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球通史
最新章節
書友吧 11評論第1章 石器時代——人類歷史的開端
人類起源和舊石器時代誕生
我們生活在一個奇妙的世界。這里原本是一片荒蕪,在歷經漫長的歲月之后,誕生了生命。生命的形式從簡單逐漸演變得更為復雜,直到出現了植物、動物。氣候的變遷曾經讓一些生命滅絕,但是,仍然有一些生命頑強地存活了下來。直到大約200萬年前一種生命的出現,它徹底改變了這顆星球。
我們的地球家園是身處銀河系第三旋臂上的一顆微不足道的行星,在廣袤的宇宙中,地球仿佛是太平洋中的一滴水,無比渺小。地球形成至今已經有45億年了,在最初的歲月里,地球上一片荒涼,直到15億年之后,才出現了最早的生命。此時的生命形式極其簡單,只是單細胞的原生生物。過去,人們通常認為生物與非生物之間存在嚴格的界限,但是現在,科學家們改變了這種看法。他們認為,生物是由非生物進化而來的。所有的物質都由原子組成,原子組成了分子,分子又組合成不同的聚合體,其中的某一種物質,逐漸演變成了后來的生物。
科學家們通常認為,生命誕生在海洋之中,它們的進化是由低等級向高等級不斷演變的。從早期的單細胞生物進化到植物,例如海藻;接著進化成無脊椎動物,例如各種水母;之后進化成脊椎動物。大約3億年前,一些脊椎動物和其他的無脊椎動物、植物登上了陸地,并成功地在陸地上存活下來。最早來到陸地上的是兩棲動物,之后是爬行動物和鳥類,最后是哺乳動物。哺乳動物成為地球統治者的時間已經有6000萬年了。
自然界經過幾十億年才進化出人類這一智慧生物,但是對于進化的過程,人類并不是總能理解。人類意識到自身是自然選擇的結果這一點,才不過100年。在這之前,對于人類的誕生,我們總把它歸結為神靈的創造。在全世界幾乎每個民族的神話傳說中,都有神創造人類的記載。神創造人類的說法被科學家們稱為神創論。通過現代的科學研究,我們發現的各種證據卻指向了人類的另一種誕生過程。在進化論面世之前,考古學家已經發現了一些經過打制的石質工具。但是人們無法把這些東西與人類聯系在一起,因為人們難以想象,在神創造人類之前,地球上會有人類出現。直到進化論確立后,一些眼界超前的科學家才開始在世界各地尋找古人類的遺跡。大量的人類化石和工具被發現,這些化石和工具向我們揭示了人類進化的艱難歷程。
為了在殘酷的自然環境中生存下來,人類的祖先用石頭制作成工具和武器。這個時代,被稱為石器時代。石器時代又因為制作技術的不同,而被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舊石器,指的是用打制方法制作出的石器。整個舊石器時代都以打制石器作為重要的標志。舊石器時代從距今180萬年前開始,一直持續到1.5萬年前。舊石器的早期,人類的祖先依然帶有明顯的猿類特征,所以被稱為猿人。時間追溯到大約25萬年前,也就是到了舊石器時代中期,人類的祖先開始從猿人階段向現代人類演變。
遠古人類的祖先,也就是接近人類形態的猿人,有些就已經能使用簡單的工具和武器了。這些猿人經過長期不斷的自然選擇,進化成了人類。在各類猿人中,最早出現的是一些靈長類,這些靈長類如今已經滅絕了。它們最早出現在非洲東部和南部的草原上,時間大約距今200萬年。不過,最近在埃塞俄比亞的一項調查發現,這種靈長類出現的時間或許可能提早至400萬年前。這種靈長類具有和現代人類幾乎一樣的骨盆和腿部,但是腦容量只有現代人類的1/3,還不如存活至今的類人猿的腦容量大。所以這些動物像人類一樣直立行走,但是卻擁有和猿類一樣的大腦,智力低下。而智力水平是和語言及制造工具的水平息息相關的。我們通過這個調查可以了解到人類并不是先有了強大的大腦,才開始創造人類的文化,兩者是在互相影響中共同進步的。語言能力和制造工具水平的提高,既是大腦得到發展的原因,也是這一過程帶來的結果。
目前已經發現的最古老的人類化石,是在坦桑尼亞的奧杜威峽谷中發現的能人。利基是英國的古人類學家,他在大學學習完非洲歷史的相關專業后,決定去東部非洲尋找人類化石。在當時,也就是20世紀初,關于早期人類化石的發現地主要集中在亞洲,因此,他的這一想法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但是這并沒有影響利基的熱情,他與夫人一起前往奧杜威峽谷開始自己的考古工作。這個峽谷位于坦桑尼亞北部,長40千米,深約100米。經過幾十年鍥而不舍地工作,利基夫婦終于在1961年發現了早期人類化石,這些早期人類的生存年代約為190萬年前至170萬年前。
在能人之前,人類還有更為古老的祖先,這就是南方古猿。20世紀70年代,人們在非洲陸續發現了一些變異跨度巨大的人類化石,它們大約在500萬年前至100萬年前存在。這些化石的發現有里程碑式的意義,因為在發現南方古猿之前,科學家們認為,人類最基本的兩個特征是制造工具和直立行走,而且這兩個特征同時出現。但是,南方古猿化石的發現改變了這一說法。
南方古猿是能夠直立行走的,但是它們無法制造工具。體現這一點的證據,是科學家們于1976年在坦桑尼亞的萊托利平原上發現的兩個南方古猿的腳印。這些腳印屬于兩個古猿個體,分別是一個成年古猿和一個幼年古猿。它們的腳印被火山灰覆蓋,說明這是在一次火山爆發之前留下的,但是腳印顯得從容不迫,看起來它們已經見慣了火山噴發。
南方古猿之后,又經過了上百萬年的進化,到了舊石器時代早期,人類已經能夠按照設想加工各種工具。這時候出現了各種用途的石器,比如,刮削器、尖削器、砍砸器、手斧等。古人類的另一個重要特征是直立行走。直立行走不僅把人類的雙手解放了出來,也使身體的其他部位發生了顯著的變化。人在學會直立行走后,腭部隆起,吻部萎縮,人的口腔和喉部形成了一個直角。這是人類和其他動物的區別之一,也使得人類具有獨特的發音器官,更加有利于發出各種聲音。而且,在人類懂得使用火之后,食物從生食慢慢轉為熟食,這讓人類的咀嚼器官日益萎縮,牙床變小。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口腔內的發音器官有更大的活動空間,這也十分有利于人類發出共鳴音和唇音。
