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流砥柱
- 血中原
- 封劍隱
- 2439字
- 2011-04-16 21:50:32
石虎擔心鄴城的安危,如果老窩被端,自己就不要想再混了,所以走得就顯得有點匆忙。
冉閔跟隨在石虎身邊,心里說不出的悵然,無論是令支還是現在的大棘城,兩次攻城戰,自己都只是作為一個旁觀者,在令支倒還好,畢竟打勝了,而在大棘城,每天看著趙軍的士卒在城墻下一排排倒下,那種滋味很不好受。石虎的一大篇關于保存實力的理論,聽起來不能說沒有道理,但落實在實際的行動中,顯得是如此的殘忍和冷酷!冉閔對手下一向體恤,雖然此次是頭一回帶兵,但對自己士卒的吃穿度用都親自過問。姚弋仲和桃豹他們的士卒,冉閔雖然愛莫能助,但他們也是為趙國賣命啊!
冉閔望著暗淡的夜空,感到異常的壓抑,只覺得空中飄浮著幾萬趙軍士卒的魂魄,他們只能在這異地他鄉作孤魂野鬼,永遠也不能再回到故鄉。
就在冉閔感慨莫名的時候,后軍突然騷動起來。
開始只聽得人喊馬嘶,不多久殺聲漸近。
“父王,有追兵!”冉閔大聲喊道。
話音未落,本來安置斷后的趙軍人馬,已蜂擁而至,將冉閔與石虎沖散。
冉閔并不慌張,回頭大聲下達命令:“三十六將聽令,護好本陣!”
“是,將軍!”董潤,張溫等三十六將齊聲答道。
冉閔緊接著下達第二道命令:“全體士兵,排好陣形,原地待命!”
命令由身邊的傳令兵迅速傳遍整個隊伍。很快,冉閔的軍隊就扎住陣腳。
三十六將在冉閔兩側成雁翅展開,護住身后的三千步軍。這些步兵這段日子以來深受冉閔關照,危急時刻唯冉閔馬首是瞻,聽到命令,立刻停下腳步,把陣形排開,扎成一個穩固的方陣。
冉閔帶著部下,面對著追兵襲來的方向,任憑潰退的趙軍士兵像洪流一樣從身邊洶涌奔流,卻如中流砥柱一般,巍然不動。
雖然還不了解到底有多少追兵,但冉閔知道,逃跑,只會將后背交給敵人,成為敵人移動的活靶子,給自己的軍隊造成重大的傷亡。而面對敵軍,還可能從拼殺中求得更多生存的機會!
話說慕容恪帶著兩千精銳的燕兵,悄悄打開城門,借著夜色,趁著趙軍開拔時的無序狀態,混進趙軍當中。
慕容恪驀然打燃火折,點燃一個牛油火把,右手一揮,將火把擲入正在收拾行裝的趙軍當中,這是動手的信號,兩千燕兵突然發難,箭鏃如急雨般射向毫無防備的趙軍,幾輪中短距離的箭射之后,兩千燕兵抽出馬刀,在已經陷入混亂的趙軍中左右沖突,揮刀砍殺。
這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兩千燕兵有自己的標志和黑夜中自相聯絡的獨特方法,而趙軍根本分不清誰是敵人,誰是自己人,大混亂之后,軍隊崩潰,開始爭相逃命,人馬自相踐踏,傷者哀號慘叫。
慕容恪帶著燕兵,攆著趙軍,毫不留情地砍下一顆顆腦袋。
正追殺在興頭上,突然,慕容恪有一種奇怪地感覺,這大概是有天分的軍事家獨特的直覺:他感覺到有一只巨獸俯伏在前方,正用一種毒辣的眼光緊盯著自己。
慕容恪打了一聲唿哨,手下的兩千燕兵立刻停止追殺,瞬間集結在他的周圍。
冉閔的眼前突然一空,最后一批逃命的趙軍,從他的身邊飛跑而過。
借著暗淡的天光,慕容恪看到前面不遠百步之地,似乎有一個小小的城寨,周圍有參差的柵欄。他帶著手下謹慎地接近,終于看清,這像是由槍戟組成的寨柵,其實是一個士兵的方陣。隔著幾十步的距離,慕容恪能清晰地感覺到這座小型“城寨”所放射出來的懾人心魄的殺氣!
