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4章 主動創造機遇者的形象

主動創造機遇者的形象

機遇是被人創造出來的,許多名人就是創造機遇的高手,他們總是在努力,總是在奮斗。開始時他們是在追尋機遇,而一旦當他們自身的實力積累到一定的程度時,機遇便會自動登門拜訪。機遇是那些有準備的人創造出來的,是對其努力的一種肯定和回報。創造機遇的人,是勤奮充實自己的人,是有勇氣面對挫折的人。創造機遇的人,從來不為自己找借口,在他們眼里,沒有什么不可能。

機遇青睞有勇氣的人

要善于爭取機遇。多一次機遇,成功的可能性就大一些。每一次機遇的來臨,都要投入到為之奮斗的努力之中。機遇不會平白無故地降臨到你身上,無論如何,只要有一絲希望,就要努力去爭取。只有具有這種精神,機遇才能垂青于你。爭取機遇還必須有堅定的信心,敢于接受各方面挑戰的大無畏勇氣和不怕失敗、百折不撓的精神。只要你敢于向機遇敞開你的大門,勇敢地去接受它,機遇就會投入你的懷抱。

某些機遇在出現時,宛如巨石擋道、大山阻川,好像無法把握,其實,這時考驗的正是你的勇氣。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想委任一名官員擔任一項重要職務,于是就召集了許多聰明機智和文武雙全的官員,想看看他們誰能勝任。

國王說:“我有個問題,想看看誰能解決它。”國王領著這些人來到一座大門——一座誰也沒見過的巨大的門前。

“你們看到的這扇門,不但是最大的,而且是最重的。你們之中有誰能把它打開?”

許多大臣見到大門搖頭擺手,有的走近看看,有的則無動于衷。只有一位大臣,他走到大門處,用眼睛和手仔細檢查,然后又嘗試著各種方法。最后,他抓住一條沉重的鏈子一拉,巨大的門開了。

國王說:“你將要在朝廷中擔任要職!”

其實,大門并沒有完全關死,任何人只要仔細觀察,再加上有膽量去試一下就能輕易地打開——機遇青睞有勇氣的人。

不為退縮找借口

“沒有任何借口”使許多成功人士養成了毫不畏懼的決心、堅強的毅力、完美的執行力、以及在限定時間內把握每一分每一秒、去完成任何一項任務的信心和信念。“沒有任何借口”還體現出一種完美的執行能力。

尋找借口唯一的好處,就是掩飾自己的過失,把應該自己承擔的責任轉嫁給社會或他人。這樣的人,在企業中不會成為稱職的員工,也不是企業可以期待和信任的員工,在社會上不是大家可信賴和尊重的人。這樣的人,注定只能是一事無成的失敗者。

有許多職業人士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了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借口上,而忘記了自己的職責和責任!

萊恩是一個殘疾青年,腿腳不靈便,在車間里當普通的操作工。在一般人來看,萊恩是根本不適合干這種工作的,因為這個車間是流水線的程序,每一個員工應該非常迅速地掌握操作過程,熟練地把產品的插板焊接一個部件,然后按動按鈕送到下一個人操作。如果稍有怠慢,就會影響整個車間的工作,流水線路堵塞會造成很大的損失。剛開始萊恩應接不暇,流水產品一個接一個在他的工位前停留下來,他急得滿頭大汗。由于他的行動不方便,拿焊接機的手有些不穩,甚至用不上勁,無法把螺絲準確地上在合適的位置上,領導對他發脾氣,同事對他不滿意,有的人還諷刺他說:“你本來就不是干活的料,干脆回到家休息去吧!”

萊恩是個不輕易服輸的青年,他決心用行動證明自己能干好這項工作,不但要干好,而且還要超越同事。雖然自己是殘疾人,但他想自己沒有任何借口向上司和同事要求特殊對待,頑強的斗志促使他付出加倍的努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

于是他比任何人都用心工作,早晨廠房門還未開,他就來到門口等著,手里拿著流水程序的操作技巧書,下班后,他一人仍然在研究這條流水程序的原理。同事說:“你只管自己干好活就行了,還看什么其他的活是如何干的,真是傻瓜!”但是萊恩不聽勸告,他知道只有勤奮地工作,每天多干一點點,每天多學習一些新東西,自己才會超越別人,千萬不要為退縮找借口。

在一年后的夏天,工廠由于產品的銷路不好,宣布裁減人員并招聘新的廠長上任,重新調整廠內體制。大家一看廠門口的海報都愣住了,似乎有些驚訝。因為萊恩不但沒有被辭退,而且被提升為廠長,讓他分管廠內事務。

一些人總是借口說沒有機遇,他們總是喊:機遇!請給我機遇!其實,每個人生活中的每時每刻都充滿了機遇。

無論你是健全的還是身體有些缺陷的,對任何工作都要盡心盡力,并要沒有任何借口地追求卓越,你才能成功,因為企業老板不會因你的缺陷或能力有限而另眼看待,讓你少干活,多給薪水,只有你自己拯救自己,方能走向成功。

主動出擊,主宰未來

機會不是等來的,要靠我們自己主動去創造,唯有創造機會的人,才能建立轟轟烈烈的事業。

著名的電影巨星史泰龍,父親是個賭徒,母親是個酒鬼,從小在父母的暴力下長大,直到二十歲的時候,他才決心要做一個演員,改變自己的命運。

于是,他來到好萊塢,找明星,找導演,找制片……找一切可能使他成為演員的人,四處哀求:

“給我一次機會吧,我要當演員,我一定能成功!”

