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斯特說:“書本都是孤獨之作,沉默之子。”維特根斯坦寫道:“我們對無法談論之物必須保持沉默。”邁克爾·伍德以這兩句話的結合所形成的觀念來觀照當代小說,得出一個結論,或者說,勾勒了一個設想:當代的好小說都是特別致力于親近沉默,視沉默為言詞產生的必備條件,并運用沉默來實現小說的可能性的作品,是沉默之子。據此,他寫下了《沉默之子》。在這本書中,他描繪了沉默之子多姿多彩的形態:在塞繆爾·貝克特的作品中,沉默之子處在“生命邊緣再過去一點的疆域,是在未來的晚期,是一種走到盡頭的狀態”。在吉耶莫·卡夫雷·因凡特那里,沉默之子是心智的游樂場。在伊塔羅·卡爾維諾的小說中,沉默之子顯身為游戲——游戲是小說的天堂,因為在游戲狀態下,沉默之子能像塔羅牌和棋局一樣生成含混而豐富的言語。他寫道,沉默之子擺脫語言的羈絆,使小說的可能性得到了充分的實現,這使當代小說呈現出多元的格局。
伍德在《沉默之子》中寫道:“我認為批評……是在尋找一個故事,而不是一個判決或解釋性的總結。”在當代小說中,他找到了一個以沉默之子為主角的關于小說可能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