早期人類獲取食物的方法主要是采集和狩獵,用各種工具來進行。它們用尖刺、石斧和劈砍工具來獵殺和切割各種性情相對溫和的大型動物,比如野馬、大象、羚羊,甚至還會獵殺長頸鹿。與此同時,它們采集各種植物的根莖和果實,還有鳥蛋,捕捉昆蟲、鳥類和魚類。
在100萬年前到50萬年前的漫長時間里,一些古人類慢慢掌握了使用火的技能。在肯尼亞的切斯旺賈和中國的山西以及北京周口店的猿人遺址,都發現了人工使用火留下的痕跡。在人類的進化史上,火的使用具有無法估量的巨大意義?;鹉芗訜崾澄?,燒熟的食物不但具有更好的口味,而且便于人類咀嚼和消化。食物經過高溫加工后,形成了生食中不具有的新的化合物,大大加快了人類的大腦和內臟的進化。火還能用來取暖,幫助人類度過漫長的冰期。火還被遠古人類用來自我保護,它們用火把驅趕野獸。火還被用來加工木器,這讓人類制造工具的水平大幅度提高,使更加兇猛和體形巨大的動物,如劍齒虎、野牛、猛犸象等,也成了人類的食物。人類從此不再風餐露宿,而是遷入了可以遮風擋雨的洞穴。有了火,人類在100萬年前開始的大冰期中生存下來,并遷徙到世界各地。
大約5萬年前,人類進入了舊石器時代晚期。這時的人在體質形態方面已經同我們現代人沒有什么差別,三大人種的形成過程也已完結。
猿人的誕生和進化
在這一節,我們討論猿人的進化歷程。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確立以來,人們通常認為,人是從猿類進化而來的。如果把人和大猩猩的骨骼擺在一起,二者之間的相似程度很容易讓人認為前者自后者中來,只是經過了一個進化和大腦升級的過程。但是如果從細節上來看,二者還是有很大的差異的,尤其是行進方式不同。人類是通過腳跟和腳趾的配合進行行走的。人類的大腳趾在行走時起到杠桿的支撐作用。在猿類和猴類里,只有一些狐猴的大腳趾是和人類的大腳趾類似的。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在行走時都是用腳的外緣作為支撐,這一點和人類十分不同。
大型猿類在森林中生活,它們雖然并不像猴子一樣可以敏捷地爬樹,但是依然習慣在樹上而不是在地面上生活。它們很少走路,即便是在地面,也更多地使用前肢來活動。在奔跑時,它們的肘關節也會著地,這和人類有很大的區別。它們的前肢和人類的前肢相比要長許多。它們也像猴子一樣用手臂在樹枝間擺蕩,但是又和猴子不同,因為它們沒有尾巴可以借力。而人類不管是慢步還是快跑都十分自如、迅速,但是已經不再善于攀爬了。
到了新生代,一種善于奔跑的猿類改變了祖先一直以來的習慣,開始到地面上生活。它們在巖石間的洞穴中藏身。它們依然善于攀爬,可以用腳趾做很多事情,但是它們不再像猴子一樣在叢林中生活了。這些猿類,就是人和亞人的祖先。還有,通過人類并非天生會游泳、而是需要通過習得這一點來看,人類的祖先已經離開水很久了。
在我們發現最早的工具的時候,就已經發現了最久遠的亞人的骨骼化石?,F在,通過大量的化石和遺跡,我們可以把亞人分成兩種:南方古猿和亞洲猿人。亞洲猿人在時間上出現得較晚,和現代人類更為接近。按照時間的順序排列,大概南方古猿是亞洲猿人的祖先,亞洲猿人是現代人的祖先。
南方古猿的第一塊化石標本是1925年在博茲瓦納發現的,這是一個幼年的猿人的頭骨。這個標本的外形和猿類接近,但是在牙齒等細節上卻與人類十分相似。這之后,在南非發現了大量的頭蓋骨、牙齒和其他骨骼化石。在各個遺址中,科學家們一共發現了80具以上的南方古猿遺骸,這其中還不包括零散的骨骼和牙齒等。
南方古猿在非洲已經生活了很久。它的外形看起來不像是猿,也不像是人類。它的身高大約為4英尺,下肢和人類相似,頭部接近猿類。它的頭骨很厚,前額低且平直,眉毛濃重,眉骨突出,沒有下巴,長著巨大的臼齒。其實,即便是它的頭骨的各部有些像猿,在細節上也已經更加接近人類了。它的骨盆和股骨還有頭頸的細節表明,它們是用雙腳直立行走的,像人類一樣,它們比之前的任何猿類都站得更直一些。
因為能夠直立行走,南方古猿解放出了雙手,從而可以打制各種石器。但是有些關于南方古猿的資料是存疑的。在坦桑尼亞,人們發現了兩種南方古猿,其中一種具有巨大的臼齒和碩大的顎,能夠咬碎堅果。科學家們在它的居住點發現了它的遺骸,同時發現的還有一些簡單的石器和被石器砸碎的動物的骨頭。另一種古猿體形較小,行動也更為敏捷,人們把它叫作能者。發現這一物種的考古學家利基博士認為,它已經屬于人類,所以把它叫作能人,并且認為只有能人才能制造工具。但是也有人持不同看法,認為能者只是南方古猿的另一種形式。
這樣看來,人類專門用來行走的腿,是在人類的大腦進化之前形成的?;蛘哒f,能夠讓大腦得到長足發展的,正是直立的雙腿。人類的祖先在一開始時只是猿類動物,等到它們的腿產生了變化,讓它們能夠直立起來,它們就從森林里來到地面上,以采集和捕獵為生。它們的雙手能夠自由活動,于是撿起邊緣鋒利的火山石作為捕獵的工具。之后,它們開始有意識地對工具進行加工。從這時開始,就像考古學家奧克利博士所說的,它們的腦容量快速增加。智力的提升和適應能力的增強,使它們在激烈的自然選擇中,占據了有利的地位。
