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鞠躬盡瘁
- 明月中天
- 云中客168
- 3088字
- 2014-09-23 02:14:37
堯與先輩們的做法大不同,先是煞費苦心將兩個女兒,一起嫁給了顓頊的后裔舜。然后有步驟地設計,直至將帝位,傳給了相當于半個兒子的女婿??蛇@些蓄謀已久的自私做法,后代文人們實在是愚蠢之極,反而為歌功頌德、子烏須有杜撰,一個根本不存有的“禪讓制”。
以至于后代的統治者,竟起效仿這種假惺惺做法,在各朝的都城大設高壇,顯擺帝王謙讓之禮。其實都是想博得堯舜名氣,而后幾乎千遍一律的動作,莫過于鬼不知、神不覺將前任陰謀弄死,因為干的事不留半點痕跡,就很好瞞過那些以修史為職的文人眼光。
當然,同時代的文人,給他十個膽也不敢寫,只要朝代沒有更迭,封建沿襲下的王朝,絕對是無人敢寫的。等到時光久遠,再加上那個時代本來資訊就不發達,很多事實的真相,就不了了之了。王遜從小愛讀司馬遷寫的史記,非常崇拜他,覺得是一位頂天立地,文采飛揚的了不起文豪。
可是,等他長大近三十歲,無意中接觸到那種活字印刷的世傳家譜。內中有關于王離的介紹,這時他想起史記關于破釜沉舟的精彩敘述,兩者一對比,他簡直蒙了。不可能相差這么大,司馬遷明明說王離被俘,而家譜卻說王離沒參加這一戰役,那孰是孰非?并且這一沉浸數千年懸疑案,有無破解必要?
如理性考慮,倘若王離真被項羽擒獲,結局也不會怎么妙,就沖王翦將項燕逼上絕路指一條。項羽要有這么大的胸懷,就十幾個劉邦也搶不走他的天下。項羽最大的克星就是韓信,并不是韓信這個人有多么勇武!而是韓信跟隨項羽當年,對他的缺點了如指望。
就是這樣一個人,項羽不知道如何任用,卻讓敵手劉邦僥幸所得。楚漢之爭成敗只由一個人,這就是韓信!如果劉邦沒有緣分用韓信,最高統治權當歸項羽家??身n信對項羽知根知底,但他對劉邦并不了解,這也是他個人及其整個家族最大悲劇的根源。結果被一個女人屠殺自己和妻子兩個家族數百成員,就此倒不如做個普通百姓的價值大。
其實秦漢本位一體,劉邦想帝制穩定,唯一的選擇就是在秦國都城咸陽,再次立都并改名為長安,是統治磕磕絆絆得以延續兩百年。但中國現代教育的悲哀,應該是這批冠之于教授或高級教師的文人受司馬遷影響,結果中毒太深,自己可能搞不清楚咸陽和長安是同一個地方。因為從小受這樣的教育,王遜直到壯年后,才知兩個地方原本就是一個地方。
司馬遷對秦漢是割裂寫的,對秦的描寫極力貶損,但關于戰爭題材描寫,都是恢弘的氣勢,這是不容置疑的。關于漢朝的敘述無一不是歌功頌德,充分展示文人屈膝卑劣獻媚當朝的另一面,可惜劉徹算是一個明白人,倒不認同他這種做派。
然而《史記》卻也揭示了一些事實真相,否則這部書不得以流傳至今了。中肯說,司馬遷關于先秦敘述有很大參考價值,但對劉邦建漢之后的表述,幾乎沒有任何看點。并且對這段史實后世有較完整記憶,甚至無須參考《史記》。項羽人生犯下最大錯誤是火燒咸陽,這座沉積三千年古文明的城市,被這莽漢一把熊熊燃燒三月的大火,毀滅得毫無價值了!
