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男孩回家后反復思量了好久,最后決定去征詢父親的意見。父親想了想說:“兒子,我想這是你非常重要的一個決定,你必須要拿定主意。”
經過再三考慮,好幾天之后,他決定原稿交回,并且一個字都沒改。他告訴老師:“即使拿個大紅字,我也不能改,因為這是我的夢想。”
蒙提此時向眾人表示:“我之所以要提起這個故事,是因為各位現在正坐在二百畝農場內,也正坐在占地四千平方英尺的豪華住宅中。同時,那份中學時寫的報告我還保留著。”他頓了一下又說,“兩年前的一個夏天,那位老師帶了一些學生來這座農場露營一星期。離開時,他對我說:‘我很慚愧,在你上學時,潑了你的冷水。這些年來,我也對不少學生說過類似的話。幸虧你有毅力堅持自己的夢想。’”
生活需要合理分配
生活在于品味,有時不是通過別人的說教就可以體悟得到的。生活中我們的任何東西都可以有多種不同的分配方式,但一定要做得合理才好。
記得那年,我上大學,在離家的時候爸爸和我有個約定,那就是每月的十五日都給我寄五百元的生活費。
因為這是第一次自己管賬支配開銷,總覺得自己解放了,支出開始變得毫無規律。于是三天兩頭地找個理由與同寢室的兄弟們到校園餐館揮霍一頓。
很快一個月的生活費在半個月就花了個精光。第一個月,爸爸容忍了我的揮霍,并提前把第二個月的生活費寄了過來。有了這次機會,我很快就打消了顧慮,仍然是惡習依舊。第二個月、第三個月依然如此。
終于,在離第四個月的收款日還遙遙無期的時候,我就捉襟見肘了。這真成了大虧空。
萬般無奈我只好發了一封極其簡短的電報回家:“爸爸,餓壞了。”
爸爸也很快就回了電報,也很簡短:“孩子,餓著吧。”
生活真是讓人難以想象,離收錢的日子還有二十多天,可是只有不到三十塊錢了。在其后的日子里,我絞盡了腦汁,節衣縮食,出手之前錙銖必較。終于還是把那段難挨的日子熬過去了。
從那以后,我不再揮霍,學會了精打細算,懂得了什么是過日子。我后來還發現,如果能稍稍收斂一下,把不必要的一些支出取消,其實每月有四百元生活費就足夠用了。剩下的那一百元就可以自由分配了。
再后來,我每月都積攢下一些盈余,我用這些錢買了自己喜歡的書、卡帶、CD,還有了旅游和捐款的費用,當然吃餐館也有了機會。原來不揮霍可以做得這么完美,這遠比只用于吃喝上有意義多了。
夢想的完美
誰都在為自己做著夢幻般的藍圖構想,可這僅僅是我們自己的想法罷了。縱使我們用了一萬分的努力,有些東西也不是我們想當然就能夠得到的。因為人生是一個未知數,它不完全遵循我們的主觀意愿。
在一座美麗的山腳下,有一個男孩子,他住著一幢漂亮的大房子。他喜歡動物、跑車與音樂。他經常去爬樹、游泳、踢球,也愛欣賞漂亮的女孩子。他過著幸福的生活。
有一天,男孩見到了上帝,他對上帝說:“我知道自己長大了需要什么。”
“你需要什么?”上帝問。
“我要有一幢前面有門廊的漂亮房子,在門前還要有兩尊圣伯納德的雕像,并且要有一個后花園。我應該娶一個高挑而美麗的女子為妻,要很溫和的那種。她長著一頭黑黑的長發,一雙藍色的眼睛,會彈吉他,也有清亮的嗓音。
“我要有三個身體健壯的兒子,他們能和我一起踢球。他們長大后,一個當科學家,一個做參議員,我的小兒子將是橄欖球隊四分衛。
“我要成為一名專業的冒險家,并在途中有救人的英雄壯舉。對了,我還應該有一輛紅色的法拉利汽車。”
“你這個夢想真的很美!”上帝說。
后來,男孩一不小心,把膝蓋磕壞了,從此不能踢球了,更不能去冒險了。他學了商業經營管理。
男孩長大了,他娶了一位溫柔美麗的女孩,長著黑黑的長發,但卻不高,眼睛也不是藍色的。男孩沒有聽到過她唱歌,更沒有見過她彈吉他,卻見她做得一手好菜,畫得一手好畫。
他住在市中心的豪華高樓上,每天都可以看到藍藍的大海和閃爍的燈光。他的屋門前沒有任何雕像,有的只是一只長毛貓。
妻子為他生了三個女兒,最可愛的也是最小的那個一直是坐在輪椅里。三個女兒深愛著父親,經常陪父親去公園玩飛盤,這時小女兒總是坐在樹下彈吉他,唱著動聽的歌。
他的生活還算是富足、舒適,但他并沒有紅色法拉利。
他很是難過,因為上帝沒有滿足他的夢想。這簡真就是上帝在同他開的玩笑。最后他因悲傷住進了醫院。他又見到了上帝。“你為什么不讓我實現我的夢想?”他問。