接下來,南方古猿進化為猿人。長期以來,這一物種的確切證據只能從一些零碎的骨骼碎片上得知。1891年,在爪哇的特立尼爾,人們發現了一塊猿人的頭蓋骨碎片、一根腿骨和幾顆牙齒。這之后的許多年,人們都沒有再發現這一物種存在的依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夕,科學家們才又在爪哇的中部和東部發現了幾個完整的猿人骸骨。這些猿人生活的時間大約在50萬年之前,這時正是歐洲的第二次冰期。
爪哇的猿人身高不到5英尺,頭骨很厚,形狀扁平,眉骨突出,沒有下巴。這些猿人與南方古猿相比,更接近于人類而不是猿類。它們的腦容量比南方古猿大,是現代人類腦容量的2/3。爪哇猿人的股骨和骨盆已經和現代人幾乎沒有區別了,雖然面部和人類還不一樣,智力水平也不如人類,但是它們已經可以像我們一樣直立行走并且奔跑了。
還有一種猿人是在中國發現的。20世紀20年代末到30年代初,在北京的周口店出土了很多猿人的頭骨和牙齒化石,還有一些四肢殘骸。最初,考古學家把這些猿人定名為中國猿人,認為它們和爪哇猿人是不一樣的,但是現在這一說法改變了。北京人被包含在猿人里,只是和之前的那種不一樣,可能它們存在的年代更接近現在。但是,要想了解它們,只能通過圖書和復制的標本了,因為原始的資料已經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遺失了。據推測,可能是運送它們的船在海上沉沒了。
雖然我們不了解爪哇猿人的生活方式,但是在中國發現的北京猿人可以讓我們了解到它們的許多生活細節。它們可以制造石器和骨器,而且懂得使用火。因為在發現它們遺骸的地方,科學家們同時發現了它們用以捕獵的工具,還有生火加工食物的灶具,以及被燒焦的動物骨頭。
如此看來,猿人是從非洲開始出現的,隨后進入了亞洲。考古學家已經在北非發現了與爪哇猿人和中國的猿人十分類似的猿人頭骨。
還有一些其他種類的亞人遺骸被發現,但是它們在猿人中的地位并不確定。在海德堡附近,考古學家在一個沙坑深處找到了一塊顎骨。這塊顎骨的所有者的生存年代在大約50萬年前,也就是爪哇猿人生活的時期,所以它們之間可能十分相似。這塊顎骨與人類的顎骨不同,但是在各個方面都非常接近人類的顎骨。這塊顎骨的主人顯然沒有下巴,顎也比人類的大很多,但是后部窄小,令人懷疑它無法自如地活動舌頭,進而發出清晰的聲音。這塊顎骨上的牙齒和人類的幾乎一模一樣。由于對它與人類接近程度的理解不同,它被科學家稱為海德堡人或者海德堡古人。
它生存的年代與能夠制造工具的早期亞人生活的年代距離很近。發現這塊遺骸的地方的地層沉積物表明,這一時期同時存在的生物還有野牛、犀牛、馬和大象等,但是劍齒虎已經不復存在,獅子遍布整個歐洲。在這一時期,這種猿人制造的工具已經較早期石器時代有了長足的進步。這些石器制作精良,但是和其他人類制作的工具相比,體積要大很多。可能海德堡人是身材魁梧的猿人,有著巨大的前肢,這正好配得上那塊粗壯的顎骨。到了1954年,人們又在阿爾及利亞發現了幾塊與之相似的顎骨,在這些遺骸的附近也發現了早期的工具。
還有一種和人類相似的巨大生物,叫作巨人??茖W家們在爪哇發現了它,這種生物是在大約70萬年前被一只鱷魚吃掉的。在這塊被發現的顎骨碎片上,還清晰地保留著鱷魚的巨大牙齒咬下的痕跡。
在猿人出現的幾萬年間,它們留下的證據全都與用石頭制造的工具有關。隨著時間的推移,石器的質量也在不斷提升,各種工具的用途可以明顯地區別開來。但是,骨器的數量還是十分稀少的。考古學家在英國肯特的斯溫斯肯比發現了幾塊頭骨碎片,其中的兩塊是于1935年發現的,到了1955年,科學家們又發現了另一塊碎片。這幾塊頭骨屬于一個年輕人,25歲左右,也可能更年輕一些。這些碎片除了明顯比人類骨頭要厚之外,和現代人類的頭骨幾乎一樣。斯溫斯肯比發現的古代人類生活的年代在20萬年前,在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留下什么人類的骸骨。即便是發現了一些,也往往不夠完整。但是到了第四次冰期時,人類留下的遺跡明顯多了起來,因為在這個時候,人類已經開始了穴居生活,在他們居住的洞穴里,發現了大量的遺跡。從歐洲、非洲到亞洲,在很多地方發現了人類的遺骸。這些人類的骨骼和現代人類有一些差別,而且他們之間也存在一些差別,但是毫無疑問,這些骨骼屬于人類。
在這些發現人類遺跡的洞穴中,最著名的是德國尼安德特的洞穴。1856年,科學家們在尼安德特的洞穴中發現了第一批遺骨,而這些遺骨明顯是人類的骨骼??茖W家們把這些遺骨的主人稱為尼安德特人。通過他們留下的資料,我們可以知道,這些人在第四冰期開始的時候,在歐洲的大部分地區和亞洲都有分布。他們的顱骨厚重,雖然直立行走,但是彎著腰,而且低著頭,無法像現代人類一樣昂首挺胸。這些人沒有下巴,可能也不會說話。他們粗壯且笨重,和現代人類屬于不同的種。但是,他們的頭已經和現代人一樣大了,所以,要把他們歸入人的這一屬。
這些還保留著野獸特征的“人”,也許正是猿人進化為智人的鏈條中缺失的那一環,但是這個看法也可能站不住腳。在上一段所說的那個典型的尼安德特類型的人之前,在他們生活的同一片地方,還存在著另一種人類,這種人類與我們更加接近。有時我們會把這類人稱為概括化的尼安德特人,他們之間有很多相似的特征,但是與智人更加相似。概括化的尼安德特人的骨骼同時具有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的特征。人們在歐洲的很多地方都發現了這種人的骨骼殘骸。存在這樣一種可能,就是曾經有一種原始人,衍生成了不同的兩支,一支發展成了像我們這樣的人類,另一支則保留了粗野和笨重,進化成了尼安德特類型的人。