自從黃帝死去后,帝位始終在玄囂和昌意這兩兒子的后人們,輪流坐莊。黃帝其他二十多個兒子眾多的后輩們,不是因為能力而是因為出身,卻始終無法與帝位結緣。哪怕堯挖空心思將帝位順利過渡給舜,但等到他老了不得動的時候,并沒有得到相應的善待。
禹是顓頊的后裔,但他的輩份,比舜要大許多。除掉大家共同先祖黃帝,所有后輩中的人,禹最有資格得到皇位。就憑治水這利在千秋的功業,也只有他確實憑借真本領,眾望所歸取得了帝位。但是,禹的原配妻子涂山氏卻是可憐女人,她生下大夏王國創始人。
啟也是個可憐的孩子,在出生前沒有見過父親。禹新婚燕爾的結發妻子,自懷孕開始第一天起,就要沒日沒夜忍受獨守空房的痛苦。家中缺乏男人挑起重擔的煎熬,只有親身經歷者會有切膚體念。在治水過程中,大禹曾三過家門不入。
第一次經過家門,禹已經可以聽見深愛的妻子,因分娩帶來的痛苦**。略微佇立,甚至還依稀可辨出,嬰兒第一聲清脆的啼哭聲。身邊同樣忙于公務的大小官員們,異口同聲勸說治水領袖出于人情考慮,應該進屋探視妻兒。但這是水務最緊急的時候,大禹沒有徇私情,他怕耽誤治水沒有進家門。
等到男孩長到五六歲的光景,聽說父親拿著一個大鐵鍬經過家門,就童稚般迎上前去,要拉雖說從未見面但卻異常親切的爹爹進入家門??墒?,因天下黎民遭災的洪荒緊急公務在身,禹只是站住十分鐘時間,略微和聞訊來的賢妻,聊上幾句家常話,就抽身而去了。
這在歷朝歷代任何一個當官的看來,根本就是不可想象的事情。也只有在王朝和皇帝龍庭建立起來的早期中國社會,那些最高級別的官員,才能做到禹這樣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啟是禹的長子,也是他和原配妻子涂山氏共同生的唯一兒子,這個小孩確實是過著遠離父愛的童年。
再次見到自己親生父親的時候,他已經有十多歲了,然而仍舊和上次一樣,遭受的卻是相見不如思念痛苦煎熬。這是禹第三次經過家門,兒子跑過來使勁把他往家里拉。大禹深情地撫摸著兒子的頭,告訴他,水未治平,沒空回家,又匆忙離開。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被傳為美談,至今仍為人們傳頌。
涂山氏在丈夫長年累月外出治水時,須要獨自耕種田地來照顧小孩。在那生產力落后卻又非常公正與民主的社會,即使是位高權重的家庭,也沒有任何脫離生產的絲毫特權。可以說作為一個正常女人,涂山氏真是守了活寡,她幾乎遍嘗人世間苦難的艱辛。
可偏偏這苦日子快要熬到盡頭,她卻英年早死,禹為此悲痛萬分道:“賢妻,你的高尚品德,嘉芬四方??杉腋甘且蛑嗡坏鬯刺幰詷O刑,我定要繼承他老人家的遺志,早日除去遍布四方的水患。如果有來生,愿我們再做一對平平凡凡的夫妻,永永遠遠在一起!”。
大禹治水的精神和成績,使他大得民心,被推選為華夏部落聯盟的繼承人。不等舜死,禹接替帝位,他忠于職守,克勤克儉,注意農時,致力于溝洫之利,他的政治勢力也從黃河流域擴展到長江流域。禹居于陽翟,也就是今HEN省禹縣,當時已經有了軍隊、官吏、刑罰、監獄等公共權力。為了紀念戰勝水患的功德無量,禹用當時天下一共九州進貢來的精冶銅,鑄成九鼎雕刻奇獸異禽代表九州,成為日后國家政權的象征。但深愛的人兒已經遠逝,取得帝位的禹,非常懷念先妻的賢德。但從小缺乏父愛的啟,在心靈深處已然將母親的死,歸咎于即使貴為天子的禹帝,拋妻棄子的無心之過。他屢屢放任自我,多次觸犯嚴明的國法,大禹看在其生母的份上,多次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對愛子的過失既往不咎。但是啟也沒有什么別的大過失,他最喜好做的事,就是以自己為中心。他要號令天下,因為他覺得普天之下,只有禹的長子,最有資格繼承帝位。而且他更是深深得知道:歷來只有做這天字第一號人物,就能享有許許多多匪夷所思的特權,哪怕是這個人做的事情錯得萬分離譜,也會被人山呼萬歲,還被世間冠以至高無上的圣主英明。他不愿意過沒有權力的日子,再加上游刃有余結黨營私,更是他的強項,這是搶奪最高位置,必須具備的要務。禹也得要學習他的前任堯和舜,不選選接班人應該是不合常理的事情。為不受天下眾口之非議,他征詢各部落首領的意見,選出資歷非常強硬、足可以在自己死后有能力掌控天下的接班人。也許是老天作弄人,這位比禹小過十多歲的繼承人皋陶,卻比正主禹帝早死。
禹不得不掉下幾滴眼淚,又重新選定皋陶的長子做接班人,即后世一致稱為“伯益”的一方諸侯。既然被選為普天下的第二號人物,伯益只得離開封地,來到中央政權所在地辦公。然而他雖能力強、品德高尚,但卻受制于另一位“無冕之王”。
為何要這么說?其實這無冕之王官卻不大,只相當于今天糧食部主管糧食分配副部長或掌握實權的司長??上Ы裉爝€沒有這么個官,往大了說,姑且等同農業部排名最后一位副部長。眾位看官,你們也許會問:“就這么個小小副部、甚至司廳級干部,怎么能夠掀得起巨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