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成功總有道失敗總有因
- 唯有奮斗可期待
- 北風來襲
- 2037字
- 2016-02-07 23:17:08
這次從釣魚事件中得到的頓悟,更加讓陸長風覺得,成功自有其道理。
信心、勤奮和方法是成功不可或缺的三種因素。
陸長風自己怎么也算是“久經考場”的老手了,即使沒有成功的經驗,也是有失敗的教訓。
不要小看這失敗的教訓,它和成功的經驗一樣寶貴,因為成功經驗可以幫你找到捷徑,而失敗教訓則可以讓你少走彎路,你彎路走的越少,不就越接近成功嗎。其實,二者就是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
所以,陸長風自己也常常在想,成功總有道,失敗亦有原因??偨Y成功經驗固然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情,但在你屢屢失敗后還在總結若干年前成功的經驗,顯然不是一件理智的事情。
在你屢屢失敗卻還在向往成功的時候,不是要把過去的一切拋在腦后,從零開始,而是將過去的成績拋在腦后,而將你的失敗細細咀嚼,雖然它是苦的,但你也要嚼出滋味來。
不能從苦中品出甜,不能從失敗中看到成功,那只會繼續失敗。
而所謂的從失敗中看到成功,并不是一照鏡子看到鏡子里的你那么簡單,而是去探究其中的根源,即失敗之源。
不是說膚淺的責怪自己兩句,如沒有時間、自己太貪玩、心情不好,書沒看好,而是要抓住導致你失敗的關鍵原因是什么。
正如“成功總有道,失敗亦有原因”這句話所講,成功的原因總是很相似,而失敗的原因也是因人而異。正如可能是《安娜卡列尼娜》一書的開頭,“幸福的家庭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
不過,陸長風又覺得成功和失敗的法則從本質上都是一樣的,只在于個人的理解不同。就他個人的理解而言:信心、勤奮、方法是三個最重要的成功要素。
前行的時候最需要的是信心和勇氣。
也許太多的失敗打擊了你的士氣,暗淡了你的心神,讓你開始變了,變得不再自信,變得不再相信自己。
雖然你在掙扎、你在抗爭,你努力要擺脫這人生低谷的束縛,想要去過你自己的生活,但曾經失敗的陰影始終如影相隨。
屢敗屢戰,屢戰屢敗,似乎是一個宿命的輪回,永不疲倦地在繼續。
這時沮喪的情緒籠罩了一切,也掩蓋了一切。
因為努力就有回付,付出便會有收獲,雖然你并不自信,但你扎實的勤奮仍然使你在進步之中,只是你沒有覺察罷了。
天道酬勤,你之所以經歷這么多失敗,皆因沒有真正努力而致,這才是真正的根源所在。
在你有實際行動之后,獲得了一個意外驚喜,你覺得很意外,你甚至不敢相信這是真的,但事實的確是如此,雖然可能還會有一點點運氣的成分,不過運氣始終是站在強者一邊的。
雖然有了意外驚喜,心胸一下子開闊起來,心情也好了很多。但興奮之余,又有點遺憾,遺憾的是,自己本來可以做的更好。
比如在考試中,雖然自己已經考了比較高的成績,但知道成績的剎那覺得自己本應做的更好,只是由于自己在考試的時候沒有仔細謹慎的審題、有些復習過的知識點沒有記牢等小毛病導致,而不是因為不會才沒有做對。
但信心的有無,也是建立在勤奮和方法之上的。
畢竟時光不會倒流,機遇不會再來。
就象集卡一樣,信心、勤奮和方法要短時間內就要集齊,否則就可能錯過。
機遇是稍縱即逝的,考試不也是一種機遇嗎?尤其是高考!
在它出現的時候,你一旦稍不留神,它便會與你擦肩而過,毫不停留。即使你再奮力去追,卻是收效甚微,徒費心神,卻是枉然。
它悄然逝去,永不回頭,也不會再來,它的出現,就象流星,順著一個方向而去。你不能在它出現的第一時間捕捉到它,那你只能跟在它的尾巴后面努力追趕,卻也只能看到它的屁股。
有點象高手之間過招,第一擊不中就意味著擊擊不中,落后一步有時就意味著步步落后,要想再扳回來就是件很困難的事情了。
機遇如此之少,還又如此迅捷的來過,讓人不禁為之感慨。沒有機遇的時候,希望著機遇趕快地到來,因為成功一方面靠實力,另一方面還得等機遇啊。
而當機遇真的來到的時候,卻因為種種原因錯過,眼睜睜地看它溜走,卻也是更大的遺憾!
沒有一點兒機會也沒有什么想法了,一旦機會來了卻不能抓住卻是讓人懊悔不已!但生活就是這么殘酷,你一個機遇不能抓住,有可能影響你下一步步履維艱。
時光不能倒流,一個人年輕的資本并不能用多長時間,一切都不可以重新開始。人生苦短,歲月無情。只有認認真真走好每一步,真真切切過好每一天,才能迎來人生的金秋。
在《秋天的童話》里,周潤發扮演的舵頭對吳倩蓮說,讀書不能念成讀“輸”,要念成讀“贏”。當然他只是討個利好,不是有句歇后語也說嗎:孔夫子搬家――盡是書(輸)。書因為沾上了這個讀音,有時讓人不得不有所顧忌。
其實,以上都是些玩笑話,唯物主義者不在乎到底念什么。但這似乎也給我們一個啟示,讀書為什么就不能讀贏、讀富、讀出“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呢”?
古人留傳下一句話,說是“窮文富武”,即窮人家的孩子才是讀書,富人家的孩子去學武,權且這樣解釋吧,可能是從文成本小一些吧。
于是幾千年來的讀書人便捧著那四書五經念開了,大都作著狀元郎美夢,最不濟也有“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粟萬石”的遐想。可一旦讀死書、死讀書起來,卻是什么也得不到的,最后只留“黃粱一夢”在心頭吧。
現代人讀書,其價值取向就已經出現多元化的一面,應該想一想,為什么要讀書、讀什么樣的書、怎樣去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