在很久之前,歐洲的地形和今天是完全不同的。如今的大西洋西部海水下的地方,在那時還是陸地。愛爾蘭海和北海在當時是一片河谷。與如今格陵蘭的巨大冰蓋一樣的冰川,在歐洲的北部不斷擴張又消融。地球兩極的巨大冰蓋凍住了大量的水,于是海平面下降了,大片的土地暴露了出來。現在,這些陸地再一次淹沒在了海水之中。在當時,地中海地區可能是比海平面低的一塊盆地,這個盆地十分寒冷。在它南面的撒哈拉,在當時也并不是一片荒蕪的沙漠,而是富饒肥沃的土地。在北方的巨大冰蓋和南方的阿爾卑斯山以及地中海的盆地之間,有一片荒涼的平原,這里的氣候從寒冷變得溫暖,到了第四冰期,又再次陷入寒冷。
在這片平原上,生活著各種各樣的動物。最初的時候,這里有河馬、犀牛、大象和猛犸,劍齒虎在此時已經瀕臨消亡。隨著氣候不斷變得寒冷,喜愛溫暖的動物們不再到這里來了,而劍齒虎徹底滅絕了。長毛猛犸和長毛犀牛、野牛還有馴鹿分布在這片平原上,溫帶植物不見了,取而代之的是耐寒的植物。到5萬年前,冰川向南的擴張達到了最高峰,這之后又逐漸消退了。
在這個時期的早期,有一些以家庭為單位的古代人類在這片平原上生活。這些人類可能是亞人,也可能是尼安德特人。除了一些零散的骨骸和石器,并沒有其他的證據證明這些人類曾經存在過。可能還有其他種類的人類,也能夠制造工具,但是我們無法證實,只能猜想。這些人類使用的可能是木制的工具,他們可能用木頭加工成各種形狀并加以使用,這種處理木材的方法后來被應用到了石頭上。但是因為木制的工具沒能保留下來,所以我們只能猜測它們的形狀和功用。
到了氣候最冷的石器時代,尼安德特人找到了新的居住地點,那就是石壁下面和洞穴里。這時的尼安德特人似乎已經學會了用火,他們在洞穴中留下了大量的生活痕跡。在他們住進洞穴之前,他們是在靠近水源的野外生活的。發展到這一時期,尼安德特人的智力水平已經使他們能適應各種艱苦的自然條件了。
在能夠躲避寒冷的洞穴中,不但有人類,還有獅子、熊之類的大型猛獸。人類在進入洞穴之前,就要想辦法把里面的動物驅趕出去,并且防止它們再次進來。使用火,毫無疑問是驅趕野獸和自我保護的好辦法。在最初的時候,人們只會到達足以躲避寒冷的深度,而不會再向深處前進,因為無法持續地照明。他們在洞穴的角落里儲存食物和用以點火的木柴,還會在洞口設置阻擋野獸的裝置。這個時候,人們點燃火把來提供光亮。
尼安德特人獲取食物的方法主要是靠捕獵。他們通常捕捉體形較小的動物,但是大型動物有時也出現在他們的菜單上。捕獵大型動物時,他們會使用木棍和石頭制成的武器。用這些武器,他們能殺死馴鹿、熊,甚至是巨大的猛犸象。他們往往會跟蹤獵物,等到獵物生病或是受傷時,他們就趁機下手,殺死這些猛獸。直到今天,生活在拉布拉多的印第安人仍然使用標槍來捕獵馴鹿。在英國的達伍利什,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條被人工開鑿出的壕溝,這條壕溝被認為是當時捕獵大象的陷阱。尼安德特人殺死獵物后,通常會把肉當場吃掉,帶有骨髓的大骨頭則被帶回洞穴,砸碎之后再慢慢吃。在尼安德特人的洞穴中發現的大量動物骨骼化石,大部分都是被敲碎了的大骨化石,而只有很少一部分是肋骨化石和其他骨頭化石。尼安德特人會用獸皮包裹身體,他們中的女性負責把獸皮加工成衣物。
尼安德特人的用手習慣和現代人一樣,通常是右手,因為負責支配右半邊身體的左腦通常比右腦大。他們的后腦部分很發達,這個部分主要負責體力,但是負責智力的前腦部分卻相對較小。他們和現代人的腦子差不多大,但是比例不同,所以在智力水平上他們與現代人有很大差距。這些人比現代人類更為低級,他們與現代人發展的路線完全不一樣。他們可能不會說話,或是很少說話。他們發出的聲音,還不能稱之為語言。
這些原始的人類沒有容器,所以需要在水源附近居住,并且要靠近石壁,可以隨時取得石頭來制造工具和生火。氣候寒冷,所以使用火是很有必要的,而且點著的火一旦熄滅了,很難再讓它燃燒起來。這些人似乎是用鐵礦石和燧石互相撞擊產生火星點燃干草來生火的,不需要大火的時候,火種會被封起來。通常,人們會圍坐在火堆旁的干草里,婦女和孩童要不斷收集干草,使火堆不至于熄滅。
一群原始人中間,會有一個帶頭人,他是這個群體的領袖。他懂得生火,所以孩子們模仿他的行為,學習如何使用這種燧石。婦女會在收集干草的同時尋找合適的燧石,她們從石壁中找出燧石,并帶回居住的地方。
洞穴中通常有各種各樣的獸皮。由此看來,很早之前,原始人就知道利用獸皮了。他們可能用獸皮包裹幼兒,或是鋪在洞穴中的地面上,隔絕潮濕和寒冷。婦女負責處理獸皮,她們用石片把殘留的肉刮干凈,然后把獸皮展平,釘在地上,在太陽下曬干。男人則到處尋找食物。到了晚上,所有人都集合在火堆旁邊,這時火會燒旺起來,用來抵御猛獸的進攻。在一個群體中只有一個成年的男性,其余都是女性和幼兒。當兒童中的男孩兒長大了,威脅到這個成年男性的地位,他就會被趕走,或者被殺掉。有些女孩會跟著被驅逐的人一起離開。這些人開始流浪,直到遇到另一個肯接納他們的族群。當有一天,一個群體里的男性開始衰老了,他的牙齒脫落,不再有力量,這時,會有一個年輕的男性站出來挑戰他,并將他殺死,這個年輕男性就會取代他獲得領導的地位。上了年紀的人會被殺掉,當他們開始衰老,死亡就會降臨到他們頭上。
尼安德特這個類型的人類,在歐洲生活了幾萬年。這些和現代人類無比相似的人留下了大量的證據,證明曾經存在這樣一個種類,他們按獨特的路線超前發展,并且繁衍了很長時間。但是,在5萬年前到2.5萬年前,當冰期即將結束,氣候開始變得溫暖的時候,另一種類型的原始人出現在了歐洲,并且最終消滅了尼安德特人。
和我們一樣的人