他一次一次被拒絕,但是他并不氣餒,他把每一次拒絕當成一次學習的機會,他堅信自己一定能成功。兩年時間,他被拒絕了1000多次。

在經過1000多次拒絕后,他想出了一個“迂回前進”的思路:先寫劇本,待劇本被導演看中后,再要求當演員。一年后,劇本寫出來了,導演也認可了,但是,讓他當演員的愿望還是未能實現。

終于,在他一共遭到1300多次拒絕后的一天,一個曾拒絕過他20多次的導演對他說:“我不知道你是否能演好,但至少你的精神令我感動:我可以給你一次機會,但我要把你的劇本改成電視連續劇,同時,先只拍一集,就讓你當男主角,看看效果再說。如果效果不好,你便從此斷絕這個念頭吧!”

為了這一刻,他已經做了三年多的準備,終于可以一試身手。機會來之不易,他自然拼盡全力、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第一集電視劇創下了當時全美最高收視紀錄——他成功了!

史泰龍的健身教練哥倫布醫生這樣評價他:“史泰龍每做一件事都百分之百投入。他的意志、恒心與持久力都是令人驚嘆的。他是一個行動家,他從來不呆坐著讓事情發生——他主動地令事情發生。”如果史泰龍當初只是“想”成功,在茶余飯后做做明星夢,消遣一下,他就絕不會有今天。因為那樣的話,他就不會付出,不會拼命。大多數機遇不是偶然的,而是自己努力追求的結果。

考電影學院是張藝謀生命中一次至關重要的機遇,也是他人生的根本轉折點。張藝謀在這一關鍵時刻所表現出來的智慧、意志和技巧,頗值得我們沉思。

那是1978年,北京電影學院開始“文革”后的第一次招生,張藝謀的心一下子熱起來,他知道期盼多年的機遇已經來臨。但他也意識到,政審可能再次成為他的劫數。可這畢竟是千載難逢的一次機會,他一定要試一試。

張藝謀爭取到了一次去北京出差的機會,帶著自己精心挑選的攝影作品,找到了電影學院的招生辦公室。他的作品所表現出來的優秀的藝術素養令老師們大加贊賞,但是,學校規定招生的最高年齡是22歲,而張藝謀當時已經27歲了。制度無情,首先是年齡一項就把張藝謀阻擋在門外,張藝謀雖然多方奔走,終無結果。

張藝謀有些失望,但仍未絕望,他屬于那種只要還有一點點可能和機會便會死死抓住不放的人,他要創造自己的命運。當時國家強調各級領導要重視和認真對待來自基層的各種意見和要求。張藝謀聽從一位深諸世事的朋友的建議,給素昧平生的當時的文化部長黃鎮寫了一封言詞懇切的信,還附帶了幾張能代表自己攝影水平的作品。

最終,信輾轉到了黃部長手中,頗通藝術的部長認為張藝謀人才難得,遂寫信給電影學院,并派秘書前往游說,終于使電影學院破格錄取了張藝謀。

然而,在張藝謀讀完二年級的時候,校方以他年齡太大為由要求他離校,而此時力薦張藝謀的黃部長已經離位。向誰去求助呢?

張藝謀意識到,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不能把自己的命運寄托在伯樂身上。自己已進入而立之年,更應該自己掌握自己的命運。而所謂命運,無非就是機會和抓住機會的能力。他硬著頭皮給校領導寫了一封態度誠懇的“決心書”,強烈地表達了自己要求繼續讀書的愿望。再加上愛才的老師多說好話,校方終于同意讓他繼續上學。此后,張藝謀又連連主動出擊,把握自己的人生機遇,終于成為今日享譽中外的知名導演。

絕不坐等機遇,而是主動地去尋找機遇、創造機遇、嘗試種種捕獲機遇的辦法,直至成功,這是一種成功者的機遇觀。對于那些沒有出眾的人生資本,又總想坐等好運到來的人,縱有抓住機遇的心愿,機遇最終也不會眷顧他。

用心創造機遇

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是因為機會往往來得很突然或者很偶然。因此,只有留心、用心的人才有可能在機會來臨的一瞬間捕捉到它。留心即是機遇,人生的機會可能會以多種方式降臨到我們面前,要捕捉它,你就得在平時練就一雙慧眼,養成從平凡的小事中尋找機遇的習慣,時時刻刻全身心地準備著去迎接、去擁抱每一次光顧你的幸運之神。

用信心征服機遇

美國有一位著名的潛能開發大師席勒,由于所采用激勵的效果極佳而且內容豐富,非常受學員的喜愛,并且受邀到世界各地去巡回演講。

席勒有一句招牌話:“任何一個苦難與問題的背后,都有一個更大的祝福!”他常常用這句話來激勵學員積極思考。由于他時常將這句話掛在嘴上,連他唯一的女兒,才念小學時就可以瑯瑯上口地附和他念這句話。他的女兒是一個非常活躍搶眼的小姑娘。

有一次,席勒受邀到韓國演講,就在課程進行當中,他收到一封來自美國的緊急電報:他的女兒發生了一場意外,已經送醫院進行緊急手術,有可能切除小腿!他心情錯亂地結束課程,火速地趕回美國。到了醫院,看到的是躺在病床上,一雙小腿已經被切除的女兒。這是他頭一次發現自己的口才完全不見了,笨拙地不知如何來安慰這個熱愛運動、充滿活力的天使!女兒好似察覺父親的心事,告訴他:“爸爸!你不是時常說,任何一個苦難與問題的背后,都有一個更大的祝福嗎?不要難過呀!”他無奈又激動地說:“可是!你的腳……”

女兒又說:“爸爸放心,腳不行,我還有手可以用呀!”兩年后,小女孩升中學了,并且再度入選壘球隊,成為該聯盟有史以來最厲害的全壘球王。

信心是戰勝不幸遭遇的法寶。在不幸面前,一定要發揮人性的優勢戰勝不幸帶來的影響,隨之幸運就會來到你的面前,給你生活帶來機會和生機。

海倫?凱勒是位全世界都知道的盲人,她是如何站在信念的天平上的呢?換句話說,當她生理上和生存上開始面臨不幸的時候,她是如何成大事的呢?

