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時常相見
- 不遠不近的青春歲月
- 左岸2013
- 1257字
- 2013-07-23 13:47:23
在這所重點中學里,子涵覺得原來學校間的差距居然如此的大,不僅表現在學校的硬件設施上,更體現在生源方面。這所學校的生源主要還是各個重點小學,能有能力讓孩子上重點小學的家長同樣有能力讓孩子升入重點中學,這些學生的見識、談吐明顯更為突出,而且他們有很好的英語基礎,這是從來沒上過外語課的子涵望塵莫及的。
子涵的班主任趙老師是一位很有經驗、很有想法的語文老師,她總有一些可愛的設想參與到教學中,子涵很喜歡她,也喜歡她聲情并茂、生動靈活的語文課。這個老師也很喜歡這個班年齡最小的子涵,她覺得雖然這個孩子沒有別的孩子在課堂上那樣活躍、那樣善于互動。但是,她從她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種求知的欲望,一種接受新鮮事物的興奮。在多次的作文練習中,老師還發現子涵是個很有才情的孩子,文章里有一種清新流暢、收放自如的大氣。另外,她還發現子涵是一個很“蔫淘”的孩子,她在專心聽課的閑余時間里經常會有一些“自娛自樂”的小動作,而這些小動作并未使這位老師對她有絲毫的不悅,相反,她更加偏愛這個聰明而有些稚氣的孩子。
子涵雖然沒有任何外語基礎,但她在外語課上卻分外的用心。外語老師也很喜歡這個孩子,她覺得她很有天分,發音很標準,語感也很好,并未看出她與已經有些英語基礎的孩子有什么明顯的差距,老師還經常讓她在課上領讀課文,而這種被認可的感覺對子涵來說更是一種受寵若驚的鼓勵,為此,她更加的努力。
數學對于子涵來講更不在話下,她從小的邏輯思維就很強,幾乎不費什么力氣就會取得很好的成績。
最讓她感到頭痛的就是地理和歷史兩門功課,雖然對于大多數女孩子來講這只是最簡單不過的科目,因為,這只需認真地背誦就好。但子涵發現,每個人對不同學科都有著不同的領悟力與敏感度,她很不喜歡這兩門功課,在課堂上聽聽熱鬧還好,但是要是真正落實背誦下來簡直難于登天。但奇怪的是對于同樣需要背誦的政治科目,子涵卻是學的無比輕松,曾經一度她也無法理解這其中的差別,漸漸地,她悟出了道理,政治雖然需要背誦,但是,它卻是可以在抓住重點后利用自己良好的語言表達來完善這門學科,而歷史、地理卻不同,它們需要太多準確記憶的知識,這曾經讓子涵為此無比的抓狂。
子涵與張蕾、姜晨雨分別在三個不同的班級,平時在學校見面的機會并不多,但是,只要想見,每天的課間操上必能見到一面。那時,每個年級的每個班按照班級數字的前后順序排在一起,在間操結束的時候也按照同樣的順序返回班級。子涵的班級排這三個班的最后,因此,她可以肆無忌憚的看著那兩個她認識的朋友。通常,張蕾會在她們三個中第一個“婀娜”的回班,所謂“婀娜”,是因為子涵覺得張蕾與平時走路姿勢不太一樣,她高高的昂著頭,步履中有一種刻意的、想引起他人注意的張揚。子涵經常拿此事與張蕾開玩笑,但張蕾卻笑著說那是她“展現自我”最好的機會,這才對得起每天早晨她認真的打扮。江晨雨因為比同班同學大一歲,因此,他的個子較高,經常排在隊伍里的最后幾位,但是他非常的“搶眼”,因為,他總是穿的很干凈,而且他在走路過程中肩膀左右搖晃的幅度很大,但是,卻有一種說不出的灑脫與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