歐洲出現的新的類型的人,可能是從非洲和亞洲發源的。隨著大量的人類遺骸和相關證據被發現,我們對這種早期人類的了解也越來越多。這些人已經可以稱為真人。他們是在哪個地方慢慢發展壯大的,我們還不清楚。我們能夠知道的是,這些人和尼安德特人一樣,都是從猿類的祖先進化而來,但是他們走上了一條和尼安德特人完全不同的進化之路。經過數萬年的發展,這一類人懂得了如何使用雙手,智力的發展水平也得到大幅度提高。等到他們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里的時候,就已經遠遠超過尼安德特人的進化程度。這些人分化成了幾個不同的種族。他們在氣候變化的過程中,不斷追隨著食物和水源,經過漫長的時間,他們來到了歐洲。隨著冰雪的消融,各種植物開始生長,由此引來了大量的動物。各種各樣的野獸在這里繁衍生息,給這一支人類帶來了豐富的食物來源。科學家們把這一類人種和我們人類自己歸屬于同一個種,統稱為智人。這種人的頭部和手已經和現代人十分接近了,他們的牙齒和頸部,從解剖學的角度來講,已經是和現代人類一樣的了。
在這一時期,歐洲有兩種這樣的智人留下了生活過的遺跡,他們分別被稱為克羅馬農人和格里馬爾底人。很多人類的生活遺跡和他們使用過的工具附近,都沒有發現人類的骸骨化石,或者骸骨化石太少,無法判斷這些東西與人類之間的關聯。而在克羅馬農人的洞穴中,科學家們發現了完整的人類骨骼化石。這是一種進化得更完善的人類,是一種類型的真人,被稱為克羅馬農人。
這些人身材高大,有寬闊的面部,鼻子挺拔而狹長。即便是以現代人的標準來看,這些人的腦容量也是相當大的。在克羅馬農的洞穴中發現的一位女性人類的腦容量,甚至比現代的男性的腦容量還要大。在同一個洞穴中,人們還發現了一個老年男性的完整骨骼化石,他的身高幾乎有6英尺。洞穴中還有兩個青年男性以及一些孩童的骨骼殘片化石。除了遺骸之外,洞穴中還有石頭制成的各種器具,甚至有作為裝飾品的貝殼,上面打了孔。這是目前已知的最早的真人生活的寫照。
考古學家們還在門湯的格里馬爾底發現了另一種舊石器時代晚期的人類骨骼。這些骨骼和克羅馬農人的差別很大,是另一種類型的真人。克羅馬農人和格里馬爾底人與尼安德特人同時存在,但卻是兩種完全不同的類型。
第四次冰期結束后,人類的進化產生了質的飛躍??肆_馬農人和格里馬爾底人的前腦部分幾乎和現代人一樣,他們的智力也幾乎達到了我們的水平。他們將尼安德特人從洞穴里趕走了,這造成了尼安德特人的滅絕。而且這些人并不像野蠻的占領者一樣,把對方的女性當作奴隸,用來繁衍下一代。他們和尼安德特人嚴格地保持著距離,一點兒都沒有種族雜交的跡象。這些新來者在前一種人生活過的地方落腳,他們也使用石器,并且更為先進。
我們并不清楚尼安德特人的長相究竟是什么樣子的,但是通過一些間接證據,我們似乎可以知道,他們身上披著厚重的毛發,長得很丑。他們低矮的前額和凸起的眉骨,還有低頭彎腰的模樣,會令人心生恐懼。有人曾這樣形容尼安德特人:這種怪物步履蹣跚、行為詭異;他們渾身是毛、牙齒鋒利;他們像猩猩一樣,甚至會吃人。他們是這樣的怪物,民間傳說中的妖魔鬼怪,也許正是以他們為原型的。
取代了尼安德特人的真人們,面對的是比過去溫暖許多的氣候。雖然他們占據了尼安德特人留下的洞穴,但是他們依然習慣在曠野生活。他們靠打獵為生,大量獵殺猛犸、馴鹿、野牛和野馬。因為水草豐美,這里生活著大量的野馬,所以他們吃馬肉。在一個真人聚居的地方,科學家發現了數量龐大的野馬遺骨,大概有10萬具之多。從這些遺跡似乎可以看出,在前后的幾個世紀里,他們都在這里聚居。他們可能是追隨著一個野馬群在這片草原上生活的。他們大概已經摸透了這群野馬的生活習性,這樣才能保證不會跟丟??雌饋恚@些人會花大量的時間來觀察各種野獸的活動規律。
這些人類是否已經能夠馴服馬匹,目前尚無定論。或許,人類是經過幾百年的漫長時間,逐漸掌握了這一技能。在舊石器時代晚期的壁畫上出現的一些馬,它們的頭部有一些痕跡,非常像是套在頭上的籠頭。還有一個馬頭的雕塑上,也有繩索的痕跡。如果他們已經能夠馴服馬,那么他們是用作騎乘,還是出于別的目的,我們就不得而知了。這個時期他們能見到的馬,都是小型馬,不能載著人走太遠的路。人們似乎也并沒有把它們的奶作為食品。就算是他們真的馴服了馬,這也是這個時期他們能馴服的唯一的野獸,羊和牛,還有狗,當時都還沒有成為人類蓄養的牲畜。
作為和我們具有一樣的人類屬性的標志之一,這些早期的真人有很高的繪畫造詣。他們的作畫水平十分高超,即便他們依然是野蠻人,但也是在藝術方面十分高明的野蠻人。在人類真正進入近代文明之前,沒有任何一種人的繪畫技巧比這些人高。他們在山崖上作畫,在從尼安德特人手中奪來的洞穴的石壁上作畫。他們還在鹿角和骨頭上繪畫,還會進行小型的雕刻創作。通過他們留下的這些精美繪畫,考古學家們可以從不同于骨骼和遺跡的另一個角度來理解這些人的生活。舊石器時代的晚期,這些人類不但通過繪畫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記錄,而且在他們的墳墓里也放入日常生活的證據。他們把死者生前的裝飾品、武器還有食物和死者一起埋葬。有時,他們還在尸體上涂色,這也證明他們在活著的時候身上就有彩色的文身。這些人使用褐色、紅色和黃色等顏色的顏料,這些顏料直到今天依然色彩鮮艷。在法國和西班牙的很多洞穴里,都能看到這些仿佛是剛剛畫上去的壁畫。在各個種族之中,只有這些人善于并且樂于繪畫。
在舊石器時代晚期,人們的這種繪畫行為持續了很長一段時間,作畫的水平也有高有低。早期的壁畫內容往往很原始,像是兒童畫的一樣。一只動物的四條腿,通常只用一條前腿和一條后腿來表示,就像今天的孩童在畫動物時一樣。好像如果要把四條腿都畫出來,對于當時的人來講是一件很困難的事。這些早期的繪畫作品,就像是小孩子的信手涂鴉。還有一些人用石頭在洞壁上刻畫簡單的線條,這些刻畫的線條和圖畫一樣年代久遠。這些早期的創作,證明這些人在當時還不具備精確描繪事物的能力。
經過數百年的發展,這些人的藝術水平提高了。到了后期,他們筆下的各種野獸栩栩如生。但是,即使是在他們創造水平的巔峰時期,他們也只會畫動物的側面。透視的技法和顯示景深的技法,他們還是無法掌握。這些繪畫作品中,最常出現的形象是野馬和猛犸。有些洞穴中的壁畫里沒有人類的形象,只有各種動物。晚期也有些洞穴中的壁畫里有人的形象出現,甚至還有人用象牙或者皂石雕刻了人像。這些早期的人物雕像往往造型夸張,在這一點上,他們對人的刻畫的真實程度,遠遠不如他們筆下的動物。
