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寰宇瑤琴會(中)
- 弦霸天下
- 吳箭鋒
- 2138字
- 2012-10-07 11:11:40
第062章,寰宇瑤琴會(中)
“下面是嵇阮鐘伯四大琴家同臺獻藝。”諸葛歆兒給吳箭鋒和多麗絲介紹完就拿耳塞往耳朵里放。多麗絲見狀聳聳肩。阮邁遠也甚為不解,只有吳箭鋒知道其中的端倪,笑而不語看盛會。
“若問知音可安在,聽君弦上《廣陵散》!”大家異口同聲的默契,只見嵇號鐘、鐘秋月、阮玉簫、伯繞梁,四人轉身洗手凈面,放下毛巾,齊步走向那古琴。
端坐之后,四琴齊奏,四大琴家氣宇軒昂,一個個神情專注,風儀瀟灑狂放,曲聲時而壯烈時而怨恨,時而憤慨,時而怨恨憤慨交織,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在交織,在起伏,在發展,在變化,旋律激揚、慷慨,殺伐之氣濃烈,反抗之聲高亢,戰斗意志堅強,讓人欽敬之情油然而生。
那嵇號鐘長得身高體長,器宇軒昂,很得祖先嵇康的瀟灑風神;鐘秋月沉穩淡定,氣定神閑,一身小隱隱于野的高士之態,也能讓人想起其祖鐘子期;阮玉簫是里面唯一的紅顏,還是奶奶級的人物,一頭白發如雪,嫻靜典雅,高潔出塵,志氣宏放,內斂涵森;伯繞梁雙目似波,清矍如仙,宛若天使落凡塵。
《廣陵散》又名《聶政刺韓王》,最早見于《神奇秘譜》,乃民間根據聶政刺韓王的故事譜成的琴曲。戰國時期聶政的父親給韓王鑄劍,違了期限,為韓王所殺。聶政聽說韓王喜歡聽琴,就想扮作琴師接近韓王。在山里,他請了位老師教他彈琴。為了通過關卡不讓人認出,他用漆涂臉頰,用石頭砸掉牙齒;為了改變聲音,他吞火炭把嗓子弄啞,年深月久他終于彈得一手好琴。一天,他在京城門樓下彈琴,“觀者如堵,馬牛止聽”,韓國人都被他琴藝征服了。韓王得知有這樣一位彈琴高手,就派人把他帶進宮里獻藝。進宮時,聶政把匕首藏在琴腹。他彈的琴曲博得韓王和群臣的贊揚。就在這時,聶政突然拔出匕首,把韓王刺死。然后他割下自己的眼皮、嘴唇、鼻子、耳朵,徹底毀壞了面容,自刎而死。韓人將他暴尸于街頭,懸千金,征聞這刺客的姓氏和籍貫。
《廣陵散》慷慨激昂,氣勢宏偉。全曲分“刺韓”、“沖冠”、“發怒”、“報劍”等四個小段。有四十五個樂段,分開指、小序、大序、正聲、亂聲、后序六個部分。正聲以前主要是表現對聶政不幸命運的同情;正聲之后則表現對聶政壯烈事跡的歌頌與贊揚。正聲是樂曲的主體部分,著重表現了聶政從怨恨到憤慨的感情發展過程,深刻地刻劃了他不畏強@暴、寧死不屈的復仇意志。全曲始終貫穿著兩個主題音調的交織、起伏和發展、變化。一個是見于“正聲”第二段的正聲主調,另一個是先出現在大序尾聲的亂聲主調。正聲主調多在樂段開始處,突出了它的主導體用。亂聲主調則多用于樂段的結束,它使各種變化了的曲調歸結到一個共同的音調之中,具有標志段落,統一全曲的作用。
《廣陵散》的旋律激昂、慷慨,它是我國現存古琴曲中唯一的具有戈矛殺伐戰斗氣氛的樂曲,直接表達了被壓迫者反抗暴君的斗爭精神,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及藝術性。
漢魏時期嵇康因反對司馬氏專政而遭殺害,臨刑前曾從容彈奏此曲。使得此曲千載流傳。
跟著曲子收回思緒,四大家停弦對望,點頭哈哈大笑。
“嵇賢侄琴技又有突破。”
“還是阮姨技術精湛。”
“鐘兄,小弟獻丑了。”
“繞梁過謙。”
吳箭鋒看得出來大家雖然表面自謙,其實內心是誰都不愿讓著誰的。
“下面該五大家族掌門人一一表演了。”諸葛歆兒摘下耳塞向吳箭鋒介紹,多麗絲點點頭,笑看著她把耳塞再次塞進耳朵。
最先上場的是阮玉簫,她彈的是祖先阮籍譜寫的《酒狂》,吳箭鋒從她的琴聲中聽到了,道之不行,與時不合,故忘世慮于形骸之外,托興于酗酒以樂,終身之志。其趣也若是,豈真嗜于酒耶,有道存焉。妙在于其中,故不為俗子道,達者得之。
《酒狂》采用古琴音樂中罕見的三拍子節奏。音樂主題是—個不斷向上跳進、又復漸次下行的樂句,起特點是將調式主音和屬音等穩定音作為每拍首尾的支點,中間嵌入大跳音程,從而造成節拍輕重顛倒的效果,刻畫出飲酒者醉意朦朧、步履蹣跚的神態。之后,兩小節反復的過渡句以強調不穩定的調式音和變節奏為特征,表達了作者內心的絕望與痛苦。
全曲通過五個段落的循環變奏,使感情不斷深化,將主人公對黑暗現實強烈不滿而又找不到出路的矛盾心理,借醉酒者的形象表達得非常充分。乃是我國古代音樂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掌聲送下了阮玉簫,又請上了伯繞梁。伯繞梁彈的是《水仙操》,此曲是其先祖俞伯牙在苦學琴曲三年不成,被師傅成連扔在蓬萊仙山,環四顧無人,但聞海上水汩沒漰澌之聲;山林窅寞,群鳥悲號,頓悟之中憑琴由心,信手拈來的樂曲。
從伯繞梁的琴聲中,你似乎看到一個以水為痕跡,行走大地的仙,是花也罷,是神也罷,她總似那浩蕩山水畫里云煙深處的一方留白,又似激情樂曲彈斷處的一處凝神…
聽完伯繞梁的《水仙操》,嵇號鐘帶來了祖先嵇康的《孤館遇神》,此曲帶著吳箭鋒穿越歷史時空,回到一千七百多年前,那是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一思想苦悶至極,無從開解,故而放浪形骸的高士,深夜起床來到琴前輕撫,燈光如豆,隨風搖曳,宛如士族壓迫下的脆弱的生命。琴聲凄凄,弦聲哀鳴,一陣陰風吹過,燈下站著厲鬼,高士并未受驚,而是問他們有什么冤屈。八厲鬼齊聲解釋說他們是周朝的伶官,被兇殘的帝王刺死此地而尸骨尚存,乞求高士垂憐安葬。高士鳴琴應允,厲鬼消失。天亮之時高士不顧家人勸阻,掘地三尺,果見尸骨,于是親自選山清水秀之地安葬之。八冤魂的形象招著手,一起消失在云天里……
2012-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