“你已經實現了。”上帝說,“只是我想讓你驚喜一下,給了一些你沒有想到的東西。”
“我想你該注意到我給你的東西:一位溫柔美麗的妻子,一份好工作,一處舒適的住所,三個可愛的女兒,這是多么的幸福。”
“我是有這些,”他打斷了上帝的話,“可我以為你會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東西給我。”
“我也以為你會把我真正希望得到的東西給我。”上帝說。
“你希望得到什么?”他問,他從來沒想到上帝也有希望得到的東西。
“我希望你能因為得到了你所想要的東西而快樂。”上帝說。
后來他康復出院,幸福地住在高層公寓里,欣賞著孩子們的嬉笑和妻子的溫柔,晚上他們一起注視著大海,愉快地看著明明滅滅的萬家燈火。
誠信是金,之所以能夠得到別人信任,是因為自己曾作出過承諾。遵守自己的諾言是對自己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人格的肯定。
如果我們還不知道誠實守信是什么,那么就讓我們看看下面這兩則故事吧,也許我們可以發現一些閃光的東西。
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巴黎公社起義失敗之后。一位十六歲的少年要被處死,他已被帶上了刑場。這一處決將由一名軍官和十二名槍手執行。
臨被槍決時,這個少年忽然想起了什么,他對監刑官說,我的母親就在附近,她很窮,我這里有一塊金表,請讓我先把金表送給她,然后再回來受死。這位監刑官被這個少年能在臨死之前還有這樣的孝心所感動,就答應了少年的請求。望著少年跑走的背影,所有人都堅信,少年肯定是不可能再返回來了。監刑官心想,一個毛孩子,放了就放了吧。
讓人沒有想到的是,在一刻鐘之后,這個少年回來了。他對軍官說,很感謝您,先生,我把金表送到了,我想它會對我的母親有很大的幫助。現在可以了,來吧。
整個刑場一片死寂,軍官在那里愣了很久,他希望這里站著的不是自己。他緩緩地艱難地舉起手臂,跟著,十二支步槍顫抖著舉了起來……
另一個故事發生在解放前夕。有一位女傭一直在地主老財家里伺候一個地主姨太,后來地主一家決定逃往臺灣。在臨走之時,姨太將一個小檀木匣子悄悄地托付給女傭保管,希望在以后相見時能原物還給她。女傭說:“你放心,只要我在,木匣就沒不了!”
解放后,女傭成了家,她男人無意中發現了這個珍藏的小檀木匣,疑心里面藏有浮財,便要把它打開,女傭說,我答應過人家,你不要動它。如果你再這樣,我就去上吊。
自然災害那些年,人們都在饑餓的邊緣掙扎,自然,女傭一家也不會好過,他們都被餓得奄奄一息,出于無奈,男人又打起了木匣的主意,卻再次被女傭斬釘截鐵地拒絕了。后來,女傭患了癌癥,家里是窮得一分錢也拿不出來,病情在一天天加重,卻沒錢去住院。男人再一次與女傭商量著,是不是可以將木匣打開,如果能找到點什么值錢的東西,興許能救她一命,可是女傭還是斷然拒絕了。
數十載后,白發蒼蒼的姨太又回到了家鄉,女傭鰥居多年的男人遵照女傭臨終的遺言,鄭重地將小檀木匣原封不動地交還了她。木匣終于被打開了,匣內有的只是一大摞信箋以及幾件姨太舊時相好所送的信物——貝殼手鐲、雨花石、木雕飾物、竹笛……沒有一樣是值錢的東西。
不要走不回來
人們往往因為貪心而走不回來,這是在很多故事里我們都聽說過的。可是不僅如此,如果我們思路不對,很可能不是因為貪心也會陷入很深而走不回來。
有這樣一個故事,說一個貪心的人,他得到了一個神鳥的指示,說是他若一直向東走,就可以看到一個有一只雄雞的山,在那個山里有金子,但是必須得在雄雞啼鳴前走出那座山,否則就永遠也走不出來了。于是這個人就向東走去,果然在那里看到了那座有金子的山,滿山的金子,在月亮底下閃著光。這個人爬上山去往口袋里收著滿山的金子,可是他發現越往山里去,那里的金子就越好。他扔下到手的金子又去撿更好的金子。天快亮了,那只鳥對他說:“你快走吧,雄雞就要叫了!”這個人沒有理會只顧著撿金子。不一會兒,那只雄雞就叫了起來,雄雞口里吐出了滿山的大火……
然而生活中還有些人,他們不貪,可是也走不回來。
有一次,我要在客廳里釘一幅畫,請鄰居過來幫忙。我把畫按在墻上,正準備砸釘子,他卻說:“不能這樣,最好是釘兩個木塊,然后把畫掛上去。”我想也是,就讓他幫著去找鋸子。很快鋸子找來了,還沒有鋸兩下,他說:“這鋸子沒法使了,得先銼一銼。”