海倫剛出生時,是個正常的嬰孩,能看、能聽,也會啞啞學語。可是,一場疾病使她變成既盲又聾的小啞巴——那時她才19個月大。

生理的劇變,令小海倫性情大變,稍不順心,她便會亂敲亂打,野蠻地用雙手抓食物塞入口里;若試圖去糾正她,她就會在地上打滾亂嚷亂叫,簡直是個十惡不赦的“小暴君”。父母在絕望之余,只好將她送至波士頓的一所盲人學校,特別聘請一位老師照顧她。

所幸的是,小海倫在黑暗的悲劇中遇到了一位偉大的光明天使——安妮?沙莉文女士。沙莉文也是位有著不幸經歷的女性。她10歲時,和弟弟兩人一起被送進麻省孤兒院,在孤兒院的悲慘生活中長大。由于房間緊缺,幼小的姐弟倆只好住進放置尸體的太平間。在衛生條件極差的環境中,幼小的弟弟6個月后就夭折了,她也在14歲得了眼疾,幾乎失明。后來,她被送到帕金斯盲人學校學習凸字和指語法,便做了海倫的家庭教師。

從此,沙莉文女士與這個蒙受三重痛苦的姑娘的斗爭就開始了。洗臉、梳頭、用刀叉吃飯都必須一邊和她格斗一邊教她。固執己見的海倫以哭喊、怪叫等方式全力反抗著嚴格的教育。然而最終,沙莉文女士究竟如何以一個月的時間就和生活在完全黑暗、絕對沉默世界里的海倫溝通的呢?

答案是這樣的:信心與愛心。

關于這件事,在海倫?凱勒所著的《我的一生》一書中,有感人肺腑的深刻描寫:一位年輕的復明者,沒有多少“教學經驗”,將無比的愛心與驚人的信心,灌注入一位全聾全啞的小女孩身上——先通過潛意識的溝通,靠著身體的接觸,為她們的心靈搭起一座橋。接著,自信與自愛在小海倫的心里產生,使她從痛苦的孤獨地獄中解救出來,通過自我奮發,將潛意識那無限能量發揮,走向光明。就是如此:兩人手攜手,心連心,用愛心和信心作為“藥方”,經過一段不足為外人道的掙扎,喚醒了海倫那沉睡的意識力量。一個既聾又啞且盲的少女,初次領悟到語言的喜悅時,那種令人感動的情景,實在難用語言表述。海倫曾寫道:“在我初次領悟到語言存在的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興奮不已,那是我第一次希望天亮——我想再沒其他人,可以感覺到我當時的喜悅吧。”仍然是失明,仍然是瞎眼的海倫,憑著觸覺——指尖去代替眼和耳——學會了與外界溝通。她10歲多一點時,名字就已傳遍全美,成為殘疾人士的模范——一位真正的由弱轉強的模范。

1893年5月8日,是海倫最開心的一天,這也是電話發明者貝爾博士值得紀念的一日。貝爾博士這位成大事者在這一日成立了他那著名的國際聾人教育基金會,而為會址奠基的正是13歲的小海倫。

若說小海倫沒有自卑感,那是不確切的,也是不公平的。幸運的是她自小就在心底里樹起了顛撲不破的信心,完成了對自卑的超越。小海倫成名后,并未因此而自滿,她繼續孜孜不倦地接受教育。1900年,這個20歲學習了指語法、凸字及發聲,并通過這些手段獲得超過常人的知識的姑娘,進入了哈佛大學拉德克利夫學院學習。她說出的第一句話是:“我已經不是啞巴了!”她發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興奮異常,不斷地重復說:“我已經不是啞巴了!”4年后,她作為世界上第一個受到大學教育的盲聾啞人,以優異的成績畢業。

海倫不僅學會了說話,還學會了用打字機著書和寫稿。她雖然是位盲人,但讀過的書卻比視力正常的人還多。而且,她著了7冊書,比“正常人”更會鑒賞音樂。

海倫的觸覺極為敏銳,只需用手指頭輕輕地放在對方的唇上,就能知道對方在說什么;把手放在鋼琴、小提琴的木質部分,就能“鑒賞”音樂。她能以收音機和音箱的振動來辨明聲音,又能夠利用手指輕輕地碰觸對方的喉嚨來“聽歌”。

如果你和海倫?凱勒握過手,5年后你們再見面握手時,她也能憑著握手來認出你,知道你是美麗的、強壯的、體弱的、滑稽的、爽朗的,或者是滿腹牢騷的人。

這個克服了常人“無法克服”的殘疾的“造命人”,其事跡在全世界引起了震驚和贊賞。她大學畢業那年,人們在圣路易博覽會上設立了“海倫?凱勒日”。她始終對生命充滿信心,充滿熱忱。她喜歡游泳、劃船,以及在森林中騎馬。她喜歡下棋和用撲克牌算命。在下雨的日子,就以編織來消磨時間。

海倫?凱勒,一個三重殘疾的人,她憑著她那堅強的信念,終于戰勝自己。她雖然沒有發大財,也沒有成為政界偉人,但是,她所獲得的成就比富人、政客還要大。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她在歐洲、亞洲、非洲各地巡回演講,喚起了社會大眾對身體殘疾者的注意,被《大英百科全書》稱頌為有史以來殘疾人士最有成就的成大事者。美國作家馬克?吐溫評價說:“19世紀中,最值得一提的人物是拿破侖和海倫?凱勒。”身受盲聾啞三重痛苦,卻能克服它并向全世界投射出光明的海倫?凱勒及其很好的理解者沙莉文女士的事跡,說明了什么問題呢?答案是:請學會培養自己成大事的能力!如果沒有信心這樣做,那么你就無法實現自我的價值。

