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十一章:皇恩難測
- 明月中天
- 云中客168
- 3366字
- 2014-09-27 23:08:25
皇帝親口告訴他說:“王愛卿,你這次行動,直接關乎朝廷安危,務必小心完成。”
王子海躬身施禮道:“陛下,您就放心好了,臣就是愿肝腦涂地,也必不辱使命!”
明朝天子甚為感慨,卻不無悲戚說:“朕知你是忠賢良臣,亦不忍派出蠻夷之地。然時局危在旦夕,內有李自成、張獻忠一干反賊,時降時起,現在竟發展到無可控制的地步了。外有東北滿清悍族,勢力愈發龐大,朝廷已經是束手無策。
平時,寡人待這些所謂的重臣良將,實在是恩寵加天。可他們一個個,都是紙上談兵的寡廉恥之徒,到頭來一個個叛逃,還不停策反余下眾卿家。看一看滿朝文武,朕覺自己日益孤單,實在不知道,要指望誰可力挽狂瀾?”
這事關整個朝廷的安危,王子海不敢亂發議論。其實,他心里非常想說:“陛下,請您御駕親征,臣自愿舍棄身家性命,也要保得您龍體圣安!”
但他畢竟還是老成持重,極力吞咽下自己幾乎要吐出來的話。
事實上,朱明王朝已經到了這個份上,唯一出路就是,王子海想要提出的御駕親征,才能解決根本性的問題。但這對皇帝來說,卻是十分危險的舉動。明朝是由討飯皇帝朱元璋,利用一切人脈與權謀,在全國各地民眾不堪元朝貴族殘酷統治,爆發聲勢浩大農民起義基礎上,才得以長期籌劃,并努力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
但朝廷一旦建立,做皇帝的沒有哪個人,愿冒險御駕親征。即使偶爾有也是非常危險的事情,說白了,明王朝沒有這個傳統,你王子海貿然出口,不是自討死罪?再說特別是皇權過于集中,如果當政者這個人不明白事理的話,伴君如伴虎,絕對不是虛得浪名的。
王子海是個聰明人,他要做的事情,就是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直接領命,他就恪盡職守,帶領手下眾人,遠赴滿清盛京,去行刺范文程、洪承疇和祖大壽等前明舊臣。他與明朝中央政府派出的六名高手,經過周密策劃,就要在選準的地點,暗藏利刃,披掛夜行衣,按約定信號與時間再動手。
就在大家對肩負的重要使命,恰是志在必得緊要關頭,卻有快馬突然來報,李自成率領的農民起義軍,已襲破明朝帝都BJ城,崇禎皇帝老子,已經吊死在萬歲樹上了。王子海等人望帝都痛哭一場,算是盡為人臣孝。
等到一六四四年明亡,天下的局勢動蕩不安,李自成率領農民起義隊伍進駐BJ城,沒有及時做出布防全國的戰略部署。這個源自于農民起義的大順政權,不僅沒有全局觀念,而且他們還只顧貪圖享受,大肆搜刮前朝官員的財產與美姬,結果卻逼反了一位決定天下走勢的重要人物。
這人究竟是誰呢?他掌握前明戰斗力最強的邊防軍統帥,被歷史戲稱為“沖冠一怒為紅顏”、朝令夕改的莽將。可以說,如果沒有李自成和張獻忠等人作亂,滿清單憑自己的實力萬萬不能實現入主中原的夢想。
但更主要問題還是出在崇禎皇帝本人身上,他雖說是一個清廉并勤于政事的作為天子,可促使他滅亡的,恰恰就是因不識人而造成的多疑寡斷。
袁崇煥是明朝最難得的帥才,確實也對BJ中央政權忠心耿耿。天啟五年,滿清締造者**哈赤,將都城由遼陽遷到沈陽,重新取了個好聽的名字——盛京。次年正月十四日,他親率十幾個兒子與王公大臣們,傾全國的生力軍一共十多萬人進行南征。
滿族大軍作戰勇敢,與明政府軍對抗,簡直如入無人之境,短時間連陷八座重要城池。各路告急的文書如雪花般,飛舞向帝都皇宮。
正月二十四日,**哈赤的后金政權,攜帶明朝投降的部隊,一時間集結了無數人馬,他們吹響號角,開始猛烈攻打古老的寧遠城。就連帝都BJ的皇帝,也是日夜唉聲嘆氣。
他對整個遼東局勢,抱的是全面悲觀絕望的態度,唯有祈求滿人不要太膨脹欲望。
“萬萬不可出兵,占據朕的都城!”“但是如果來侵,朕又要指望誰?”
暫不表明天子如何一籌莫展,事實上,真正能夠駐防寧遠孤城的邊防軍不到三萬,誰都看得出來,“就是姜子牙、韓信、白起、孔明和周瑜聯合用兵,明軍也是非敗不可!”
