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5評論

第1章 如是參禪(1)

禪宗主張頓悟是指接引中根機的人,而上根機的人則明白:不待頓悟,如來智慧功德本來就是具足的,本來就是圓滿的,本來就在佛地,如果不承認這一點,縱然修三大阿僧祗劫也不會見到佛的影子。有修有證有次第,都是對接引下根機的人而言。能夠找到房門的開關,剎那間門就打開了,萬年的黑暗剎那間就消失了,哪里還有慢慢消失一說呢?所謂:“到家都是親人,途中總有親疏。”密宗、禪宗、凈土等宗,若站在究竟意義上講,是沒有區別的,都是靠心在修行,但還沒到家,站在門外就有千差萬別了。

如果自認為可以修成佛,那么注定你成不了佛,你與佛無緣。為什么呢?因為眾生本是佛,還成什么佛呢?真是頭上安頭。成佛與不成佛皆是戲論,乃方便語。佛就是眾生,眾生本是佛,佛與眾生一體不二,有凡有圣皆是妄自分別矣。分明一片閑田地,過來過去問主公——真是多事。

還有“性命”的問題,也是說得最多的?!靶悦倍止沤穸加腥藸巵頎幦?。其實,如果丟掉性,那么命又將在哪里安身呢?如果沒有命,性又將在哪里發揮作用呢?道家批判佛家:“只修性來不修命,萬劫陰靈難超圣?!狈鸺遗械兰遥骸爸恍廾鼇聿恍扌?,此是修行第一病?!毙悦呤且徊皇嵌?,猶如一枚硬幣的兩面,翻來覆去只是一個東西。

有多少種類型的眾生,就有多少種類型的法門。但是,不管哪個法門,你首先應該擁有一些基本的態度。

最快樂的人生是:活在當下。

超越命運的人,往往是不執著后果的人,后果考慮得越多,越沒有辦法超越命運。

對待人生,我們應該以一個參與者的面目出現,而不是以一個旁觀者而存在。你想成長,成熟嗎?那就做一個參與者吧!生活猶如百味調,酸甜苦辣都得來點兒。

人生本來就沒有路,你敢沖過去,也就成了一條路。

人生沒有信仰,猶如沒有航向。

十全十美的人、事、物、理,永遠不存在,還是學會接受現實吧,一帆風順是不存在的,心想事成更是絕無可能,還是接受人生之路是彎彎曲曲的吧,彎彎曲曲就是人生之路。

修行與做人是一樣的道理——理清路則明。首先理要清,但是,理清不等于就不需要走路了,理清以后正是走路的開始。倘若沒有實修,單憑理論永遠不可能悟透自性。形而下的可以理悟,形而上的非實修不能悟透。

修行是怎么樣?不看心,不坐禪,專心做事心坦然;倘若有事就有事,我心還是安安然,要是把事推兩邊,是非煩惱永不斷;接受它,它消失,推卻它,它更大,不取不舍方到家。

而我們的生活又是如何?面子放不下,好勝心放不下,發財心放不下,理想之心放不下……總是處在取舍之間,當然就煩惱多多了。

修行還不僅僅如此,所謂“三世一切諸如來,最勝菩提諸行愿?!蔽┯凶巫尾痪氲厝蝿谌卧共耪劦蒙鲜切衅兴_道。欲證得圓滿的菩提圣果,唯一的辦法便是行愿。三世諸佛如來成就的路線都是這樣:第一是見地,第二是修證,第三是行愿。通過行愿,果位才能圓滿,悟到的東西,證得的境界,通過行愿后才扎實牢固。

能夠把三藏十二部經講得天花亂墜的人,倘若沒有明心見性,仍然是在六道輪回之中,更談不上是善知識。所謂的“善知識”乃過來人也。走進去,再走出來,方謂善知識;僅僅走進去,還沒有走出來,則不名為善知識,只能說是一個有修行的人而已。

何謂參話頭?首先應明白何謂話頭,然后才知道如何參話頭。一念不生謂話頭,若生一念叫做話尾(這是上根器人參的話頭)。若上上根器之人參話頭則又不然,一念相續,永不間斷,看住念頭,不緊不松,不冷不熱,不取不舍,無形無相,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看住它,最后與它融為一體,方為參上上話頭。

看話頭和參話頭有何區別?看話頭偏向于定,參話頭則偏向于慧??丛掝^無疑情(也即看住它,把散亂心收攝回來),參話頭則帶有疑情在用功(“參”有往里面深研之意),也即在用心參究一個問題。

看話頭也即看住它,但沒有用心思維,通常是先看話頭,抓住話頭以后,再參話頭。抓不住話頭,頭腦亂糟糟的,又如何參話頭呢?