用誠信之心贏取機遇

在阿拉斯加地區極其偏遠的一個地方,有一對夫婦和他們的兩個兒子住在自己搭的小木屋里。這一家庭還包括他們養的兩匹狼。當初它們的母親被人開槍打死,兩只嗷嗷待哺的狼崽只有死路一條。這家人從狼窩中把它們抱回了家。

一天,夫婦倆正在離家約一英里的地方伐木,這時一個孩子不小心打翻了家里一盞煤油燈,熊熊大火開始吞噬小木屋。由于驚嚇,屋里的兩個小男孩呆住了,被困在里面。這時,兩匹狼立即向木屋沖進去,把兩個孩子拖到屋外的安全地帶。兩匹狼卻被大火嚴重燒傷了。

這則小故事說明了狼對群體的忠誠。忠誠,對個人和組織來說都是極其寶貴的財富。

1835年,摩根先生成為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的股東,因為這家小公司不用馬上拿出現金,只需在股東名冊上簽上名字即可成為股東。這正符合摩根先生當時沒有現金的境況。然而不久,有一家投保的客戶發生了火災。按照規定,如果完全付清賠償金,保險公司就會破產。股東們一個個驚慌失措,紛紛要求退股。摩根先生認為自己應該為客戶負責。于是他四處籌款并賣掉了自己的房產,并以低價收購了所有要求退股人的股份,然后他將賠償金如數返還給了投保的客戶。

一時間,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聲名鵲起。已經幾乎身無分文的摩根先生瀕臨破產,無奈之中他打出廣告,凡是再參加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的客戶,保險金一律加倍收取。不料客戶卻是蜂擁而至,因為在很多人的心目中,伊特納公司是最講信譽的保險公司。伊特納火災保險公司從此崛起。

許多年后,摩根先生的孫子J?P?摩根主宰了美國華爾街金融帝國。其實成就摩根家族的并不僅僅是一場火災,而是比金錢更有價值的信譽,也就是對客戶的忠誠。還有什么比讓別人都信任你更寶貴的呢?有多少人信任你,你就擁有多少次成功的機會。信譽是無價的,信譽獲得成功,就像用一塊金子換取同樣大小的一塊石頭一樣容易。

忠誠守信的人不吃虧,忠誠、守信能幫助你的人生之舟在波濤洶涌的大海上穩步航行,能讓你得到更多成功的機會。

忠誠對于客戶來說,就是誠實守信。一個推銷員每天按照經理的吩咐對顧客介紹產品的好處,他自己厭倦了這種工作方式。一天,當有顧客光臨的時候,他在介紹產品的優點的同時也開始介紹產品的缺點,顧客聽完后沒說什么就走了。經理非常生氣,決定解雇他。正當這個推銷員帶著行李要走出門口的時候,原來的那位顧客又回來了,他身后還帶了一些人,這些人都準備買他的東西——這些人是沖著推銷員來的,就因為他是個誠實的人。

只要以誠待人,必定能贏得對方的好感,也能及早察覺對方的心意。

有些人不擅辭令,由于不擅辭令而吃虧的時候,與其希望改善說話的技巧,還不如以自己的誠懇態度去打動對方。因為,愈是為說話焦慮,愈是無法完美地表達自己的意思。不善于言辭者,或許會略顯笨拙,但是卻給人一種值得信賴的真誠感,只要你能盡量地利用肢體語言輔助傳達自己的熱誠,不但能彌補不善辭令的不足,還更能夠傳達你的熱情,更具說服力,明了自己的弱點,是獲得利益的快捷方式。

用創業之心擁抱機遇

偉大的成功和業績,永遠屬于那些創造機會的人,而不是那些一味等待機會的人們。應該牢記:良好的機會完全在于自己的創造。

弗雷德克少年時期便夢想成為一個成功的商人,由于沒有什么太好的機遇,他的心中也時常顯得焦躁不安。

在一個很偶然的機會里,他發現如果將冰塊加入水中,或者化為水,就可以成為冷飲。他還觀察到人們在一般情況下只是在酒店或者熱飲店里喝飲料或酒。到了夏天天氣炎熱的時候,這些酒店生意都不太好,店主也為之煩惱不已。他立即敏銳地發現如果在氣候炎熱的夏季,人們能喝上冰涼的冷飲該是多么舒心的事情。

弗雷德克由此看到了一個潛在的商機。于是,他開始不斷地實驗。他試著利用冰塊做各種各樣的冷飲,并將冰塊加入各種飲料中調出各種口味的飲品。經過反復試驗,他終于試制出適合于多數人飲用的冷飲。

因為這些冷飲在炎熱天氣下有解暑降溫的作用,經冰鎮過的各種液體又會變得十分可口,這些飲品便立即在各個地方,尤其是那些氣溫高而又缺水的地區率先風靡起來。一時間,喝冷飲蔚然成風,并逐漸在全國各地廣泛地流行。

冷飲的風行大大地帶動了冰塊的銷售,一切都如弗雷德克所預料的那樣,冰塊的銷售業務得到了巨大的發展,并為他帶來了巨大的財富。

弗雷德克首先是一個勤奮的人,他能想到冰塊帶來商機的同時,一次又一次地去驗證自己想法的正確性。這種動力的真正原因是他相信自己的判斷,也不想錯過這個機會。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這個先機,別人就會不失時機地去爭取。

抓住機遇就意味著成功,但是,創造機遇并非一蹴而就,它需要人們以百倍的勇氣和耐心在崎嶇的道路上慢慢摸索;機遇又往往在險峰之間,它只鐘情于那些不畏艱難困苦的人。一個少年時的夢想使弗雷德克在灰色的現實中破冰而出。

世界上許多事業有成的人,不一定是因為他比你聰明,而僅僅因為他比你更懂得創造機遇。美國著名成功學大師安東尼?羅賓認為,成功取決于一系列的決定。成功的人能迅速地做出決定,并且不會經常變更;而失敗的人做決定時往往很慢,而且經常變更決定的內容。

