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塞氏病除了眼睛和皮膚的表現以外,還可以出現外陰的潰瘍,它的發作頻率比口腔潰瘍低,但潰瘍面積大而且深。
如果單純從口腔表現來看,白塞氏病和“復發性口腔潰瘍”很難鑒別,幾乎完全一樣,所以如果是復發的口腔潰瘍病人,腦子里要多一根弦,看看會不會有別的問題,醫生問診的時候也要詢問一下,除了口瘡病變以外,有沒有皮膚的病變、眼睛的病變以及外陰的病變。
血液病的病人在疾病過程中也會出現牙齦的腫脹,口腔黏膜的潰瘍。我們在臨床上也碰到了這樣的病例,一個小伙子,口腔里經常出現深而大的潰瘍,為此來醫院就診。我們發現這個病人臉色蒼白,就要他做了血常規檢查,結果發現他的白細胞、紅細胞以及血小板都有異常,經過血液科進一步診斷,最后確認是“白血病”!
不要因為排毒而中毒
中國首屆中醫專業醫學博士。博士生導師,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專家。排毒養顏膠囊發明人。教育部 211工程重點名醫姜良鐸學科帶頭人,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保健食品評審專家,中央保健委員會專家,北京師范大學、臺灣長庚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客座教授。
‖你知道么?
1.排毒的中藥使用失當會引起中毒。
2.大便保持兩天三次最適合避免毒素的蓄積。
3.綠豆湯沖雞蛋是很好的“去火解毒”食療方。
·佟彤筆記·
雖然“排毒養顏膠囊”熱賣了多年,但作為發明人,姜良鐸博士仍按部就班地每天出門診,看各地找來的疑難病人。他再次成為新聞人物,是因為收治了一個因為吃“解毒”藥中毒的女病人。她才二十幾歲,因為經常上火就自己吃了四年的“牛黃解毒”……逐漸地,她發現自己的前胸和后背皮膚出現一片一片的黑跡,而且皮膚粗糙,足底還長出一個個像小瘊子一樣的硬痂。但她并沒把這種變化與“牛黃解毒”聯系起來,直到她因為查不出原因的嚴重腹水,在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找到了姜良鐸,才知道她是因為“排毒”而中毒的!
不能不說,“排毒”二字算得上最早成為時尚的醫學詞匯了,而且廣泛出現在美容院、健身房乃至飯店的宣傳用語中,因為“毒”的存在直接影響人的健康、容顏,后者更使在意自己形象的女性興趣倍增,但也就是在這場“人民運動”中,“毒”的正確含義和排除方法被曲解了,上面那個中毒的女病人只是極端的一例。姜醫生在下面的內容中會為你掃除很多排毒誤區。
‖佟彤說:張子和又名張從正,是金元時期人。他因為醫術高做過皇帝的御醫,但這人很有個性,很快就因為委屈不了性情,拂袖離去。他的治病方式和他的個性也很像,用藥大刀闊斧,主張用出汗、瀉肚甚至嘔吐的方法,把身體里的 “毒”排出去。之所以如此,也是因為當時的人嗜補,只要治病,不問虛實,一通兒溫補,和現代人的營養過剩有幾分類似。但即便是好東西,消化不了,過剩了,就會轉化為毒,不瀉不吐,蓄積在身體里的毒就出不去。
一、身體里真有那么多“毒”需要排么?
“排毒”是現在很時尚的詞,這個“毒”包括“內生之毒”和“外來之毒”。“外來之毒”就是指環境中的毒素,包括大氣污染、農藥殘留。“內身之毒”主要是自己體內產生的代謝廢物,都對人體有不利的影響。
在當今社會條件下,“毒”確實已經作為一種病因存在著,所以,我從多年的臨床醫療上總結出一個經驗,全面地說應該是“排毒”、“解毒”、“調和”和“補虛”,這才是正確的治療和養生,不是僅僅排了毒就能養生的。
中國在金元時期有“金元四大家”,其中的張子和是最先主張通過出汗、嘔吐,通過瀉下的辦法來治病的,看起來他的做法有點極端,但是非常有道理,因為排出體內的毒素對治療非常重要,所謂“以攻為補”就是這個意思,把臟東西排干凈了,人體自身的正氣就恢復了,相當于進補了。當然,現代和古代不同,單獨地用上吐、下瀉的辦法肯定不行,病人也不干。
關于“排毒”,我最早發表的論文是《從毒論治》。我的觀點是,正常情況下,我們的體內本身就有一個體內毒素蓄積的信號“排毒”、“解毒”體系,如果排出通道有障礙,就會鬧病。中醫有一個觀點,“通則不痛,痛則不通”。什么不通?就是生物管道不通,所以醫生也就是一個“管道工”,把管道打通,毒素可以排得出去,身體里沒“毒”了,病也就好了。從這個意義上說,醫生治病就是要設計一個排毒、解毒的管道,維持人排泄體系的通暢性,如果這個人出汗不暢,大小便不通暢,健康肯定就受到威脅。至于是不是需要排毒,是有明確癥象的。
1.頭暈,頭痛,煩躁不安,精神不能集中。
2.疲勞乏力,昏昏欲睡。氣短,面色無光澤。
3.食欲不振、口臭、腹脹、腹痛、便秘、排便費力或不爽快。
4.皮膚色素沉著,皮膚干燥,脫發,臭汗,過早衰老。
只要有上述幾組癥狀中的 1~ 2個,就說明體內已經有毒蓄積,需要及早治療調理。二、不正確的排毒危害多多
我曾經治過的一個病人,是個 20多歲的女孩兒,她以為“牛黃解毒片”排毒很好,顧名思義吧,就一直吃這個藥,結果吃了三年,吃到最后中毒了。來看病的時候,她的血液里砷的含量大概是正常值的 50倍!