再到后來,人類形象的雕塑開始變得精致。比如,在一個用象牙雕刻的小型作品上,有一個發型精美的少女頭型。在晚期,這些真人還在各種骨頭和象牙上雕刻各種東西。其中有些圖是刻在圓形的骨頭上的,讓人無法一下看到全部圖案。而且,雖然這一時期的人還不會使用陶器,但是他們已經會用黏土塑像。
有很多壁畫在洞穴的深處,這里無法輕易進入,而且沒有光。要想在石壁上作畫,繪畫的人必須使用火把或者照明的燈。在這里,考古學家們發現了一些皂石制成的燈盞,可以通過燃燒動物油脂發出光亮。我們并不知道,在什么情況下,這些壁畫是可以被看到的,它們是否是某種儀式的一部分。因為在有些地區,繪畫作品并不在洞穴深處,而是在光線明亮的石壁上。
目前已知的最早的建筑,是在舊石器時代的晚期被建造出來的。這些建造房屋的人在歐洲的東部和西伯利亞地區生活,他們主要靠捕獵猛犸為生。他們建造了各種形狀的棚子,有時會使用黏土搭成矮墻,也有用木材做支撐,用獸皮樹枝做屋頂的。但是,這些不是舊石器時代晚期人類的普遍情況,這些人是超出了這個時代的平均水平的。
在這片廣闊的草原上,人們生活了大約200個世紀。這比從公元紀年到現在的時間還要長十倍。由于氣候日益溫暖,歐洲出現了大片的森林,人類生活的曠野越來越少。野馬和馴鹿不再像以前一樣到處都是,人類開始轉變為新的類型。他們不再遷徙,而是居住在固定的場所,社會的組織變得日益龐大起來。這些曾經靠捕獵為生的人必須做出改變,否則他們就要像尼安德特人一樣被消滅了。
舊石器時代的結束與新石器時代的開始
在大約1.2萬年前,因為森林面積的不斷擴大,動物種群也開始發生變化。在歐洲,早期人類一直以來的捕獵生活受到了巨大的影響,即將宣告結束。馴鹿從這里消失了。因為環境的變化,新的疾病也襲擊了人類。舊石器時代結束了,人類正在向一個新的時期前進。這個過渡時期的文化,通常被稱為中石器文化。
當最后一次冰期結束后,兩極的冰蓋大幅度縮小,使世界各地的氣候也發生了變化。現在北非和阿拉伯地區的廣袤沙漠,在當時是水草豐茂的平原,各種動物生活其間。經過大約1萬年的時間,當大多數原始人類在法國、德國和西班牙的大草原上過著一成不變的捕獵生活時,在他們的東南方,一些更有進取心的人開始發展農業,發展手中的工具,建筑房屋,馴養動物。當北方的氣候變得溫暖的時候,這些人跟著到北方來了。
在這個時期,世界的地貌已經開始和今天變得接近。山川河流的走勢、動植物的分布也逐步顯示出現在的特征。歐洲的森林面積越來越大,其中生活著大量的野牛、巨牛和大腳鹿。這個時候,猛犸已經滅絕了。巨牛,也叫作歐洲巨牛,現在已經絕跡,但是直到羅馬帝國時期還能在一些地方看到它們的身影。這種牛從來沒有被人類馴服過。人類蓄養的牛是從別處傳入歐洲的,而且種類不同。歐洲巨牛之所以得名,是因為它的身體特別巨大,從它的肩部到地面高達11英尺,已經和大象一樣高了。
巴爾干半島上還生活著獅子,直到公元前1000年左右,這些獅子才退出了歐洲的舞臺。在德國南部生活的獅子,體形是現在的兩倍。當時的俄國南部和中亞地區擁有茂密的森林,生活著很多動物,大象也在敘利亞出現過。
在這之前,歐洲的人類從未到達波羅的海以北的地方,但是現在,人類已經可以生活在俄國或者斯堪的納維亞半島上了。在挪威或者瑞典這樣的北歐國家,從來沒有發現過舊石器時代的遺跡。人們來到這里的時候,已經進入新石器時代了。在近東地區,人們會聚起來,形成了最早的農業社區。到了5000年前,新石器時代的文明在歐洲和亞洲分布著,從愛爾蘭到中國,再到非洲。人們靠捕獵來獲得食物,他們獵殺赤鹿和野牛,還有野豬。有時人們也吃狐貍,但是這種肉的味道很糟糕,所以在食物充足的時候,是沒有人肯吃狐貍肉的。不過,盡管兔子是很容易捕獵到的動物,但是人們很少吃兔子肉。有些野蠻人部落直到今天仍然不吃兔肉。據說,這是因為人們覺得兔子是軟弱的動物,如果吃了它的肉,自己也會變得軟弱。
但是,在如今的世界上,仍然有這樣一些孤立的人群,他們至今仍處于舊石器時代,現代文明沒有影響到他們。塔斯馬尼亞人和我們是一個種類的人類,他們生活在塔斯馬尼亞島上。荷蘭人首先發現了他們,當時他們還在舊石器時代。這些人生活的環境中缺乏刺激和競爭,這使他們無法學習和進化。跟世界上其他的人類相比,他們已經大大地落后了。1876年,隨著最后一個塔斯馬尼亞人的死亡,這個人種就滅絕了。在澳大利亞,當地的土著也還停留在中石器時代的水平。他們使用石器和木制工具,馴養獵犬,以捕魚為生。當白種人剛到達南非時,那里還有人在制作石器,靠采集和捕獵生活,不懂得農耕為何物。
大約1萬年到5000年前,歐洲的人類開始進入新石器時代,但是在他們的東南方,可能在幾千年前就已經到了新石器時代的水平。當歐洲的大片草原變成了森林的時候,新石器時代的文化也從南方向北,逐漸進入了歐洲。
新石器時代的特征,是通過一些重大的技術革新體現出來的。首先,石器的制作水平大幅提升。從早期的通過敲擊使石頭邊緣變得鋒利的方式,轉變為磨制石器,這樣制造出的石器更為鋒利。其次,人們還給石斧裝上了木柄,大大提高了石斧使用的便利性。后來,人們除了把石斧作為武器,還用它來制造木器。這個時期的石器,即便是沒有磨光的,其制作方式也和舊石器時代有了很大的不同。
這時已經出現了早期的農業,人們開始懂得利用植物的種子來播種。通過考古學家們的大量發現,我們可以知道,在新石器時代的早期,捕獵依然是獲得食物的最重要的方式,男人們并不安于農業??赡艿那闆r是,婦女們在采集植物的時候得到了種子,在男人們去捕獵時,女人隨手把種子撒在了地上。等到地上長出了果實,人類才慢慢開始了定居的生活。