吸——
慕容恪倒吸了一口冷氣!沒有絲毫猶豫,他悄聲命令:撥轉馬頭——撤!
撤字音還未落,天空響起一陣怪異的聲音,在這茫茫黑夜,猶如來自遙遙地獄惡鬼的嘯叫!但慕容恪知道這不是鬼叫,從小聽慣了弓箭聲的他明白,這正是羽箭破空的聲音!上百支羽箭破空的嘯叫,猶如無常索命的厲呼,一旦發出即要勾魂攝魄!
所幸慕容恪帶來的這些燕兵,都是久經沙場的老兵,對戰場兵器的分辨能力絕不弱于慕容恪,應變能力也不是蓋的,聽到這種怪異的聲音后,立刻將隨身的皮盾護住后背,但即便這樣,還是有數十匹戰馬以及數量相當的燕兵被箭所傷,一時戰馬負痛的嘶鳴和受到箭創的士兵的慘叫,以及人馬摔折的聲音雜亂地響起。
但剩下的士兵,絲毫不停留,猛夾馬肚,落荒而逃,因為他們以自己的經驗知道,只要逃跑速度稍微慢一點,第二輪索命的箭雨瞬間又會降下!
慕容恪所看到的槍戟的寨柵,正是冉閔和他的三千步兵組成的方陣!
冉閔命令士兵發射一輪弓箭后,見對方騎兵已逃得遠了,便命令手下張弓搭箭,靜觀其變,直到馬蹄聲完全在濃黑的夜色中消失至無。
剎那間,天地為之一空,只在遙遠的夜色深處,傳來傷者凄厲的叫聲。
夜黑得深沉。冉閔無法確定前方的夜色中隱藏著怎樣的陰謀,埋藏著多少兇險,自然不敢貿然追擊。于是低聲下令,自己和三十六將殿后,士兵們前隊變后隊,后隊變前隊,迅速向南撤退!
石虎與冉閔失散后,也顧不得許多,在黑槊龍驤軍的保護下,死命逃回鄴城。喘息方定,卻不見了冉閔的軍隊。正在焦急疑惑,部下來報,游擊將軍冉閔率部歸來。
冉閔率領的因為全是步兵,行軍速度稍慢,加上中途阻擊慕容恪,也用了一些時間,所以回到鄴城比其他部隊晚了半天。
石虎聽到冉閔歸來,稍感欣慰。下令各部檢查自己的隊伍,報上傷亡人數。才發現此次攻打慕容晃,實在是代價高昂。攻城戰陣亡達到兩萬之數,而更讓人傷痛的是,在慕容恪的追擊下,趙軍被殺死的及自踐踏而死的達到三萬!
唯一讓石虎聊感慰藉的是,冉閔在這次撤退中,不僅成功地阻擊了慕容恪,讓趙軍避免了更大的傷亡,而且冉閔本陣士兵無一傷亡,竟全身而退!
石虎考慮到這次在大棘城雖然受到重創,但打段遼還是收獲頗豐,如果一定要追究大棘城之敗的原因,恐怕最應該受罰的是自己。于是,這次殿后軍士潰退的事情,石虎終究沒有追究,眾將士還是功多于過,各自受到一定的獎賞。
其中最突出者是冉閔,此戰中一舉成名!
石虎認為冉閔有大將之才,提拔冉閔為中郎將。
不過,讓石虎異常郁悶的是,他此次倉皇回鄴,本是因為接到情報,說庾亮趁趙軍北伐之時,在襄陽集結軍隊,要北伐趙國。但事實上,這只是東晉內部權力之爭的一次鬧劇,此次庾亮的北伐,因受到政敵郗鑒,蔡謨的嚴重阻撓,而只有雷聲,卻沒雨點。
東晉權臣互掐不要緊,石虎卻因倉促撤軍,丟了幾萬將士的性命。東晉得到這個消息,雖然權臣之間正互相掐得厲害,但都為這“意外”的收獲,暫時放下對立,舉杯相慶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