他又跑回家去取銼刀,銼刀拿來了,才發現也不能用,這把銼刀沒安把柄。為了給銼刀安把柄,他拿起斧頭又跑到灌木叢里去尋找小樹。砍了幾下才發現,那把生滿老銹的斧頭實在是不能用了,得先磨一下。
他又跑回來借了磨刀石,可是要想磨這把老斧頭,必須得把磨刀石定穩。為了固定磨刀石,必須得制作幾根固定磨刀石的木條。沒辦法,他只好又去找那位他認識的木匠。然而,他這一走,半天都沒有再回來。我只好把那幅畫一邊一個釘子釘在了墻上。
下午再見到他的時候,是在街上,他正在幫木匠從五金商店里往外搬一臺笨重的電鋸,他說:“木匠的電鋸壞了,得重買一臺才能鋸木條。”
工作和生活中,有些人往往會不知不覺地成了那個幫忙釘畫的人。他們認為要做好這一件事,必須得去做前一件事;要做好前一件事,必須得去做再前面的一件事。這樣的逆流而上,直到回歸為零,直至把原有積累忘得一干二凈。到最后,這種人看似忙忙碌碌,從早到晚一副辛苦的樣子,卻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了。也許起初,還有個眉目,可是一忙開就沒了頭緒了。
原味的味道
在瞬息萬變的生活中,人們很容易流入世俗,失去原有的東西,當然處理好待人接物,卻又不失去個人風格,這是一種社交能力。如果一個人在名利面前失去了自我,無論取得什么樣的成績,都不能不說那是一種高代價的失敗。
一位朋友總是愛品一下食物的原味,究其原因他也說不好為什么。比如在吃牛排時,他總要在未加醬之前,先切一小塊,細細地品嘗一下牛排的原味;喝咖啡時,也習慣在沒有放糖或奶精時,先啜一口,嘗嘗那種原有的苦澀味。
由于一部《蛹之生》,讓我認識了小野,他的每一部作品都吸引著我,使我一部又一部閱讀下去。這些年來,顯然他的作品的關注面更為廣泛、切入點也更加精準、技巧較原來理應是圓融純熟。但我卻覺著自己的關切熱度似乎已退,大不如以前幾年,是我移情別戀,還是他的魅力已減?
偶然在一家報紙上讀到一篇評論圍棋高手聶衛平今昔棋風之轉變的文章。文章說聶衛平這些年南征北討、東征西戰,將他的技巧磨煉得更加純熟,經驗更加豐富,下棋也就愈加穩重,但當年在北大荒,地處遼闊,百里不見一人,而培養出獨尊天地的霸氣,已不復見。換句話說,失去了“原味”!
驀然間,這才發現答案原來是“原味”。正是“原味”這兩個字讓我覺得小野離我愈來愈遠,小野已非當年我初識的小野。更為成熟后的小野,好比加入奶精和糖的咖啡,雖更容易入口,但我卻懷念苦澀的咖啡原味。
記得在上學的時候,同學們都迷戀師大附近的麻辣牛肉面,有一次我和同學們一起去吃,只見同學們個個涕淚縱橫,直呼過癮。我問其中一位“好吃嗎”,他邊擦眼淚、邊吸鼻涕地說:“辣得夠味!”我這才曉得原來同學們是被“辣”所迷惑,而忘了這牛肉面的“原味”。
生活中有時是不能否認作料的作用的,可這作料應該是要調到恰到好處,不過做到這點很難!也許看過電影《飲食男女》的人,會記得劇中郎雄飾演的大廚這一角色。說得很對,一個好廚師,就應該有敏銳的味覺,這味覺直接關系著作料摻放得適度與否。如果作料加放得不適當,必然會遮蓋了原味,改變了菜本身所有的特色;可是若作料恰到好處,除能保持原味,還能更加誘人。
從馬掌釘上失去國土
看似一個小小的疏忽,卻可能會鑄成無可挽回的大錯,這主要是因為這個疏忽正處在了事物關鍵的位置。所以我們在關鍵時刻一定要認真做事,切不可麻痹大意。
生死存亡就看這一戰了,國王理查三世要親自出馬,準備拼死一戰。里奇蒙德伯爵亨利帶領的軍隊正迎面撲來,這是一場決定誰來統治英國的戰斗。
戰斗就要開始了,國王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去為他備好自己最喜歡的那匹戰馬。
“戰斗就要開始了,你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要騎著它打頭陣呢。”
“你得等一下,”鐵匠回答,“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已沒有可用的馬掌了,我得找點兒鐵片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