決定仿佛是一股無形的力量,在你人生的每一個時刻導引你的思想、行動和感受。

用智慧叩開機遇之門

一對猶太父子在美國休斯敦做銅器生意。一天,父親問兒子l磅銅的價格是多少,兒子答35美分。父親說:“對!整個得克薩斯州都知道每磅銅的價格是35美分,但作為猶太人的兒子,你應該說3.5美元。你試著把1磅銅做成門把手看看。”

20年后,父親死了,兒子獨自經營銅器店。他做過銅鼓,做過瑞士鐘表上的簧片,做過奧運會的獎牌,他甚至曾把1磅銅賣到3500美元的天價。后來,他成了麥考爾公司的董事長。

然而,真正使他揚名的是紐約州的一堆垃圾。1974年,美國政府為清理給自由女神像翻新扔下的廢料向社會廣泛招標。但好幾個月過去了,沒人應標。正在法國旅行的他聽說后,立即飛往紐約,看過自由女神像下堆積如山的銅塊、螺絲和木料,未提任何條件,當即就簽了字。

很多同行對他的舉動暗自發笑,認為他的行動是愚蠢的。因為在紐約州,垃圾處理有嚴格的規定,弄不好會受到環保組織的起訴。就在一些人要看這個得克薩斯人的笑話時,他開始組織工人對廢料進行分類。他讓人把廢銅熔化,鑄成小自由女神像,他把木頭等加工成底座,廢鉛、廢鋁做成紐約廣場的鑰匙。最后,甚至是自由女神像上的灰塵都被掃下來,包裝起來賣給花店。不到3個月的時間,他讓這堆廢料變成了350萬美元現金。每磅銅的價格整整翻了l萬倍。

一些有益的體驗可以增加我們生命的分量,也可以成為生活智慧的一部分,巧妙地運用就能幫助我們解決不少問題。

西班牙一名5歲的女童梅洛迪,在上學途中被3名匪徒劫走。數小時后,梅洛迪的家人接到電話,匪徒勒索l千萬美元。

梅洛迪的父親納卡恰安是西班牙的富商,在埃斯特波納開設夜總會。他說:“我只能籌到300萬美元。時間越長,我越擔心女兒的安全。”

幸好納卡恰安情急智生。他想起歌星妻子的最新唱片,那唱片封套上妻子照片中的眼睛,反映出攝影師的影像。于是,他再次接到匪徒電話時,立即要求他們拍攝女兒的照片,證實她仍然生存。納卡恰安收到女兒的照片后,交給警方,由警方的攝影專家利用精密儀器,將梅洛迪的眼睛放大,果然從中看出匪徒的相貌。探員認出其中一名綁匪是慣犯,而且知道他平日出沒的地點。于是,為時12天的綁架案得到突破性進展,警方根據這個線索,終于破了此案,使梅洛迪得救。

納卡恰安就是運用生活中的這一點經驗使女兒獲救的。

別讓“安分”束縛自己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全區,如果你想跨越自己目前的成就,就不要畫地為牢,讓“安分”束縛住自己。要勇于充實自我,接受挑戰去冒險,這樣你才能發揮出無限的潛力,從而取得卓越的成績。

不滿足是前進的機遇

張博從小就酷愛學習,他嫌自己記憶力不強,為了做到博聞強記,凡是所讀的書一定要親手抄寫,抄寫朗誦一遍,就把它燒掉,又重新抄寫,像這樣要抄它六七次直到能背誦時,方才作罷。由于經常抄寫,他右手握筆管的地方長出了老繭。冬天手指開裂,每天要在熱水里浸好幾次才能屈伸,后來他把自己的書房叫做“七錄齋”。勤奮學習,堅持不懈,終于使他成為明末著名的文學家。張博寫作思路敏捷,各個地方的人向他索取詩文,他從來不打草稿,都是當著來客的面,一揮而就,因此,名噪一時。

梅蘭芳在剛學戲的時候,面對一個很不利的條件——眼皮下垂,迎風流淚,眼珠轉動不靈活。“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唱旦角的眼睛不好,那還成嗎?親戚朋友為他顧慮,他自己也常發愁。后來,他偶然發現飛翔的鴿子可以使眼珠變靈活,于是他每天一早起來就放鴿子高飛,盯著它們一直飛到天際、云頭,并仔細地辨認哪只是別人的,哪只是自家的,終于練就了舞臺上那一雙神光四射、精氣內涵的秀目。

對許多人來說,要想成功,笨鳥先飛是最好的方法。只要多付出,不怕苦,一樣可以做得很好,關鍵在于能否持之以恒。

永不滿足于已有的成就,以更大的熱情去獲取更大的成功,不斷地給自己加壓,不斷給自己創造成功的機會,永遠不讓發動機熄火,才能使自己的生命之車駛至盡可能遠的奇境。

齊白石本是個木匠,靠著自學,成為畫家,榮獲世界和平獎金。然而,他始終不滿足于已經取得的成就,不斷吸取歷代名畫家的長處,改變自己作品的風格。他60歲以后的畫,明顯地不同于60歲以前。70歲以后,他的畫風又變了一次。80歲以后,他的畫風再度有了變化。據說,齊白石一生中,畫風至少變了五次。即使他已80高齡,還每日揮毫不已。有時,來了客人或身體不適,不能作畫,過后也一定補畫。正因為齊白石在成功之后仍然馬不停蹄,所以他晚年的作品比早期的作品更為成熟,形成了獨特的流派與風格。

美籍中國物理學家丁肇中教授,因發現“J”粒子而獲得1976年度的諾貝爾物理學獎金。他繼續發奮攻關,于1979年又獲重大成果——發現了“膠子”。他為什么能接連獲勝呢?這是因為他在獲獎后不但沒有放松自己,反而自我加壓。他每天只睡四至六小時,硬是擠出時間用在科學研究上,決不因獲獎而增加社會負擔或放慢前進的步伐。