當時我對她說,你給我寫一個詳細資料,曾經吃了什么,喝了什么?她寫完以后我拿來一看,好家伙!她曾經在一個禮拜中,吃過 200片牛黃解毒片!幾年下來吃了四萬多片。來找我看病的時候,皮膚都發黑了,有腹水了,情況很不好。
現在的“牛黃解毒”有兩種方子,一種是不含雄黃的,一種是含雄黃的,她吃的是含雄黃的,就是含砷的。正常情況下,隔三岔五地服用含有雄黃的應該也沒有問題,她錯就錯在長期服用,即便沒雄黃,任何藥物都有副作用,都不能這樣不停地吃呀。這個孩子后來經過中醫藥的治療,主要是解毒方法,用到了綠豆、甘草,治了幾年,現在終于沒問題了。
很多人知道要保持大便通暢,所以喜歡用大黃去瀉。大黃也確實是一味很好的中藥,但是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自己用的話,難免會過度,比如說單一味大黃用時間長了,會引起繼發性的便秘,因為腸道變“懶”了,產生依賴了,物極必反。
而且引起便秘的原因很多,不是只靠大黃就能解決的,比如脾腎虛導致蠕動無力的便秘,就要辨證治療,需要用生白術、瓜蔞來幫助排便。白術是補藥,這是因為這種便秘是虛性的,是補而通之。還有蜂蜜、香油,也屬于能促進腸道蠕動的食物。
‖佟彤說: “生白術”治療虛性便秘非常有效,以前中國中醫科學院有個專門研究脾胃的中醫,現在去意大利行醫了,我跟她實習的時候記得她常用治療便秘的方子很小,就生白術、肉蓯蓉、升麻三味藥。她每次都囑咐病人,一定要和藥店要“生白術”,否則就沒效果了。中醫開方子的時候,如果只寫“白術”的話,一般是炒的,如果是生的,一定要特別注明“生白術”,藥店抓藥的時候時候才會給你抓生的。雖然生的和炒的都有健脾作用,但在治療便秘上卻有顯著差異。
‖佟彤說:如果痤瘡紅腫得厲害,可以在睡覺前在紅腫的痤瘡上涂一點牙膏,早上的時候徹底洗掉,牙膏中的清涼成分可以明顯地減輕炎性狀態,但這只是局部地治標,治本還要通過藥物徹底排毒。
根據我臨床觀察,人一天大便兩次,或者兩天大便三次,一天不超過三次,比較適合現代情況。
常見的含砷的中藥
常見的含砷的成藥主要是:牛黃解毒丸、牛黃消炎片、六神丸、安宮牛黃丸、至寶丹、梅花點舌丹。
三、所有的痤瘡都適合用“排毒養顏”么?
“排毒養顏膠囊”主要是西洋參和大黃相配,一個是補氣,一個是“解毒”。如果你有痤瘡,同時伴有大便不通,吃一點“排毒養顏膠囊”確實合適。要達到大便一天兩次、兩天三次的程度,維持到火氣下去之后,痤瘡就會減少一點。
一些長痤瘡的女孩子,還有月經不調的問題,來月經之前乳房會脹痛,同時還有痛經,就不適合用“排毒養顏”了,藥店里有一種中成藥叫“加味逍遙丸”,是非處方藥,適合這種女孩子,因為她們屬于肝氣郁滯。
假如有痤瘡同時還伴有渾身發癢,可以配合一點中成藥“防風通圣丸”,但也不能過分服用,可以吃上兩個星期,停一個星期;也可以隔一天吃一次,隔兩天吃一次,最好能達到大便一天兩次或者兩天三次,保證體內的毒素能及時排出就夠了。
如果痤瘡紅腫得嚴重,甚至火熱地疼,可以服一點“連翹敗毒丸”,也是非處方藥,敗毒的作用比較大,服藥的同時一定不能再吃“麻辣燙”、海鮮、牛羊肉這類發物,否則敗毒丸也沒用。
特別需要提的是,要想排毒,一定要多喝水,因為水是載體,可以排出毒素。
大家會問,現在水的名目那么多,喝什么合適?其實普通的白開水就可以,茶水最好。
四、“排毒”的療法可以四季通用么?
