人星人自然、質樸及其簡單的理念所感動。這跟身負累累符號的埃科回顧這部作品時的情形應該很相似。作品中探險家對矮人星的發現似乎是對埃科這一回顧象征性的預先展示。
在《傅科擺》中,埃科通過敘述者對亞科波·貝爾勃少年時期的雜記的閱讀和想象,發現貝爾勃成年后對傅科擺的迷戀是對另一個時刻沉浸吹奏小號的隱蔽懷念。如同貝爾勃的雜記,《矮人星上的矮人》作為埃科預先記錄下來的另一時刻也不可忽視。在這部作品中,矮人星人通過探險家的望遠鏡看到的地球上的文明是煙塵,是亂扔的塑料袋子、餅干盒子和果醬罐,是擁擠的大鐵盒子;埃科在后來的作品中對繁雜的知識、語言和敘事的解構和重構,隱現著矮人星人面前的探險家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