面對現實,自暴自棄,甘居人后,還不如來個“先飛”、“多練”,由勤而熟,由熟而巧,通過以勤補拙,成為“巧鳥”。

突破自己,創造奇跡

世界上萬事萬物都有自己的規則,正所謂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但是,過于沉溺于規則中,就容易形成一種思維定勢,固守在一個小圈子里走不出來,離機遇和成功也就越來越遠。所以,我們有時需要突破一下自己,改變一下自己的思維,換一個角度看問題,你會發現,不可能的一切都變成了可能。

大象能用鼻子輕松地將一噸重的行李抬起來,但我們在看馬戲表演時卻發現,這么巨大的動物,卻安靜地被拴在一個小木樁上。

因為它們自幼小無力時開始,就被沉重的鐵鏈拴在木樁上,當時不管它用多大的力氣去拉,這木樁對幼象而言,實在太沉重,當然動也動不了。不久,幼象長大,力氣也變大了,但只要身邊有樁,它總是不敢妄動。

這就是思維定勢。長成后的象,可以輕易將鐵鏈拉斷,但因幼時的經驗一直留存至長大,所以它習慣地認為(錯覺)“絕對拉不斷”,所以不再去拉扯。從人類來看也是如此——雖被賦予“頭腦”這一最強大的武器,但因自以為是而將其擱置一邊,于是徒然浪費“寶物”,實是愚蠢之人。

由此可知,不只是動物,人類也因未排除“固定觀念”的偏差想法,而只能以常識性、否定性的眼光來看事物,理所當然地認為“我沒有那樣的才能”,終于白白浪費掉大好良機。除了這種靜止地看待自己的形而上學的錯誤外,用僵化和固定的觀點認識外界的事物,有時也會帶來危害。比如,通常我們都知道,海水是不能飲用的,可是如果抱定了這種認識,也可能犯下嚴重的錯誤。

一次,一艘遠洋海輪不幸觸礁,沉沒在汪洋大海里,幸存下來的9名船員拼死登上一座孤島,才得以活命。但接下來的情形更加糟糕,島上除了石頭,還是石頭,沒有任何可以用來充饑的東西。更為要命的是,在烈日的暴曬下,每個人都口渴得冒煙,水成為了最珍貴的東西。盡管四周是水——海水,可誰都知道,海水又苦又澀又咸,根本不能用來解渴。現在9個人唯一的生存希望是老天爺下雨或別的過往船只發現他們。

他們等了很久,沒有任何下雨的跡象,除了一望無邊的海水,沒有任何船只經過這個死一般寂靜的島。漸漸地,他們支撐不下去了。8個船員相繼渴死,當最后一位船員快要渴死的時候,他實在忍受不住,撲進海水里,“咕嘟咕嘟”地喝了一肚子海水。船員喝完海水,一點兒也覺不出海水的苦澀味,相反覺得這海水非常甘甜,非常解渴。他想:也許這是自己渴死前的幻覺吧,便靜靜地躺在島上,等著死神的降臨。他睡了一覺,醒來后發現自己還活著,船員非常奇怪,于是他每天靠喝海水度日,終于等來了救援的船只。

后來人們化驗這里海水發現,這兒由于有地下泉水的不斷翻涌,所以,海水實際上是可口的泉水。習以為常、耳熟能詳、理所當然的事物充斥著我們的生活,使我們逐漸失去了對事物的熱情和新鮮感。經驗成了我們判斷事物的唯一標準,存在的當然變成了合理的。隨著知識的積累、經驗的豐富,我們變得越來越循規蹈矩,越來越老成持重,于是創造力喪失了,想象力萎縮了。思維定勢已經成為人類超越自我的一大障礙。

標新立異者常常能突破人們的思維常規,反常用計,在“奇”字上下功夫,拿出出奇的經營招數,贏得出奇的效果。

亨利?蘭德平日非常喜歡為女兒拍照,而每一次女兒都想立刻得到父親為她拍攝的照片。于是有一次他就告訴女兒,照片必須全部拍完,等底片卷回,從照相機里拿下來后,再送到暗房用特殊的藥品顯影。而且,在副片完成之后,還要照射強光使之映在別的像紙上面,同時必須再經過藥品處理,一張照片才告完成。他向女兒做說明的同時,內心卻在問自己:“等等,難道沒有可能制造出‘同時顯影’的照相機嗎?”對攝影稍有常識的人,在聽了他的想法后都異口同聲地說:“哪兒會有可能?”并列舉一打以上的理由說:“簡直是一個異想天開的夢。”但他卻沒有因受此批評而退縮,終于不畏艱難地研究完成了“拍立得相機”。這種相機的作用完全依照女兒的希望,同時,蘭德企業就此誕生了。老觀念不一定對,新想法不一定錯,只要打破心理枷鎖,突破思維定勢,你也會像蘭德一樣成功!

勇于挑戰,機遇在前

想要出人頭地,不僅要勇于挑戰擋在自己面前的“巨人”,而且要積極應對別人對自己的挑戰。挑戰催人奮發,促人成長;挑戰帶來痛苦,也帶來歡樂……

成功創造于不斷的挑戰,挑戰自然,挑戰他人,更要挑戰自我。

有競爭的環境,才能激發人的競爭意識,才能調動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潛能。如果員工在自己的工作中,不敢挑戰企業的“巨頭”,那他永遠只配做別人的下屬;不敢挑戰自我,那他永遠也沒有變化,終究有一天他會被淘汰出局。工作需要挑戰,只有在挑戰中,才能帶來企業和個人的發展。

