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卷首語
- 文人相輕
- 征文大將軍
- 2003字
- 2016-05-04 10:38:14
那主編順著孟樓視線朝翻看的雜志上望去,只是一瞬間便是呆住了,難以置信的問:“卷首語?”“恩,這位置不錯。”孟樓仿佛渾然不覺主編神情的異樣,點了點頭,說道。
“孤雁老弟。”主編深深的看了一眼孟樓,道:“為期刊就社會的熱點問題,針砭時弊、鞭辟入里的提出自己的觀點,讓讀者很快感受到刊物的觀點、主題,是期刊的主體思想的體現,題材內容涉及廣泛。”
“這我知道。你們比較傾向用什么體裁的卷首語呢?”孟樓滿不在乎的點了點頭,反問主編道。
主編詫異的看了一眼孟樓,道:“隨筆、有深度的現代詩,或是雜文。”
“正合我意。”孟樓笑著說:“這三種體裁,正好都是我所擅長。”
主編不信,鄙夷腹誹:“怕是你看中卷首語位置,無論這個位置要求什么體裁,你都會說自己擅長吧。”
孟樓卻是仍然仿若對主編的神情熟若無睹,自顧自開口道:“下期的卷首語就留給我吧,我這就給你寫一篇。”
說罷,孟樓就掏出紙筆,作勢要當場寫,當場投稿。
“孤雁老弟且慢。”主編連忙擺手阻止,見孟樓皺眉抬頭,訕訕一笑,繼續說道:“我們《萬里》雜志的卷首語,向來是有些身份的人所寫。”
“有身份?什么身份?”孟樓反問。
“至少……至少是有文協身份的。”主編苦笑。
“哦?”孟樓聞言,口中發出一聲輕笑:“可是雜志上沒有明說啊,難道這屬于潛規則?可我聽說,《萬里》雜志的影響力之所以那么大,就是因為它不分身份,力捧新人啊,有這般的潛規則,怕是不妥吧?”
“是。”主編點了點頭:“說是這般說,但卷首語畢竟是整期雜志的開門臉面,選稿當然要著重斟酌,用一些名家的穩妥……”
孟樓擺了擺手,很是不禮貌的打斷了主編的話,說道:“這樣,我先寫,但是匿名,你交給你們總編,他如果覺得寫得不錯,就這樣定下。你們辦的是文學雜志,不是人物雜志,還是以文為主,對吧?”
主編看孟樓臉上已浮現慍色,便是嘆了口氣,不再多說什么,點了點頭,心中暗暗祈禱,總編一定要把他寫的卷首語給駁回來,并且提出駁回意見,不然下一期自己違規已經定下的卷首語被這小子擠掉,自己會很難做人的。
思索之間,孟樓卻是已經將“卷首語”寫完,署了標題,頗有一些不好意思的遞給了主編,笑道:“沒怎么練過字,應該能看懂吧?”
主編接過那頁稿紙,打量了一眼,原本看長短句的分布,他還以為是現代詩,但是在看內容,似詩又不是詩,是文又不是文,雖然體裁不明,但是讀起來卻是朗朗上口,再看內容,看似鋒芒,卻有理有據,暗藏哲理,算不上什么大作,但是做卷首語卻是相當合適:
《謙虛不是卑躬屈膝》
百靈鳥在歌唱
烏鴉卻來打斷
“你的歌唱的不好,不如讓我來教你”
百靈鳥咯咯笑道:
“我唱歌要好過于你。”
烏鴉很憤怒:
“我是最聰明的鳥,你這個孩子,你怎么那么不懂謙虛。”
百靈鳥扇扇翅膀:
“謙虛不是卑躬屈膝,您的確比我聰明,但歌聲不如我的好聽,若是跟您學了唱歌,我會成為百鳥笑柄。”
是的,謙虛不是卑躬屈膝,賣藝者或許唱歌好,但不能教富豪商業運營。
是的,謙虛不是卑躬屈膝,科學家或許善于試驗,但不能指導畫家繪畫水平。
是的,謙虛不是卑躬屈膝,若是不能認清自己的優勢,不如你長處的自大人物對你的無理批評,你不能點頭稱是。
不然,你會逐漸喪失信心,難以認清自己。
……
“這個……”主編顯得有些躊躇,他的心中深知總編的性子,這樣的“卷首語”,十有八九被錄用。
“怎么,主編有什么想法?”孟樓挑了挑眉毛,問道。
主編嘿嘿一笑,強自鎮定,問道:“這是什么體裁?看似是詩,又不是詩,看似是文,也不是文。”“我也不知道。”孟樓笑著搖了搖頭,又說:“索性就叫它為雜文詩吧。”
“雜文詩?抱歉,我沒聽過這樣的體裁。”主編搖頭。
“散文詩總聽過吧。既然散文都可以和詩融成一種體裁,為何雜文不行?”孟樓擺了擺手:“卷首語本來就不限體裁,這是你說的,主要是短小精煉嘛,行了,現在說這些也沒有什么意義,你趕緊把稿子交給總編,能過的話就定下來。”
主編被這個小毛孩子這般使喚,暗暗咬牙,但仍是點了點頭,說了一聲“稍等”便是走出辦公室。
站在總編辦公室門口,主編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敲響了辦公室的門。
“進。”辦公室內傳來一個深沉的男人聲音。
主編走了進去,卻見到一個梳著二八分頭,帶著黑框眼鏡的清瘦中年男人坐在辦公椅上,認真的審閱著手頭的稿件。
“小吳啊,什么事?”總編抬眼看了一眼主編,問道。
“頭,我給你送一篇卷首語。”主編笑道。
“卷首語?不是三天以后才定嗎?又有人走關系?”總編有些不悅的扶了扶眼鏡。
聽到總編這樣說,主編心中暗喜,表面卻是一副受教的謙恭姿態,低下頭去,道:“好,我知道了。”
說罷,主編就欲轉身,心中已經盤算好,告訴孟樓,總編要三天后才能選卷首語,這樣說,孟樓可能會知難而退,三天后不再來,就算三天后再來,也可以告訴他,說他晚了一步,卷首語已經定下了。
哪知道,主編這腳步還未邁出去,就聽到身后又傳來了總編的聲音:“知錯能改,善莫大焉。年輕人都有犯錯的時候,再說做我們這一行,身不由己我也能理解。罷了,下不為例,把這個稿件拿來給我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