后金的統帥**哈赤,志在中原必得。然而他做事非常謹慎,絲毫不敢小覷明朝中深諳用兵之道的袁崇煥。可恰是此公鎮守寧遠城,他本不打算和袁正面沖突作戰。但不拿下寧遠孤城,要完成祖宗千年的夙愿,取中原天下面南背北做皇帝,簡直是一句假大空的屁話。
能不戰而屈人之兵,是最好的結局。**哈赤為收降袁崇煥,甚至愿意給出封侯拜相的誘人條件。只要明朝政府給得出的待遇,他完全可以做到。并且還要優越,一旦登基做皇帝,絕對可給出異姓王的殊榮。這對于明朝來說,是無論如何也做不到的事情。
可袁崇煥卻不為所動,因為他比歷史上任何將帥甚至謀主更加高明,來源于他具有高瞻遠矚的戰略眼光,手中掌握絕對的秘密武器。他忠君愛國,正在寧遠城最大的點校場,集合全體將士,極力鼓舞士氣道:
“各位中原故土的父老鄉親們,如果我們之中的任何人,對敵人抱有懈怠的僥幸心理,一旦城破,大家都死無葬身之地!今天,只要大家齊心協力、眾志成城,我們就一定可以守住寧遠。這樣,我們每一個人不但可以精忠報國,而且還有光榮生還的機會!”
于是,激情澎湃的中原軍,一直同兇惡的敵人,從清晨激戰到深夜。但**哈赤是一個非常偏執并有所作為的旗人領袖,他不會滿足于奠定后金成為地方獨立政權的皇家基業。也絕不會止步于先人金兀術的半壁江山,無論如何也要想方設法入主中原。
在寧遠城下,哪怕是隊伍戰死到堆積如山慘狀,**哈赤仍然沒有萌生半點停止攻城的意念。次日臨近黃昏的時候,如果不是袁崇煥偕妻,親帶袁家兄弟及衛隊馳援北城,寧遠幾乎就被敵人攻陷。
又是一個天光見亮,后金大軍再度傾全力攻城。但極富有深謀遠慮的袁崇煥,早已做好極其充分的準備工作。他是中國最早付諸于向西洋學習先進武器與技法第一人,先后派遣最值得信任的部下設法打通各種關節,從多種途徑向西方各國購得當時最先進的紅衣火炮。
在滿人快要拿下寧遠城池的非常緊要關頭,袁崇煥才讓這些秘密武器拋頭露面。王子海聽一個親身經歷寧遠大戰的部下,這樣描述道:“**哈赤大軍的氣焰起初十分囂張,他們從四面八方將城池圍得像個鐵桶似的。無數的帶兵將領與大小頭目為了鼓舞士氣,竟然要在嚴寒的天氣下赤膊上陣。他們或提大砍刀和盾牌,或舉鋒利的梭鏢,十分剽悍的沿著云梯爬上城池,天朝的將士們血染戰袍,卻無法阻擋敵人的來勢兇猛。
我們認為城池定要失陷,自己將死無葬身之地。這時,袁崇煥和夫人率領最精干部隊,恰到好處出現在城樓最高處。等那些無比威武的黑漆大炮掀開紅蓋頭,我們還沒有清晰瞧見真面目,只聽地動山搖的巨響聲,排山倒海撲面而來。”
不一會兒,紅衣大炮的神奇威力,很快就得以迅速地彰顯出來,簡直是無法用言語來衡量。它們的射程足有半里路那么遠,并且十分的精準。怎禁得住這通海天海地的轟隆隆、震耳欲聾聲,可憐滿洲軍尸鴻遍野,當兵的和將官們凄厲慘叫,令人心碎。
畢竟這一仗如此慘烈,都是一條條活生生的人命,轉眼間就化為南河一夢。滿清當權者無不垂頭喪氣,就不能毫無秩序,說退就能退出戰場的。
將是兵的膽,如果領頭的心慌慌帶頭跑,單自己人踩死自己人,這個損失就無法測評了。所以為大將者,即使是心慌也不能表現出來,因為當兵的人都看著他們,要以他們為垂范的。
袁崇煥借助先進武器的巨大威力,給滿清后金政權的打擊是致命性的。待擊退后金大軍的進攻,他連忙派人經駐扎在山海關的經略高第,向中央政府匯報戰況,“奴賊攻寧遠,炮斃一大頭目,用紅布包裹,眾賊抬去,放聲大哭。”
寧遠大捷是明從“遼左發難,各城望風奔潰”以來,“八年來賊始一挫”的完美勝仗。連崇禎皇帝同父異母的哥哥,就是那個沒讀過多少書的木匠皇帝天啟帝明熹宗,也不得不由衷贊嘆這是“七八年來所絕無,深足為封疆吐氣”的大決戰。
明熹宗帝死,欲有所作為的崇禎帝朱由檢,將袁崇煥提拔為兵部尚書兼右副都御史。不久,又賞賜給他尚方寶劍,以激勵徹底消滅滿清的盛京政權。次年,新即位的皇太極為給死去的**哈赤報炮打之仇,親率十幾萬大軍取道喜峰口,直逼明中央政權帝都BJ。
但明朝只要有赤膽忠心的袁崇煥在,BJ中央政權的統治就會固若金湯。袁崇煥拜接完崇禎皇帝派出的欽差寵臣宣讀的詔書后,急忙從關外調集邊疆上的生力軍,千里馳援到人心惶惶的京師。滿洲大軍見是自己的克星部隊攻到,幾乎潰不成軍,無不望風逃到數百里外。
在袁崇煥取得震驚中外的帝都大捷后,可是崇禎卻以荒謬不堪的邏輯,將他逮捕進死囚大牢。“袁崇煥咐托不效,專恃欺隱,以市米則資盜,以謀疑則斬帥”,就是這比岳飛還要更加莫須有的罪名,成為一代名將削職,遭嚴辦的尷尬人生境地。
然而,袁崇煥的命運,該將何去何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