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最新章節

書友吧

第1章 序言

丁帆

風景會說話嗎?

你看風景,風景會看你嗎?

風景乃分自然風景與人文風景,兩種不同的風景在每一個人的眼睛里都會呈現出不同的色彩和情緒。前者似乎是客觀的,其中也隱藏著不為人所覺察的主觀,而后者則是純主觀的,但是其中卻有各種各樣觀景的視角。

風景的自然屬性也是有著兩種形態的:其一是客觀的、不加任何人工修飾的、原生態的自然風貌,這就是如今活在后現代文明生活環境中被“機械化”了的人,為了擺脫文化的困擾而尋覓追求的那種情景和情境。其二是人類為了攫取、褫奪、利用大自然而對其進行的改造、破壞或美化過的風景。當一個旅游者的目光分不清這兩種形態之美丑的根本區別時,也就是人類對自然的掠奪已然失去了他們的歉疚感,在麻木,甚至理所當然地在風景欣賞快感中獲得大自然給予的“饋贈”。大自然風景之痛,人類能夠傾聽得到嗎?即使能夠聽到她的哭泣,你會觸摸到她的痛感嗎?你會“像山那樣思考嗎”?諸如張家界、九寨溝那樣原來是無人驚擾的自然生態風光,現如今已然成為被億萬人視覺肆虐和奸污過了的處女地,人類不是以她為鄰為情侶,而是將她作為侵害取樂的對象,而非像兩百多年前的梭羅那樣把瓦爾登湖當作自己的情人那樣去呵護。從某種意義上來說,當一個人身處喧囂的都市水泥森林之中,失去了與大自然的親和力后,生存的意義就少了一種原始的野性,這大概就是梭羅所要尋覓的自然野性吧。

當然,另一種聲音此刻就會強烈地抗議:難道大自然的美景不就是為人類服務的嗎?我雖然不是一個純粹的生態主義者,但是,我反對那種無節制地糟蹋自然資源與風景的人類卑鄙行徑,我們要傾聽自然的哭泣,擦拭山湖的淚珠,撫慰她們的心靈創傷。這也許就是一個人類與自然無法解決的悖論,但是不知道這個悖論的存在,或者處于麻木的狀態,無疑就是人類的悲哀,因為我們的耳朵已經聽不到上帝的哭泣和吶喊聲了。

任何自然的風景背后,都離不開那個“觀者”的“內在的眼睛”的解讀,我們將用什么樣目光去看風景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風景的社會屬性同樣是有著多種多樣的形態。同樣的景物,在不同的人群之中,她會呈現出不同的感覺,這種差別之大,或許是與各人的審美欣賞習慣有關,或許就是與各人的世界觀和生存觀休戚相關。我看作優美的風景,你看出的是則是丑陋,他看出的卻又是一個可利用的物體。殊不知,看風景是要懷有一顆對大自然的敬畏之心的,離開這個原則,你就沒有資格去欣賞自然賜予你的美景,你對自然美景的占有應該只是精神層面和哲學層面的,而非物理性的踐踏與侵害。

另外,同樣的風景,在一個人處于不同的時空環境中的時候,他對自然風景的理解是往往會呈現出截然不同的心境,這種主觀因素的介入性,是取決于人在七情六欲中的變化,同時也往往取決于一個人的審美境界的提升,這就是“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的道理。當然,欣賞風景也并非完全是有階級性的,我在代跋文章《風景:人與藝術的戰爭》中已經表述得很清楚了,這里不再贅敘。

“我看風景,風景看我”,亦如“我注六經,六經注我”。在每一個人與大自然的對話生涯中都有著各個時期不同的理論解釋,它是伴隨著人的成長和人性的成長而變化的,它既是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卻又不局限于以人的意志而轉移,其原因就是大自然的美景也在人類的屠戮和不可抗拒的天體災害中發生著變化,有些變化甚至是毀滅性的。

這本小書記載著的是我對自然風景的賞析,除了代跋的《風景:人與藝術的戰爭》為學術隨筆外,其他均屬于散文隨筆的文體,雖然有些早期的文章還十分淺薄,但是,它真實地記錄下了我對風景人間和人間風景的觀念歷史,如今不揣谫陋、妄提拙見,尚須方家不吝賜教,以及讀者諸君予以指謬。

是為序。

2017年4月13日寫于南京至香港飛機上

品牌:譯林出版社
上架時間:2018-06-19 15:35:52
出版社:譯林出版社
本書數字版權由譯林出版社提供,并由其授權上海閱文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制作發行

QQ閱讀手機版

主站蜘蛛池模板: 灵璧县| 商丘市| 青浦区| 澄迈县| 新民市| 重庆市| 当涂县| 陇西县| 伊春市| 大冶市| 广南县| 乌拉特后旗| 泸水县| 潮安县| 灵川县| 沅陵县| 泌阳县| 桓台县| 托克托县| 汾阳市| 朝阳区| 宿州市| 壶关县| 安西县| 洛川县| 寿光市| 正定县| 屏南县| 沂水县| 乌兰浩特市| 尖扎县| 福安市| 个旧市| 阜新| 云和县| 宜良县| 鹿邑县| 青阳县| 攀枝花市| 大洼县| 应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