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白衣庵的琴聲1
- 再摘魔頭
- 連元宵
- 2173字
- 2014-06-12 13:03:35
再說白衣庵。
慧靈仙姑把洪知府一行送出庵后,便來到阿麗榻前,想看看這個女子究竟是何方神仙,竟然能使當朝的四品大官員大駕光臨。
阿麗還處于昏睡狀態,渾身上下沾滿了血污、汗水和泥土,脖頸和腰上纏著厚厚的白紗帶,傷口處有暗紅色血漬。
“妙靜,給她清洗一下,換件干凈的衣服吧?!?
慧靈仙姑吩咐道。
“是?!?
妙靜應了一聲,帶著兩個徒弟去了水房。
慧靈仙姑轉身出了房間,在院中踱步。
天色漸漸暗下來。
山風徐徐,帶來絲絲清涼,蟲鳴蛙叫,遠近不一。一彎新月,映上樹梢。
苗鎮方向傳來幾聲犬吠,幽遠而空靈。
“師父,都好了?!?
背后傳來妙靜的聲音。
慧靈仙姑再次來到阿麗榻前,秉燭端詳。
經過一番梳洗,又換了一襲嶄新的道袍之后,阿麗順眼多了。雖然面色依舊不佳,五官卻顯出了原本的端莊清秀,眉宇間有一股靈氣。
“應該是個不愁衣食的富家小姐?!被垤`仙姑暗忖,“也就二八年紀,卻是何故,惹上了刀箭之苦?”
慧靈仙姑注意到了阿麗唇上的那顆胭脂痣,不免輕嘆一聲,“唉!福兮禍所伏也。”
目光移至阿麗的手上,卻是“纖纖玉手,蔥青玉白”。
“端的一雙好手。”
慧靈仙姑心里喜歡,不覺就抓起阿麗的左手,左瞧瞧右看看,卻又是一怔:手指纖纖如嫩荑,卻暗藏了不少繭子。
把燈盞遞給妙靜,慧靈仙姑兩手細細揉摸,繭子全在大拇指外側、中指指尖、無名指外側。這定不為針線活所致,而是來自于撫琴。
再看右手,拇指、食指、中指......
確鑿無疑,此女子必定會彈琴,而且琴齡不短。
慧靈仙姑忽地記起了官府的告誡,“此女子身世坎坷,切勿張揚外傳”,便對徒弟們吩咐道,“移至密室吧,好生看護。此事休要外傳?!?
“知道了。”
徒弟們答應一聲,分頭忙活去了。
一切安定后,回到自己的房間,慧靈仙姑總覺得心中有事,無法平心靜氣。便盤腿打坐,默誦經文,方才清靜下來。
半睡半醒中,窗外飛來忽有忽無的琴聲。
“琴聲?誰在彈琴?”
慧靈仙姑打了個激靈,不由得披衣下床,推門而出。
琴聲源于庵外。
慧靈仙姑輕輕拔開門插,拉開庵門,一尊瘦小的身軀映入眼簾。
月光下,一位扎了羊角辮的小姑娘,背對庵門坐于石階上,琴聲正隨著她晃動的身軀汩汩流出。不用問,是她在彈琴。
慧靈仙姑環視四周,卻不見一個大人的影子。
傍晚時分,官府送來個阿麗。半夜三更,這孩子又是誰送上山的?慧靈仙姑滿腹疑惑。
“小姑娘,夜深人靜,為何獨坐庵前?”
小姑娘似乎沒聽到慧靈仙姑的問話,仍然埋頭彈琴。
慧靈仙姑走近她的側旁。
“小姑娘,是誰送你上山的?”
琴聲戛然而止。
小姑娘慢慢抬起頭,嘴唇囁嚅間,一只螢火蟲忽地飛來,卻是不偏不倚落在她的唇上。
“啊——”
小姑娘一聲尖叫。
慧靈仙姑一驚,醒了,卻是一個奇怪的夢。
小姑娘、琴聲、羊角辮、螢火蟲......
