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股票投資四項基本原則
- 每天讀一點大師投資學
- 周夏
- 3112字
- 2013-08-02 19:35:41
對于大多數中小投資者來說,普通股相對于優先股可能更是一種大家耳熟能詳的股票形式。普通股票是指能夠上市交易、投資者能夠自由買賣的股票,在公司破產時必須等到其他所有對象(包括優先股)清算結束后才能參與清算,投資風險相對較大,但收益相對較高;優先股所有者取得固定的股息,且股息支付必須先于任何普通股股利的支付,投資風險較小,但收益相對較低。
由于優先股持有者往往是機構投資者,因此對于廣大中小投資者來說沒有太大的實際投資意義。因此,平日所說的股票實際是一種普通股,投資者能夠自由買賣。對于防御型投資者,本杰明·格雷厄姆給出了十分簡單易行的普通股股票投資操作方式。投資者應該遵循以下四個基本原則。
1.股票池的適度多樣化。多樣化是和投資的“安全邊際”緊緊聯系在一起的,適度的多樣化意味著在分散風險的同時能夠保證一定水平的收益。本杰明·格雷厄姆認為適度多樣化的股票池應該包括最少10種、最多30種的不同股票。本杰明·格雷厄姆的這種“適度多樣化”可能仍然存在“過度多樣化”的問題。在后來的研究中發現,超過10種不同股票的股票池組合的風險相差無幾,其收益也基本已經接近市場基準收益。因此,對于中小投資者來說,投資不少于3種不多于10種的不同股票,或許是一種更為合適的“適度多樣化”投資組合方式。
2.選擇穩健出色的公司股票。本杰明·格雷厄姆認為,投資者股票池中每一只股票對應的公司都應該是較大的、突出的和謹慎投資的。投資者應該學習一定的公司財務知識,或者至少能夠基本了解公司財務報表以及財務數據所反映出來的信息。完整可信的財務信息是了解所投資公司的最便捷方式。
3.選擇股利支付長期連續的公司。股票池中的每一個公司都應該具有長期且連續的紅利支付記錄,這些記錄都可以在公司公布的審計報表中體現出來。對于美國的投資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指出,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中的所有證券均滿足這個紅利要求,并建議選擇股利連續支付至少從1940年開始的公司。對于中國成立并不太久的股票市場,由于任何公司股利支付都不長,因此投資者只能選擇股利支付歷史相對較長的公司股票,這些信息都可以在上市公司季報或者年報中得到反映。
4.明確愿意支付的價格界限。這是“安全邊際”投資中最為重要的一步。投資者應該聯系過去7年某股票的平均收益,確定自己愿意接受的“安全邊際”,并表明其愿意為一只股票所支付的價格的上下限。本杰明·格雷厄姆建議,這個界限應該設置為平均收益的25倍,并且不多于最近12個月的20倍。他認為:“這個界限幾乎將所有最強的和最流行的公司從證券組合中去掉了。特別是,它實質上取消了在過去很多年中被投機型和機構投資者所喜歡的整個成長股目錄?!?
另外,本杰明·格雷厄姆也為防御型投資者指出了一條風險收益相對適中的個人投資方式,那就是投資于共同基金。由于共同基金是專業機構投資者代投資者管理資金,其投資模式更為專業,并能夠廣泛地分散風險,其收益介于債券和股票投資之間。因此,基金投資也受到很多防御型投資者的歡迎。
克制狂熱的投機情緒:進攻型投資者的三大投資守則
“僅僅由于收益誘人而去購買缺乏足夠安全性的債券或優先股是不明智的。進攻型投資者應該從與防御型投資者相同的基礎開始,即在高等級債券和以合理價格購買的高等級普通股之間進行資金的分配?!?