人類從這個時候開始蓄養家畜。很早的時候,人類就開始馴養狗,后來又相繼馴化了山羊、綿羊、牛和豬。人類的身份開始轉變了,從捕獵的獵人,變成了蓄養和放牧的牧人。與此同時,人類開始用黏土制作陶器。
早在3000年前,歐洲的人類就開始冶鐵。在小亞細亞地區,人類冶鐵的時間還要更早一些。人類早就發現了鐵這種物質,但是它們都是來自隕石中的隕鐵。鐵隕石的主要成分就是鐵和鎳。因為隕石十分罕見,所以在過去通常被當成珠寶或者巫術中使用的法器。等到人們掌握了冶煉技術,鐵就顯得不再那么神奇了。人們用燒旺的火將鐵熔化,不斷錘煉,制作成鐵器。最開始,人們制作的還是小型的器物,除了給武器和工具帶來了一些改變之外,鐵器并沒有對人的生活產生本質的影響。直到18世紀初期,在歐洲的一些偏僻地區,農民的生活和5000年前剛剛定居的新石器時代的人的生活并無二致。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遺跡正在不斷被發現,有證據表明,對于這個人類歷史上的關鍵階段,我們可能有新的認識,那就是,畜牧的出現似乎是早于農耕的。最初,東歐和土耳其地區的人開始馴養牛,克里米亞的人養豬,北方的人則養羊。
當森林不斷擴張的時候,蓄養牲畜的生活方式也開始在歐洲大陸傳播開來。這種方式已經存在了一段時間,從它剛開始產生,已經有幾千年之久。這段空白的時間里,我們只能猜測它發展的過程。一開始,人類作為獵人,在野生的牛和羊附近徘徊。作為競爭對手,人類又和狗產生了友誼,并把這種野生且兇猛的動物訓練成為捕獵的幫手。牛群或者羊群如果跑遠了,人類開始學著把它們趕回來,并試著帶領它們去茂盛的草地。后來,他們又試著把牲畜趕到山谷中,這樣他們就能準確地掌握這些牲畜的方位。在牲畜們饑餓時,人類喂它們食物,就這樣慢慢地把它們馴服了。早期的農業也可能是以為牲畜準備飼料開始的,這個過程一定是先收割、再播種。舊石器時代,當肉食不能保證充足的時候,人們要靠收集植物的根莖和果實來填飽肚子。事實上,我們甚至可以懷疑,早期的人類是否真的有一段時間完全以肉食為生。
對于原始人是如何進行耕作的,我們了解得不多。在人類的遺跡中并沒有發現犁或者鋤頭,因為這些是木制的器具,無法保留到今天。新石器時代的人已經開始種植和食用大麥、小麥和小米。他們把谷物曬干,用石頭將其磨碎,然后儲存在陶土制成的罐子里。在遺跡中,我們發現了一些原始人制作的食物,那是一些硬而厚的餅。這時他們還沒有酵母,所以根據這一點也可以知道,他們沒有酒精類的飲料。
這時人們的主要衣物是獸皮,但是他們也開始制作粗亞麻布。在遺跡中,我們已經發現了亞麻布的殘片。人們用來捕魚的網也是用亞麻制成的。自從人類學會了制作青銅器,他們身上的裝飾品大大增多。很多證據表明,在原始人的長頭發上面,密密麻麻地插著很多東西。通過這一時期人類的繪畫,我們能夠知道,這些人的衣服上只有簡單的方格、斑點圖案或者毫無裝飾。在青銅器普及之前,人們沒有桌子和凳子,所以他們都是蹲在地上的。這時候貓還沒有自我馴化,老鼠也沒有適應人類的居所。人們的食物中,也還沒有家禽的蛋。
新石器時代的人類使用的主要工具和武器是斧,其次是弓箭。箭頭通常用石頭磨制成尖形,然后綁在木制的箭桿上。在播種的時候,他們可能使用一根裝著鹿角的木棍來松土。他們使用叉子來捕魚,也用亞麻制成的漁網。他們同時也用網來捕鳥。地面通常會鋪上黏土,或者使用踩實的牛糞。屋子里會擺上陶土制成的瓶子和罐子,還有用樹枝或者樹皮編成的籃子。罐子里裝著磨好的谷物,一些陶盤和陶盆掛在墻上。屋子里還有一個空間養著家畜,在冬天還可以用它們的體溫來取暖。孩童去放牧,然后在天黑之前把牛羊趕回圈里。這就是新石器時代人的生活。
新石器時代的農業革命帶來的影響
舊石器時代的原始人類之所以能夠進化成人,是因為他們學會了制作工具、使用火和說話。這幾個本領,與其他動物相比,人類大大領先了。但是在某些方面,他們依然保持著和其他動物相近的習慣。比如,他們和那些靠捕食其他動物的野獸一樣,還是靠捕獵為生;和那些完全靠自然資源生存的動物一樣,靠采集植物和昆蟲為生。因為他們對大自然的依賴程度還是很高,所以被大自然支配著。為了追趕獵物,尋找更多的食物,早期的人類不得不過著流離遷徙的生活。而且,由于一個地方能提供的食物總數是有限的,所以人類只能分成一個個小群體,分散開來。在氣候溫暖,食物豐富的地方,1平方英里的土地也只能養活一到兩個人;而在那些寒冷的地區,在叢林或者沙漠地帶,20到30平方英里的土地,才能養活一個人。
到了新石器時代,人類在兩個方面大大超過了他們的先輩。一個是不再用打制的方法,而是用磨制的方法制作石頭工具。另一個是,他們獲取食物的途徑,大部分甚至是全部都來源于蓄養的家畜和栽種的植物,而不必靠采集和捕獵為生了。在這兩個方面中,后者更加重要。這并不是說新石器不重要,與古老的舊石器相比,新石器更加鋒利和耐用。在新石器時代的后期人類的重大發明——車輪和犁,正是憑借對鋒利的新石器的加工技術,才能夠被人更加方便地使用。但是與人類獲取食物的方式的轉變相比,打磨得更加光亮的石斧也顯得無足輕重了。
農業革命帶來的最明顯的改變是人類從追逐獵物、不斷遷徙變為定居生活。為了飼養馴化的動物,栽種植物,人們不得不安定下來。于是,在新石器時代,人類的最基本群體單位從一個個流浪的小團體變為了村莊。這種生活方式在18世紀末期之前,一直是人類的主要生活方式。直到今天,一些經濟欠發達地區,還沿用這種生活方式。
一旦定居下來,人類就擁有了更加豐富的生產和生活資料。過去,由于捕獵需要到處流浪,所以隨身攜帶的東西十分有限,這就限制了生活水平?,F在,生活在新石器時代的村莊中的人,可以居住在堅固的房子里,使用更加便利的工具和生活用具。這時,新石器時代的人類學會了使用黏土制作陶器。一開始,他們還只是做一些簡單的容器。后來,他們逐漸掌握了黏土的特性和更好的技術,能夠制作更加精良的器皿。到新石器時代晚期,在近東地區的人開始建造燒制器皿的窯。通過窯燒火,可以獲得更高的溫度,這樣能夠給陶器的表面上釉。表面有了釉的陶器能有效地防止液體的滲漏和蒸發,這樣一來,器皿變得不但可以儲存谷物,還能用來烹調和存放液體。