慧靈仙姑再無睡意,滿腦子都是飛來飛去的螢火蟲。
慢慢地,螢火蟲變成了一顆胭脂痣,定格在小姑娘的嘴唇上。
“尤小麗?”
難怪晚間心煩意亂,卻原來映在這里。
慧靈仙姑坐起身子,一段往事隨之涌上心頭。那已是八年前的事情了。
八年前,慧靈仙姑在南州府城隍廟修行,結識了一位富家夫人——尤秦氏。
尤秦氏膝下有個女兒,時年八歲,名叫尤小麗。
尤小麗梳著兩根羊角辮,聰慧伶俐,乖巧可人。她的上嘴唇左側,長著一顆嫣紅的美人痣,煞是搶眼。
尤秦氏經常來城隍廟敬香拜神,常常帶了尤小麗。
尤小麗則特別喜歡慧靈仙姑,每次進觀,必要尋著她,如跟屁蟲似的,形影相隨,看作畫,學彈琴。要回家時,少不得撕心裂肺一番嚎哭。
慧靈仙姑對尤小麗也是一見如故,就要來她的生辰八字,卜了一卦,卻是“前世有緣”四個字。于是,倆人越發親近了。
“夫人,小麗小姐素手纖纖,聰慧靈秀,貧道愿傳授琴棋書畫,不知夫人有意否?”
一日,慧靈仙姑試探著問尤秦氏。一般而言,有錢人家的父母,不咋樂意讓孩子學器樂。
“小女每日嚎鬧,正是要跟隨仙姑學習。那就有勞仙姑教導,只是,不知該如何感謝才是?!?
尤秦氏毫不遲疑地答應了。
自此,慧靈仙姑便將尤小麗納為門下弟子,悉心教導。
光陰荏苒,春花秋實。倏忽四年過去,八歲小童孩,已經出落成一朵含苞待放的小姑娘了。
一日,在琴房彈琴時,慧靈仙姑突發奇想。
“小麗,過來,讓師傅為你打扮打扮?!?
尤小麗便離開琴臺,欣然跑入慧靈仙姑懷里。
慧靈仙姑給她扎了個道姑頭,換了件小道袍。
“無量天尊。小麗小姐,道緣不淺啊?!?
望著尤小麗發髻鎖發、青袍裹身、目若晨星,還有點仙風道骨的小摸樣,慧靈仙姑由衷贊嘆。
“師父,請受徒兒一拜。”
尤小麗像模像樣地跪拜在慧靈仙姑面前。
慧靈仙姑撫掌而笑,急忙扶起尤小麗。
“你就這身妝扮,為師傅彈一曲《水漫金山》吧?!被垤`仙姑說。
“是,徒兒遵命?!?
尤小麗應了一聲,起身拱拱手,去了琴臺。
素手芊芊玉指柔,琴弦悠悠音繞梁。
尤小麗輕舒緩撥,琴聲宛若秋譚滴水,汩汩而起……
一曲終了,倆人意猶未盡,尤小麗又彈了一曲《荷塘月影》。
這兩首琴曲,都是慧靈仙姑在觀中自創的,卻被尤小麗彈得出神入化。
“小麗,隨師父修道如何?”
師徒四載,形同母女,慧靈仙姑真舍不得放開尤小麗的手了。
“徒兒愿意。”尤小麗答。
卻不料,此次玩鬧,卻成了師徒二人的最后訣別。
過了兩天,尤秦氏突然哭哭啼啼地來到觀里。
“仙姑道長,小麗不見了!”
“不見了?怎么可能?”
然而,小麗真的不見了。
慧靈仙姑到街坊打探,除了一番惋惜聲,一無所獲。
“琴臺之上琴孤單,
前世有緣緣何短?
《水漫金山》秋潭枯,
《荷塘月影》今安在?”
慧靈仙姑在琴臺上寫了一首打油詩,背起古琴,離開了城隍廟。
云游四海,或許能再見尤小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