“排毒”、“解毒”是人身本身具有的功能,一年四季都應該保持生物管道的通暢,但是,根據四季特點的不同,吃藥養生也各不相同,排毒也會有所區別。
春天氣候比較溫和,風多、干燥,要特別注意多喝點水。以前流行每天喝 8杯水,一聽覺得很多,其實是把果汁湯水都包括在內的,千萬不能等到渴了再喝水。
多喝“海帶綠豆湯”,海帶中的膠質成分能促進體內有毒物質的排出 ;綠豆性涼,可以清熱解毒。這種湯好喝又有益,還沒有瀉肚的痛苦。另外,還可以加薏米,它有很好的去濕作用,加在一起煲湯,能給毒以出路。
春天的鍛煉要遵從“春捂秋凍”的概念,春天的溫度比夏天還是涼很多,出汗過多會使毛孔張開過大,涼濕之氣會乘虛而入,誘發感冒和其他疾病。所以,春天鍛煉要等到微微發熱才減衣服,春天的“捂”比“脫”更保險。如果在春天得了感冒,需要在方子里加桑葉,幫助出汗“排毒”。
夏天濕熱較重,很多疾病是空調造成的。過去醫院五六月份的時候,基本上沒什么病人,是淡季,可現在這個時期的病人突然多了,為什么?都是空調惹的禍。
夏季的時候,人體氣血都向外,應該出汗把代謝的廢物排出去。有了空調之后,把夏天該出的汗給閉回去了。所以夏天的感冒適合用一些化濕熱的,比如“藿香正氣”,能清化濕熱。在飲食方面要清淡,多吃冬瓜,保持小便的通暢。
秋天燥氣大,燥可以引起肺、胃的不適,大便不通會經常發生。夏天轉為秋天之后,皮膚更容易產生毒素,秋天的水果是皮膚最好的“清道夫”,蘋果、梨、桃、香蕉、葡萄都有良好的排毒作用,所以我稱秋天是“自然排毒的季節”。秋天要保證每天吃一個水果,什么都行,同時,為了減少干燥,可以用百合煮梨皮。
‖佟彤說:很多專家都在提示不能等到口渴再喝水,等口渴的時候再喝水已經晚了。這個說法確有道理。人之所以口渴,是因為血漿晶體滲透壓升高之后,使口渴中樞的神經細胞脫水,從而引起渴感,也就是說,感到口渴時身體已經處于輕微失水的狀態。
注意!這里要的不是梨肉,而是梨皮!把梨的心去了以后用外邊的那部分和百合共煮后食用,這樣才更有效!
在秋天,可以每周蒸一次桑拿,以加快新陳代謝,排除毒素。在浴前喝一杯水加速排毒,浴后喝一杯水補充水分,同時排除剩余毒素。
在快進入冬季時,要適當減少劇烈的戶外活動,改為慢跑和快走,而且最好在下午進行,因為上午人的陽氣弱,衛外的力量不足,這時候鍛煉容易讓外邪趁虛而入。
冬天屋里的暖氣和屋外的寒氣匯合,會導致外寒內熱,人的血管也會收縮,所以高血壓、冠心病都在此季高發。冬天的保養首先是不要著涼,但也要保持大便通暢,不要因為便秘使毒素蓄積,火氣上來。
五、養生之道助排毒
也可以從“排毒”說起。能“排毒”的食物肯定是有助于廢物排除的,比如說含纖維素多的食物,都有點“排毒”的作用。還有一些東西可以促進血脈流通,讓管道通暢的,也能排毒。
具體地說,我覺得蘿卜、綠豆就很不錯,咱們現在食物中,綠豆解毒最好。我經常用的“去火解毒”食療方,就是把綠豆煮了,煮到豆子還沒開花兒的時候,上面是碧綠的水,用這個碧綠的水,沖生雞蛋。
沒有糖尿病的人可以放點糖,喝上兩次,解毒去火效果非常好,對于春秋干燥帶來的上火、干咳、口干、唇舌干燥很好。雞蛋在中醫中有滋陰泄火的功能,雞蛋黃不等于膽固醇,含有更多的卵磷脂,一天不超過四個雞蛋對膽固醇沒太大影響。
把雞蛋煮熟,雞蛋黃拿來炒,直到出油,那個油對口腔潰瘍效果很好。
關于吃,我自己總結出這么一句話,“少吃為養,多吃為毒”。要知道體重增加一公斤,心臟、肝臟、胃腸都要為養它增加成本。所以少吃很重要。我總結出幾個數字:
65歲以上的人吃 5成飽。
65~ 55歲之間吃 6成飽。
55~ 45歲之間吃 7成飽。
35歲時吃 8成飽。
30歲以前吃 9成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