定居的生活方式也改變了人類的群體構成,游獵的群體轉變為統一的部落組織。一個地方的村莊形成了一個部落,每個部落的語言和風俗習慣都不同,這讓它們彼此區分開來。一些部落發展水平落后,處于原始經濟狀態,依然比較散亂,和之前的游獵生活相比,提高的程度有限。但是有些部落則發展壯大,產生了強有力的頭領,原始的貴族和平民階級開始產生。但是此時的貴族和平民之間的界限還很模糊,沒有形成后來的文化中的階級排外主義。
一般來說,新石器時代的村莊是以一個個小家庭為單位組成的。小家庭里包括夫妻和他們的孩子,若干個小家庭組成一個大家庭。與小家庭相比,大家庭在處理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時更為有力。他們還收養從別處流浪而來的流浪者。對于需要眾多人手合作才能辦到的事情,比如砍伐森林、放牧或者收割莊稼,大家庭帶來的好處更是顯而易見的。這種集體生活的方式還能更好地利用土地。一些家庭成員在定居點照料家務,看管附近的土地;另一些成員在定居點外管理更遠地方的莊稼,或者放養家畜。
這一時期的村莊的明顯特征,是每個人都彼此平等,社會地位是平等的。每個小家庭都具備生產和生活的技能和工具,而且都擁有維持生活的自然資源。所有開墾的田地和放牧的牧場,還有其他的自然資源,都是共有的,小家庭自動組合成了一個大的村莊。在這個時期的部落里,沒有人是土地的擁有者,也沒有一個耕種的人是沒有土地的。
因為這種平等的關系,使得這種部落社會的生產力發展受到了束縛。不論是在新石器時代,還是現在的部落社會都存在這個問題。因為,只要保證每個家庭的基本需要,產品的產量是不需要提升的。人們并沒有主動生產額外的產品的動力。勞動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個簡單的活動,雖然勞動的內容多種多樣,但是時間十分有限。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工作的情況是不存在的,對于一個部落的成員來說,他的工作時間比現代人要少很多,而且對他來說,工作是一件令人愉悅的事。造成這一現象的根本原因在于,這一時期的人在進行勞動和生產的時候,是以社會中的一員的身份出現的。工作對他們來說,是伴隨社會關系產生的附屬物,而不是為了謀生而必須忍受的東西。如果一個人幫助他人收割莊稼,他只是出于親屬或者社會關系,而不是為了獲取回報。
人們從游獵者轉變為定居的耕作者,新的神——或者說新的宗教也隨之產生了。在捕獵時期人們信奉和崇拜的神靈,到現在已經變得不合時宜。這些耕種的人開始想象出能夠保護他們的家畜和土地的新的神靈。這時,他們的頭腦中已經構建出了一個模糊的造物主的形象。而且重要的一點是,幾乎在所有地方,都出現了對土地女神的崇拜。土地女神,也叫豐產女神,她就是大地之母。在當時的人們看來,農作物獲得豐收、女性產子,都是這位豐產女神的功勞。生命的誕生和死亡,也都是由她決定的。所以,對她的崇拜十分流行。我們發現了很多反映豐產女神的雕像,這些雕像對女性的特點進行了夸大,她們大腿粗壯、乳房豐滿下垂。這樣的雕像在整個歐洲地區都有發現,在印度地區也曾出土過。這也從側面印證了農業從中東發源,傳向歐洲的事實。
農業革命也導致人口的爆炸性增長,增長的規??梢院腿祟悇倓傂纬蓵r的增長幅度媲美。舊石器時代,因為人類學會了制造工具,生產力大幅提高,人口大大增加了。在大約100萬年前,猿人的總數只有12.5萬,但是到了1萬年前的時候,靠捕獵為生的人類的總數已經達到了532萬之多,數量增長了40多倍。這一次,通過農業革命,食物的供應比以前更為充足了,因此,人口的增長也更加迅速。從1萬年前到2000年前,在這8000年中,人類的總數從532萬增長到1.33億,增長了25倍。
隨著人口的一次次遷移,農業傳播到了世界各地。這樣帶來的結果就是,曾經是組成所有人類的狩獵者,到了1000年,所占比例已經不足人類總人口數的1%。人類身份的轉變也導致了種族的變化。在1萬年前,高加索人、蒙古種人、黑人、布希曼人、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亞人這六個種族的比例大致平衡。但是到了1000年,平衡已經被打破了。農業革命帶來的結果顯然更有利于從事農業的蒙古種人、高加索人和黑人。仍然靠狩獵為生的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受到很不利的影響。澳大利亞人因為與世隔絕,所以在當時沒有受到沖擊。但是,當18世紀時歐洲的探險家們發現了這里,島上土著的最終結局卻更加悲慘。
農業革命對各人種的影響表現得最為明顯的地區是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以南地區和東部亞洲。東亞地區的蒙古種人依靠農業帶來的優勢積極向四周擴張,占領了原本屬于俾格米人和澳大利亞人的地盤。到今天,這一種族的人類在人口的總數上,以壓倒性的優勢占據第一位。與此類似的是,在非洲,黑人通過農業和冶鐵帶來的各種好處,沖出了原本居住的草原,向非洲南部擴張。在公元前4000年,生活在非洲的黑人、布希曼人和俾格米人還保持著一種合理的平衡,但是到了1000年,這一平衡被黑人打破了。從總體上看,農業革命對各個種族帶來的影響是結束了幾千年以來種族間的平衡秩序,建立起了蒙古種人、黑人和高加索人占據優勢的新秩序。這一秩序一直延續到今天。