——本杰明·格雷厄姆
進攻型投資者通常涉足的投資品種很多,包括優先股、公司債券、國內政府債券、外國政府債券、首次發行的新股等。對于這些投資品種的選擇,進攻型投資者應該理智地克制自己狂熱的投機情緒,對各種誘人的投資品種應該適當取舍。對進攻型投資者來說,采取一種消極的方式或許是一種更為有效的投資策略。
1.謹慎選擇次級債券。按照債券五級分類法,次級債券位列正常、關注、次級、可疑和損失五級分類中的第三位,已經成為不良資產。然而,正是由于次級債券“不良資產”這一性質,使其收益率通常十分誘人,其回報率往往可以達到8%甚至更高。如果進攻型投資者過于關注次級債券的高收益特征而忽略其潛在的高風險,過度投資于次級債券,一旦公司無力償還,投資者極有可能蒙受巨大的損失。
2008年爆發的美國次貸危機,其實正是次級債券投資失敗的一種表現。各大投資銀行將次級貸款打包并證券化,便產生了次級債券。經過重新“粉飾”和“包裝”的次級債券在二級市場活躍交易,高額的收益率沖昏了所有投資者的頭腦,包括大型機構投資者和中小私人投資者。長時間的風險積累終于因為雷曼公司的倒閉而全面爆發,全球經濟都在這次危機中陷入停滯甚至倒退的泥潭。
慘痛的教訓應該讓進攻型投資者清醒地認識到,次級債券應該謹慎選擇。在沒有完全把握的情況下,完全可以放棄對次級債券的投資,轉而投資風險極小的本國政府債券或者信用評價很好的大公司債券?!鞍言撍赖拇蝹艚o昏頭昏腦的投機者吧!”正像本杰明·格雷厄姆所說的那樣,進攻型投資者所要做的是勇敢地探索通往成功的捷徑,而不是把自己推向沼澤不能自拔。
2.聰明的進攻型投資者不應對新股(IPO)炒作過于狂熱。新股炒作在短期內經常被證明能夠給投資者帶來極為豐厚的投資收益。長期以來,各成熟股票市場新股首日發行平均收益率可達20%,而在中國竟可達到驚人的200%!對于IPO首日發行的“溢價之謎”(所謂IPO首日發行的“溢價之謎”,是指新股發行當日成交價遠遠高于其上市發行前確定的發行價格的現象),越來越多的學者認為這跟市場中存在大量過度狂熱的投機分子有關。
投機意味著非理性,因此新股的高收益存在相當程度的非理性原因。這種非理性的高收益必然是一種不可持續的狀態,在長期中,昔日的新股價值必將回到其應有的理性狀態。高價格向低價值的回歸,常常引發所謂的“價格崩潰”現象,很多投機分子不得不為自己當初的狂熱付出代價。
本杰明·格雷厄姆的建議是,進攻型投資者應該適當關注新股,并嚴格審查其價格是否已經遠遠高于其應有的價值。如果公司的確前景光明,那么應該考慮長期持有該股票。這樣投資模式便不再是單純的新股投機,而是轉變為長期的價值投資。
3.用金融衍生工具對沖短期投資風險。對于普通投資者來說,“買空”和“賣空”操作可能是最為常用的兩種對沖操作工具。所謂“買空”,是指當投資者認為證券價格將要上漲時,向某一機構借入資金以現有價格購買該證券,等到未來某日價格確已上漲后,賣出該證券返還當日借款并支付給借款人一定報酬的行為。“賣空”與“買空”相對,是指投資者認為證券價格即將下跌,向某一機構借入一定數量的該種證券,以現行價格賣出,待到證券價格果真降低后,以后來的價格買入同樣數量的證券歸還該機構,從中賺取收益的行為。
金融衍生工具的對沖操作常用來規避短期市場波動風險。當投資者選擇某一股票后,盡管其在長期中具有可觀的收益,但是在短期內投資者仍然可能蒙受損失。進攻型的投資者無法僅滿足于長期的價值增值,他們認為自己應該在短期內對沖因為股價下降帶來的損失。具體操作如下:
投資者的股票池中某一股票價格突然劇烈波動,而其在長期中具有很好的投資價值。如果投資者預見其價格仍將上升,那么他只需要適當關注而不必采取任何操作。如果他預見其股價即將下跌,對自己的短期收益造成影響,此時他應該進行適當的“賣空”操作,“賣空”的收益正好可以彌補因股價下跌帶來的損失。
除了“買空”和“賣空”操作,常用的還有將期貨和反向期權交易捆綁使用的風險對沖方式等。這些金融衍生工具都為進攻型投資者提供了可靠的風險規避手段。目前,我國剛剛開放部分合格機構投資者的“融資融券”業務,其基本思想與“買空”和“賣空”一致。相信在不久的將來,我國所有的大中小投資者都能夠利用該項操作來有效地規避短期風險,投資者的投資方式也會更加多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