兩個鄉下人外出打工,一個去上海,一個去北京。可在等車時,各自都改變了主意。因為他們聽到鄰座人議論說,上海人精明,連問路都要收費;北京人質樸,見到吃不上飯的人不但給饅頭還給衣服。原打算去上海的人想,還是去北京好,掙不到錢也不會餓著,他慶幸自己還沒有上車;原打算去北京的人則想,還是去上海好,給人帶路都能掙錢,還有什么活不掙錢的?他慶幸自己還在車站。于是他們在退票處相遇了,互相換了車票,原準備去上海的去了北京,原準備去北京的去了上海。

去北京的發現,北京果然好。他初到北京的一個月里,什么事也沒干,竟沒餓著,不僅銀行大廳里的純凈水可以白喝,而且大商場里歡迎品嘗的點心也可以白吃。

去上海的人發現,上海果然是可以發財的地方,干什么都可以賺錢,擦皮鞋可以賺錢,弄盆涼水讓人洗臉也可以賺錢。憑著鄉下人對泥土的深厚感情和獨特認識,他在建筑工地上弄了10包含有沙子和樹葉的土,以“花盆土”的名義向愛養花的上海人兜售,一天就賺了五六十元。一年后,他憑出售“花盆土”竟在上海有了一間小小的鋪面。后來,他又發現,清洗公司原來只負責清洗樓面不負責清洗招牌。他立即抓住這一空當,買了梯子、水桶和抹布,辦起了小型清洗公司,專門負責清洗招牌。如今他的公司已經有150多名員工,業務由上海發展到杭州和南京等地。

不久后,他去北京考察清洗市場。在火車站,一個撿垃圾的向他要空礦泉水瓶子時,雙方都愣住了,因為五年前他們換過一次車票。

面對挑戰,強者會迎難而上,并在挑戰中激發自己的潛能,創造發展的機會;弱者卻會選擇逃避,樂于接受平庸,安于享受暫有的一切。面對挑戰,你又會做出哪種選擇?

選擇環境,結識機遇

環境相對于個人的力量來說是強大的,不同的人在一生中面臨的環境不同,有好有壞,有高有低,但環境的好壞高低只能表示命運的起點,而不是命運的整個過程。

周圍的環境是愉快的還是不和諧的,身邊的朋友是經常激勵你還是經常打擊你,都關系到你的前途。大多數人體內都蘊藏著巨大的潛能,它酣睡著,它一旦被外界的東西激發,就能做出驚人的事情來。可以激發一個人潛能的事情往往是微不足道的,也許是一句格言,也許是一次講演,也許是一則故事,也許是一本書,也許是朋友的一句鼓勵……

在這里,我們應該進一步明白,適應環境其實并不是我們利用環境資本的最佳方式。適應環境大多是我們在無法改變現狀情況下的一種無奈選擇,比如我們年幼時,是無法改變家庭環境的;作為普通個人,我們是無法改變大的時代環境的。而事實上,在你能夠選擇的范圍內,積極主動地選擇對個人有利的發展空間才是掌控環境資本的最高境界。

李斯是秦朝的丞相,輔佐秦始皇統一并管理中國,立下汗馬功勞。可鮮有人知,李斯年輕時只是一名小小的糧倉管理員,他的立志發奮,竟然緣于一次上廁所的經歷。

那時,李斯26歲,是楚國上蔡郡府里的一個看守糧倉的小文書。他的工作是負責倉內存糧進出的登記,將一筆筆斗進升出的糧食進出情況認真記錄清楚。日子就這么一天天過著,李斯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直到有一天,李斯到糧倉外的一個廁所方便,就這樣一件極其平常的小事竟改變了李斯的一生。李斯進了廁所,尚未解手,卻驚動了廁所內的一群老鼠。這群老鼠個個瘦小干枯探頭縮爪,且毛色灰暗,身上又臟又臭,讓人惡心之極。李斯看見這些老鼠,卻忽然想起了自己管理的糧倉中的老鼠。那些家伙,一個個吃得腦滿腸肥,皮毛油亮,整日在糧倉中大快朵頤,逍遙自在。與眼前廁所中這些老鼠相比,真是天上地下啊!

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環境不同,命運也就不同。自己在這個小小的上蔡城里這個小小的倉庫中做了八年的小文書,從未出去看過外面的世界,不就如同這些廁所中的小老鼠一樣嗎?整日在這里掙扎,卻全然還不知有糧倉這樣的天堂。

李期決定換一種活法,第二天他就離開了這個小城,去投奔一代儒學大師荀況,開始了尋找“糧倉”之路。20多年后,他把家安在秦都咸陽丞相府中。“人生如鼠,不在倉就在廁”這句流傳千古的名言不知改變了多少人的命運。人的命運有好有壞,生于倉的命運自然要好過生于廁的命運;如果生于廁的安于現狀,得過且過,那么在廁的也就注定只能永遠在廁了。但是也有其中不安分者,他們認定命運是可以改變的,所謂“山不過來,我就過去”,通過抱持一種改變命運的理想信念,并且努力實踐之,最終把自己從壞的命運中拯救出來。在人生命運轉折的關鍵處,每一個人都應該問自己,現在所處的環境,是在倉還是在廁?

坐井觀天,你只能做井底之蛙;只有那些勇于跳出井底的人,才有希望擁抱一片燦爛的天空。

天下的路是相連的,世上的事是相通的。一個人的成功,最初往往是從固有想法的改變開始。小小的改變,結果大大的不同!

