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沿著成功的路標行走
- 小故事大道理十年精選
- 雅寧編著
- 2537字
- 2013-08-02 19:18:15
達克爾·戴爾高中畢業后,順從父母的意愿進了大學學習生物,但他只醉心于計算機。當時,他感到市場對個人電腦的大量需求并未得到充分滿足。而零售商店的個人電腦售價過高,并且銷售人員對電腦又不十分精通。針對這種情況,戴爾想出了一條賺錢的好路子:通過電話訂購向客戶直接出售按客戶要求組裝的電腦。于是,戴爾以低價收購庫存的電腦配件,并按客戶的需求組裝。同時又以低于零售價15%的價格出售。此后,訂單如潮。
戴爾離開了校園,用自己的積蓄辦了一家電腦公司。他向父母保證說,如果不能實現自己的目標,他將在秋天重返校園。此后,他便朝著這一目標努力奮斗。很快,他的公司成了全美發展最快的公司之一。邁克爾·戴爾也成了美國家喻戶曉的“神奇小子”。
戴爾的成功在于看準市場的同時,又為自己設定了一個明確的目標,這使他一躍成為神奇人物。
大道理:
一個明確的目標同積極的心態相結合是所有卓越成就的起點。要知道:成功并不在于轟轟烈烈,成功并不在于知名度的高低,成功并不在于財富的多寡。衡量成功的標準是生命的質量,是自我價值最充分的體現。
別把夢想帶進墳墓
五官科病房里同時住進兩位鼻子不舒服的病人。在等待化驗結果期間,兩個人都說,如果是癌,立即去旅行。結果出來了,甲得的是鼻癌,乙長的是鼻息肉。
甲當即列了一張告別人生的計劃單離開了醫院,乙住了下來。甲的計劃單是:去一趟拉薩和敦煌;從攀枝花坐船一直到長江口;到海南的三亞以椰子樹為背景拍一張照片;在哈爾濱過一個冬天;從大連坐船到廣西的北海;登上天安門;讀完莎士比亞的所有作品;力爭聽一次瞎子阿炳原版的《二泉映月》;寫一本書。凡此種種,共二十七條。
甲在這張生命的清單后面這么寫道:我的一生有很多夢想,有的實現了,有的由于種種原因沒有實現。現在上帝給我的時間不多了,為了不遺憾地離開這個世界,我打算用生命的最后幾年去實現還剩下的這二十七個夢。
當年,甲就辭掉了公司的職務,去了拉薩和敦煌。第二年,又以驚人的毅力和韌性通過了成人考試。這期間,他登上過天安門,去了內蒙古大草原,還在一戶牧民家里住了一個星期。現在這位朋友正在實現他出一本書的夙愿。
有一天,乙在報上看到甲寫的一篇散文,打電話去問甲的病。甲說,我真的無法想象,要不是這場病,我的生命該是多么的糟糕。是它提醒了我,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去實現自己想去實現的夢想。現在我才體會到什么是真正的生命和人生。
大道理:
在這個世界上,每個人都患有一種癌癥,那就是不可抗拒的死亡。人們之所以沒有拋開一切多余的東西,勇敢地行動起來,是因為總認為自己還會活得很久。正因為如此,使他們的生命有了質的不同——有些人把夢想變成了現實,有些人把夢想帶進了墳墓。
在心頭點燃一根火柴
老教授和他的兩個學生準備進溶洞考察。溶洞在當地人們的眼里是一個“魔洞”,曾經有膽大的人進去過,但都一去不復返。
他們在漆黑的溶洞里走過了十四個小時,這時一個有半個足球場大小的水晶巖洞呈現在他們的面前。他們興奮地奔了過去,盡情欣賞、撫摸著那迷人的水晶。待激動的心情平靜下來之后,其中那個負責畫路標的學生忽然驚叫道:“剛才我忘記刻箭頭了!”他們再仔細看時,四周竟有上百個大小各異的洞口。那些洞口就像迷宮一樣,洞洞相連,他們轉了很久,始終沒能找到退路。
老教授在洞口前默默地搜尋著,突然他驚喜地喊道:“在這兒有一個標志!”他們決定順著標志的方向走。老教授走在前面,每一次都是他先發現標志的。
終于,他們的眼睛被強烈的太陽光刺疼了,這就意味著他們已經走出了“魔洞”。那兩個學生竟像孩子似的,掩面哭泣起來,他們對老教授說:“如果沒有那位前人……”而老教授緩緩地從衣兜里掏出一塊被磨去半截的石灰石遞到他倆面前,意味深長地說:“在沒有退路可言的時候,我們唯有相信自己……”
大道理:
是啊,人生其實不就是一次最有意義的探險嗎?面對人生的許多“魔洞”,我們不能怨天尤人、自暴自棄,唯有自己在心頭亮起前行的火把,點燃渴望,堅定地走下去。
點燃熱情的火焰
著名大提琴家P·卡薩爾斯當年已九十高齡,還是每天堅持練琴四到五小時,當樂聲不斷地從他的指間流出時,他俯曲的雙肩又變得挺直了。他的疲乏的雙眼又充滿了歡樂。美國堪薩斯州威爾斯維爾的E·萊頓直至六十八歲才開始學習繪畫。她對繪畫表現出極大熱情,她在這方面獲得了驚人的成就,同時也結束了折磨過她至少有三十年的苦難歷程。
美國文學家R·愛默生曾寫道:“人要是沒有熱情是干不成大事業的。”大詩人S·烏爾曼也說過:“年年歲歲只在你的額頭上留下皺紋,但你在生活中如果缺少熱情,你的心靈就將布滿皺紋了。”
大道理:
熱情是一種良好的心態,它能消除你在工作、生活中的壓力。熱情有極大的價值,一個對生活、對工作充滿熱情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快樂的人。
保持愿望五十年
英國教師卡羅在整理舊物時,發現了一摞練習冊,是五十年前他所任教的幼兒園四十一位孩子的作文,題目是:未來我是……
他沒想到,它們竟在自己家里保存了五十年。
卡羅順便翻了幾下,很快就被孩子們那千奇百怪的自我設計迷住了,其中最讓人震撼的是,一個叫戴維的小盲童,竟認定他未來必定是英國的一個內閣大臣,因為在當時英國還沒有一個盲人進入過內閣。
卡羅突然涌起一種沖動:把這些本子重新發到這些同學手中,讓他們看看現在的自己是否實現了五十年前的夢想。
當地一家電臺得知這一消息后,為他發了一則啟事。沒幾天,書信向卡羅飛來。他們中間有商人、學者及政府官員等;他們都表示,很想知道兒時的夢想,很想得到那本練習冊,請卡羅給他們寄去。一年后,卡羅身邊僅剩下一個作文本沒人索要,他的主人正是那位小盲童。他想,這個可憐的人也許已經去世。畢竟五十年了,什么事都會發生的。
就在卡羅準備把這個本子送給一家私人收藏館時,他收到內閣教育大臣布倫克特的一封信。信中說,那個叫戴維的就是我,感謝您還為我們保存著兒時的夢想,不過我已經不需要那個本子了,因為從那時起,我的夢想就一直在我的腦子里,沒有一天放棄過。五十年過去了,我已經實現了那個夢想。今天,我還想通過這封信告訴我其他的四十位同學,只要不讓年輕時的夢想隨歲月飄逝,成功總有一天會出現在你的面前。
大道理:
愿望保持五十年,那么他很有可能實現這個愿望。更多的人,在成長的過程中,由于欲望、貪戀等原因早就遺失了美麗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