參話頭是拋棄頭腦,拋棄文字、語言、形象,用心來參,用定來參,用覺照來參,用空靈來參,慧光一閃,答案出現,清楚明白。

當然,如果能提起覺照用功夫的話,何需參話頭?平時在吃喝拉撒當中也就是在用功,與吃喝拉撒并行也是在修道,和財色名利打成一片,也即和道同一體。一念不生是定非禪,但不是正定,是邪定,更不用說能開智慧了。有觀照心存在才是正定,才是正禪。

真正的觀照不是在心里自問自答。凡是在語言文字上用功,在形象上用功,在心意識上用功,皆屬外道。拋開心意識才談得上用功,才能讓覺照出現。

何謂定力?不取不舍,不隨不亂,是名定力。

何謂定境?定中出現的現象,也即境界,故名定境。

參公案、看話頭、念佛,靠的都是定力,不被境轉也是定力使然。

現在這個時代的修行人要想入定,最好的辦法就是在動中修定。在動中修出來的定,若面臨事情時,還有點作用;若在靜中修出來的定,一旦事情出現,這點定力早就被事情轉進去了,也即進入了定境。定境能讓人狂妄,讓人散亂,讓人發瘋,讓人傲慢,讓人不信因果……

明心見性和出現神通及開智慧,靠的都是定力,而不是定境,倘若有了定力做基礎,再深入定境,那又另當別論了。

你坐禪的時間比別人多,為什么功夫上不去呢?因為你的見地不清楚,理清路才明;因為你的心從來沒有集中過,都是以散亂心在坐禪;因為你的信心不夠,在用功的過程中,一直都在懷疑自己,懷疑老師,懷疑這個方法;因為你沒有長遠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因為你的私心太重,財色名利想得到,佛果更想得到;因為有點小聰明,懂得的多,反應快,處處都表現得比別人強,從來不愿輸給別人;因為你沒有慈悲心,從來沒有發過大愿,缺少這股動力;因為你見到師父才想到“道”,不見師父,就想到功名利祿、房子、車子、兒女、夫妻、好衣服、好家具……

修行、做人、做事都必須用心去體驗,當你全心地經驗了以后,才有資格去論述,否則,你所講的都是猜測、估計、想象,絕不是體悟。

信要全信,行必真行。信佛無需體驗,學佛就是體驗佛。信佛只需要信有佛、有地獄、有天堂、有輪回、有報應……就行了。學佛則不然,學佛包含了信佛,信佛不包含學佛。信佛永遠成不了佛,學佛將來也做佛,學佛將來必定是佛,學佛當下就是佛,就是佛在做一切。

你愿意學佛嗎?還是信佛吧,信佛容易,學佛難,學佛的心量,學佛的智慧,學佛的言行,學佛的悲心,學佛的精神……難、難、難!

世界上動蕩,那是因為我們的心在動蕩;世界上混亂,那是因為我們的心混亂。世界上所有的一切,都是我們內在的投影。因為我們內在有動蕩,有混亂,有爭斗,投射到社會上,社會上才有這些。如果你心平氣和,集中心力,世界上的混亂和動蕩就不會影響你,這時,你的功夫也許會進步得更快!

真理不僅是在悟道者的身上,未悟道者的身上也有真理。一旦你完全追隨某個人時,也就意味著你不再追隨真理。真理不該分種族,不該分宗教,真理是屬于全人類的。

所以,要想證悟到終極的真理,或是得到真正的快樂,你必須超越你的宗教信仰。宗教也是有局限性的,只有超出局限,才能與浩瀚的真理合二為一,得到究竟的解脫。

真正開悟的人講的都是自己內在的“心經”,因為他的心與真理是統一的,所以他不會死板地引經據典,他總是講“我的心經”。

那么,這個“我”究竟是什么?其實,“我是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先把自己的習氣毛病、欲望、妄念這些添加物,徹底地剝光,然后“真我”才能自然地顯現。要找到礦石寶藏并不難,但得先把浮土刨光。

什么叫做無我呢?沒有了主觀和客觀意識就達到了無我的境界,本來面目也就出現了,正是主觀與客觀意識這些添加物掩蓋了我們的本來面目。人往往都活在這樣的狀態中:回憶過去,渴望未來,錯過現在。

圣人的風范,禪者的風范都是不回憶過去,不渴望未來,只活在當下。

活在當下,又不執著于當下,三際(過去、現在和未來,即時間和空間的概念)盡空之時,身心內外才會有一個質的飛躍,這些添加物一旦空寂,宇宙的巨大能量便和你合二為一。

三際都是頭腦創化出來的,包括成功與失敗、好與壞、對與錯、愛與恨、貧與富……對于一個悟了道的人來講,頭腦在作用,就是本來面目在作用;六根在作用,就是本來面目的顯現。

上架時間:2016-04-12 18:45:58
出版社:宗教文化出版社
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已經獲得合法授權,并進行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都安| 利津县| 安多县| 上杭县| 罗源县| 兰溪市| 昌平区| 枞阳县| 云南省| 贺州市| 祁东县| 昌江| 虎林市| 科技| 河源市| 修文县| 志丹县| 互助| 呼图壁县| 丰都县| 襄垣县| 牡丹江市| 龙川县| 永丰县| 新巴尔虎右旗| 香格里拉县| 江西省| 肥东县| 正镶白旗| 贞丰县| 炉霍县| 利辛县| 通海县| 托克逊县| 仙居县| 沙洋县| 昌图县| 福贡县| 油尖旺区| 沙洋县| 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