敢于夢想,邂逅機遇

成功學大師拿破侖?希爾說:“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一個意念。”如果一個人決心要擺脫貧窮,那么富裕肯定不會遠。沒有夢想,可能變成不可能;有了夢想,就能把不可能變成可能。

請你立即給自己一個夢,請你從現在開始一定要默認:今天是我新生命的開始,我一定會成為改變自己、家族、團隊、民族、人類命運的人,我說到做到,我的未來必定輝煌。

美國著名影星、加利福尼亞州州長阿諾德?施瓦辛格在清華大學進行了演講,與清華學子“面對面”分享他人生的酸甜苦辣。他演講的主要內容為“堅持夢想”,精彩的演講引起了聽眾的強烈反響。

施瓦辛格說:“不管你有沒有錢或工作,不管你是否受過短暫的挫折和失敗,只要你堅持自己的夢想,就一定會成功!”施瓦辛格說,自己小時候體弱多病,后來竟然喜歡上了舉重,最初也受到了一些人的嘲諷和質疑,可他苦練后鑄就了一副強壯的身板,并贏得了世界級比賽的健美冠軍。而在隨后的從影、從政過程中,外界的質疑也從未中斷過,可他沒有動搖,最后還是將夢想一個個地變成了現實。

“你們應該走出去,大膽地實現自己的夢想,為了你們的學校,為了中國,為了世界!”他告訴聽眾。

是的,有夢想才會成功,有夢想才會有機遇,天上永遠不會掉餡餅,只有自己奮斗,才能得到又大又香的餡餅。

本田汽車公司的創始人本田宗一郎從小就有偉大的夢想。本田宗一郎從小家境非常貧困,由于父親是鐵匠并兼修自行車,在耳濡目染中,他對機車產生了興趣。小時候,當他第一次看到機車時,簡直入了迷,他回憶道:我不顧一切地追著那部機車,我深深地受到震動,雖然我只是個小孩子,我想就在那個時候,有一天我要自己制造一部機車的念頭已經產生了……

20世紀50年代初期,本田宗一郎推動自己的公司進入本已非常擁擠的機車工業,五年內他成功地擊敗了機車工業里的250位對手。他“夢想”中的機車在1950年推出,實現了兒時制造更好的機器的夢想。在1955年,他在日本推出“超級綿羊”系列產品,1957年這種產品在美國推出,這種不同凡俗的產品,加上創意新穎的廣告口號:“好人騎本田”,使本田機車立刻成為暢銷的熱門產品,也改變了已經奄奄一息的機車工業。到了1963年,本田機車幾乎在世界各個國家都變成了機車工業里最主要的力量,讓意大利的機車和美國的哈雷機車公司大敗。

而蓋茨有一個這樣的夢想:將來,在每個家庭的每張桌子上面都有一臺個人電腦,而在這些電腦里面運行的則是自己所編寫的軟件。正是在這一偉大夢想的催生下,微軟公司誕生了,也正是在這個公司的推動和影響下,軟件業才從無到有,并發展到今天這種蓬勃興旺的地步。

偉大的夢想造就了天才,并促使這些天才們努力追逐自己的夢想,最終走向成功。

只要你想,并為之奮斗,你就可能做成任何事。請給自己一個夢吧,哪怕這個夢想一開始比較瑣碎。

一位記者采訪一位民營企業家時,這位農民出身的企業家思維跳躍得厲害,時不時會從現實回憶到年少時,說年少時的種種苦處。采訪結束,他站在自己剛裝修完的辦公室的落地窗前,說:“如果鄰居還在世的話,也許會為自己的話感到羞愧。”

這里面有一個故事。這位企業家少時貧困,家徒四壁,三個弟兄一季里只有一件衣裳可以換,白天汗水浸濕了,晚上脫下來洗,放在火爐上烤干,第二天早上再穿上。收割晚稻的時候,他到鄰居家借一輛獨輪車,可是鄰居卻對他一陣數落:“怎么窮得連個獨輪車也置辦不起,還枉做什么人?”這句話幾乎把他擊倒。他沒有借到車,也無法置辦得起獨輪車。晚稻收割完后,他執意走出家門,到南方去打工。

他走的時候只有一個愿望,就是賺足置辦一輛獨輪車的錢和一家人衣料的錢。

到了南方后,很快他就有了這筆錢。但他想如果能像鄰居家里一樣有漂亮的家具就可以。于是,他又干了幾年,那時他擁有的錢可以置辦一套漂亮的家具了。但他又有了新愿望,他想造和鄰居一樣的磚房,想擁有鄰居那樣的自行車……他在南方生活了六年。回來的時候,他擁有的財富超過了鄰居。他依靠那筆錢成立一個小型的建筑隊,然后又承包村里的紅磚廠,幾年之間他的業務就滾雪球一樣地擴大。他適時移師城市,借著房地產熱,又賺了個盆滿缽足。現在他已不是那個連輛獨輪車也置辦不起的窮小子了,他擁有一輛價值80多萬元的奔馳轎車。

他成功了,有誰知道促成他成功的只是當初的一輛獨輪車呢!

大成功者是大夢想家,大夢想家一定是大磨難者。偉大的成功需要偉大的理想,在現實生活中,許多偉大夢想的成長往往又始于微小的理想。

比爾?蓋茨最初的夢想不可能是想當世界首富,他只不過想從事自己喜歡的電腦行業而已。有一位只有小學文化程度的作家從來沒有想過自己要當全國知名作家,他很長時間最大的愿望只是想再發表一篇文章。

微小的理想也是一種動力,千萬不要嘲笑,即使真的很微小很可笑。微小的理想有時候就是一棵柔弱的小樹苗,你可以嘲笑現在,卻不能嘲笑它的將來,因為它還有足夠多的時間可以成長。只要它生長的方向是對的,那么它未來的世界就是對的。

主站蜘蛛池模板: 来安县| 清新县| 巴楚县| 建昌县| 集安市| 建昌县| 绥滨县| 东海县| 景宁| 嘉义县| 嘉义县| 当雄县| 眉山市| 松溪县| 万载县| 哈密市| 和顺县| 辽阳市| 天门市| 德钦县| 天门市| 玉田县| 琼海市| 临夏县| 城固县| 固镇县| 三原县| 和顺县| 龙川县| 晋州市| 聊城市| 金昌市| 和田市| 安图县| 曲阜市| 吉林市| 穆棱市| 眉山市| 河北区| 合阳县| 韶山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